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基于隐结构模型探讨名老中医药专家辨证论治京津冀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证候分布及用药规律。提取已构建的名老中医药专家脾胃病数据库中京津冀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医案279例,运用孔明灯3.1.2软件分别构建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和药物的隐结构模型,进行隐类诠释。运用SAS 10.0软件对药-药、药-症进行关联规则挖掘。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体质特点为"浊毒内蕴兼伤阴",常见证型为浊毒内蕴证、胃阴不足证、肝胃郁热证、肝胃气滞证、胃络瘀阻证、脾胃虚弱证。常用药物为半边莲、半枝莲、豆蔻、砂仁、茯苓、板蓝根、茵陈、全蝎、黄连、百合、乌药、芦根、麦冬、藿香、佩兰、厚朴、枳实。常用方剂为百合乌药散、当归芍药散、逍遥丸、香苏散、大承气汤、左金丸、清中汤、枳实导滞丸等。结果表明应用隐结构模型与关联分析进行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研究,符合现代中医"中医药学+X"的研究方向。所得结论有效挖掘了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为青年中医医师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了数据化、可视化的临床参考与组方配伍。  相似文献   

2.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西医治疗存在效果欠佳、易反复发作、副作用大等问题,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独特的优势.李学军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主要在于饮食失调、劳倦失宜、情志失和;病机以脾胃气虚为本,肝胃不和,气滞、血瘀、湿热交结日久而成浊毒,损伤胃腑黏膜致病;治疗上以补益脾胃为本...  相似文献   

3.
刘启泉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启泉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以浊毒相干为害为主病机,可兼气滞、血瘀、阴虚、气阴两伤等。临床治疗化浊解毒的基本原则始终贯穿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全过程,并据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阶段及兼证的不同灵活辨证用药;兼通调五脏,注重整体调理。  相似文献   

4.
正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脾胃病科)、重点学科(中医脾胃病学),重点研究室(浊毒证慢性胃炎),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工作室依托科室,国家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基地,国家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河北省中医胃肠病研究所临床实体单位,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专科协作组组长单位。专科业务量和技术水平居全国同行业领先地位,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力。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以李佃贵教授的"浊毒学说"为指导,在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  相似文献   

5.
许波  叶柏 《河南中医》2013,33(6):861-862
叶柏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气阴不足.健运脾胃,益气养阴为其治疗大法,并分中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阻证辨证分型加减治之.  相似文献   

6.
陈嘉敏  张伦 《四川中医》2023,(10):81-84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证候证素分布特点及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改善甚至逆转胃黏膜萎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效门诊病例,通过建立数据库对纳入病例的性别、年龄、中医证型、证素和常用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共纳入病例286例,其中男性119例(41.61%),女性167例(58.39%),女性多于男性,年龄18~85岁,以50~59年龄段患者最多(79例)。(2)中医证型7种,频次最高的3种证型依次为脾胃气虚证、胃络瘀血证和肝胃气滞证。(3)病位证素3个,包括胃、脾、肝;病性证素7个,出现频次前3位为气虚、血瘀、气滞。(4)涉及中药137味,中药使用频数前5位为白术、党参、半夏、陈皮、肉桂。结论:脾胃气虚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病机,气虚、血瘀和气滞是其重要病理因素,治疗上以顾护脾胃正气为主,兼以通降气机。  相似文献   

7.
曾升海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初多因脾胃虚弱所致,脾胃升降失常是发病关键,脾胃虚弱是发病的内因。曾升海教授将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分为:脾胃虚弱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气滞湿阻证,湿浊中阻证。曾升海教授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特点:调气为本,清热为辅,注重化瘀;组方平和,味多不杂,注重变通;察言观色,因人制宜,注重调护。  相似文献   

8.
张煜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拾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脾胃虚弱为本;热、湿、瘀为标的本虚标实之证。治宜扶正祛邪、协调升降、调理气机。张煜教授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气虚、阴虚、气滞、寒凝、湿热、血瘀的病机特点,提出益气养阴益胃、健脾温中散寒、疏肝理气和胃、清热化湿消痞、健脾活血祛瘀为主的治则,认为既要分型论治,也要顾及兼证的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9.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因主要为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失调以及素体脾胃虚弱.主要病机有脾虚、胃热、气滞、血瘀相互作用,虚实错杂.中医治疗此病独具优势,可辨证为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弱证(脾胃虚寒证)、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血证等证,随证选方往往可获良效.此外,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也颇具特色,疗效显...  相似文献   

10.
刘华一系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青年名中医,天津市131人才,国家重点专科脾胃病专业学术带头人,第二批天津市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刘华一认为"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见解独特,认为该病在脾胃气虚的基础上形成气滞、血瘀、浊毒互结,临床特点是本虚标实、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证候、证素分布规律及差异。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重庆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纳入有关CNAG、CAG证候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及中医临床辨证分型治疗研究。收集文献的一般资料、病例辨证分型并建立数据库,分别统计CNAG、CAG证候和病性类、病位类证素的频次、病例数以及构成比,并比较二者差异。结果共纳入文献241篇,其中CNAG文献64篇,CAG文献177篇,共计病例数36 315例,其中CNAG病例11535例,CAG病例24780例。CNAG常见证候类型依次为肝胃不和证、脾胃气虚证、脾胃湿热证、脾胃阳虚证、胃阴亏虚证、瘀阻胃络证,CAG常见证候类型依次为肝胃不和证、胃阴亏虚证、脾胃气虚证、脾胃湿热证、脾虚气滞证,其中CNAG肝胃气滞证多于CAG,CAG瘀阻胃络证多于CNAG。CNAG常见病性类证素依次为气虚、热、气滞、湿、阳虚,CAG常见病性类证素依次为气虚、热、阴虚、湿、气滞。其中CNAG气滞、阳虚证素多于CAG,CAG瘀证素多于CNAG (P 0. 05)。CNAG和CAG病位均以胃、脾、肝、肠为主,其中CNAG病位多在胃,CAG病位多在脾(P 0. 05)。结论肝胃不和证和脾胃气虚证为CNAG和CAG的核心证候,其中CNAG病机以胃气滞为显著,CAG病机以脾气虚更为显著。胃阴亏虚、胃络瘀阻是CAG区别于CNAG的主要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杨晋翔教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的临证经验以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调摄等方面的认识。杨教授指出气阴亏虚、胃络瘀毒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两大基本病机,益气养阴、化瘀解毒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大法,并应针对不同情况,合理准确地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3.
据《中国中医药报》1992年1月6日报道:“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河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李振华,集40多年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提出了慢性萎缩性胃炎“因虚致实,因实致虚,虚实交错”的病机理论和“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的治疗原则,划分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脾胃气(阳)虚和脾胃阴虚两证,自创了分别适应两证的香砂温  相似文献   

14.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为临床常见的脾胃病,葛惠男教授认为该病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病本在于脾胃气虚,瘀血病理因素贯穿CAG始终。该病临床以气虚血瘀型最为多见,其次为肝胃不和、肝胃郁热、气滞湿阻、胃阴亏虚等证型。葛师临证擅长运用吴门医派“益气活血通络法”辨治气虚血瘀型及其他证型CAG,并结合疏肝和胃、清肝和胃、理气化湿、益胃养阴等法,配合饮食调摄、情志调节及适量运动,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证治分布规律。方法病例来源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部及门诊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962例,其中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萎缩性胃炎256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296例。记录其临床症状、舌脉、证型及方药,用Excel数据库整理,采用频数统计法分析二者证治特点。结果 (1)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型依次:脾胃虚弱证、肝气犯胃证、胃络瘀血证、胃阴不足证;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证型依次:肝气犯胃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脾胃阳虚证、胃阴不足证。(2)慢性萎缩性胃炎高频症状:胃脘痞闷、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高频症状分别腹胀满或痛、泛吐酸水、嗳气频作等。(3)慢性萎缩性胃炎高频舌象:淡舌、暗红舌、少苔、薄白苔;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高频舌象:红舌、淡舌、黄腻苔、薄白苔。(4)慢性萎缩性胃炎高频方药:炒白术、五灵脂、麦冬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方药有:柴胡、黄芩、炒白术等。结论 CAG以脾胃为主,病程长,发病机制气虚、阴伤为主,血瘀、气滞为标;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以肝胃为主,病位浅,发病机制以气滞为主,伴肝脾失和、邪热犯胃、寒热错杂表现。  相似文献   

16.
王道坤教授是第三、五批、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甘肃省首届名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特聘专家,教学名师。王道坤教授临证5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治脾胃病,自拟疏肝和胃汤、化瘀消痞汤、枳壳益胃汤等方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其中疏肝和胃汤主治脾胃虚弱、中焦气滞兼有肝郁病机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方证对应,疗效明显。列举王道坤运用疏肝和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验案3则,介绍其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7.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的难治性消化系统疾病,张杰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为虚、毒、瘀,脾胃亏虚为其本,内外合毒为其因,胃络瘀阻为其标,虚、毒、瘀互为因果,合而为患。治疗以扶正解毒化瘀为大法,以其经验方胃痞汤随证加味,在临床上将辨证、辨病相结合,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刘建平教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肝郁、脾虚、湿阻、血瘀"病机认识,总结以"调、益、化"为治则辨证施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调"即调和阴阳、调理肝胃(脾);"益"包涵健脾胃、升脾阳、益胃阴;"化"涵盖活血化瘀、化解湿邪、化浊解毒。临证常选用自拟方胃康逆萎方加减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介绍李合国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李合国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研究多年,临床经验颇丰,尤其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发挥了中医药的优势,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根本病机为脾胃气虚,胃络瘀阻为本病的病理基础。在临证之际,谨守病机,辨证施治,用药灵活,随证加减,自拟和胃方运用于临床,并尤为重视日常综合护理,故常常取得显著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李佃贵教授从事脾胃病治疗有近40年临床经验,为全国第三、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首次提出浊毒学说,认为浊毒与脾胃病关系密切,尤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在对CAG治疗的同时,对其出现的兼次症亦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