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杂志》2009,50(9)
中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发病急骤,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其急性期以标实为主,风邪所致气血逆乱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动因,但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已经发生之后,风邪之象渐减,而痰瘀火热之象渐显,痰热阻滞,腑气不通成为此时病机的主要矛盾.约有40%~50%的中风患者表现出痰热腑实证[1].急性中风通腑有利于半身不遂和神志障碍等症的好转,可减轻或防止中风之变证的发生[2].  相似文献   

2.
下法在治疗神经内科疾病中的运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红 《陕西中医》2001,22(2):99-100
下法属“八法”之一 ,为祛邪之要法 ,在临床实践中 ,笔者注意到 ,由风、火、痰、瘀内结所致的腑气不通在中风、癫痫等多种神经内科疾病病机变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下法用之得当 ,可提高疗效 ,改善预后。现将下法在神经内科疾病中的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 中 风 中风急性期多为阳火亢盛 ,火热内炽既可烁液成痰 ,助阳化风 ,又可消烁津液 ,致胃肠燥结 ,腑气不通。腑气不通 ,胃肠积热 ,可加重火升阳亢之势 ,煽动浊邪上逆 ,蒙蔽清窍 ,而致神昏加重 ,再者腑气不通 ,中焦气机受阻 ,有碍气血之输布流通 ,使肢体功能恢复延缓。此外由于腑实不通 ,…  相似文献   

3.
中风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在气血亏虚、脏腑阴阳偏盛的基础上,素有宿痰,遇有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烟酒等诱因,产生火、痰、瘀、虚,导致内风、腑实、窍闭而见神昏、口舌歪斜、不语或言语謇涩、半身麻木不遂等中风证候。腑气不通,则火热、痰浊、瘀血之邪无下趋之路,使实邪肆虐更甚;或原有阴虚,因腑气不通,而火热之邪进一步耗竭真阴;或病后肠蠕动减弱、气机不畅,肠内废物留滞过久,加重腑气不通,成为病情加重或再次中风的危险因素。所以,中风形成后,无论是大便是否秘结,均宜在辨证基础上重视通腑醒神。腑气通畅,邪有出路,疾病才有转机。  相似文献   

4.
中风是一种常见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多因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素虚,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或跌仆而致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所致.  相似文献   

5.
中风病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复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烟酒等,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冲犯脑,而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本病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是好发于中老年的一种常见病,按病理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尤以脑梗死最为常见。据有关报道脑梗死多为中经络,以气虚血瘀证居多。中医认为中风病多与风、火、痰、气、血、瘀六者相关,脑梗死尤与“气”之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6.
吴泉 《国医论坛》2003,18(6):14-14
急性中风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 ,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关于本症的中医救治 ,笔者认为应针对病因迅速采用通腑泄热、醒脑开窍、化痰祛瘀及扶正固本等快速截断的治疗方法 ,以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与发展。1 关于通腑泄热急性出血性中风患者因气血逆乱 ,升降失常 ,而致胃气不降 ,内蕴化热 ,邪热内结 ,则清者不升 ,浊者不降 ,腑气不通 ,一旦与肝风痰火相搏 ,上冲犯脑 ,闭塞气机 ,阻滞脑络 ,形成大壅大塞之象 ,更致气血逆乱。如此循环 ,则邪势鸱张 ,病情凶险 ,重者昏仆 ,甚者暴死。此时治疗虽需平肝、逐瘀、止血、涤痰、开窍 ,但更应注意通…  相似文献   

7.
中医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理法方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血管病属中医“中风”病范畴。发病机理多为气血亏虚、肝郁化火 ,或痰湿内盛、脏腑功能失调 ,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酗酒饱食、用力过度等诱因 ,导致气血阻滞 ,脑脉痹阻而成。病位在脑 ,与心、肝、脾、肾脏器关系密切。病理属性为本虚标实、上实下虚。以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为本 ,痰浊、风火、肝阳、瘀血为标。笔者长期从事中风病的研究与防治工作 ,现结合个人经验和认识 ,对临床治疗急性中风病的理法方药探讨如下。1 通腑化痰法急性期中风患者虽有本虚之证 ,然治疗仍应侧重标实。由风、火、痰、瘀内结所致腑气不通 ,在中风病机变…  相似文献   

8.
<正>1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脑窍闭阻的病机中风病病机认识过程经历了由唐宋以前的"外风"学说,金元以后的"内风"立论,再到现阶段的"气"、"瘀"、"毒"等病理因素致中风三个时期。但中风病基本病机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等,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中风的病机复杂,而气血逆乱,脑窍痹阻是病机关键。张根明[1]认为,正气内虚,阴阳失调,气血逆乱,风火痰瘀上犯脑窍,脑脉闭阻,神机失用,发为神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一般指发病2周以内,病因不外乎“风、火、痰、瘀、虚”五端,而认为缺血性中风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烟酒等诱因,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形成脑脉痹阻。  相似文献   

10.
中风是中医学四大难治症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的疾病。中医学认为,中风总的病机是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病因以风邪为主,还包括火热、痰浊、瘀血以及正虚积损。主要症状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斜等,腑气不通是中风常见病症。  相似文献   

11.
从痰瘀论治缺血性中风8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风又名“卒中”,多由忧思恼怒、饮食不节、恣酒纵欲等,以致阴阳失调、脏腑气偏、气血错乱所致,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主要特征。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常以痰热、腑实、瘀血的症状为突出表现,根据病理变化的不同,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大类。2000-01—2006-12,我们从痰瘀论治缺血性中风89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风是一种常见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多因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素虚,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或跌仆而致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等为主症。相当于西医学的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等疾病。  相似文献   

13.
脑出血急性期的中医治疗法则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所有脑血管病患者中 ,脑出血约占10% -20% [1],是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的常见病 ,而急性期有效的治疗是降低致残率的关键。内因是中风的主要因素 ,患者平素气血亏虚 ,劳倦内伤或忧思恼怒、嗜食烟酒厚味等多种原因 ,可导致脏腑阴阳失调 ,气血逆乱于脑而致脑出血 ,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曰 :“阳气者 ,大怒则形气绝 ,而血菀于上 ,使人薄厥。”故笔者认为 ,脑出血急性期应治以通腑泻热 ,醒神开窍 ,活血化瘀 ,同时还应注意扶正祛邪。1通腑泻热醒神开窍出血性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属肝肾阴虚 ,气血虚衰 ;在标为风火 ,痰湿壅盛 ,气血瘀阻 ,…  相似文献   

14.
吴沛田 《中医杂志》2006,47(10):793
答:中风后遗症以“本虚”为主,兼以“标实”。“本虚”乃为气血不足,肝肾阴精亏虚,脑脉失养,髓海空虚,肢体功能活动障碍。“标实”即痰浊、瘀血阻滞脑窍脉络,而痰浊瘀血之稽留又为正气亏虚所致。中风后遗症的主要治法有以下几种。1通腑醒神:针对中风后腑气不通的病变。常见半身不遂,语言欠利,神志昏蒙,或胸闷呕恶,烦躁,便秘,失眠,苔薄黄腻,脉弦滑。此多因患者素有宿痰,发病后痰邪积滞;或素为阳盛之体,胃肠津亏;或正气虚损传导无力等导致便秘,腑气不通加剧了气血瘀滞,乃至阳亢风动。便秘既是中风诱发因素,又作为一种病理证候存在于后遗症病程…  相似文献   

15.
苏宁 《广西中医药》2009,32(5):42-43
出血性中风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气血逆乱,血与气并走于上,乱于脑窍,兼挟风、火、痰、瘀,导致血溢脑脉而出现卒然昏仆,不省人事,或口舌(口呙)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由于该病有较高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通腑法在脑病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红 《浙江中医杂志》2000,35(9):402-403
通腑法属“八法”中之下法 ,为祛邪之要法。在临床实践中 ,笔者注意到 ,由风、火、痰、瘀内结所致的腑气不通在中风、癫痫等多种脑病病机变化中占重要地位 ,在治疗中通腑法用之得当 ,可提高疗效 ,改善预后。现对通腑法在脑病治疗中的应用探讨如下。1 中风中风多属肝肾阴亏 ,水不涵木 ,肝阳上亢而致阳升风动 ,脑窍蒙塞 ,亦可因气虚血瘀、脉络阻滞 ,但无论何因 ,均可致腑气不通。肝为起病之源 ,胃为传病之所 ,木横土衰或气虚血瘀 ,必致脾胃斡旋升降失常 ,致中州运化传导失职 ,糟粕内停 ,且中风急性期多为阳火亢盛 ,火热内炽既可烁液成痰 ,助…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中风病为急性脑血管病,危害极大。李莉主任医师认为,缺血性中风病位在脑,脏腑积损,功能失常,痰瘀互结于脉络为其发病基础,火热生风,扰动气机,气血逆乱,导致痰瘀阻闭脑脉而急性发病,引起脏腑经络的功能失常,出现中风诸症。故治之以清火调气法,使风火得息,气机调畅,脏腑经络功能恢复正常,从而阻挡疾病进展,取得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中风一名始见于《内经》 ,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 ,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及烟酒等诱因 ,进而引起脏腑阴阳失调 ,气血逆乱 ,直冲犯脑 ,形成脑脉痹阻。临床以突然昏仆 ,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 ,不语或言语蹇涩 ,偏身麻木等为主症 ,并具有起病急  相似文献   

19.
中风多因脏腑功能失调,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跌扑努力而出现气血逆乱,导致脑咏痹阻或血溢脑脉所致。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等为主症。相当于西医学的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它的健康教育指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答:缺血性中风多发于中老年人.中医认为,气阴两虚、风阳上亢、血瘀痰阻是其基本病机.在气血亏虚、脏腑阴阳偏盛的基础上,遇有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烟酒等诱因,进而引起脏腑阴阳气血错乱,痹阻脑脉而形成清窍失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