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4 毫秒
1.
目的探讨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的舌象变化与T细胞亚群之间的关系。方法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其中湿热夹瘀者35例,湿热兼虚者37例;对照组28例。采用ZBOX-I型舌象仪采集其治疗前后的舌象参数,并由计算机软件对舌象参数进行自动分析;同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检测结果;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舌象参数T细胞亚群的变化,并用统计学软件分析舌象参数与T细胞亚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湿热夹瘀组中胖瘦指数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中齿痕指数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湿热夹瘀组CD+3,CD+4,CD+8,CD+4/CD+8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湿热兼虚组CD+8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CD+3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3100例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舌象的瘀斑指数与CD+3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肠益方能改善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患者的部分舌象参数和免疫功能;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舌象参数与T细胞亚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舌象参数的变化与机体免疫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肠益方对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治疗前后舌脉象参数的变化,分析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治疗前后舌脉象参数的特征。方法:将100例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28例,分别给予肠益方加减和平消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疗程为3个月。采用ZBOX-I型舌脉象数字化分析仪采集治疗前后患者的舌脉象客观化参数,观察治疗前后舌脉象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1舌象苔质参数:治疗组(两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舌象苔形参数:治疗湿热夹瘀组中胖瘦指数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中齿痕指数较治疗前降低(P<0.05);2左手脉象参数:治疗湿热兼虚组中h1,h3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中As较治疗前升高(P<0.05);右手脉象参数:治疗湿热夹瘀组中h3,h4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湿热兼虚组中h1,h3,h4,As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肠益方能改善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舌象的胖瘦指数,齿痕指数;肠益方对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左手脉象"Lh4"和右手脉象"Rh4"、"Rh5"、"Ras"等部分指标治疗前后具有一定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祛湿化浊方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别给予祛湿化浊方和秋水仙碱治疗,疗程14天。结果治疗组的综合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湿化浊方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肠益方加减治疗大肠癌患者舌脉象特征参数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一种具有中医特色的、客观化的疗效评价方法.方法 选择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患者,运用“肠益方加减”进行治疗,采集治疗前后的舌脉象客观参数及生命质量情况,通过配对T检验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将治疗前的舌脉象信息与生命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治疗组治疗后舌象厚薄指数较治疗前降低,裂纹指数较治疗前升高,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治疗后舌象厚薄指数较治疗前降低,有统计学意义;其他舌象参数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脉象参数、生命质量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患者治疗前后舌脉象客观参数有变化,说明可以将舌脉象客观参数引入中西医结合治疗肠癌的临床疗效评价中,但仅舌象厚薄指数、裂纹指数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可能与临床样本量较少有关,在今后的研究中将扩大样本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灸法和中药固本抑瘤Ⅲ号联合应用对化疗的辅助作用。方法:将81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纯化疗对照组(A组,16例)、化疗加固本抑瘤Ⅲ号组(B组,35例)、化疗加固本抑瘤Ⅲ号加灸法组(C组,30例)。根据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等评定等效。结果:A组化疗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分、卡氏评分明显下降,疼痛评分下降,舌象评分上升(P<0.05,P<0.01)。B组化疗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分、卡氏评分下降程度减低,疼痛评分、舌象评分未见明显变化。C组化疗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分、卡氏评分及食欲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P<0.01),疼痛评分上升,舌象评分下降(P<0.05)。结论:中药固本抑瘤Ⅲ号及中药固本抑瘤Ⅲ号加灸法配合化疗可明显改善化疗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正天丸治疗颈椎病型头痛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颈椎病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正天丸治疗,对照组口服正天丸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间VAS评分,根据治疗前后头痛指数变化,采用尼莫地平法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0.05);在中医症候体征的改善方面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7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正天丸冶疗颈椎病型头痛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服用正天丸。  相似文献   

7.
目的:养胃健脾汤合刺四缝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养胃健脾汤合刺四缝疗法治疗,对照组用多维乳酸茵治疗,一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中医症候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在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对照组总有效率70%,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其中主症食量减少、面色萎黄,次症腹胀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养胃健脾汤合刺四缝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优于多维乳酸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琥珀散治疗血瘀型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卵巢巧克力样囊肿患者随机分为琥珀散治疗组15例,桂枝茯苓胶囊对照组15例,治疗期间治疗组脱失1例,对照组脱失2例,治疗3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巧囊径线变化,血清CA125变化及有效率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中医症候评分及巧囊最大径在治疗后均降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CA125含量在治疗后均降低,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临床疗效及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琥珀散治疗血瘀型卵巢巧克力样囊肿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小患者巧囊最大径线,降低患者血清CA125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我保健按摩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自我保健按摩,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血压疗效、中医临床症状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压、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2组血压总有效率、中医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压疗效、中医临床症状疗效均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血压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1)。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提高(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中仅生活能力、情绪状态评分较本组治疗前提高(P<0.01)。结论自我保健按摩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阳虚哮喘敷贴方穴位贴敷治疗。2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2组有效率、缓解天数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哮喘控制测试评分( ACT评分)。结果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缓解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ACT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阳虚哮喘敷贴方治疗脾肾阳虚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疗效确切,有助于缩短支气管哮喘患者达到完全控制标准的时间,更好地改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ACT评分。  相似文献   

11.
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取证候要素,总结其分布规律。方法:查阅近20年来辨证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文献资料,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将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470篇)录入到EpiData2.0数据库,转化为SPSS12.0数据库后,统计证候及证候要素出现的频次、百分比。结果:144个证候类型中出现频次排在前3位的证候是肝肾阴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得到证候要素48个,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19个)出现频次排在前3位的是肾、肝、心,病机、病性类证候要素(29个)出现频次排在前3位的是阴虚、阳虚、火。结论:对更年期综合征文献的证候研究反映了该病的复杂性,同时也反映由于辨证者的思维和方法不一,造成临床分型十分繁杂,而用证候要素更能简洁、灵活地反映疾病本质。  相似文献   

12.
中医的辨证论治,包括审辨症状、提炼证候以及对证治疗三部分内容。而常见的七大辨证方法,实际上应该分属于两种不同的概念范畴:辨证方法和辨证体系。辨证方法是辨证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而辨证体系是对辨证方法和中医辨证思维的具体运用过程。  相似文献   

13.
苏晶  刘新泉  张殷建 《河北中医》2016,(10):1484-1487
目的应用聚类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分析视屏显示终端(VDT)视疲劳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为VDT视疲劳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尽量罗列临床VDT视疲劳患者所有可能出现的症状和体征,拟定VDT视疲劳中医证候调查表。通过SPSS 18.0统计软件,运用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分别进行各证候中医症状及证型的聚类分析,探讨VDT视疲劳的主要中医证候特征,得出VDT视疲劳这一现代疾病的基本中医证型。结果对调查表中常见的的44个症状进行统计学分析,获得的VDT视疲劳可归纳为4个中医证型:肝气郁结证(45例),气血两虚证(31例),脾虚气弱证(20例),肝肾阴虚证(11例)。结论肝气郁结证、气血两虚证是VDT视疲劳最常见的证型,与临床辨证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分型,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方法]检索CNKI 2005-2011年关于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文献,并建立数据库,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医辨证分型进行研究。[结果]文献分析显示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常见证型前10位依次为心血瘀阻证、心气亏虚证、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心阳亏虚证、心阴亏虚证、心脉气滞证、气滞血瘀证、寒凝心脉证。[结论]基于文献分析进行冠心病心绞痛辨证分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应加强症状规范研究及成果标准的推广。  相似文献   

15.
天冬,味甘、苦,性寒,归肺肾经,具有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的功效。近年来,天冬的价值逐渐被市场所认同。对中药天冬鉴别、化学成分、药材药理作用分析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肝风内动证三亚型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首次对肝风内动证三类亚型(肝阳化风、血虚生风、阴虚风动)进行不同层次多指标实验研究,发现肝阳化风证有:脑供血障碍和脑组织损伤表现;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调节血管平滑肌舒缩功能活性物质含量显著变化。血虚生风、阴虚风动证各类指标测定值相近,异常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癫痫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2002年1月至2012年7月具有明确关于癫痫证候分型的现代文献,人工进行评价和筛选,对入选文献中的证候名称进行规范,提取相应的证素,录入计算机,建立相应的数据库,采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描述分析。结果收集到合格文献63篇。癫痫常见证型为血瘀证、风痰证、痰热证、肝肾阴虚证、心脾两虚证。共提取证素20个,其中病性证素12个,排在前5位的为痰、风、血瘀、气虚、火(热),病位证素8个,排在前4位的是肝、肾、脾、脑。结论癫痫的中医证候类型的分布比较分散,而证候要素的分布相对简洁、集中,因此有必要从证候要素人手进行癫痫常见证候的规范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
证产生的主观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洋  刘惠杰 《世界中医药》2008,3(5):261-262
证是中医现代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中医的理论是依“证”确立的。本文对证产生的主观因素做了相关的探讨,认为中医临床的“证”并不单纯是致病因素作用下的人的病理性功能变化,医生与患者的主观因素也是“证”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中医证素特点及规律。方法:选取74例UC患者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①病性证素以湿为主,其次为气滞;病位以大肠为主,其次为脾;②诱发或加重因素以饮食最常见,其中以寒凉食物为主;③青年者病位主要在大肠、脾,病性以湿、气滞、热为主,中年者病位主要在脾、大肠,病性以湿、气虚、气滞为主,老年者病位主要在脾、肾,病性以湿、气虚、血瘀为主。④0~5年病程段病位主要在大肠、脾,病性以湿、气滞、热为主,5~10年病程段病位主要在脾、大肠,病性以湿、气虚、气滞为主,≥10年病程段病位主要在脾、肾,病性以湿、气虚、阳虚为主。⑤轻度者病位主要在大肠、脾,病性以湿、气滞、热为主,中度者病位主要在脾、大肠,病性以湿、气滞、气虚为主,重度者病位主要在脾、肾,病性以气虚、湿、血瘀为主。⑥病变在直肠者病位主要在大肠,病性以湿、气滞为主,直、乙结肠者病位主要在大肠、脾,病性以湿、气滞、热为主,左半结肠者病位主要在脾、大肠,病性以湿、气滞、气虚为主,全结肠者病位主要在脾、肾,病性以气虚、湿、血瘀为主,区域结肠者病位主要在脾、大肠,病性以湿为主。结论:UC病位证素以大肠、脾为主,病性证素以湿、气滞、热最常见;病机多为虚实夹杂。病情初期,证素以大肠、湿、气滞、热多见,随着年龄增长、病程延长、病情加重及病变范围扩大,证素以脾、肾、湿、气虚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分泌激素FT3、FT4、T、E2及皮质醇(cortisol,CO)水平与中医寒证热证的相关规律。方法:选实热、虚热、实寒、虚寒证患者202例及健康对照组50名,检测血中FT3、FT4、T、E2、CO指标。结果:(1)FT3、FT4数值热证高而寒证低,依次为虚热证组>实热证组>对照组>实寒证组>虚寒证组,提示热证基础代谢及氧消耗升高而寒证正相反。(2)CO值实证高而虚证低,依次为实寒证组>实热证组>对照组>虚热证组>虚寒证组,提示CO为形成虚实的因素之一而与寒热关系不显著。(3)性激素T热证高而寒证低;E2女性热证低而寒证高。提示T值高为形成热证的因素之一,E2值高为形成女性寒证的因素之一。结论:内分泌激素水平的高低是形成寒证热证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