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临证力倡辨证,注重审因求机、方证相应;主张辨证分层次,擅于把握主证与兼证;证候辨轻重,避免机械地见是证而用是方;施治按阶段,主张扶正祛邪先后相宜等四个方面结合具体病案,介绍徐珊临证灵活辨证论治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余听鸿是清末孟河派内外科名医,《诊余集》为其生平临证施治验案之记录,反映了余听鸿丰富的临证经验。书中记载妇产科病案19个,主要为胎前病、产后病及少量妇科杂病。文章对书中记载的妇产科医案加以深入研究和归纳总结,认为余听鸿治疗妇产科疾病的处方用药有以下5个特点:①谨守仲景法,活用仲景方;②多种疗法联合应用,用药剂型灵活搭配;③四诊合参,辨病辨证相结合;④方药贵乎中病,补泻根于病情;⑤产后多见虚和瘀,若有它证不拘泥。以切中病机、解除症状为根本思路,是余听鸿在诊治妇产科疾病时的临证大法及处方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3.
六经辨证体系之精髓在于辨主病,审病机,方证相合,药精效宏。本文列举在六经辨治体系下的误诊挽治病案二则。一则太阳少阳合病误诊三阳合病挽治案,初诊舌脉误析,病机错判,药后效差;二诊参悟四诊,掌握病机,方证相合,药到病除。一则太阴下利重证轻判挽治案,初诊未经四诊合参,先入为主,误将太阴下利重证判为湿热实证,犯了以偏概全、主次颠倒错误;二诊虽辨证挽治,未虑中病即止,治之失度,太阴阳复太过,以至病转阳明,脉证由虚转实,经内外合治告愈。本文以主病及兼症的病机分析和遣方疗效为线索,探索《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精意在临床中的现实指导意义。从抓住主病,掌握病机;脉证与六经传变两方面,推而广之论述了六经辨治在临床实践中依据六经病提纲,分清六经病主病,确定属经病证及合病并病,进而选方化裁的临证心得。  相似文献   

4.
介绍周乐年教授临床诊疗特色。周老诊法特色有四:诊查入微、司外揣内,动态观察、以常达变,分级量化、形象具体,四诊并重、诸法合参;临床辨证特色有八:整体审查、辨寒热虚实,以人为本、个体化辨证,善抓主症、兼顾次症,辨主次症、注意转化,辨标本证、区分次序,辨真假证、识别本质,首辨常证、次辨偶证,潜心研究、中西互参;论治特色有六:诊治新病、合参宿疾,善用经方、博采时方,勤于总结、自创新方,参考药理、辨证用药,以方测证、鉴别类证,擅长脾胃、兼通各科。  相似文献   

5.
高志林老师崇尚经典,博采众长,师古不泥古。遵仲景之竣平,叶氏之清灵。审证求因,经方治用,不避时方,临证重视四诊合参和脏腑辨证,强调辨证和辨病相结合,遣方用药贵乎精和轻而善于化裁,创新而自成体系是其风格。医术精湛, 医德高尚。下面就将其治疗特色简介如下。1内科病证,剖析病因,重在脏腑,治病求本老师研《内经》、习《伤寒》,临证力主四诊合参,针对复杂的证候,力求不遗漏关键之点,不疏忽疑似之处,通过表象,全面分析,把握病因之实质。他认为病因虽分六淫七情,辨证虽主…  相似文献   

6.
赵统秀  王煜  王自立 《新中医》2014,46(5):25-26
介绍王自立主任医师治疗痛经的经验。王主任认为治疗原发性痛经多从辨证虚实入手;强调临证须四诊合参,辨证施治,直达病所,祛实邪而不忘补虚,使经血通利的同时,血海充溢,以防攻伐太过而伤及精血。  相似文献   

7.
<正> 张赞臣教授从事中医业已六十余载,早年随父学医,后从近代谢利恒、包识生、曹颖甫等名医习业,汲取诸师之说,遍览群书.临床除精于内、妇、儿科外,还擅长喉科、外科.尤其近二十余年,专事中医喉科,躬亲临证,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经验,理论上亦有很深造诣.在喉科外治法中殊有独到之处.张师认为:外治是中医喉科治疗之要法.由于喉科即有内证,又有喉部患处之外证,故须悉其内证、审其外证,全身与局部诊断合参,以四诊八纲为辨证施治之纲目,辨明标本,施以内、外治法,方能获取卓效.此为喉科之要,后学者不可不明.张师论述喉科之病机,尝言:"喉科不论急、慢性疾患,总以风、火(热)、痰相互为  相似文献   

8.
赵文霞教授从事消化系统疾 病的临床与研究工作20多年,积赵文霞教授累了丰富的经验.赵师认为脾胃病证多、用方杂,临证须突出一个"审"字,即既要审守病机,又要审本施治、审证用药.现将其详审慎治的经验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彭红华 《中医杂志》2014,(2):103-105
介绍国医大师班秀文治疗乳腺增生经验。班老认为,肝郁气滞、脾虚湿困及冲任亏损是乳腺增生的主要病机,临证应四诊合参,系统而准确地辨证,治疗主张疏肝理气兼以柔肝、健脾化湿兼以除痰、调肝补肾佐以软坚,务必紧贴证型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0.
总结分析了项颗教授临床治疗汗病的几个典型案例。项颗教授临证时细辨邪正盛衰,紧紧把握病因病机,权衡主次,审因辨证,灵活运用经方辨证施治,认为脏腑阴分亏虚,失于滋养,虚热内生所致阴虚火旺,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所至湿热薰蒸,肝气郁结以及易被忽视的瘀血阻络均为汗病的重要病机,临症多采用滋阴降火、宣畅气机、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等法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