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栀子苷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大鼠的影响,并基于肠肝轴探讨栀子苷防治NASH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5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7只。即正常组、模型组、栀子苷组、盐酸吡格列酮组及培菲康组。除正常组外,其余28只大鼠采用高脂饮食16周建立大鼠NASH模型,在造模第9周开始给药,共治疗8周。第16周末经腹主动脉取血,生化法检测肝组织甘油三酯(TG)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肠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肝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终点显色法检测血浆内毒素(LPS)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肝组织显示出典型的NASH组织学特征,经栀子苷干预后,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浸润较模型组减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肠上皮细胞少量脱落,肠黏膜机械屏障受损。经栀子苷干预后,回肠黏膜结构完整,未见明显肠上皮细胞脱落。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脂肪重量、肝湿重、肝指数、肝脏TG含量、血浆LPS水平、肝组织IL-1β、IL-6、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0.01)。经干预后,栀子苷组大鼠脂肪重量、肝湿重、肝指数、肝脏TG含量、血浆LPS水平、肝组织IL-1β、IL-6、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P0.01)。结论栀子苷能明显改善大鼠肠黏膜组织结构,保持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显著降低血浆LPS水平,显著降低NASH大鼠肝组织IL-1β、IL-6、TNF-α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提示栀子苷治疗NASH的作用机制与调节肠肝轴、改善肠黏膜屏障、减少内源性LPS产生、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皂术茵陈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的作用特点及其对肝脏内质网应激肌醇需求酶1α(IRE1α)-X-盒结合蛋白1(XBP1)-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 1(STAT1)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治疗NASH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成4组,即模型组、正常组、皂术茵陈方组、吡格列酮组,每组8只。采用高脂饮食16周建立大鼠NASH 模型,在造模第9周开始给药,皂术茵陈方组每天给予皂术茵陈方10 g/kg灌胃;吡格列酮组每天给予盐酸吡格列酮10 mg/kg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10 mL/kg双蒸水灌胃;共8周。观察大鼠一般状态;生化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肝组织甘油三酯(TG)、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别检测肝组织IRE1α、XBP1、STAT1等的基因与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显示出典型的NASH组织学特征,经过皂术茵陈方治疗后,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浸润较模型组减轻。模型组大鼠肝湿重、血清ALT、AST活性、肝脏TG 、MDA、GSH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同时,肝组织IRE1α、XBP1、STAT1的蛋白及基因表达亦显著升高(P<0.01)。经过皂术茵陈方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皂术茵陈方具有改善NASH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气球样变性、炎症以及内质网应激损伤的药理效应,同时可显著降低肝组织IRE1α、XBP1、STAT1表达,提示皂术茵陈方治疗NASH的作用机制与调控内质网应激IRE1α-XBP1-STAT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肠-肝轴理论探讨茵陈苓桂剂对高脂饲料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从60只SD大鼠中随机取10只作为对照组,余大鼠采用高脂饲料建立NAFLD模型。造模成功后,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茵陈苓桂剂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19.6 g/kg、9.8 g/kg、4.9 g/kg的茵陈苓桂剂灌胃,多烯磷脂酰胆碱组给予0.15 g/kg多烯磷脂酰胆碱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连续灌胃4周后,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脏及回肠末端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浆内毒素(LP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回肠组织中TLR4及CD14蛋白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回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和回肠组织可见明显病理损伤,血清ALT、AST、TC、TG、TNF-α、IL-6及血浆LPS水平和回肠组织中TLR4、CD14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高(P均0.05),回肠组织中ZO-1、Occludin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多烯磷脂酰胆碱组与茵陈苓桂剂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ALT、AST、TC、TG水平和茵陈苓桂剂低剂量组大鼠血清AST、TC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茵陈苓桂剂高剂量组血清AST水平明显低于中剂量组(P0.05),血清ALT、TC、TG水平均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茵陈苓桂剂高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IL-6及血浆LPS水平和茵陈苓桂剂中剂量组血清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各给药组大鼠回肠组织中ZO-1、Occludin蛋白阳性表达均增多,TLR4、CD14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茵陈苓桂剂高剂量组大鼠回肠组织中ZO-1、Occludin蛋白表达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茵陈苓桂剂可改善NAFLD大鼠肝脏炎症,调节脂代谢,修复肠道紧密连接,靶向调控LPS/TLR4信号通路的转导,通过调节肠-肝轴、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达到治疗NAFLD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穗花杉双黄酮对急性肝损伤大鼠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穗花杉双黄酮(ATF)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急性肝损伤大鼠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穗花杉双黄酮低、中、高剂量组(15,30,60 mg·kg-1),连续给药7d,末次灌胃给药1 h后,腹腔注射CCl4原液建立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和肝组织核因子-κB(NF-κB),磷酸化抑制蛋白(nuclear factor kappa B inhibitor protein,IκB-α)的水平,采用鲎试剂终点显色法检测大鼠血浆内毒素(LPS)水平,Real time PCR法检测肝组织TNF-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TGF-β1,IL-1β,IL-6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提高(P<0.01),肝组织NF-kB和磷酸化IκB-α的水平也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TNF-α和iNOS基因的表达也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ATF能显著降低血清TNF-α,TGF-β1,IL-1β,IL-6的含量(P<0.05或P<0.01),降低肝组织NF-κB和磷酸化IκB-α的水平,且能显著降低LPS水平,下调肝组织TNF-α和iNOS基因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穗花杉双黄酮对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大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内毒素引起的Kupffer细胞激活,进而抑制下游核因子NF-κB的激活,减少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山楂叶总黄酮(TFHL)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脂肪细胞因子TNF-α、Leptin和IL-8表达的影响,探讨TFHL防治NASH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饮食喂养12周建立NASH大鼠模型,分别以250、125mg/kg.d-1的TFHL和195.4mg/kg.d-1的易善复进行干预,观察大鼠肝组织的病理改变,RT-PCR检测肝组织TNF-α、Leptin的mRNA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及肝组织匀浆TNF-α、Leptin和IL-8的含量。结果:NASH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重度脂肪变、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及坏死灶;肝组织TNF-α、LeptinmRNA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血清TNF-α、Leptin、IL-8含量及肝组织匀浆TNF-α、IL-8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增高。TFHL高、低剂量组和易善复组大鼠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肝组织TNF-αmRNA表达、血清和肝组织匀浆TNF-α、IL-8含量均较模型组大鼠显著降低;肝组织LeptinmRNA表达、血清Leptin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TF-HL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网络,抑制TNF-α、IL-8等的分泌,保护肝组织,有效地防治NASH。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柴胡总多糖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内毒素血症(ETM)大鼠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40只,遵照随机数字表法,每组8只,共分为5组:对照组(生理盐水)、模型组(LPS)、地塞米松组(阳性药组)、柴胡总多糖低剂量组(LPS+柴胡总多糖低剂量)、柴胡总多糖高剂量组(LPS+柴胡总多糖高剂量)。尾静脉注射LPS (4 mg/kg)建立内毒素血症大鼠模型,1 h后分别灌胃给予柴胡总多糖(50 mg/kg、150 mg/kg),地塞米松(2 mg/kg)。测定对照组和模型组血液细菌内毒素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肺组织匀浆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模型组的血液细菌内毒素含量(EU/mL)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柴胡总多糖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肺组织TNF-α、IL-1β和IL-6水平,减轻肺组织结构损伤。结论:柴胡总多糖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LPS诱导的ETM大鼠肺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对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SD大鼠56只,随机分7组:实验对照组;LPS 2 h、4 h、8 h组;穿心莲内酯2 h、4 h、8 h组。向气道内滴注内毒素(LPS)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以穿心莲内酯注射液进行干预,分别于LPS处理后2 h、4 h、8 h取血和肺组织,测定各组大鼠动脉血氧分压(Pa O2),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介细胞素-6(IL-6)水平;测肺湿干比重(wet weight/dry weight,W/D);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中性粒细胞比例(PMN%);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LPS损伤组大鼠Pa O2呈进行性降低;血浆TNF-α、IL-1和IL-6水平,肺W/D,及BALF的中性粒细胞比例均明显增加;肺组织病理示肺内中性粒细胞大量浸润,伴出血、透明膜形成。LPS加穿心莲内酯组的各项指标均较LPS损伤组减轻。结论:穿心莲内酯能降低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血浆炎症因子水平,减轻肺组织的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复方熊胆茵陈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中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利宾安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予以高脂饲料喂养6周,每周1次后肢皮下注射40%CCL4花生油溶液制备脂肪性肝炎大鼠模型。空白组、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西利宾安组予西利宾安灌胃,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予复方熊胆茵陈颗粒按相应剂量灌胃。干预4周后取材,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TNF-α的表达。结果复方熊胆茵陈颗粒能减少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及炎细胞浸润,显著抑制TNF-α的表达(P0.01)。结论复方熊胆茵陈颗粒可降低TNF-α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NASH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组分复方BZL方(白术多糖、栀子苷、绿原酸)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肠黏膜损伤的作用。方法:C57BL/6J雄性小鼠27只,随机分为正常、模型和BZL方组,每组9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高脂饮食诱导NASH,第14周开始,BZL方组灌胃BZL方,其余各组灌胃等量饮用水,至17周末处死取材。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进食量、肝体比,肝组织病理(HE和天狼猩红染色,SAF评分),检测血浆ALT、GGT活性、LPS水平,肝组织TG含量;肝组织胶原I型和IV型、内毒素受体CD14、TLR1、TLR2、TLR4、TLR9及炎性反应因子IL-1β、TNF-αmRNA表达(real-time PCR法);肠组织病理(HE染色);大肠组织紧密连接zo-1、occludin、claudin mRNA表达(real-time PCR法)及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结果:高脂饮食诱导NASH模型中,模型组血浆ALT、GGT、LPS及肝组织TG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 0. 01);肝组织可见脂肪沉积、炎性反应、气球样变及纤维化,SAF评分显著高于正常组,肝组织胶原Col I、Col IV mRNA显著升高,CD14、TLR1、TLR2、TLR4、TLR9及IL-1β、TNF-αmRNA表达升高(P 0. 05,P 0. 01);肠组织病理变化光镜下不明显,大肠组织紧密连接zo-1、occludin、claudin mRNA表达降低(P 0. 01),zo-1、occludin免疫荧光阳性染色减少。BZL方可降低血浆ALT、GGT、LPS、肝组织TG含量(P 0. 05,P 0. 01),改善SAF评分,降低肝组织胶原Col I、Col IV mRNA表达(P 0. 01),降低CD14、TLR2、TLR4、TLR9及IL-1β、TNF-αmRNA表达(P 0. 05,P 0. 01),恢复大肠组织紧密连接zo-1、occludin mRNA表达(P 0. 01),恢复zo-1、occludin免疫荧光阳性染色。结论:BZL方有效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NASH,该作用与其保护肠黏膜、抑制LPS肠渗漏及肝组织中TLRs及炎性反应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毒素血症模型大鼠肝损伤的情况以及中药912液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模型组、干预组及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干预组采用脂多糖(lipoplysaccharides,LPS)腹腔注射造模。干预组在制模前1h给予中药912液灌胃,于2h、4h、8h、12h、24h、48h、72h及7天取血,检查肝功能、血浆内毒素、TNF-α、IL-10等指标;取肝组织,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干预组血浆内毒素(Eu/mL)水平2h最高(0.358±0.056),显著低于模型组2h水平(0.685±0.03);两组血清TNF-α(ng/L)水平升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药912液干预组的IL-10(ng/L)水平一直持续升高,第7天(49.096±4.076)时仍高于正常对照组(43.454±5.92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LPS可以导致大鼠血清中致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增加,肝功能损伤,推测LPS所致的机体炎症反应可能是肝损伤的机理之一。中药912液预防给药后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内毒素免疫敏化大鼠模型,观察苍耳子是否会诱发药物特异质肝损伤。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0. 7 mg·kg~(-1)脂多糖(LPS),于第1,7天共2次,建立内毒素免疫敏化模型。在模型基础上,苍耳子组分别每天灌胃苍耳子水提取物1. 67,5. 01,16. 7 g·kg~(-1),空白组和模型组每天灌胃等容积的蒸馏水,连续14 d,于灌胃后第7,14天两个流动时间点分别检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肝毒性生物标志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内毒素免疫敏化模型表现为大鼠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水平明显升高(P0. 05,P0. 01);肝脏汇管区轻度炎细胞浸润(P0. 05);肝毒生物标志物ALT,AST,ALP,TBil,TBA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苍耳子各剂量组大鼠的血清炎症因子、肝毒性生物标志物、肝脏病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苍耳子灌胃给药对内毒素免疫敏化模型大鼠的血清炎症因子、肝毒性生物标志物及肝脏病变程度均无明显影响,该结果提示苍耳子不会诱发药物特异质肝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TLR4/NF-κB通路研究去脂软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防治作用。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去脂软肝方高、低剂量组,每组8只,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其余4组高脂饲料喂养,造模的同时给药干预。10周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多糖(LPS)、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肝脏LPS、IL-1β、IL-6、TNF-α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RT-qPCR检测肝脏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肝脏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ALT、AST、LDL-C、LPS、IL-1β、IL-6、TNF-α及肝脏LPS、IL-1β、IL-6、TNF-α水平均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理气化痰祛瘀方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饮食喂养SD大鼠12周,建立大鼠NASH模型,用不同剂量的理气化痰祛瘀中药干预,检测肝组织匀浆TC、TG的含量和血清ALT、AST水平,常规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放免法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血清TNF-α和CRP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明显的脂肪变和炎症细胞浸润,其肝组织匀浆中TC、TG的含量及血清ALT、AST、TNF-α、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CRP浓度和肝脏炎症活动度计分呈明显的正相关;应用理气化痰祛瘀方干预可改善NASH大鼠炎症活动程度,同时血清ALT、AST、TNF-α、CRP水平也显著降低。结论:TNF-α、CRP参与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生,理气化痰祛瘀中药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TNF-α、CRP水平,控制NASH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Treg/Th17细胞失衡及相关细胞因子在慢加亚急性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时的表达变化,进而探讨Treg/Th17细胞对内毒素介导的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牛血清白蛋白致敏建立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以腹腔注射D-Gal+LPS液(合D-Gal 400mg/kg,LPS 100μg/kg)急性攻击建立肝衰竭IETM大鼠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频数,ELISA法测定不同时间节点大鼠结肠组织IL-10、TNF-α、IL-17A、IL-23、TGF-β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reg、Th17细胞频数在各时间节点均升高(P 0. 05),Treg、Th17细胞与前一时间节点比较均有上升(P 0. 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Treg/Th17型细胞因子IL-17A、IL-23、TNF-α、TGF-β、IL-10各时间节点表达均升高(P 0. 05),且各炎症因子与前一时间节点比较均有上升(P 0. 05);正常组大鼠IL-10、TGF-β等抑炎因子水平高于IL-17A、IL-23、TNF-α等促炎因子,模型组Th17比例高于Treg,失衡向Th17方向偏移。结论:肝衰竭IETM发生时Treg/Th17细胞失衡,向Th17方向偏移,相关抑炎、促炎因子均释放增加,加剧IETM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皂术茵陈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及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NASH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予中药皂术茵陈方,每日1剂;对照组予水飞蓟宾葡甲胺片200 mg口服,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2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通过检测血清ALT、AST活性及TC、TG水平;行腹部CT计算肝脾CT比值;应用肝组织病理检查评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活动度积分(NAFLD activity score,NAS)及纤维化程度以评价临床疗效;并检测血清FFA及TNF-α含量。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ALT、AST、TC、TG、FFA、TNF-α水平、肝组织NAS积分及症状体征积分均明显降低,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24周后,治疗组肝纤维化分期总有效率及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48/60)、85.00%(51/6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36/60)、73.33%(44/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皂术茵陈方可改善NASH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作用可能与抑制血清FFA及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鱼腥草破壁饮片抗内毒素(LPS)作用,并与传统饮片作用进行比较。方法采用BALB/c小鼠鼻滴LPS建立肺部炎症模型,检测血液中炎症细胞数和病理学观察肺组织炎症程度;采用尾iv内毒素致大鼠炎症模型,检测血液中白细胞数和血浆中LPS含量,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含量;采用鲎试剂试验法,观察鱼腥草破壁饮片提取物体外抗细菌内毒素作用。结果鱼腥草破壁饮片和传统饮片均可不同程度降低BALB/c小鼠全血中白细胞含量,减轻肺组织病理炎症细胞浸润,且破壁饮片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鱼腥草破壁饮片与传统饮片均可不同程度显著降低大鼠全血中白细胞、血浆中内毒素和血清中IL-6、IL-1β和TNF-α含量;与传统饮片比较,鱼腥草破壁饮片可明显降低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相同剂量或相同稀释比例下,鱼腥草破壁饮片体外抗细菌内毒素作用均显著强于鱼腥草传统饮片。结论鱼腥草破壁饮片具有良好的抗内毒素作用,且在一定程度上优于鱼腥草传统饮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具有抗慢性酒精性肠道损伤和肝损伤作用的健脾活血方是否存在干预内毒素所诱导的肝脏TNF-α蛋白和基因表达的效应机制。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4)、模型组(n=10)和健脾活血方组(n=10)。健脾活血方组和模型组大鼠分别灌胃给药或生理盐水3d(每日2次),在末次灌胃1h后,按50μg/kg体重经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1mg/ml,正常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1.5h后,分别采集下腔静脉血及肝组织。以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肝组织p-IκB、TNF-α蛋白表达,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肝组织TNF-αmRNA表达。结果LPS刺激1.5h后,模型大鼠肝组织p-IκB蛋白、TNF-α蛋白及其mRNA表达显著增强,血清TNF-α含量显著升高;健脾活血方组的上述变化显著轻于模型组。结论健脾活血方对内毒素诱导的肝脏TNF-α基因和蛋白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开灵对脑出血后大鼠体内继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Rosenberg法改良后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根据脑出血不同时点(12h、24h、48h和72h)分为4组,每个时间点再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利开灵组,观察利开灵对肠组织相应病理改变的影响,并用终点显色法检测各组血浆内毒素(LPS)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TNF-α、IL-1β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浆LPS各时点均明显升高,在48h达高峰(P<0.01);血清TNF-α、IL-1β升高,均在24h达高峰(P<0.01)。同时发现利开灵可明显改善肠组织病理形态损伤,下调血浆LPS以及血清TNF-α、IL-1β过高表达。结论:脑出血大鼠继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利开灵对其有较好的调控作用,这对改善脑出血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脾养肝方对肝癌前病变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益脾养肝方小剂量组、益脾养肝方大剂量组,每组2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均给予DENA(0.5 m L/100 g)腹腔注射,1次/84 h,50 mg/(kg·周),连续给药至16周;在此过程中,益脾养肝方小、大剂量组分别给予0.5 g/m L和1.0 g/m L益脾养肝方灌胃,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均1次/d。第16周灌胃24 h后处死大鼠,取血检测肝功能指标(ALT、AST、GGT)及IL-6、TNF-α水平,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结果模型组ALT、AST、GGT、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均0.05);益脾养肝方小剂量组和益脾养肝方大剂量组ALT、AST、GGT、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益脾养肝方大剂量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小剂量组(P均0.05)。肝组织HE染色显示,益脾养肝方小剂量组和益脾养肝方大剂量组大鼠肝脏病变明显轻于模型组。结论益脾养肝方可抑制肝癌前病变大鼠病情进展,可能是通过降低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化浊片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肝损伤大鼠炎性因子TNF-α及小肠紧密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1,ZO-1)(中文名称)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饲料和52%Vol.白酒喂养建立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肝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和模型组,模型组用白酒及蒸馏水灌胃、治疗1组用白酒及清热解毒化浊片悬浊液灌胃、治疗2组用蒸馏水及清热解毒化浊片悬浊液灌胃。经治疗1个月后检测肝功能(ALT、AST、ALP、GGT)及血浆内毒素水平,观察肝组织及小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TNF-α及小肠组织ZO-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ALT、AST、GG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ALP水平升高(P0.05),肝组织TNF-α明显升高(P0.01),小肠组织ZO-1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2组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治疗1组及2组ALT、AST、GGT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ALP水平降低(P0.05),肝组织TNF-α表达降低(P0.05),小肠组织ZO-1表达升高(P0.05)。光镜下观察,治疗1组及2组大鼠肝组织及小肠组织炎性浸润情况明显改善。结论:清热解毒化浊片可以通过上调肠组织ZO-1蛋白的表达,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内毒素吸收,降低促炎因子TNF-α的释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终止内毒素血症与肝损伤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