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痛觉过敏及其相应脊髓节段与背根神经节(DRG)抑制性氨基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逐一进行基础痛阈测定,剔除痛阈过高和过低者后,随机分出空白组、假手术组(均为n=10)和模型动物组。模型动物组待模型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均为n=10)。采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模型,电针"委中"和"环跳"穴,观察其对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的影响,以OPA柱前衍生法+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脊髓及其相应节段DRG内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和牛磺酸(Tau)水平的变化。结果:SNI手术可明显降低大鼠机械痛阈,在脊髓相应节段,其GABA和Tau含量均增加(P<0.05,P<0.01),Gly含量则降低(P<0.05);电针干预后脊髓GABA含量进一步增加(P<0.05),Gly含量被逆转(P<0.05),Tau无明显变化;而在DRG、SNI手术使GABA和Gly水平均增加(P<0.01),Tau降低(P<0.05);电针干预后Gly和Tau均被明显逆转(P<0.05),GABA虽也有逆转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同时电针组SNI大鼠的机械痛敏状态及痛行为均明显减轻和改善。结论:电针通过有效地增加脊髓GABA和Gly的释放,同时抑制DRG内GABA和Gly的释放,可能是其干预神经病理性痛的脊髓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按压法对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股四头肌电生理参数的影响。方法:90例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3组均用基础治疗,A组加按压股四头肌肌腱,B组、C组加按压股四头肌肌腹,按法操作采用自制"按法操作治疗仪"模拟。结果:A组股四头肌表面肌电积分值(iEMG)高于B组、C组,且B组高于C组(P0.05);A组方根振幅(RMS)低于B组、C组,且B组低于C组(P0.05);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A组高于B组、C组,且B组高于C组(P0.05)。结论:按压法能够改善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股四头肌电生理参数,利于运动功能的恢复,其中按压股四头肌肌腱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实验性癫痫大鼠大脑皮质氨基酸类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埋线组、西药组、针刺组,经预处理与青霉素钠造模(空白组除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一侧大脑颞叶皮质中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丙氨酸(Ala)、甘氨酸(Gly)、牛磺酸(Tau)的含量.结果:①造模后颞叶皮质兴奋性氨基酸Glu、ASP的含量均有增加(P<0.05或P<0.01),穴位埋线可明显降低痫性大鼠皮质内Glu、ASP的含量(P<0.01),其降低ASP的作用优于针刺法.②造模后皮质抑制性氨基酸GABA、Ala无明显变化,穴位埋线对GABA、Ala亦无明显影响.③造模后皮质内Gly增高(P<0.01)、Tau有上升趋势(P>0.05),穴位埋线可降低痫性大鼠皮质内Gly、Tau的含量(P<0.05或P<0.01),其作用与西药、针刺法相同.④模型组皮质内GABA/Glu比值有降低趋势(P>0.05),穴位埋线可提高痫性大鼠皮质内GABA/Glu比值,并使之恢复至正常水平,其作用与西药、针刺法相同.结论:穴位埋线可通过降低兴奋性氨基酸Glu、ASP的含量、降低Gly、Tau的含量、提高皮质GABA/Glu比值,而调节皮质兴奋性氨基酸与抑制性氨基酸的平衡,从而发挥抗痫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SD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损伤节段HIF-1α、VEGF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BYHWT组、模型组,每组18只;假手术组单纯去除T10椎板,不损伤脊髓,模型组及BYHWT组均采用Allen’s垂直打击法制备T10节段SCI大鼠模型,评价各组大鼠于造模前、造模后1 d及1周后的行为学BBB功能评分,于造模后1周取材,通过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形态学改变,通过ELISA、免疫印迹检测HIF-1α、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BYHWT组BBB评分高于模型组,损伤节段组织中HIF-1α、VEGF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模型组(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能促进脊髓损伤后SD大鼠脊髓损伤节段HIF-1α、VEGF表达,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环境,减轻因脊髓损伤缺血缺氧时对脊髓造成的损伤,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闫丽萍  吴辛甜  殷忠勇  马骋 《针刺研究》2011,36(5):353-6, 379
目的:通过观察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相应节段氨基酸类递质水平的变化及电针对其的影响,探讨电针干预神经病理性痛的脊髓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电针组电针刺激大鼠损伤侧"委中"穴与"环跳"穴30 min,1次/d,共7 d。测定手术后第10、16天机械痛阈和热痛阈;以OPA柱前衍生法+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脊髓相应节段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谷氨酰胺(Gln)、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和牛磺酸(Tau)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基础值比较,模型组和电针组CCI后第10天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均P<0.01);与CCI后10 d比较,电针组CCI后16 d时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均升高(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P<0.01),脊髓相应节段Glu、Asp、Gln和GABA水平均升高(P<0.05,P<0.01),Gly和Tau的水平则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CCI后16 d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升高(P<0.01),脊髓相应节段Glu、Asp、Gln、Gly和Tau的水平均被逆转(P<0.01,P<0.05),GABA的水平则进一步升高(P<0.01)。结论:电针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机制可能与有效地减少脊髓兴奋性氨基酸递质的释放、促进抑制性氨基酸递质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芍药甘草汤治疗大鼠脊髓损伤后肌痉挛的药物配比,为临床使用该方提供依据。方法:7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巴氯芬组、芍甘(1,2,3,4)组,每组各10只,假手术组以T9为中心行椎板切开后不对脊髓做任何处理,其余6组采用T9脊髓半横断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所有大鼠造模成功后进行随机分组,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给予0.9%的氯化钠溶液灌胃,巴氯芬组以1.35 mg/kg剂量的巴氯芬溶液灌胃,芍甘(1,2,3,4)组分别以芍药、甘草比为1∶1,2∶1,3∶1,6∶1的芍药甘草汤浓缩液(浓度为0.4 g/mL) 3.2 g/kg剂量灌胃,灌胃1次/d,连续3周。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评价用药前后肌张力变化情况,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脊髓组织内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及5-羟色胺(5-HT)的表达水平。结果:除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外,其余各组肌张力较用药前均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芍甘3组降低程度最为明显,但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脊髓组织...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旨在了解CQ复方对癌侵袭镜像痛(cancer invasion induced mirror image pain,CIIMIP)模型小鼠的镇痛作用及其相关中枢机制。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操作对照组(注射0.2 m L灭活的S180肉瘤细胞液)、模型组(于右腿股骨大转子处注射0.2 m L S180肉瘤细胞液)、CQ复方低剂量组(模型+100 mg·kg~(-1),ip)、CQ复方中剂量组(模型+150 mg·kg~(-1),ip)、CQ复方高剂量组(模型+200 mg·kg~(-1),ip),造模前及术后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镜像侧后足的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法(HPLC-FLD)检测脊髓L3~L5节段内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牛磺酸(Tau)浓度;采用Aim Plex流式高通量多因子检测技术检测L3~L5节段脊髓组织内调节激活T细胞表达与分泌因子(RANTE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3)的含量;并观察GABA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对CQ复方镇痛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CQ复方能够显著提高模型小鼠的MWT(P0.01,P0.05),降低L3~L5节段脊髓组织内兴奋性氨基酸Glu的含量(P0.01,P0.05),提高抑制性氨基酸GABA,Gly,Tau的含量(P0.01,P0.05),降低Glu/GABA比值(P0.01,P0.05),降低RANTES,MCP-3水平(P0.05)。GABAa受体拮抗剂在2个时间点有意义地降低了CQ复方引起的MWT升高(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CQ复方对CIIMIP模型小鼠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其机制与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氨基酸(EAA)/抑制性氨基酸(IAA)递质的平衡,部分激活GABAa受体,以及减少脊髓组织内促炎性细胞因子RANTES,MCP-3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对脑缺血再灌注(CI/RP)后大鼠兴奋性/抑制性氨基酸的影响,以探讨该方改善CI/RP后痉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4只CI/RP偏瘫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芍药甘草组、芍药组、甘草组、巴氯芬组和假手术组。以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术后2 h后再灌注制备动物模型,选取有明显偏瘫且伴有痉挛的大鼠为研究对象。各组在CI/RP后24 h给予相应干预,连续用药9天。观察干预前后大鼠姿势反射、肌张力变化,及其血清和脑组织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水平变化。结果 1芍药甘草组和芍药组可以明显提高大鼠姿势反射评分(P0.05,P0.01)。2芍药甘草组和巴氯芬组可以明显缓解肌张力(P0.05)。3芍药甘草组Gly含量明显低于甘草组(P0.05)。4巴氯芬组大鼠脑组织GABA含量明显降低于模型组(P0.01)。5芍药甘草组、芍药组、巴氯芬组血清Glu、Asp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6甘草组血清Gly含量明显高于芍药甘草组和芍药组(P0.05)。结论芍药甘草汤可改善CI/RP后大鼠的痉挛程度和姿势反射,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兴奋性氨基酸及下调脑组织甘氨酸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风星蒌通腑胶囊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氨基酸平衡的影响.方法以急性全脑缺血大鼠为模型,用华佗再造丸作阳性对照,将 72只普通级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中风星蒌通腑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取材后,测定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 (EAA)即谷氨酸 (Glu)、天门冬氨酸(Asp)和抑制性氨基酸 (IAA)即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 (Gly)含量.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大鼠脑组织 Glu、Asp、GABA及 Gly含量明显升高,中风星蒌通腑胶囊高、中、低剂量组脑组织 Glu、Asp较模型组明显降低;中风星蒌通腑胶囊高、中剂量组亦使升高的 GABA、Gly降低;华佗再造丸组对 Glu、Asp、GABA及Gly含量影响均不明显.结论中风星蒌通腑胶囊具有调节 EAA/IAA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大鼠脊髓L4-L6中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探讨电针是否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影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达到镇痛效应。方法:将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模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正常组大鼠不做处理,假模组暴露坐骨神经2~3min,不打结,余大鼠建立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ve injury,CCI)疼痛模型。电针组于造模后7d开始电针"足三里""阳陵泉",每次30min,每天1次,连续7d;余组仅予固定,不做治疗。各组于造模前及造模后3、5、7、10、12、14d分别测量大鼠患侧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术后14d处死大鼠,对脊髓L4-L6行免疫组化观察,检测小胶质细胞(Iba1)和BDNF蛋白表达,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脊髓L4-L6中BDNF 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模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痛阈明显降低(P0.01),出现痛觉过敏;电针干预后,电针组较模型组痛阈明显升高(P0.01);术后14d,模型组脊髓L4-L6中Iba1、BDNF蛋白表达及BDNF mRNA水平高于正常组和假模组,电针组脊髓L4-L6中Iba1、BDNF蛋白表达及BDNF mRNA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减少(均P0.01)。结论: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可能是通过抑制大鼠脊髓中小胶质细胞活化从而减少BDNF的表达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督脉电针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后肌肉痉挛的疗效。方法:将57例脊髓损伤后肌肉痉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督脉电针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治疗6月后进行Barthel指数及改良Ashworth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为55.17%,有效率为86.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督脉电针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肌肉痉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下肢活动能力,可明显改善患者肌肉痉挛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腓肠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脊髓损伤后腓肠肌痉挛状态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各种常规康复治疗,每日1次,每周6次,共治疗4周;治疗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联合腓肠肌体外冲击波治疗,每周2次,共治疗4周。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分别进行改良Ashworth量表(MAS)、下肢部分Fugl-Meyer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治疗组M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改善不明显,而两组FMA评分和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无显著改善。治疗后4周两组的MAS、FMA、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可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患者腓肠肌痉挛状态,可在短期内降低腓肠肌张力,并具有一定的持续时间,能改善下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胰敏胶囊对高脂膳食诱发肥胖大鼠胰岛素钳试验下葡萄糖输注率(GIR)和股四头肌葡萄糖摄取率(CUR)的作用。方法:高脂饲料喂养Wistar大鼠6周后给予胰敏胶囊,同时以罗格列酮对照治疗4周,检测大鼠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口服糖耐量(OGTT)、GIR和股四头肌CUR。结果:造模大鼠FINS、TG和FFA升高,而OGTT减低、GIR和股四头肌GUR明显下降。胰敏胶囊治疗4周后,各项指标均改善,效果与罗格列酮接近。结论:胰敏胶囊对高脂膳食诱发肥胖大鼠的胰岛素抵抗(IR)有治疗作用,作用机制可能是因为提高了肥胖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笔者自1996~1998年在门诊采用中药熏洗配合手法治疗髌骨软化症38例,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8例中男性9例,女性29例;年龄38岁~62岁;病程最长2年,最短半个月;单侧肢体32例,双侧肢体6例;其中合并髌上囊积液4例。1-2 诊断依据 有外伤史和劳损病史;上下楼梯疼痛及半蹲位膝部疼痛加重;髌骨下脂肪垫压痛阳性;髌骨研磨试验阳性;X线摄片检查可见密度增高的软骨骨质硬化影。2 治疗方法2-1 中药熏洗 采用我院中药熏洗室的验方“熏洗方”煎汤熏洗患膝。“熏洗方”由红…  相似文献   

15.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治疗组给予针刺井穴及自拟的上解痉穴,在上肢痉挛即刻缓解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给予康复训练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1个月后采用肌张力评分法(改良Ashworth)、上肢的Fugl-Meyer评定法评定。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上肢肌张力水平及上肢运动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井穴及自拟的上解痉穴对于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有即刻解痉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提高了康复训练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治疗中风后肘关节屈曲痉挛的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 例、对照组48 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对照组采用持续静力牵张手法。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手法治疗中风后肘关节屈曲痉挛有显效。  相似文献   

17.
浮针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20 例中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60 例。治疗组采用浮针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 30 d 后采用 Ashworth 量表评定肢体痉挛状态,采用简化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 Barthel 指数(Barthel Index, 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结果:治疗后,治疗组 Ashworth 评分、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BI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浮针配合电针可明显缓解偏瘫肢体的痉挛并且优于对照组。结论:浮针配合电针可有效地缓解脑卒中偏瘫的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18.
沈巍  孙曌  庄礼兴 《辽宁中医杂志》2010,(11):2228-2230
目的:探讨靳三针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后痉挛瘫患者偏瘫肢体肌力、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77例分为康复组33例,靳三针加康复组34例,在药物对症治疗基础上,分别应用康复治疗、靳三针针刺加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评定患者肌力、肌张力,以及用Fugl-Meyer评分评定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上、下肢肌力较前均有明显改善,靳三针加康复组对上肢肌力的改善优于康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肌张力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治疗后Fugl-Meyer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靳三针加康复组及康复组均能改善痉挛瘫患者肌力﹑肢体肌张力和运动功能评分,靳三针能提高康复对上肢肌力﹑肢体肌张力和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推拿功法《易筋经》练习对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股四头肌肌力的影响,为推拿功法《易筋经》干预KOA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9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进行《易筋经》锻炼,每日1次;对照组不予任何治疗。观察8星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8星期后,观察组患者股四头肌等速肌力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对照组患者股四头肌等速肌力无明显变化。结论:推拿功法《易筋经》练习对改善KOA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具有一定作用,是干预该疾病的有效运动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阈和背根神经节(DRG)、脊髓微透析液及脊髓组织匀浆中兴奋性氨基酸(EAAs)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模型、假模型、电针、假电针5组,每组10只。制备坐骨神经分支损伤(SNI)模型:双结扎并切断一侧坐骨神经的分支腓总神经和胫前神经,仅留腓肠神经。于造模前1天,造模次日,第4、7、9、15日,测定大鼠自由状态下损伤侧机械和热痛阈。第9日开始,电针(2Hz,起始1mA,每10min增加1mA,共30min)和假电针组(插针不通电)分别电针和假电针"环跳"和"委中"穴进行干预,1次/d,共7d。第15日收集样品,用OPA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EAAs神经递质含量。结果:电针可显著扭转SNI模型大鼠的机械痛阈下降(P<0.01);假电针也有显著效果(P<0.05),但与电针仍有差异(P<0.05)。模型组脊髓微透析液中EAAs显著增加(P<0.01);经电针或假电针干预后,透析液中谷氨酸(Glu)显著减少(P<0.01),电针引起的变化大于假电针(P<0.01)。脊髓组织匀浆中Glu含量模型组显著增多(P<0.01);电针可显著降低之(P<0.01),假电针也有类似作用(P<0.05)。脊髓组织匀浆中天门冬氨酸(Asp)含量的变化及电针、假电针干预后的结果与Glu类似。结论: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SNI模型有显著镇痛作用,该作用与电针显著抑制脊髓背角兴奋性氨基酸神经递质的释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