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征订征稿启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东平  张运希 《光明中医》2008,23(10):1582-1582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直肠与结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为主的炎症性病变。临床上本病以腹泻、黏液脓血便与腹痛等为主要症状,迁延数月、数年乃至数十年。少数病例可呈暴发性发病,病情严重甚至危及生命。本病在我国较欧美少见,且病情一般较轻,但近年患病率有所增加。西医一般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感染等治疗,疗效尚不能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科疾病,好发于青春期,且发病率及复发率极高,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西医在本病病因病理等研究发展较快,但治疗措施无明显突破,仍以消炎为主要治疗方法,且临床疗效不理想,而中医不仅在病因病机上有新的研究,在治疗中同样有新的突破。王灿晖教授长期从事临床工作,治疗本病近千余例,疗效显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3.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是中青年妇女常见病,多发病.西医治疗本病多以对抗雌激素为主,但效果不太理想且副作用大.针灸疗法依据辨证施治治疗本病,方法多样,有较好的疗效,且无副作用,发挥了针灸的巨大优势.现将近年来针灸治疗该病的临床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肺心病是肺源性心脏病的总称,在我国其发病存在地区分布差异,且农村发病率较高,因此对本病的治疗已成为临床医生非常关注的问题。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多属对症治疗,但长期疗效较差,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不断深入,本文将就近年来中医治疗本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直肠与结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为主的炎症性病变.临床上本病以腹泻、黏液脓血便与腹痛等为主要症状.迁延数月、数年乃至数_十年.少数病例可呈暴发性发病.病情严重甚至危及生命.本病在我国较欧美少见,且病情一般较轻,但近年患病率有所增加.西医一般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感染等治疗,疗效尚不能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反流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病症,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现代医学对本病发病机理仍处在研究、探索阶段,治疗手段有限且易复发,而中医药通过运用中药、针灸、拔罐、推拿、水针等治疗手段,配合西医相关治疗方法,对本病的治疗有极大帮助。对近些年来本病的中西医治疗概况及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以对本病的治疗状况有更清晰的认识,更好地服务临床。  相似文献   

7.
谢建华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0):735-735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急症之一,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没有公认的有效疗法,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有明显的优势。笔者于2003年-2008年间采用经方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本病54例,并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的35例作对照观察,疗效甚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陆德铭教授治疗白塞氏病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春梅  刘胜 《新中医》2000,32(10):7-8
白塞氏病是一种慢性多系统受累的血管炎性疾病,以口、眼、生殖器为好发部位。本病临床表现多样化,病情反复发作,严重者危及生命。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多采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尚无可靠疗效,且有明显毒副作用。上海市中医外科名家陆德铭教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学验俱丰,对治疗本病多有心得,今介绍于下,以飨同道。1 审证求因,强调本虚标实 白塞氏病与中医学狐惑病的记载类似。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与湿热毒邪有关。临床多用清热利湿之品,有一定疗效,但易复发。陆老师基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的观点,并结合…  相似文献   

9.
子宫肌瘤属于中医"癥瘕""石瘕""月经过多""崩漏"等范畴,临床表现以月经异常、下腹包块、白带增多、压迫症状等为主。目前西医治疗本病多采用手术切除,其副作用大、后遗症多、复发率高且难以根治。中医药治疗本病副作用小,患者症状改善明显,较小的肌瘤可消失,较大者可减小,其中医理值得探究。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主要是肝郁气滞、冲任气血受损、经产调摄不当、脏腑虚弱、饮食不节等,病机主要是肾阴阳失调、痰瘀互结,病位兼肝、脾、肾三脏。沈氏女科以肾之阴阳失调为其主要病机,以"痰瘀同治,调整阴阳"为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原则,临床取效颇佳。  相似文献   

10.
李政 《江苏中医药》2012,44(3):31-32
乳腺增生病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非炎症、非肿瘤性,以乳腺组织增生性肿块、疼痛为特征的乳房疾病。本病病程长,不易治愈,少数可以发生恶变。治疗方法西医多采用激素等,但有一定副作用且易于复发。中医药治疗本病效果较好,且无明显副作用。笔者多年来利用中医药辨证分型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辨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结合现代医学对桥本氏甲状腺炎(HT)的认识,认为疾病前期属"瘿病""心悸"范畴,后期属"虚劳""水肿"等范畴。肝郁、脾虚、肾虚为本病病机根本,气痰血瘀壅结颈前为标;辨证分型可分为两型、三型、四型、六型、八型、九型等。中医药在对本病病机的认识及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弥补了西医治疗的短板,特别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治未病"思想体现在HT中医治疗的各个阶段,更有利于掌握病程的进展,充分展示中医治疗本病的优越性。然而,由于本病病程较长,且病机复杂多变,临证时应深入分析各种致病因素在本病不同发展阶段中的主次和相互夹杂的问题,辨清正与邪主次矛盾的转换,同时还应全面地掌握其证型演变及证治规律,深入分析不同证型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提高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工作压力增大,情绪愈显紧张,因此心脏神经症的发病率在逐渐上升,且趋于年轻化,西医在本病的治疗上主要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而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上有明显的优势。因此中医药治疗是心血管神经症综合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其他疗法等方面,概括了心血管神经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以便更好地找出本病的治疗规律,以指导理论与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是糖尿病神经系统病变的并发症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眼睑下垂,眼球向上、向内、向下活动受限,视物重影,眼周疼痛,瞳孔直径扩大,对光反射消失[1]。本病在中医学被称为"睑废""胞睑下垂",属"痿病"范畴。西医治疗本病多采用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抗氧化剂等,但治疗周期长,疗效不明显,主要依靠患眼功能的自行恢复[2]。  相似文献   

14.
通过阐述非感染性腹泻的中、西医病因病机,探讨中、西医治疗本病的方法,认为中、西医治疗本病各有特色及优势,临床治疗本病时要综合利用二者的优势,取长补短,并多开展特色性治疗。  相似文献   

15.
更年期崩漏是更年期妇女的常见病之一。多由于更年期妇女卵巢机械能减退,内分泌失调而出现月经频发、周期不规则、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症状,妇科检查并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目前西医治疗本病多采用刮宫或激素止血等方法,但疗效不稳定,容易复发,且有较大的副作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经验较丰富,疗效确切。笔者近年自拟三炭稔根汤治疗本病54例,获得满意疗效,并与用妇良片治疗的54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全球第二高发的视网膜血管疾病,常导致视力丧失,影响超过1600万人。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在本病的治疗上有其独特之处,中西医联合治疗可缩短本病病程,在促进黄斑水肿减退、视功能恢复、全身情况改善等方面较单纯西医治疗优势明显。在前人认识以及笔者30余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RVO中西医发病机理,高度概括本病病机为"络损积阻",治疗上主张祛积通络法,并自拟"祛积通络方"。这与西医中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与修复微循环障碍的思路一致。前期的研究发现,祛积通络方在减轻黄斑水肿和促进视网膜出血吸收,防止再出血方面有较好疗效。本文主要从当前RVO西医、中医诊治的现状,以及从中医络损积阻的认识及祛积通络的临床实践中的一些认识和体会进行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17.
孙美凤 《光明中医》2021,(2):288-290
发作性睡病的明确特征是难以遏制的嗜睡和日间过度睡眠,典型表现是入睡数秒或数分钟后便自发觉醒,且短时间的小睡后头脑清醒。目前西医尚无针对发病机制的药物问世,在治疗上有一定的缺陷,在对症治疗方面的西药也多有较明显的不良反应。中医多将发作性睡病归于"多寐""嗜卧"等范畴。以下介绍附子泻心汤加减治疗发作性睡病验案1则,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聚星障是眼科疾患中一种常见病。西医称“病毒性角膜炎”。俗称“风火眼病”。本病常反复发作,且传变甚速,贵在早治,若拖延日久,不仅难以治愈,而且可变成凝脂翳,严重影响视力。本病目前大多采用西医疗法,但反复发作后,遗有角膜之翳,目前尚未见有理想有效的方法。笔者近年来应用杞菊地黄汤加减治疗聚星障30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鼻后滴流综合征是慢性咳嗽常见病因之一,鼻炎、鼻窦炎等是其主要原因。西医治疗本病不良反应较多,且复发率相对较高。中医治疗本病源流悠久,临床效果较好,且副作用相对较少。结合中医古籍文献、古今医家理论及课题组经验,提出以“鼻咳”来命名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鼻后滴流综合征,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鼻、肺,基本病机为鼻窍壅塞、肺失宣降,病性属虚实夹杂,基本治则为祛邪通窍、宣肺止咳,临床可视具体情况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20.
张俊利  李宜放 《光明中医》2014,(7):1368-1370
目前,西医对于食管癌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且毒副反应较明显。在临床中有大量病人求助中医药治疗。王晞星老师通过辨证论治,随证加减,灵活应用,在实践中取得显著疗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本文从食管癌的病因病机,老师对本病的辨证论治,辨症论治,用药特点及典型病例等方面作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