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临床医师的角度出发,论述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在现代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中的不同作用,认为:院校教育是现代中医教育的基础,师承教育是中医基础教育上的必要补充与深化、细化;院校教育系统而规范,强调共性,重在广与博,师承教育自由而活泼,强调个性,重在精与专;院校教育是学习人文知识、伦理规范的课堂;师承教育是掌握处理医患关系技巧的场所。因此必须二者并重,方有利于临床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中医师承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对院校教育是一种补充和完善。以院校教育为主体、师承教育为补充的多途径人才培养模式更符合当今社会对中医人才的需求。其中,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是中医人才培养的核心,而师承教育则因其注重临证实践的特点,对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具有明显优势。本文分别从中医师承教育的发展、院校教育的优势与不足及师承教育对中医思维形成之重要性等方面对当前中医教育模式进行了论述和探讨,认为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有机结合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培养中医学子的临证思维能力,从而塑造更多优秀的中医药人才,助力中医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总结传统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及其特点,提出"重经典,跟名师,勤临证"为中医师承教育的核心内涵,并对创建中医学术传承流动站、中医学术流派工作站、高层次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培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非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师承等现代多元化师承教育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趋势是中医院校教育加师承教育,但如何确保中医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良好配合,提升中医传承能力与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以保证中医院校加师承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是本平台构建的指导思想。本文重点从指导思想、理念和任务、平台的构成3方面论述了中医传承及中医临床思维实训平台的构建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徐荣谦 《中医教育》2012,31(6):38-40
当前,中医师承教育伴随着中医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也迎来了春天。国家师承教育已经完成了4批,各个省、市地方也伴随开展了师承教育。同时,师承教育也深入到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之中。将传统的师承教育逐步纳入到院校教育中,克服院校教育临床能力不足的弱点与师承教育培养人才的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的传承中医特色、培养优秀的中医人才,如何在中医药院校教育背景下融入因材施教的师承教育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中医药院校应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将有中医特色的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深度融合.本文结合北京中医药大学多年来在中医专业学生中开展的院校+师承教育实践经验,分析院校+师承教育模式的构建情况,并总结经验,以期对今后两者的融合及中医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医师承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是当前中医教育的主要形式,两者各有千秋。实践证明,当前中医学院校教育无法培养出大量的真正的中医临床人才,而单纯的师承教育也无法完成这一使命。所以,如何遵照中医学科特点和发展规律,从传统师承教育中汲取精髓融于院校教育,成为当今中医高等教育界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是目前中医教育的两种方式。师承教育以家传、师带徒、私塾继承为主,院校教育以课堂教育为主。通过梳理"施门祝氏"(施今墨、祝谌予)的传承脉络,总结出施今墨与祝谌予先生实践中医教育的共同点在于:(1)均学自师承教育,主张以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传承中医。(2)课程安排以中西医并重为主。(3)中西医教学均由知名专家授课。从"施门祝氏"传承得到的启示,希望对于现代中医教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现行的中医高等院校教育已有半个世纪的历程,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了大批医、教、研人才.而面对目前中医人才队伍日趋萎缩和西化的现状,院校教育的承办者与承担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师承教育重新被审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医院校.如何使中医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恰当、有效地融合,促进中医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值得每个中医教育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师承教育以"个性化"为特征,院校教育则以"标准化"为特征。师承教育主要强调临证实用、技能训练,而院校教育则主要解决学术与知识的大量积累。师承教育更符合专业自身特点,院校教育则能满足时代、社会需要。但是,目前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很难结合主要是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且与现行课程体系相矛盾和与教育公平理念抵牾等。因此,要寻求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的最佳契合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考核机制、加强软硬件建设、调整中医院校招生模式。使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各有侧重,不可替代,将师承教育融入院校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11.
沈美萍  刘懿  周敦华 《中医教育》2012,31(5):26-28,32
中医药教育正在广泛地走向世界,目前国内中医药在国际教育方面呈现出增速趋放缓、生源趋变化、竞争趋激烈、教育趋标准、交流趋频繁、激励趋多样等趋势,而这种发展趋势将深刻影响到国外中医药教育的走向.未来国外中医药教育的走向应该是:培养模式趋多元、教学管理趋规范、课程设置趋系统、教材使用趋正规、师资设置趋专职等.只有提高中医药教育质量,才能加快推进中医药教育走向世界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进行了卓越中医师培养模式的探索,分析了当前中医医疗教育的迫切需求与发展困境,认为卓越中医师培养是医学模式发展、医疗体制改革、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医文化传承及强校的需要.明确了卓越中医师的概念,提出了“突出一个中心、坚持两个主体、重在三个层面、做到四个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了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及特色课程,着重提高中医信念、中医悟性、中医思维与中医应诊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中医传统人文教育,提高中医人才的人文素质是中医药高等院校当前的迫切任务.通过分析中医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中医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结合实际进行了中医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途径的探索,并建议中医药院校应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教育改革中.  相似文献   

14.
气郁体质是常见八种偏颇体质之一,我“治未病”中心依据传统中医理论及体质特征,综合应用多种针灸方法“杂合以治”,并结合中医体质护理和中医体质教育取得了满意疗效。笔者对中医养生健康教育分别从避开致病因素、四季养生、时辰养生、气郁体质健康教育处方、病症养生处方及健康教育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议将中医科普纳入学校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15.
杨关林 《中医教育》2012,31(1):8-11
面对当前社会对中医药人才中医特色不鲜明的质疑和困惑,结合辽宁中医药大学在师承特色实验班的探索和实践中取得的经验,深刻阐释中医教育发展规律,注重挖掘传统中医精髓,提出了将“以‘师带徒’为主要特征的师承教育模式”引进院校教育的观点,使现代中医药院校教育与中医传统传承模式有机结合,着力塑造“重素质·厚文化、重传承·熟经典、重实践·多临床”的特色中医药人才.这一观点和理论对当前中医教育改革和建构现代中医教育思想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等中医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键 《中医教育》2010,29(1):4-7
当前发展高等中医药教育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分析高等中医药教育的现状,肯定成就,直面问题,紧紧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和环境;推动全社会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树立科学的中医药人才观、地方政府树立科学的中医药教育观、中医药院校树立科学的中医药教育发展观;以与时俱进的态度找准发展的战略,制定发展的策略。加快教育发展,以提高质量为主题、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加强内涵建设为重点、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教学、科研、医疗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全面推进中医药教育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是一门有着丰富人文科学内涵的医学科学,文化是其根本来源和学科灵魂,只谈技术不讲文化的中医学将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医院校应加强中医文化教育,首先,加强中医文化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中医兴趣,还有利于学生储备专业知识、提升中医思维;其次,加强中医文化教育也是加强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再次,加强中医文化教育对于促进中医创新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医院校应当考虑并高度重视在中医学教育中纳入中医文化教育。而关于中医文化教育的结构体系,则可以围绕培养兴趣、积累知识、提升思维、增强医德等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8.
何宁  刘月树 《中医教育》2011,30(2):14-16
中医学理论及辨证论治的思维方式、传统师承教育以及中医学课程的联系紧密,是中医学教育开展PBL的优势;而中医学与西医学在思想阐述方式、医学文化及东西方教育传统的差异,也使中医学教育开展PBL面临困难.强化PBL的中医特色、PBL与传统教学法结合及创新评价方式,是中医学教育开展PBL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麻莉  李俊莲 《光明中医》2011,26(12):2574-2576
通过对中医研究生教育培养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切实了解目前中医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考核方法、科研论文以及培养中的突出问题等方面的情况,发现中医研究生教育中的瓶颈和探讨中医高等人才培养规律,以期在中医研究生教育方面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