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目的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2002年3月-2006年6月,将122例HBsAg阳性的孕妇及其分娩的婴儿分为2组。A组给予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B组只给予婴儿乙肝疫苗免疫。结果A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9%)低于B组(27%),P〈0.01;A组新生儿抗-HBs阳性率(51%)高于B组(30%),P〈0.05。随访1a时,A组婴儿HBsAg阳性率(4%)低于B组(16%),P〈0.05;A组婴儿抗-HBs阳性率(81%)与B组(66%)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IG联合乙肝疫苗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2.
HBV感染者血清学标志与HBVDNA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HBV感染者血清学标志与HBVDNA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按检测结果,将最常见组合模式分为14种,每组随机取样30例,共420例,1组HBsAg、HBeAg和HBcAb阳性;2组HBsAg、抗HBe和HBcAb阳性;3组HBsAg、HBeAg阳性;4组HBsAg、HBcAg和HBcAb阳性;5组HBsAcb和抗HBe阳性;6组抗HBs、抗HBe和HBcAb阳性;7组抗HBs和HBcAb阳性;8组抗HBe和HBcAg阳性;9组抗HBs和抗HBe阳性;10组抗HBs阳性;11组HBcAg阳性;12组HBsAg、抗HBs和HBcAb阳性;13组HBsAg阳性;14组HBV血清标志物均阴性,但肝功能异常。上述患者均空腹采血,-20℃保存备检。所有标本均检测抗-HAVEgM、抗-HCV、抗-HEVEgM阴性。每组合均采用FQ—PCR方法测定HBVDNA含量。结果:本研究中常见的组合HBsAg( )/抗HBe( )/抗BHc( )(1/3/5)组合中和HBsAg( )/HBeAg( )(1/3)HBVDNA的检出率均为100%,而且均为较高浓度。抗HBs( )/抗HBe( )/抗BHc( )(1/4/5)组合中,有46.67%检出HBVDNA。抗HBs( )/抗HBe( )/抗BHe( )(1/4/5)HBVDNA阳性率9.9%。抗HBs( )/抗BHc( )/(2/5)HBVDNA阳性率6、67%,抗HBs( )/抗HBe( )(2/4)HBVDNA阳性率3.33%。单项抗BHc( )为23.33%。本组HBsAg( )者,HBVDNA8例阳性(26.6%)本组HBVM均阴性而ALT升高者,有5例HBVDNA呈低滴度水平。结论:总之,既往在临床上仅依据HBV血清标志物抗原抗体的检测,来判断病人的传染性、评价抗病毒治疗的疗效等是不全面的,在有条件的单位应进一步结合HBVDNA的检测结果进行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输血安全性,评估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与核酸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对医院患者和献血员的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和DNA含量检测。结果:经ELISA法检测,346例医院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62份,其中呈HBV—DNA阳性1例(1.5%);在300份初筛合格的献血员标本中,6例呈HBV—DNA阳性(2%),其中78份HBsAg阴性三项抗体分别阳性的标本检出HBVDNA阳性4例(5.1%),222份ELISA法全阴性的标本检出HBVDNA阳性2例(0.9%)。结论:本地区人群存在HBsAg阴性的HBV感染;乙型肝炎病毒DNA和血清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对提高输血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与HBV-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FQ-PCR)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我院604例乙肝血清标本进行HBV-DNA定量检测及血清免疫学检测,分析5种常见模式的HBV-DNA含量及HBV阳性率。结果:1组(HBsAg,HBeAg,抗-HBc)HBV阳性率为92.12%,HBV-DNA含量为7.76±1.021gCopies/mL,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HBV-M与HBV-DNA定量检测具有显著相关性,临床联合检测有助于乙肝病毒感染诊断,对提高临床疗效、判断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栓溶二聚体在脑梗塞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乳胶颗粒凝集法(Latex)检测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组58例和对照组50例血清中栓溶二聚体的含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塞组阳性46例,阳性率79.31%;对照组阳性15例,阳性率30.00%。经统计学检验,两组结果差异高度显著(λ2=10.00,P〈0.01)。结论:对脑梗塞患者血清中栓溶二聚体含量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月选择定州地区HB—sAg阳性孕期从未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孕妇所生的婴儿468例,316例婴儿为观察组,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10μg乙肝疫苗;152例婴儿为对照组,常规接种10μg乙肝疫苗。在12个月龄时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观察组婴儿HBsAg阳性控制率(94.93%)明显高于对照组(67.76%),无效率(5.07%)明显低于对照组(32.24%),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BO溶血病发病率与检测方法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5例新生儿进行ABO新生儿溶血(HDN)血清学检测,包括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患儿母亲血清中IgG抗A或抗B抗体滴度。结果:105例病例中确诊为ABO—HDN的A型患儿为23例,阳性率59%(23/54),B型患儿为31例,阳性率47%(31/54);确诊为ABO—HDN的患儿其母血清中IgC抗A或抗B抗体滴度均≥1:64;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20例,阳性率19%(20/105),血清游离抗体试验阳性49例,阳性率是46.7%(49/105),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阳性37例,阳性率是35.2%(37/105)。结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是早期诊断ABO—HDN的有效方法;ABO~HDN检出率与所采用的实验方法,采血时机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8.
珍珠草乙肝舒康胶囊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珍珠草乙肝舒康胶囊抗HBV及保护肝细胞的药效学作用及其特点。方法:通过体外2.2.15细胞株实验观察珍珠草乙肝舒康胶囊抑制HBV的效果,建立大鼠CCl4慢性肝损伤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CCl4组,乙肝宁组,珍珠草乙肝舒康大、中小剂量组,检测各组生化及肝左叶病理学组织差异;参照文献方法,测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观察珍珠草乙肝舒康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HBsAg,HBeAg的最大抑制率为76.47%(d7),71.43%(d5),且呈现HBV分泌、复制越是旺盛,抑制作用越强的特点;珍珠草乙肝舒康组与模型组相比,肝功能明显改善,肝组织结构破坏轻,纤维组织增生程度轻,与乙肝宁组相比,各项指标变化略占优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羊红细胞致敏的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提高,显著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盐酸左旋咪唑片相似。结论:珍珠草乙肝舒康胶囊具有抗HBV、保护肝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9.
甘草甜素对HepG2.2.15细胞株HBV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甘草甜素(GL)对HepG2.2.15细胞上清液中HBsAg、HBeAg、HBVDNA的作用,及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的表达,ELASA检测HBV所分泌抗原,MTT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给药后各组HBsAg分泌结果显示总体均数间差异显著(P=0.000),GL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制作用存在剂量依赖关系;而对HBeAg水平的影响因剂量不同而表现为升高和降低两种趋势,除50pg/mL组外,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800μg/mL组HBeAg分泌增加,400μg/mL以下组为HBeAg降低;HBVDNA的表达显示GL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400pg/mL以下组为HBVDNA降低,800μg/mL组出现HBVDNA复制增强;MTT实验显示,200μg/mL以下3个剂量组均可促进细胞增殖(P〈0.01),400、800μg/mL2组均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0.01);MTT分别与HBeAg和HBVDN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但与HBsAg呈显著正相关(r=0.869,P=0.000)。结论GL对HepG2.2.15细胞株上清中的HBeAg和HBVDNA水平可能具有双向作用,而对HBsAg具有剂量依赖的抑制作用,提示GL的使用应注意选择适应证及合适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采用产前孕妇注射HBIG,产后新生儿HBIG联合乙肝疫苗双重阻断方法阻断母婴乙型肝炎传播的效果。探讨免疫失败的原因和对策。方法:选用2003年3月开始产前健康查体,显示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sAg阳性、HBeAg、HBcAb单阳或双阳性的孕妇92例作为研究对象。新生儿分为联合免疫组[A组,其母亲在孕28、32、36周肌注过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200Iu/ml]和对照组(B组),分别为45例和47例。A组(孕妇在28、32、36周肌注过HBIG,每次剂量200Iu/ml):新生儿出生24h内肌注HBIG200Iu/ml,同时在不同部位肌注乙肝疫苗10μg,1月龄、6月龄再接种10μg乙肝疫苗;B组(孕妇只进行过乙肝病毒感染状态等统计,未用药物):新生儿单纯接种乙肝疫苗,按0,1,6方案,剂量为每次10μg。两组新生儿均采用人工喂养。随访1年后比较:HBsAb阳性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sAg阳性率B组明显高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母婴传播有宫内感染、产时传播、产后传播3种方式,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宫内感染。不论是单阳或双阳性孕妇及其婴儿,多次注射HBIG并联合谣种乙肝疫苗,均能提高婴儿HBsAb应答率及滴度,有效阻断HBV宫内感染:婴儿接种HBIG并按常规的0,1,6方案接种乙肝疫苗,既获被动免疫保护,又获主动免疫保护,可以弥补人工自动免疫建立之前的免疫空缺,降低了慢性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免疫效果。对于HBsAg阳性、HBeAg、HBcAb单阳或双阳性的孕妇,产前孕妇注射HBIG,产后新生儿HBIG联合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病毒垂直传播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0年5月门诊和住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单用ADV10mg/d(正大天晴公司,商品名:名正);B组采用LAM100mg/d(葛兰素史可公司,商品名:贺普丁);C组采用ADV10mg/d、LAM100mg/d联合治疗;3组均治疗52周。结果:治疗52周时,3组患者问ALTHBV—DNA检测水平、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达到检测水平以下(〈500copies/m1)的百分率,c组分别与A组及B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X^2值分别为4.8及5.93,P值均〈0.05);C组HBAg阴转率明显高于A、B组。(P〈0.05);C组耐药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疗效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或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的早期病毒学应答。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3例,HBeAg阳性(HBVDNA〈9log10copies/mL)患者30例设为A组,HBeAg阴性(HBVDNA〈7log10copies/mL)患者23例设为B组,两组都给予替比夫定600mg口服抗病毒治疗,每日1次。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检查肝功能(ALT)、HBVDNA、乙肝两对半检测。以治疗前测得数值作为基线,观察患者在3个月、6个月时ALT复常率、HBVDNA检测不到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eAg阳性患者),并对其临床疗效及临床有效率进行比较分析,从而预测其2年时的治疗应答和耐药发生。结果:A组:在治疗3个月时,HBVDNA检测不到率为46.7%,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20.0%,ALT复常率为66.7%;在治疗6个月时,HBVDNA检测不到率为80.0%,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26.7%,ALT复常率为76.7%。B组:在治疗3个月时,HBVDNA检测不到率为52.2%,ALT复常率为69.6%;在治疗6个月时,HBVDNA检测不到率为82.6%,ALT复常率为78.3%。两组间在治疗3个月、6个月时比较HBVDNA检测不到率、ALT复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A组在治疗3个月、6个月时HBVDNA检测不到率、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与基线水平(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在治疗3个月、6个月时HBVDNA检测不到率、ALT复常率与基线水平(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CHB,在治疗24周时即取得了较高的HBVDNA检测不到率、ALT复常率及较好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eAg阳性患者),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每天在来院就诊的患者和体检人群中,均有较高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阳性率,乙肝两对半[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5)、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母婴传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142例HBsAg阳性孕妇作为观察组,于孕28、32、36周肌注HBIG200IU,新生儿出生6h内以及出生后第二周注射HBIG200IU,并全程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选取同期142例hbsag阳性孕妇作为对照组,在孕期不采取特殊措施,在新生儿出生后采用上述措施,通过检测婴儿出生时脐带血及1周岁时静脉血,检测HBsAg、HBsAb、HBV-DNA,比较两组婴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婴儿出生时以及1周岁时HBsAb和HBV-DN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婴儿,hbs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婴儿,两组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已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的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骨口服液对去势大鼠骨钙素(BGP)、降钙素(CT)及成骨细胞增殖影响,以探讨其防治骨质疏松的疗效机制。方法:取12周龄的雌性wistar大鼠50只,体重约200g。将大鼠随机分为A、B、C、D、E五组各10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B组为模型组(造模后给予蒸馏水亦即空白组);C组为阳性对照组(切除双侧卵巢并予以西药倍美力治疗);D组为高浓度组(造模后给予含生药1.5g/ml益骨口服液治疗);E组为低浓度组(造模后给予含生药0.5g/ml益骨口服液治疗)。灌胃12周后,活杀各组动物,取血清用放免法测定血清中BGP、CT水平。结果:D组、E组血清BGP、血清Ca含量及成骨细胞数量均明显提高,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骨口服液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提高血清BGP、血清Ca水平,抑制骨吸收,加快骨形成,具有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扶肝健脾方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观察,探讨该方对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乙肝病毒(HBVDNA)定量变化的影响作用。方法:临床32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加用扶肝健脾方,观察治疗后4周、12周、24周、36周患者血清HBsAg定量及HBVDNA定量变化。结果:治疗后4周、12周、24周时两组间HBsAg定量及HBVDNA定量无统计学差异,36周治疗结束时检测HBsAg及HBVDNA定量,观察组HBsAg定量有显著降低,且具有统计学差异,而HBVDNA定量无差异。结论:扶肝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更好降低HBsAg水平,提高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两种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2种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远期疗效。方法:将57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分为2组,A组行药物、牵引治疗,B组行大推拿治疗;随访1~10年,平均随访6.4年;再根据随访时间的长短(以5年为界),将A、B组分别分为A1、B1组(远期疗效组,平均随访9.2年)和A2、B2组(近期疗效组,平均随访4.31年)。结果:A组与B组之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693,P〉0.05);A1组与B1组之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135,P〉0.05);A2组与B2组之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22,P〈0.05),B2组优于A2组。两组共有100例病人复发腰腿痛。结论:采用硬膜外麻醉下大推拿治疗,近期可以取得相对较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但应严格掌握其临床适应证和禁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高中新生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及乙肝表面抗体(Anit-HBs)产生情况,以便加强对高中生乙肝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对大兴安岭地区2003年~2006年新入学的4届新生的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届新生HBsAg阳性率3.48%,Anit-HBs阳性率51.5%,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份、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sAg有随年龄减小而减少的趋势(P〈0.05),年份组HBsAg也有差异,但不成趋势变化(P〈0.05);Anit-HBs有随年龄、减小而增加的趋势(P〈0.05),年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柴芍六君子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肝郁脾虚型慢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拉米夫定配合柴芍六君子汤治疗;对照组40例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疗程结束时(1年)观察HBV—YMDD变异率、HBVDNA定量、HBeAg血清转换率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25%和7.5%,HBV—YMDD变异率分别为10.0%和22.5%,2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柴芍六君子汤联合拉米夫定能够提高HBeAg血清转换率,降低HBV—YMDD变异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解毒复肝合剂联合苦参素序贯给药对不同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及血清病毒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湿热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基因B型、C型)患者98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66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单用苦参素序贯给药;治疗组再加用解毒复肝合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HBVDNA、HBeAg等指标的变化。结果:①病毒学疗效:治疗组在抑制HBVDNA复制、促使HBeAg血清转换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基因B型患者疗效优于基因C型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肝功能疗效: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肝功能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①解毒复肝合剂可增强苦参素抗HBV作用,其中基因B型患者疗效优于基因C型患者;②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具有护肝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