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归四逆汤见于《伤寒论》,原文谓:"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着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原方为: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擘,一法十二枚);此方养血通脉,温经散寒。笔者于临床上对具血虚寒凝证之精神疾病,施之收效颇佳。兹将运用当归四逆汤治疗精神疾病之经验与体会,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2.
<正>当归四逆汤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为医圣张仲景创制的一首著名方剂。《伤寒论》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方由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组成。"上七味,以水八  相似文献   

3.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细辛三两,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擘,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中的当归四逆汤,是治血虚寒厥的主方。原书方由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擘,一法十二枚)七味药组成。从药物组成分析,本方是桂枝汤衍变而成。用桂枝汤以滋阴和阳补益气血。桂枝伍当归、细辛、通草以温经散寒,全方共奏补养阴  相似文献   

5.
<正>当归四逆汤出自张仲景之《伤寒论》:"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原文由当归、桂枝(去皮)、芍药、细辛各三两,甘草(炙)、通草各二两,大枣二十五枚组成。本方养血散寒,温经通脉。临床多用于厥阴伤寒,血脉凝涩,  相似文献   

6.
当归四逆汤(以下简称本方)出自《伤寒论》351条。原条文云:“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其方剂组成及剂量为:当归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玉函作一两),炙甘草二两,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一作十二枚)。历来医家都把本方作为厥阴血分虚寒证的主方,为常用经方之一,近代临床也屡有报道。现将笔者1964至1980年接触到的期刊资料,作一简单综述,漏误之处在所难免,望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周静 《光明中医》2007,22(5):38-41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为东汉时期张仲景所创的一首名方.原方由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个(擘,一法十二个)组成.主治血虚受寒,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细欲绝者.近年来,当归四逆汤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正>当归四逆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原方由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个(擘,一法十二个)组成。该方原治厥阴伤寒,为素体血虚、寒凝经脉所致之证而设。名医陈元首肯此  相似文献   

9.
王伟 《中医药信息》2006,23(3):46-47
当归四逆汤原出《伤寒论》,为张仲景所创的一首名方。原方由当归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三两(炙),通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所组成。主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近年来,其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当归四逆汤是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厥阴篇的一张方子。由当归三两(习用三至五钱),桂枝三两(习用三至四钱),芍药三两(白芍、赤芍可酌情选用或并用,白芍习用四至八钱,赤芍三至五钱),细辛三两(习用一至三钱),木通  相似文献   

11.
正炙甘草汤方: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1])。方中重用生地黄为君药,加阿胶补心血;臣以炙甘草益气养心,配伍人参、大枣补心气;麦冬滋养心阴,配伍麻仁润心液;桂枝、生姜宣阳化阴,桂枝、甘草辛甘化阳,以温通阳气,加清酒振奋阳气、温通血脉。诸药合  相似文献   

12.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方由当归、桂枝、白芍、细辛、炙甘草、通草、大枣七味药组成。《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说:“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脉微为阳虚之候,脉细  相似文献   

13.
<正>柴胡桂枝干姜汤首见于仲景《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方药组成: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瓜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此方乃小柴  相似文献   

14.
当归四逆汤治疗血虚寒凝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喜赖 《陕西中医》2010,31(5):555-555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白芍、细辛等),对照组40例采用甲钴胺治疗。通过对四肢麻木、疼痛感觉及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的判断,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65.8%,当归四逆汤组高于甲钴胺组(P<0.01)。结论:当归四逆汤在治疗血虚寒凝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以补有形而资无形,血盈而使阳气有所依附,通达血脉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正> 当归四逆汤由当归、白芍、细辛、通草、桂枝、甘草六味药组成。此方来源于“伤寒论”。原文为:“手足厥寒,脉微欲细者。宜当归四逆汤,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芋生姜汤。”本方主治厥阴伤寒,症见四肢厥冷,脉细欲绝,但是造成此种四肢厥寒的是因为阴血不足,  相似文献   

16.
<正>桂枝加桂汤出于《伤寒论》,为张仲景治疗奔豚证的方剂。原方为桂枝五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本方为桂枝汤加重桂枝用量而成,重用桂枝,更佐甘草、生姜、大枣,使辛甘合化,助心阳而降冲逆,用芍药之酸甘化阴,共为调和阴阳,平冲降逆之方。《金匮要略》云:"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  相似文献   

17.
凌扬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5):662-663
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方由甘草四两(12g)炙,生姜三两(9g)切,人参二两(6g),生地黄一斤(30g),桂枝三两(9g)去皮,阿胶二两(6g),麦门冬半升(10g)去心,麻仁半升(10g),大枣三十枚(5~10枚)劈.煎服法"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兰服".该方主要功能是通经脉,利血气,益气养阴,阴阳并调,气血双补.因其能复血脉,故又称复脉汤.  相似文献   

18.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由当归、桂枝、白芍、细辛、通草(今用木通)、甘草、大枣七味组成。为温经散寒、养心通脉之剂。用于血虚受寒的手足厥冷,肢体痹痛等证,以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脉细欲绝为辨证要点。笔者在临床上,以该方加味治疗胃腹痛、宫寒不孕、胸痹痛,效果明显,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程志安  胡广兵  赵永杰 《新中医》2017,49(1):224-225
正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源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组成:甘草(炙)四两,生姜(切)三两,桂枝(去皮)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阿胶二两,麦门冬(去心)半斤,麻仁半斤,大枣(擘),三十枚。上九味,水八升,先煮八味,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1]。功效:通阳复脉,滋阴养血。主治:心阴心阳两虚,心脉失养。脉结代,心  相似文献   

20.
当归四逆汤治疗寒凝心脉型冠心病4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传印 《河南中医》2005,25(9):17-17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351条,本为血虚寒厥证衙没,由当归、白芍、桂枝、细辛、炙甘草、通草、大枣七味药组成,笔者2002年2月~2005年2月,应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寒凝心脉型冠心病42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