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通脱木,为双子叶植物药五加科植物,其花、粉、茎髓、根皆可入药。通花花,为通脱木的花蕾。中医认为,本品性平味甘淡,入肾经,有补肾益气之功,适用于男子阴囊下坠,经常不收等。通脱木花上粉,为通脱木的花粉。中医认为,本品性平味甘,无毒。入心、大肠二经,有蚀疮消痔、去腐生肌、辟秽和胃之功,适用于蛔虫病,痔疮等。《正元广利方》言其"疗瘰疬"。通草,又名白通草,为通脱木的茎髓。中医认为,通草性微  相似文献   

2.
木通药材基原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守祥 《中药材》2007,30(7):875-877
木通最早见于《本经》,名为通草。根据《唐本草》有关植物形态的描述,古代通草即今之木通科木通Akebia quinata(Thunb.)Decne.。五代时《食性本草》始将其更名为木通,遂渐被广泛应用,而通脱木则沿称通草之名。在长期的用药过程中,出现过较多的混淆品种或代用、习用品种,多以藤本能利水或药材"茎有细孔,两头皆通"者取木通之名,但木通科木通为传统木通药材的正品和主流品种。中国药典曾收载川木通、木通和关木通为木通药材使用,承认了木通药材品种的多元性。关木通药用始于清代,并一度成为木通药材的主要品种,20世纪60年代后相继发现其严重的急性肾毒性而被淘汰,木通科木通又恢复其传统正品的药用地位。  相似文献   

3.
<正>通草又称白通草、离南、活脱,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茎髓,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秋季选择生长2~3年的植株,割取地上茎,截成段,趁鲜时取出茎髓,理直,晒干即可入药。将散在的通草加工制成方形薄片,微透明,平滑,洁白,似纸质而轻软,称为"方通草",加工时修切下来的边条,称为"丝通草",主产于云贵、两湖、广西、台湾等地。《本草拾遗》曰:"通脱木,生山侧,叶似萆麻,心中有瓤,轻白可爱,女工取以饰物。《尔雅》云离南、活脱也。"其性凉,味甘淡,入  相似文献   

4.
4种通草混淆品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中国药典1990年版记载通草正品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us(Hook.)K. Koch的干燥茎髓,但市售品为多来源植物,据文献报道当今市售通草的植物来源最少有21种,主要是五加科的通脱木及同科的白背鹅掌柴、穗序鹅掌等6种的茎髓,商品通称大通草;旌节花科的喜马旌节花树及同科属的云南旌节花  相似文献   

5.
笔者从事中药库的工作中 ,近来发现了几种常用中药的掺假行为 ,现报道如下 ,以引起广大同行的注意。1 鸡内金中掺鸭内金鸡内金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干燥沙囊内壁。呈不规则皱缩的囊片状 ,完整者长约 3.5 cm,宽约 3cm,厚 0 .5~ 1mm。表面黄色、黄绿色或黄褐色 ,有多数条棱状皱纹 ,呈波浪形。质脆、易碎 ,断面角质样 ,有光泽。鸭内金为鸭科动物鸭的沙囊内壁。多呈碎块 ,为蝶形或片状 ,较厚 ,约 1.5 mm,棱沟皱纹少。外表面暗绿色、紫黑色或黄棕色 ,内表面黄白色。2 通草里掺芒硝通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圆柱形 ,表面白色或淡黄色 ,体…  相似文献   

6.
指出当前全国药用的通草类中药共有7科23种植物的茎髓和叶柄髓。主要产地为四川、云南、贵州、湖南、陕西等省。对26个省(市、区)、香港地区和5个东亚和南亚国家药用的102件商品药材鉴定的结果,通草类中药的主流是小通草,约占70%,其中以喜马山旌节花和中国旌节花类小通草为最多,占整个小通草的60%。西南绣球类小通草资源丰富,产量大;棣棠花和青荚叶类小通草药材产量少。几版《中国药典》收载的通草(通脱木)商品药材不多,仅占全国整个通草类中药的20%,但占出境的8件商品的全部(韩国除外)。  相似文献   

7.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等古代资料,结合近现代文献,对经典名方中所用木通及通草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采收加工及炮制等不同方面进行了本草考证,厘清古今关系,为涉及该类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与依据。唐代之前历代本草中仅有"通草"之名,唐代出现"木通"别名,其药材基原均为木通科木通Akebia quinata(Thunb.)Decne.。宋代木通、通草名实发生混淆,民间多以五加科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Hook.)K. Koch.作通草用,而将前代本草中的通草唤作"木通",来源为木通科、毛茛科等植物。元代正式将木通与通草分称。明代木通药材主流来源为木通科植物,通草来源则为五加科通脱木,陈嘉谟、李时珍等曾试图对两者名实进行纠正。清代本草中木通、通草分类逐渐清晰,木通基原多为毛茛科植物,木通科木通的使用逐渐减少。近代出现关木通、川木通、小通草等药材,而关木通自马兜铃事件后被禁用。自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起收载木通、川木通2类,而通草亦分成通草与小通草2类。据记载,木通药材古代以江淮为道地产区,现代以江西、湖北资丘产者为最,农历正月、二月采枝、阴干,切粗片或剉细用,品质以色黄白而细者为佳。通草产地记载多为江南地区,秋季采茎,取出髓部,切片。  相似文献   

8.
七种通草对大鼠利尿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贾敏如  沈映君 《中药材》1991,14(9):40-42
用代谢笼法观测七个品种通草对大鼠尿量及尿氯、尿钠、尿钾排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脱木、盘叶柏那参、青荚叶、棣棠花有明显的利尿效果,其中以通脱木作用最强。向罗伞、云南绣球、喜马山旌节花利尿作用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通草为较常用中药材,《中国药典》1995年版部收载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Tetrapanaxpapyriferus(Hook.)K.Koch.的干燥茎髓。其性味甘、淡、微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利尿、通气下乳的功效。用于湿温尿赤,淋痛涩痛,水肿尿少,乳汁不下等证。近期,本院进货时常发现一种伪品通草,经鉴定为豆科1a生半灌木状草本植物合萌AeschynomeneindicaL.干燥茎中本质部。合萌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消肿、解毒。用于风热感冒、黄疸、痢疾、胃炎、腹胀、淋病、痈肿、皮炎、湿疹。二者为不同科植物,功效虽有相似,并未见报道合萌可代通草使用。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通草及小通草多糖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不同品种通草及小通草多糖抗氧化作用。方法:将通草(通脱木)及3种小通草(喜马山旌节花、西南绣球、棣棠花)的总多糖提取物,以80mg/kg和160mg/kg剂量腹腔注射给予9月龄小鼠45d,观察小鼠肝脏和血清过氧化脂质(LPO)含量、小鼠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小鼠心、肝、脑组织中脂褐素(LF)含量的变化。结果:4种通草多糖较长时间腹腔注射给予9月龄小鼠,可明显降低小鼠血清和肝脏中LPO含量,降低小鼠脑组织和心肌中LF含量,提高小鼠全血SOD活力,对小鼠肝脏中LF含量影响不明显。结论:通草(通脱木)及3种小通草(喜马山旌节花、西南绣球、棣棠花)的总多糖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应,提示其具有一定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草,古今常用中药之一,由于品种繁多,所以在临床应用中常出现混淆现象.尤其在大多学者“疏方而识药物”的现实下,品种应用不当,很多经方并未体现它们应有的功效.通过本草资料的研究,从通草方剂品种历史溯源角度出发,研究仲景方中通草的正品,以保证仲景方原有的疗效.研究发现仲景方面的通草,应是木通科五叶木通Akebia quinata(Thunb.)Decne.,正月采藤茎,阴干.而非五加科通脱木,也不是其他药物藤茎.  相似文献   

12.
通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 Tetrapanax papyriferus(Hook.)K.Koch的干燥茎髓。近来在打假治劣的监督检查和检验中 ,曾多次发现以绣球科植物西南绣球 H ydrangea davidii Franch的干燥茎髓充通草入药。现将上述 2种药材的性状、显微鉴别介绍如下 :1 性状鉴别1.1 通脱木[1 ] 茎髓呈圆柱形 ,长 2 0~ 4 0 cm,直径 1~ 2 .5 cm。表面白色或淡黄色 ,有浅纵沟纹。体轻 ,质松软 ,稍有弹性 ,易折断 ,断面平坦 ,显银白色光泽 ,中部有直径 0 .3~ 1.5 cm的空心或半透明的横隔膜 ,纵剖面呈梯状排列 ,实心者少见。无臭 ,无味。1.2 西南绣球 [2 ]茎髓…  相似文献   

13.
当归四逆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为厥阴寒证所制之方 ,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通草、大枣组成 ,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 ,凡寒邪阻滞经脉、血脉不畅而致手足厥冷、四肢冷痛、脉细弱或沉伏等症用之均效。现代常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氏病及冻疮 ,亦用于溃疡病、痛经、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等。方中“通草”一味 ,现代方剂学多作按 :即现在之木通。笔者以木通为三大苦寒药之一 ,且苦而滞舌久 ,有“黄连苦出了名 ,木通苦煞了人”之说 ,忆及通脱木李杲有“与木通同功”之谓 ,因之笔者初用当归四逆汤治冻疮 ,其中“通草”一味概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次明确指出清·陈士铎《本草秘录》一书的著述蓝本系明·陈嘉谟的《本草蒙筌》,并在此基础上对《体草秘录》一书中的"木通"一药进行了本草学方面的考证.指出《本草秘录》中的"木通"系指葡萄之根或藤茎,而非《中华本草》所指出的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藤茎,更非今称通草之通脱木.并提醒读者,在读《本草》类图书时,不但要尽量寻找较好的版本,更要善于从其书的宏观布局中体会作者的意图,否则难免产生张冠李戴、似是而非之误.  相似文献   

15.
仝宗景 《山西中医》1992,8(2):28-29
木通在古书中称通草,而通草在古书中则称通脱木。不细究者,则混而同之,致使二者在不同的本草文献中记载着不同的植物或竟混同为一物。由于二者功效相近,又同具通乳之功,所以时至今日,在临床通乳方中的混用不分现象仍相当普遍。如《中医妇科学》(1986年4月版)所载二首通乳方:“通乳丹”中用木通,亦云“或用通草”;“下乳涌泉散”中用通草,亦云“或用木通”,似乎二药任选一种即可,没有区分的必要。笔者认为,此二药通乳功用乃同中有异,我们绝不可因其同而忽其异。临床用药,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于微细处见功夫”则也是提高疗效的因素之一。兹不揣谫陋,就二药在通乳方面的区别运用谈谈个人看法。一、阴阳升降不同:木通性味苦寒,沉降  相似文献   

16.
几种通草及小通草的抗炎、解热、利尿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比较3种通草类药材(通脱木、盘叶掌叶树、罗伞)和7种小通草类药材(喜马山旌节花、西南绣球①,②、棣棠花、穗序鹅掌柴、青荚叶、中国旌节花)的抗炎、解热作用及3种小通草药材(喜马山旌节花、西南绣球②、中国旌节花)的利尿作用,以期为该类药材的功效和临床应用、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采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啤酒酵母(或角叉菜胶)致大鼠发热模型及大鼠代谢笼法等药理实验方法,观察比较不同药材水煎剂(8,4g/kg)灌胃给予大鼠后的抗炎、解热和利尿作用。结果:3种通草和7种小通草药材对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啤酒酵母(或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发热模型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解热作用,其中通草类药材中通脱木、盘叶掌叶树抗炎、解热作用为优;7种小通草类药材中喜马山旌节花和穗序鹅掌柴抗炎作用较强。3种小通草药材(喜马山旌节花、西南绣球②、中国旌节花)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结论: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通草和小通草类药材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炎、解热和利尿作用,为该类药材的功效和临床应用、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提供了药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草及小通草多糖药理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品种通草及小通草多糖的免疫药理活性和抗氧化作用。方法:将通草(通脱木)及3种小通草(喜马山旌节花、西南绣球、棣棠花)的总多糖提取物,以80,40mg/kg剂量腹腔注射给予小鼠7d~10d,观察小鼠血清溶菌酶活力、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DNCB致小鼠迟发性过敏反应(DTH)的变化,并同时观察小鼠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4种通草多糖腹腔注射给予小鼠,可提高小鼠血清溶菌酶活力和单核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功能,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抑制DNCB致小鼠DTH反应,并明显提高小鼠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结论:4种通草及小通草多糖具有一定调节免疫和抗氧化的作用,丰富了“通草-小通草药材的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通草为常用药材,其功效为:清热利尿。通气下乳。《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水Tetrapanax papyriferus(Hook.)K.Koch的干燥茎髓。近年来,笔者在对经营部门监督检查中发现,不法药贩为赚取暴利,将通草用硫酸镁浸泡后晾干,充当正品通草药用,其外观与正品通草非常相似,被浸泡过的通草,其同体积重量增加几倍,质地气味成份等物均发生了改变。鉴于目前对通草与其上述掺伪品无系统研究报道,故笔者从常用鉴别方法对通草及掺伪通草进行了鉴别,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中药同名异物现象常造成药材应用的混淆,中药饮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中医的临床疗效,同名异物中药饮片混淆使用将影响临床医疗质量安全。现就医院饮片验收过程中同名异物中药饮片辨识如下。1通草与小通草通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茎髓。呈圆柱形,直径1~2.5cm,表面白色或淡白色,体轻,质松软,稍有弹性,易折断,断面有银白色光泽中部有半透明薄膜,纵剖面半透明薄膜呈梯状排列。功效通气催乳,利尿通  相似文献   

20.
木通的本草考证和临床应用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草学考证发现木通主要来源于木通科、毛茛科和马兜铃科三科植物 ,因其品种来源不同 ,则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及适应症和成分、药理与毒理等也各异。了解这一点 ,对指导临床安全用药 ,有重要意义。1 本草考证的思考考证表明 :历代所用木通多为木通科木通。该药在《唐本草》及以前本草中称通草 ,皆为木通科木通 ;《药性论》首称木通 ;至宋代《本草图经》认识到通草、木通有别 ,但不明确 ,《证类本草》还出现了解州通草 ,为毛茛科川木通 ;宋以降 ,通草、木通混称 ;至元代《汤液本草》通草、木通分称 ;明《本草品汇精要》以木通为正名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