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辨证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胆汁返流性胃炎,系属祖国医学“胃脘痛,范畴。苏中名医徐汉江对颇有心得,吾曾侍诊左右,得先生悉心教诲,不敢私享,献于同仁共磋。胆汁返流性胃炎,与《内经》所说的“呃胆”相似,“邪在胆,逆在胃,胆汁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呃胆。”其病位在胃,其因在胆,关联于肝。徐医将本病临床分为四证论治。一、肝气犯胃型多见胃脘不适,攻撑作痛,或脘痛连胁,嗳气频作,每因情志因素而诱发,大便不畅,苔薄白,脉沉弦或弦缓。方  相似文献   

2.
胆汁返流性胃炎当属祖国医学胃脘痛、嘈杂,呃逆等范畴,更近于《内经》所说的“呕胆”。其病在胃,其因在胆,“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其间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关,疏泄正常,胆汁输利,随胃气下降入肠。反之,肝气郁滞,升降失常,胆输不利,上逆犯胃,胃逆胆汁,便呈现嘈杂、烧灼、疼痛、胀满、呃逆、暖气、呕苦泛吐之症。胃镜观察对本病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为本病的治疗提示方向。由于病因及患者个体的差异,临床症状亦不尽相同,因此,辨证治疗就显得十分重要。“疏利通降”是本病的基本治则,基础方  相似文献   

3.
中医四法辨治胆汁反流性胃炎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胆汁返流性胃炎,以中上腹(胃脘)持续性烧灼痛,餐后加重,呕吐苦水,服制酸药物无效为其特征性表现,属中医“胃脘痛”“嘈杂”“反胃”“呕吐”等范畴。是由于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胆气上泛引起,根据《灵枢·四时气》,“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之论述  相似文献   

4.
董老认为胆汁返流性胃炎属于中医“胆瘅”范畴 ,其基本病机为胆邪上逆犯胃 ,胃失和降 ,临证分为胆热犯胃、气滞血瘀、脾胃虚弱、寒热错杂之证 ,故常从通降胆胃论治 ,分别施以清胆和胃通降、降气化瘀和络、健脾和胃通补、苦辛调中泻胆之法 ,具有较好的疗效。并附2则验案以资印证。  相似文献   

5.
胆汁返流性胃炎 (BRG)又称返流性胃炎 ,碱性返流性胃炎。属于中医“胃脘痛”“嘈杂”“胆瘅”等范畴 ,临床上以胃脘痛 ,反酸 ,嗳气 ,嘈杂 ,口苦 ,呕吐等为主要表现。兹将近年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概况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祖国医学对本病的发病机制早有论述。《灵枢·四时气篇》:“善呕 ,呕有苦……邪在胆 ,逆在胃 ,胆液泄则口苦 ,胃气逆则口苦 ,故曰呕胆。”清·黄元御 :“木生于水 ,长于土 ,土气冲和则肝随脾升 ,胆随胃降”。现代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因为情志不调 ,饮食不节 ,脾胃虚弱及手术损伤所致。其主要病理机制为肝胆脾胃气机运…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3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灸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30例分析 453700河南省新乡市第一卫校崔增骅,郭新月,郭知章胆汁返流性胃炎简称“返流性胃炎”,是幽门括约肌长期松弛,关闭机制失调及十二指肠的逆蠕动,胆汁反常进入胃内,胃粘膜屏障被破坏而致,与中医之“胃失和降”病机颇类似,属...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临床证候分布情况.方法 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收集200例符合研究条件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因子分析.结果 ①本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女性居多,年龄在40~49岁和50~59岁者居多,病程分布以1~5年比例最高.②发病与患者的饮食习惯、情志因素及既往患有肝胆疾病有一定的关系.③有寒热错杂并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肝胃郁热、肝胃气滞、胆热犯胃、肝胃郁热并胆热犯胃、肝胃郁热并气郁痰阻共7个证候因子.结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位在胃胆,与肝脾关系密切.病性为虚实夹杂,虚证为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实证为肝失疏泄、胆胃不和、胃气上逆,或邪热湿浊、蕴阻中焦、胃腑滞满、胃挟胆逆.  相似文献   

8.
胆汁返流性胃炎又称碱性返流性胃炎,临床以胃痛,痞胀、嘈杂、口苦、嗳气、反酸、呕苦等为主要表现,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中医理论认为,本病的发生乃邪在胆,逆在胃,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是其主要病机。《灵枢·四时气》云:“善呕,呕有苦……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笔者根据这一理论,结合临  相似文献   

9.
杨晋翔 《新中医》1997,29(1):8-9
董老认为胆汁返流性胃炎属于中医“胆瘴”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胆邪上逆犯胃,胃失和降,临证分为胆热犯胃、气滞血瘀、脾胃虚弱、寒热错杂之证,故常从通降胆胃论治,分别施以清胆和胃通降、降气化和瘀和络、健脾和通补、苦辛调中泻胆之法,具有较好的疗效。并附2则验案以资印证。  相似文献   

10.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导致胆汁反流入胃,削弱或破坏胃黏膜屏障功能,消化液作用于胃黏膜,产生炎症、糜烂、出血和上皮化生的病变。就近年来中医治疗BRG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BRG属中医“胃脘痛”、“痞证”等范畴。病因多为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病位在胃、胆,与肝、脾密切相关。病性属本虚标实。单兆伟认为以脾胃虚弱、运化不利为本,肝气郁滞、胆邪逆胃为标,病机概括为肝胃不和,气机升降失常[1]。周学文认为中气不足、升提无力是本病发病的内在因素,依据“邪在胆,逆在胃”(《灵枢?四时气篇》)、“肝胆之火逆入于胃”(《医宗金鉴》)的理论,结合现代医学认识认为其病机特点可概括为胆邪逆胃,胃络损伤[2]。姜树民认为本病乃毒热之邪(反流之胆汁),逆行于胃,灼伤胃之脉络而致;以脾胃虚弱为本,胃失和降、胆火上炎为标;病机概括为脾胃虚弱、胃失和降、胆火上炎[3]。朱西杰认为肝胆邪气逆乱则是本病发病的重要原因,病机为胃失和降、胆气上逆、胆汁反流入胃。强调腑气不通,肝胆郁热犯逆脾胃,使脾胃升降失常,胆汁随胃气上逆,虽表现于胃,其实在于肝胆与肠腑之气不通[4]。刘启泉依“热客于胃,目赤欲呕,呕酸善饥”,“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其主要病机为浊毒内蕴、瘀血阻络,气滞、湿阻、浊聚、热郁、浊毒、络瘀、阴伤为发展规律[5]。  相似文献   

11.
慢性胃炎时胆汁返流性胃炎的发生率,各家结果不一。大致为36.1~50%。我们观察的1290例慢性胃炎,粘液池被胆汁染成黄绿色者104例,占8%。中医文献中有类似本病的描述。如《内经》曰:"口苦者,病名为何?……名曰胆瘅……瘅者热也"。又谓"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中医认为肝之余气溢于胆后,在胃气通降作用下,进入肠道,参与机体的消化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四逆散加味治疗54例胆汁返流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54例。认为本病主要病位在肝、胆、胃。病机为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而胆邪上泛。根据“治肝可以安胃”之理,治宜疏肝和胃降逆,以四逆散加味治之。结果:显效34例,好转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O.7%。同时指出,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肝气疏泄,胃气和降,减少胆汁返流,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74例临床资料入手,对《内经》的胆瘅病进行了论证和研究。根据中医文献,结合临床实际和现代科研手段,论述了胆瘅应确立的概念范围,初步提出胆瘅病的定义:是由胆邪逆胃,胆胃失降所致的,临床以口苦、呕苦、嘈杂、脘胁胀痛等为特征,或与其它胃病症状并见的一种疾病。其病机特点为“邪在胆,逆在胃”,胆热,胆汁随胃气上逆所致。基本治则为和胃降逆,通降胆胃。代表方剂为黄连温胆汤。74例胆汁返流性胃炎中符合胆瘅诊断的68例。治疗显效以上占67.6%,总有效率为93.2%。随访表明疗效巩固。疗效优于西医药。  相似文献   

14.
胆汁返流性胃炎,又称碱性返流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慢性胃炎的一种,是指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十二指肠液包括胆汁经常返流入胃,使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而形成的一种病变。胃镜检查所见以幽门收缩时有淡黄色液体返流入胃,使胃内有黄色液体贮留,胃黏膜屏障因此受到损害。胆汁返流性胃炎可使胃血管扩张、黏膜充血、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从而使黏膜水肿、出血,外观呈红白相间的花斑样改变,甚至糜烂等炎症病变。该病多发生在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及幽门括约肌松弛者。1病因病机胆汁返流性胃炎常有明显而持久的上腹部不适或灼…  相似文献   

15.
胆汁返流性胃炎(BRG)是指胆汁样十二指肠液返流入胃所致的胃粘膜炎症,为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有实验研究已证实胆汁返流性胃炎有明显的癌变趋势.1990-08第9届世界胃肠病学会大会上,提出了胃炎新的分类法-悉尼系统,列返流性胃炎为胃镜下胃炎的一个独立类型.因此,对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研究不断受到重视.本文从中医整体学说之脏腑理论出发,结合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其主症及胃镜下表现,提出了胆邪犯胃,胆胃同病的重要病机.  相似文献   

16.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近些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西医治疗大多只是暂时控制症状,而无法彻底治愈。中医多从调整肝、胆、脾、胃功能入手,防止胃气上逆。笔者近几年以寒热并重之法自拟汤剂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胆汁返流性胃炎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属祖国医学胃脘痛范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 :“胃病者 ,腹月真胀 ,胃脘当心而痛”。《内经》有“邪在胆 ,逆在胃 ,胆汁泄则苦 ,胃气逆则呕苦 ,故曰呃胆”。说明本病病位在胃 ,病因在胆 ,相关于肝。笔者采用疏肝利胆、和胃降逆之法 ,用四逆散加减治疗 38例收到满意效果 ,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38例患者中男性 12例 ,女性 2 6例 ,年龄在 2 6~6 5岁之间。其中 32例有慢性胃炎病史 ,病程最长 8年 ,最短 3个月。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上腹部攻撑作痛或脘痛连胁 ,食欲减退 ,口苦 ,嗳气泛酸 ,大便…  相似文献   

18.
中药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46例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门诊部(071000)胡明胆汁返流性胃炎,是由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或胃切除术后,引起胆汁中肠液返流入胃而致的胃炎。自纤维胃镜问世以来,被诊断此病者日趋增多,笔者自1993年始用中药治疗该病46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周志红 《四川中医》2002,20(5):23-24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病机为骨失和降,肝胃不和,胆邪上逆,笔者临诊十余年,以脾虚胆乘,湿热阻滞,肝胆犯胃,瘀血阻络分型辨证,采用调和肝胃,降逆顺气的治疗方法,方以仲景“四逆散”加味为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陆喜荣  陶鸣浩 《河南中医》2011,31(4):318-319
胆汁反流性胃炎主因脾胃失调,脾气当升不升,胃气当降不降,肝不随脾升,胆不随胃降,胆胃不和,胆气上逆而见胆汁反流入胃.脾虚为致病之本,肝郁为致病之标,肝睥不和为病机关键,治疗时当辨别不同证型,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