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抑郁证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临床上有30%-50%的抑郁证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没有疗效或疗效不完全,成为难治性抑郁证(TRD)。TRD属于中医学"郁证"范畴,目前中医对于抑郁证的论述较多,但对于难治性抑郁证的探讨尚少。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分析郁证多由七情不遂发病,初期多为肝郁气滞,日久气郁化火致热盛津伤,提出以"清热解郁法"治疗"郁证"。其对病因病机的阐述及治法对我们现代中医治疗难治性抑郁证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抑郁(depress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dPD)的中医证候要素特征。方法将纳入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254例)按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数标准分为抑郁组(HAMD≥8分,135例)和非抑郁组(HAMD8分,119例),采用帕金森病证候要素量表(PD-PES-13)进行证候要素辨别,比较2组中医证候要素积分和比率的差异,并利用Logistic回归法计算出中医证候要素对dPD发病的危险度。结果抑郁组中阴虚证、内热证、气滞证的比率显著高于非抑郁组(P0.05),阴虚证、内热证、气滞证及髓减证积分显著高于非抑郁组(P0.05)。中医证候要素对dPD的危险度显示,dPD的发生与阴虚证(r=0.518,P=0.043)、内热证(r=0.712,P=0.007)和气滞证(r=0.716,P=0.014)呈正相关性,OR值分别为1.679、2.038和2.016。结论 dPD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以阴虚、内热、气滞和髓减为主,且前三者均会增加dPD发病的危险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及抑郁证的病机理论和现代研究的认识,提出着重从肝、脾、心三脏,以疏肝、健脾、养心、调情志为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证的患者进行辨证论治,体现中医药对本类疾病的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中医证型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中医诊断标准及辨证论治思维确定患者的中医证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经济情况、肿瘤分期、化疗周期、抑郁程度等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结果: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主要有肝郁脾虚证、心虚胆怯证、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5个证型,其中以肝郁脾虚证最为多见。肿瘤相关性抑郁中医证型与患者收入情况及既往化疗史无明显相关性,而在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方面存在差异(P<0.01)。在5个证型中除肝郁脾虚证外,男性患者多见于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女性患者以心虚胆怯证较为多见;患者年龄与肝肾亏虚证呈相关性,与其余各证型无明显相关性;肿瘤分期中Ⅰ期患者以痰火扰心证、气滞血瘀证多见,Ⅱ期患者以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多见,Ⅲ期患者以肝郁脾虚证、心虚胆怯证多见,Ⅳ期患者多为肝肾亏虚证、心虚胆怯证;轻度抑郁患者主要见于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中度抑郁患者主要见于肝郁脾虚证、心虚胆怯证;重度抑郁患者主要见于肝肾亏虚证。结论: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以肝郁脾虚证最为多见;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及抑郁程度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过祯  张光银  沈莉  颜红  袁卓 《光明中医》2021,36(1):149-152
通过搜集、整理近年来有关抑郁发作的中医证型的相关文献,总结近年来较为主流的抑郁发作的临床辨证证型,为制定"三位一体综合疗法"统一的抑郁发作临床辨证标椎提供参考。抑郁发作的临床辨证标准研究尚未统一,急需进一步规范化。目前主流的辨证分型为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心脾两虚证、肾虚证,但仍有其他证型如痰证、瘀证、胆证需要得到共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人群慢性胃炎患者抑郁及焦虑状态的差异性。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678例慢性胃炎患者抑郁和焦虑的主观感受进行评定,从一般人口学特征角度分析其心理状态的差异性。分析肝胃不和组与非肝胃不和组抑郁及焦虑状态的差异性。分解肝胃不和证的证素基础,分别分析证素肝组与非证素肝组、证素胃组与非证素胃组、证素气滞组与非证素气滞组抑郁及焦虑状态的差异性。结果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焦虑状态存在差异,不同文化程度患者抑郁状态存在差异,不同职业、经济状况患者抑郁和焦虑状态均存在差异。肝胃不和组与非肝胃不和组抑郁及焦虑状态有明显差异。证素肝组与非证素肝组、证素气滞组与非证素气滞组焦虑及抑郁状态有明显差异。结论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经济状况及文化程度慢性胃炎患者心理状态存在差异。肝胃不和证患者更容易存在抑郁及焦虑状态,其证素基础可能为"肝""气滞"。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梗死各证候与梗死后抑郁及认知障碍关系。方法比较脑梗死各证候伴发抑郁、认知障碍。以及同时伴发抑郁与认知障碍的例数,并比较各证候间HAMD与MMSE评分之间的差异。结果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和阴虚风动证伴发抑郁的例数多于其他3证(P〈0.05),HAMD评分亦高于其余3证(P〈0.05)。气虚血瘀和阴虚风动证伴发抑郁的例数多于其他3证(P〈0.05),MMSE评分亦低于其余3证(P〈0.05);阴虚风动证同时伴发抑郁与认知障碍的例数,明显高于其他4证(P〈0.05)。结论脑髓空虚是脑梗死后抑郁和认知障碍的发病基础,肝失疏泄是脑梗死后抑郁发病的重要病机。  相似文献   

8.
缺乳症治验     
缺乳症治验蔡建虎,许书民,许红涛缺乳症,是妇人产后乳汁不行、乳汁少,或无乳汁的一种产妇临床常见病症,多因失血过多、血气虚耗、血少不行,致使身体虚弱、气血生化之源不足的气血虚证,或因情志抑郁、肝气郁结、瘀血停留、气脉壅滞的气滞证,都可导致乳汁运行受阻的...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6,(5):580-582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中医证型分布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诊治的2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中医证型辨证、中医症状积分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焦虑及抑郁评估。结果:中医证型分布:脾胃虚寒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寒热夹杂证、瘀血阻络证构成比分别为33.00%、26.00%、20.50%、13.50%、7.00%;中医症状积分评分23.19±3.52分,SAS和SDS评分分别为60.21±6.32分、56.29±7.10分,SAS和SDS评分高与国内常模(P0.05);焦虑及抑郁患病率为28.50%、21.00%;胃阴不足证、寒热夹杂证均焦虑患病率为31.71%、55.56%高于抑郁患病率9.76%、7.41%(P0.05),肝胃不和证抑郁患病率48.08%高于焦虑患病率21.15%(P0.05),寒热夹杂证患者焦虑患病率最高为55.56%,肝胃不和证患者抑郁患病率最高为48.08%;患者中医症状积分与SAS、SDS评分间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证型以脾胃虚寒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多见,寒热夹杂证患者易患焦虑、肝胃不和证患者易患抑郁,中医症状积分较高时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德尔菲法探讨高血压病肝气郁结证证候客观化诊断标准。方法:根据文献资料和预测结果编制诊断量表,对30位专家进行问卷调查,评价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与协调程度。结果:头晕、头痛、头胀、胁肋胀痛、精神不振、情志抑郁、善太息、舌质红、脉弦均教介于1.90—2.90,为高血压病肝气郁结证的主要症状条目,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较好;头晕、头痛、头胀、胸闷、腹胀、胁肋胀痛、精神不振、情志抑郁、纳呆、舌质红、舌苔薄白、脉弦变异系数介于0.107—0.244,说明专家意见协调程度高。结论:德尔菲法能为高血压病肝气郁结证证候客观化标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常见5种中医证候的情绪特征。方法:选择脑卒中中经络急性期以及恢复期并发抑郁患者,并选取脑卒中非抑郁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HAMD、HAMA对各组进行情绪测量。结果:脑卒中患者中,以阴虚风动证PSD发病率为最高,PSD患者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HAMD、HAMA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SD之中医5证型比较,阴虚风动证、风痰火亢证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总分及抑郁维度、焦虑维度积分高于其他证型,尤显著高于痰热腑实证(P0.01)。结论:PSD患者有明显的焦虑及抑郁情绪,其5证型之间,阴虚风动证、风痰火亢证的焦虑、抑郁程度均高于其它证型。  相似文献   

12.
在德国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郁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郁证多因长期承受过度压力 ,精神紧张致使肝气郁结、气机逆乱、心 (脑 )神失养所引起的一类病证 ,包括中医文献记载的“奔豚气”、“梅核气”、“厥证”、“脏躁”等证候类型及现代医学中的神经症中的焦虑证、抑郁证等。该病的罹病率在欧洲及中国均呈上升趋势 ,我们于 2 0 0 0年~ 2 0 0 1年在德国诊所工作近 1年 ,运用石学敏教授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68例郁证患者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8例患者 ,来源于德国斯图加特市和海尔布隆市中医针灸中心 ,均为门诊病人。男性 2 2例 ,女性 46例 ;年龄最小者 1 4岁 ,最大者 78…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从广西原发性高血压(以下简称高血压)合并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入手,总结高血压合并抑郁的中医证型,为降低高血压合并抑郁的发病率及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广西四家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或病房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012例.根据高血压病人临床观察表,进行病例采集及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单身等,并测量血压.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将患者分为抑郁组及非抑郁组,研究影响高血压合并抑郁发病率的相关因素;将高血压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四个证型.比较各证型抑郁的发病率,总结广西高血压合并抑郁的证型分布规律.结果 文化程度、是否单身、中医证型与广西高血压合并抑郁的发病率有显著相关性;性别、年龄对高血压合并抑郁的发病率没有显著影响;高血压患者各证型间抑郁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以痰湿壅盛证最高,阴虚阳亢证次之.结论 广西高血压合并抑郁的高危人群为单身、文化程度较高、证型为阴虚阳亢和痰湿壅盛证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系统聚类分析的统计学方法,探讨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诊断为卒中后抑郁的20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中医四诊信息进行调查,使用SPSS 19.0对中医四诊资料进行频数统计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中医证候分为气虚痰瘀证、肝郁脾虚证、心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肝郁化火证5类。结论卒中后抑郁的证候类型不完全等同于单纯的中风或郁证。运用聚类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可以对卒中后抑郁进行合理的证候分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性抑郁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因子分特点。方法:分别纳入青年抑郁患者和血管性抑郁患者各120例,辨证分为五型,同时予HAMD量表评分,然后比较HAMD因子分。结果:青年抑郁症患者心脾两虚证因子2、因子4高于其他证型(P0.05);心肾不交证因子5高于其他证型(P0.05)。血管性抑郁患者心脾两虚症HAMD总分、因子2、因子4高于其他证型(P0.05);心肾不交证因子5高于其他证型(P0.05)。结论:HAMD量表各因子分反映了不同的中医证候;血管性抑郁患者有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肾阳虚衰为其主要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5,(5):1136-1139
目的:为深入研究肝胃不和证的发生机制,提出从抑郁致功能性消化不良进行肝胃不和证的研究思路。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抑郁致功能性消化不良与中医肝胃不和证在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动物模型等方面的相关性,以及脑肠肽变化与抑郁致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关系。结果:抑郁致功能性消化不良与中医情志抑郁所致肝胃不和证在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上高度相似,且部分脑肠肽的改变同时存在于抑郁症与肝胃不和证的发病过程中,为肝胃不和证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结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基于抑郁致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肝胃不和证的相似性,可以从"脑-脊髓-胃"脑肠轴通路途径,深入研究中医肝胃不和证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抑郁的情况及肺癌相关性抑郁患者的中医证素特征。方法:对319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进行一般状况评价表、自制中医证候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对合并抑郁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证素特征的描述性分析。结果:其中262例患者合并抑郁,抑郁率为82.0%,其中轻、中、重度抑郁患者为126例、114例、22例,分别占39.0%、36.0%、7.0%;肺癌相关性抑郁中医证素有14种,病性证素以痰(23.0%)、阴虚(22.3%)、气虚(16.0%)、瘀(15.0%)为主,病位证素以肺(47.0%)、脾(20.0%)、肾(16.0%)、肝(15.5%)为主;轻中度抑郁中组合证素以气阴两虚(34.1%)为主,重度抑郁以痰瘀互阻(54.5%)为主。结论:肺癌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辨证为气阴两虚、痰瘀的患者更易合并抑郁,作用靶点多涉及肺、脾、肾、肝四脏,轻中度抑郁患者以气阴两虚为主,重度抑郁患者以痰瘀互阻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统计高血压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生率、相关影响因素、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为高血压病合并抑郁症的中医辨证施治及心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140例患者,进行病例采集及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单身等,并测量血压。根据抑郁自评量表将患者分为抑郁组及非抑郁组,研究影响高血压合并抑郁发病率的相关因素;将高血压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4个证型。比较各证型抑郁的发病率,总结高血压合并抑郁的证型分布规律。结果:(1)文化程度、是否单身、中医证型与高血压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率有显著相关性;(2)高血压病患者各证型间抑郁发病率差异较大,阴虚阳亢证最高,痰湿壅盛证次之,肝火亢盛证最低。结论:高血压病合并抑郁症的高危人群为单身、文化程度较高、证型为阴虚阳亢和痰湿壅盛证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与慢性束缚应激造模法比较,探讨居住入侵法制备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都证大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以慢性束缚应激造模法为对照,将国外应用较为成熟的居住入侵法用于制备PMS肝气郁证大鼠造模,并用旷场实验、悬尾实验等行为学方法系统评价造模效果,比较两种造模方法的优劣.结果:两种方法制备的PMS肝气郁证模型大鼠旷场实验水平得分、垂直得分及总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居住入侵法制备PMS肝气郁证大鼠模型能有效模拟人类由于情质异常引发的经前抑郁及经后抑郁症状消失状态,且克服了慢性束缚应激法躯体刺激明显的缺点,但其造模成功率低,模型稳定性方面也有待进一步考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双相抑郁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根据双相抑郁及中医学特点,制订了双相抑郁临床病例观察表,观察了60例双相抑郁患者,对其中医证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双相抑郁患者证型中,肝郁脾虚证和痰气郁滞证的出现频数较高,其中肝郁脾虚证尤为突出,几乎占本次研究病例的一半。结论:双相抑郁的中医治疗,在理气的同时不忘健脾,标本同治,才能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