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所致构音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所致构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言语康复训练配合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renchay构音评定量表(FDA)等级、FDA评分及纤维鼻咽喉镜检查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FDA等级、FDA评分及纤维鼻咽喉镜检查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DA等级、FDA评分及纤维鼻咽喉镜检查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显著改善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所致构音障碍患者的言语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项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0例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项针与吞咽康复训练联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评定2组患者吞咽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后吞咽功能分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吞咽功能分级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针与吞咽训练联合治疗能够改善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通络汤对脑卒中假性延髓麻痹吞咽和言语功能的影响。方法:12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电针联合通络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8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SWAL-QO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SA评分下降,SWAL-QOL增高,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评分增高,观察组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相比,电针联合通络汤对脑卒中假性延髓麻痹疗效较好,明显地改善吞咽和言语功能,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假性球麻痹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结束后采用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评分判定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组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结合系统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有显著疗效,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超声对比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与低频电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寻找治疗本病提高其疗效的方法。方法:将60例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行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穴取舌三针(第1针为上廉泉穴,在颌下正中1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中;第2针、第3针在上廉泉穴左右旁开0.8寸)和风池、风府穴,得气后舌2针及舌3针加电针,施以疏密波型,2 Hz/10 Hz/100 Hz周期性自动变化,间隔时间为3 s,持续30 min,双侧风池穴加电针,施以疏密波型,频率同上,持续30 min。对照组采用低频电刺激治疗,在患者的咽喉正中线的两侧分别贴上电极。两组均每次治疗30 min,每日1次,共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及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ideofluoroscopy swallowing study,VFSS)评分,并用超声定量测量舌骨-甲状软骨的距离缩短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S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VF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舌骨-甲状软骨间距离缩短率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和低频电联合康复训练均可治疗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且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效果更佳,超声能够有效地量化分析吞咽障碍患者舌喉复合体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环颈七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环颈七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假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80例,均予常规药物治疗,针刺组加用针刺颈颈部治疗。以吞咽功能、言语功能为主要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后2组吞咽功能及语言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或0.01);且针刺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总有效率针刺组85%,对照组4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环颈七针能够明显改善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吞咽和言语功能,减少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且针刺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性麻痹的吞咽、言语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依照指南给予规范西医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均连续治疗两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方法对吞咽、言语障碍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吞咽、言语功能评级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 0.05)。治疗后两组吞咽、言语功能评级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均P 0.05),且治疗组吞咽、言语功能评级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50%,高于对照组的70.00%(P 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针刺治疗假性延髓性麻痹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肾利咽方联合化浊通督针法预防高龄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吸入性肺炎疗效及对构音与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2月-2019年2月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00例高龄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神经内科基础治疗与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肾利咽方及化浊通督针法治疗,疗程8周。记录2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吞咽及构音功能指标、营养相关指标、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0%(5/50)和24%(12/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反复唾液吞咽测试(RSST)分级、Frenchay构音障碍分级均明显改善(P均<0.05),荧光透视吞咽检查评分(VFSS)、Frenchay总分明显增高(P均<0.05),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转铁蛋白(TRF)、血红蛋白(Hb)水平及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增高(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肾利咽方口服及化浊通督针法治疗可显著改善高龄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吞咽与构音功能,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并可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陈艳华 《河南中医》2014,(10):2041-2042
目的:观察舌三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观察组给予舌三针治疗,对照组给予低频电刺激治疗,两组都给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8.18%,对照组有效率为8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吞咽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吞咽功能均有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舌三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有显著性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项针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干预对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吞咽及语言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及研究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将64例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吞咽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给予项针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干预,2组均治疗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调整休息1 d。观察2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语言功能评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吞咽功能评分、语言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吞咽功能临床总有效率为96.88%,语言功能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88%和75.00%(P均0.05)。结论项针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吞咽功能、语言功能,在临床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言语治疗对脑卒中和脑外伤后构音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1例构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在言语治疗同时配合针刺颈项部廉泉、金津、玉液、风池、翳风和完骨为主,对照组(31例) 只给予言语治疗,治疗9周后评价言语和声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单词清晰度和篇章正答率均明显提高(均P<0.0...  相似文献   

12.
陈晓旭  张晓  张红 《新中医》2021,53(2):139-142
目的:观察揿针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护理措施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肝肾阴虚,风痰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患者均进行康复训练,予摄食指导、口腔卫生指导和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观察组加予揿针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吞咽障碍程度,评定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由患者于治疗完成后评价护理满意度;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洼田氏饮水试验、SSA及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揿针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护理措施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患者,可显著减轻吞咽障碍,促进吞咽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辅助治疗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在大庆油田脑血管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脑梗死恢复期治疗,包括脑细胞营养药物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黄芪桂枝五物汤辅助治疗。早晚各温服1次,5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测定神经功缺损程度评分(CNDS评分)和NIH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变情况。采用Fugl-Meyer量表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情况;采用MBI量表评定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情况;同时采用智能经颅多普勒超声分析仪记录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1)治疗后2组CNDS和NIHSS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低(P0.05)。2)治疗后2组Fugl-Meyer和MBI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更高(P0.05)。3)治疗后随着Vm明显较治疗前增加(P0.05),PI和RI则较治疗前减少(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4)CNDS与Vm呈正相关,与PI、RI呈负相关。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辅助治疗能有效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同时在脑血流动力学中提升评价血流量Vm,降低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舌三针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神经机制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舌三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精神状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表面肌电图各项指标[平均振幅值(AEMG)、持续时间(t)]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空吞咽时及吞咽5 mL水时sEMG各项指标(颏下肌群及舌骨下肌群的AEMG和t)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空吞咽时及吞咽5 mL水时sEMG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误吸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6.1%和17.7%,对照组分别为36.2%和32.8%,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三针配合康复训练及低频脉冲电刺激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CF-CY框架下脑瘫“3+1”全人康复模式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治疗的44例脑瘫患儿,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康复干预方法,观察组依据ICF-CY评定结果,从身体功能、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三方面制定个体化的“3+1”全人康复治疗。两组均连续干预10周,应用脑瘫ICF-CY核心分类组合简明通用版评价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身体功能ICF限定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P<0.05),观察组活动和参与ICF限定值与治疗前比较亦有降低(P<0.05);两项ICF限定值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阻碍因素与活动和参与ICF限定值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ICF-CY架构下的脑瘫“3+1”全人康复模式能显著改善患儿的身体功能、活动和参与能力,环境因素是影响康复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舌三针、颞三针联合言语训练对脑出血后失语症患者的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脑出血后失语症患者80例,随机分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Schuell言语训练;观察组采用舌三针、颞三针联合Schuell言语训练,2组患者持续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CRRCAE)及中文版卒中后失语抑郁问卷(SADQ)、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中文版健康检查量表(SF-36)。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32/40)低于观察组95.00%(38/40)(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治疗后复述、表达、朗读及命名障碍评分较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SADQ量表、NIHSS量表评分较低,SF-36量表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三针、颞三针联合言语训练对脑出血后失语症患者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语言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和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焦作市中医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9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2组均治疗10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下肢股内收肌群和腓肠肌改良Ashworth量表(MAS)的疗效、下肢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分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股内收肌群和腓肠肌MAS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GMFM评分均明显提高,观察组上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前、中、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和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增加,观察组上述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灸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能够显著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具体机制可能与脑血流量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患者步态及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14例脑瘫患者按入院号单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予头针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观察治疗前后三维步态、腓肠肌表面肌电参数、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大脑中动脉血流、相关血清学、平衡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的A区、B区、C区、D区、E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BBS)、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Fugl-Meyer评估量表(FMA)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摆动相、步长、步幅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双支撑相、支撑相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肌电积分值(iEMG)、中值频率(MF)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协同收缩率(CR)则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流速度、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搏动指数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头针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能促进脑瘫大脑中动脉血液循环,改善运动功能,恢复步态,提高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9.
张静  何璐 《中医康复》2020,(6):21-22,27
目的:观察输合配穴法针刺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到本院康复门诊治疗的脑瘫患儿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30只足。观察组采用输合配穴法针刺,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两组均结合现代康复治疗,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足背屈角评估踝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MAS改变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足背屈角度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大(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足背屈角度数、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合配穴法针刺能显著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小腿三头肌肌张力,改善踝关节活动度,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