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文章从两个方面回顾和整理了针刺治疗抑郁症的相关文献:临床研究从卒中后抑郁、产后抑郁、抑郁失眠和抑郁神经症等方面分析阐述,得出针刺治疗抑郁症安全有效,可以改善抑郁患者的相关症状;机制研究从针刺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相关神经递质、炎症反应和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进行总结、分析针灸抗抑郁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但二者都存在不足之处,仍有待于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自2000年以来针刺对围绝经期抑郁模型大鼠治疗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方法分别论述近年来对于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模型的研究及针刺对围绝经期抑郁模型大鼠多方面多角度的影响,综合评价针刺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的防治作用。结论中医针刺治疗因方法灵活、疗效明确、副作用小,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的防治效果良好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快感缺乏为主要表现的常见情感障碍疾病,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针刺治疗抑郁具有独特的疗效,然而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本研究从针刺调控神经核团功能、神经递质、神经调质、神经内分泌系统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等角度为切入点,归纳总结针刺治疗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为针刺治疗抑郁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发病机制未完全清楚。对比常见的药物手段,针刺是一种新兴的抗抑郁疗法,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少的特点。临床证明针刺与药物疗效相当、针药联用比药物效果更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发展成熟,可实现活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形态与功能活动的可视化,是推进针刺治疗抑郁症机制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对抑郁症的神经可塑性机制及核磁共振成像研究做出综述,以期为针刺相关研究拓宽思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卒中后抑郁症(PSD)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康复与生活,目前现代医学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临床观察发现针刺能促进卒中后抑郁症相关症状的改善。故从基础研究与临床试验两个方面分析针刺促进卒中后抑郁症相关症状的可能改善机制,探讨确立外周-中枢皮层反射区联系途径理论的可能,分析针刺对卒中后抑郁症预后的调控机制,为提高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提供有力的生理学证据支持,进一步促进针刺疗法在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刺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HPA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发病机制,揭示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机理。方法以Wistar大鼠为受试对象,采用给予孤养大鼠以长期不可预见的中等强度刺激的方法建立抑郁大鼠模型,检测应激后造成的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ocorticalaxis HPA)的变化,同时观察针刺干预效应及不同针法的疗效比较。结果模型组、生理盐水组血清CORT和ACTH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手针治疗组、电针治疗组血清CORT和ACTH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药物组血清CORT和ACTH含量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手针治疗组、电针治疗组、药物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百会、太冲具有较明显的抗抑郁效应,其机制可能与针刺对HPA轴的调整有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危害性大,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而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疗效欠佳,且易产生耐药性。针灸凭借独特的优势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检索了近10年中英文文献,从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研究等总结了针刺治疗抑郁症的相关研究。临床研究从普通针刺、电针、针药结合、灸法等疗法方面评价了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作用机制研究从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免疫、神经突触可塑性、脑源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通路及微RNA等探讨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存在如评价标准不统一,假针刺对照设置,针刺防治抑郁症复发率等问题,研究质量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是现代最为常见的精神心理疾患,其高发病率及高自杀率已得到社会广泛关注。针刺治疗抑郁症已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近几年来,许多研究者致力于从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细胞因子、神经内分泌系统、相关信号传导通路等方面研究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从分子学角度探究针刺的作用机理。故对近10年来针刺治疗抑郁症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实验研究提供科研思路及方向,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综述PI3K-AKT信号通路与抑郁症的关系及中医干预作用研究进展。研究发现,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PI3K-AKT信号通路密切相关,通过促进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能够改善突触可塑性,进而对抑郁行为的改善起促进作用。针灸、中药、方剂对抑郁症有一定的疗效,通过促进PI3K-AKT激活改善突触可塑性是其改善抑郁状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针灸百会和足三里穴对抑郁模型小鼠和大鼠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针灸对应激抑郁模型行为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通过建立小鼠强迫游泳试验和大鼠慢性应激模型。采用针刺和艾灸动物百会穴和足三里穴,对比了针刺组,艾灸组,针刺中药并用组和盐酸氯丙咪嗪组实验动物行为学改变方面的差异。结果:针灸治疗抑郁症有应用前景,并为抑郁症的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结合针刺治疗抑郁症前后脑电图的变化来研究针刺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及机制,为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可靠更客观的依据。方法:以6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针刺治疗组和西药组,治疗组采用传统针刺疗法,取穴百会、神庭、本神(双)、风池(双)、内关(双)、神门(双)、三阴交(双)、太冲(双)。西药组口服百忧解胶囊。以治疗前后的脑电图变化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为评定指标,进行组间与组内、疗前与疗后的对比观察,来研究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组和百忧解组各自治疗前后脑电图比较和HAMD量表评分差异均具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均有效;而两组组间治疗前后评分差异、两组间治疗有效率比较均具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针刺治疗组优于西药组。结论:针刺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发病机制,揭示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机理.方法以Wistar大鼠为受试对象,采用给予孤养大鼠以长期不可预见的中等强度刺激的方法建立抑郁大鼠模型,检测应激后造成的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的变化,同时观察针刺干预效应及不同针法的疗效比较.结果型组、生理盐水组血清CORT和ACTH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手针治疗组、电针治疗组血清CORT和ACTH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药物组血清CORT和ACTH含量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手针治疗组、电针治疗组、药物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刺百会、太冲具有较明显的抗抑郁效应,其机制可能与针刺对HPA轴的调整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脑外伤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外伤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百忧解治疗)和针刺组,每组30例。观察二组治疗前和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的总评分。结果针刺组治疗后HAMD抑郁量表减分率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八脉交会穴对脑外伤后抑郁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近10年来,诸多医家在临床与实验方面对逍遥散抗抑郁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从流行病学调查来看,逍遥散作为治疗抑郁症的基础方,临床广泛应用于中风后抑郁、产后抑郁、乳腺癌伴抑郁、轻中度抑郁、更年期抑郁症等并取得较好疗效。实验研究也发现,逍遥散通过影响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细胞分子机制、细胞因子等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抑郁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最为常见的情绪障碍性精神心理疾患,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发病率及自杀率逐年增高而得到社会广泛关注。目前,针刺在抑郁症的治疗方面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研究表明,抑郁症的发生主要涉及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免疫炎症的变化进而影响大脑的结构与功能,故本研究主要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理论的调节机制,探讨针刺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对抑郁症患者神经内分泌、细胞免疫炎症变化的影响。旨在为针刺治疗抑郁症实验研究提供科研思路及方向,为临床应用针刺治疗抑郁症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头、体针联合治疗脑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与传统针刺疗法的疗效进行比较,探究头、体针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中风后抑郁症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纽和实验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头、体针联合治疗和传统针刺疗法,经过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情况,抑郁情况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来表示。综合HAMD评分,比较头、体针联合治疗与传统针刺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抑郁症情况均有改善,但实验组的改善情况更好,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体针联合治疗脑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检索国内外近十年有关针刺对比药物治疗原发性抑郁症的RCT文献,按照年龄段进行分层分析,对比针刺与不同抗抑郁药之间的临床疗效,结果提示单纯针刺与抗抑郁药治疗原发性抑郁症疗效相当;针刺结合药物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针刺通过调节经络和脏腑,在改善患者抑郁状态的同时,能缓解躯体症状、内分泌紊乱等,起到了多靶向、多系统、多层面的整体调理、减毒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病因复杂,复发率高,自杀倾向显著,其致病因素涉及多个方面。关于氧化应激反应,多因氧化与抗氧化之间的失衡导致抑郁症的发病,该过程包括活性氧对生物膜结构、核酸、细胞凋亡坏死等的影响,活性氮对脑组织的损伤以及抗氧化能力的下降。而传统针刺疗法在出现抑郁倾向症状时即具有预防性治疗作用,可抑性,减轻神经损伤,改善大脑尤其是海马区域的代谢水平,提高修复能力,从而治疗抑郁症。本研究就近年来抑郁症在氧化应激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及针刺治疗概况作以综述介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慢性束缚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和额叶皮层γ-氨基丁酸A受体和B受体(γ-aminobuty ric acid A receptor and B receptor,GABAAR、GABABR)表达的影响,旨在深入揭示针刺干预抑郁状态可能存在的特殊机制和作用途径,为针刺抗抑郁之机制研究作出补充,为临床针刺治疗抑郁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4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针刺组、模型+氟西汀组,通过慢性束缚应激结合孤养的方式建立心理应激模型,针刺干预选取"百会"(GV20)、"印堂"(GV29)、双侧"三阴交"穴(SP6),平刺进针,深度0.5~1 cm,每次20分钟,每日1次,持续28天。采用体重和糖水实验评价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情况,运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和额叶皮层组织GABAAR和GABABR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值以及糖水偏爱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和额叶皮层中GABAAR和GABABR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1);(2)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体重增长值和糖水偏爱均明显升高(P0.01),同时上调海马中GABAAR蛋白含量及额叶皮层GABAAR和GABABR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P0.01,P0.01)。结论针刺可提高大鼠海马GABAAR和额叶皮层GABAAR,GABABR含量,逆转慢性束缚应激大鼠抑郁状态,提示这可能是针刺抗抑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抑郁症患者心血管疾病高发已成为主要趋势。血小板活化增加是其中重要的作用机制之一。研究显示抑郁与5-羟色胺的增加、血小板的激活有关,P-selectin(CDbzP)是反映血小板活化与释放反应最特异的标志物,而TXB2和6-keto-PGF1α是调控血小板功能最强的一对内源性物质。针刺疗法对改善抑郁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与西医抗抑郁药相比,针刺具有起效快、毒副作用小、费用低廉等优势。本文基于6-keto-PGF1α/TXB2、P-selectin与抑郁症可能存在的相关性,进一步解释5-HT 和血小板之间的确切关联,结合针灸疗法寻找治疗抑郁症的潜在靶点;并就6-keto-PGF1α/TXB2、P-selectin与抑郁症的关联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