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脾祛风法治疗特应性皮炎(AD)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方法,治疗组38例以健脾祛风复方治疗;对照组29例以清热祛风复方治疗,观察治疗前后SCORAD积分瘙痒程度(VAS)。结果:治疗组在治疗8周后SCORAD积分和VAS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治疗后SCORAD积分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在改善瘙痒程度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脾虚是特应性皮炎发病的重要环节,顾护脾胃应贯穿本病治疗的全过程,其治疗机理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脾养血祛风汤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对血清中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10岁以上AD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治疗组采用健脾养血祛风汤口服联合他克莫司软膏及保湿剂外涂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西替利嗪口服联合他克莫司软膏及保湿剂外涂治疗。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EASI评分及血清中LTB4、LTC4水平检测,随访三个月了解其复发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EA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5.07%和46.03%。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清LTB4、LTC4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5.87%和34.92%。结论健脾养血祛风汤联合他克莫司治疗血虚风燥型AD效果显著,可有效消除皮损,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法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总免疫球蛋白(TIgE)和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影响。方法:将60例A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服用健脾化湿中药,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糖浆。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记录SCORAD积分,检测2组患者TIgE水平和EOS计数。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6.3%,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SCORAD评分及IgE和EOS治疗4周后2组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健脾化湿法能显著改善AD患儿的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降低血清TIgE和EOS,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岭南火针配合氯雷他定片治疗成人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AD成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治疗组采用岭南火针配合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 IL-4)、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E,Ig E)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水平以及AD评分(scoringatopic dermatitis, SCORAD)、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EASI)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 DLQI)的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清IL-4和IgE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IFN-γ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SCORAD、EASI及DLQI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4、IgE和IF...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养血祛风汤联合西替利嗪滴剂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血虚风燥证)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血虚风燥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养血祛风汤治疗,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瘙痒症状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从睡眠质量和日常运动生活质量方面评价)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瘙痒症状评分均下降(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瘙痒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养血祛风汤联合西替利嗪滴剂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血虚风燥证)具有较好疗效,可改善瘙痒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濮益菁  吴卫刚  夏治华 《新中医》2022,54(10):47-50
目的:观察当归饮子加味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2例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当归饮子加味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特应性皮炎积分(SCORAD)、瘙痒程度、皮肤屏障功能及临床疗效,瘙痒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SCORAD、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SCORAD、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均较治疗前增多(P<0.05),经皮水分丢失(TEWL)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观察组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均多于对照组(P<0.05),TEWL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08%,高于对照组80.39%(P<0.05)。结论:当归饮子加味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疗效较好,能缓解瘙痒症状,改善皮肤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7.
张爔文  黄红  郭筱芳  宋文英 《陕西中医》2022,(11):1540-1543
目的:探讨四物消风饮加味联合氯雷他定片治疗特应性皮炎(AD)血虚风燥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A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配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予氯雷他定片,观察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四物消风饮加味内服。两组治疗时间为8周。比较两组AD皮损评分指数(SCORAD)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皮肤屏障功能、临床疗效、外周血Th1和Th2细胞水平、血清干扰素(IFN)-γ与白细胞介素(IL)-4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SCORAD、VAS评分明显减少,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治疗后,两组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明显升高,TEWL显著减少,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更明显(P<0.01);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两组Th1、Th1/Th2、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Th2、IL-4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四物消风饮加味联合氯雷他定片治疗AD血虚风燥证的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皮肤屏障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h1/Th2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健脾养血祛风法对皮肤机械屏障功能障碍小鼠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1.小鼠表皮神经酰胺含量的测定;2.小鼠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瘙痒模型的研究;3.健脾养血祛风法对大黄致小鼠脾虚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大黄模型组小鼠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时表皮神经酰胺含量降低,瘙痒次数增加,表皮厚度明显增厚。结论:健脾养血祛风法可以减轻大黄法所致脾虚血燥小鼠瘙痒程度,提高神经酰胺含量健脾养血祛风法能改善大黄法所致小鼠脾虚血燥证的皮肤机械屏障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健脾止痒颗粒治疗特应性皮炎(AD)的有效机制是否通过降低患者血清IgE水平及EOS计数得以实现。方法将入选A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健脾止痒颗粒治疗)和对照组32例(氯雷他定治疗),连续服药4周。采用欧洲AD评分标准(SCORAD)对AD的临床严重度进行评估,用视觉模拟尺度(VAS)评分法对瘙痒程度进行评价;同时记录SCORAD积分和VAS积分。疗程结束计算评分下降指数,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IgE水平以及伊红酚法对EOS计数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SCORAD积分和VAS积分以及总IgE和EOS计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SCORAD积分下降(P<0.05)、VAS积分明显下降(P<0.01);血清IgE水平下降(P<0.05)、EOS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2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SCORAD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VAS积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血清IgE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EOS计数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健脾止痒颗粒治疗AD安全有效,其有效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患者IgE的生物利用度和EOS计数得以发挥作用。相关机理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健脾祛风汤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总IgE和外周血嗜酸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特应性皮炎患者13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内服健脾袪风汤。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IFN-γ、IL-2和IL-4水平,IgE和嗜酸细胞水平,SCORAD评分和瘙痒VAS评分,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5%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的80.88%(P0.05);治疗组治疗后IFN-γ和IL-2含量较对照组高,IL-4含量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IgE和嗜酸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SCORAD评分和瘙痒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袪风汤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确切,可降低皮损和瘙痒程度,并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以控制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治疗疗效,且远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银屑病样小鼠皮损紧密连接蛋白中水闸蛋白(claduin-1,claudin-7),闭锁蛋白(occludin)的表达,明确养血解毒方对银屑病表皮通透屏障的修复作用,为养血解毒方治疗银屑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甲氨喋呤组、养血解毒方组,制备甲氨喋呤溶液、养血解毒方水煎剂对应灌胃干预,同时小鼠背部剃毛后给予咪喹莫特涂抹诱导银屑病样皮损模型。每日拍照记录皮损形态并对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水油测试笔检测皮损表皮含水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测量表皮厚度;免疫荧光法检测增殖相关的核抗原(Ki67);免疫组化法检测表皮兜甲蛋白(loricrin),真皮中CD3^+T淋巴细胞浸润和紧密连接蛋白claduin-1,claudin-7,occludin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皮损中claudin-7,occludin的表达。模拟银屑病皮损微环境,建立白细胞介素-17(IL-17,1 mg·L^-1)刺激的角质形成细胞(Hacat)模型,制作养血组分、解毒组分、养血解毒方喷干粉进行干预。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8(CCK-8)法检测药物对Hacat细胞的毒性;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药物对角质形成细胞claudin-1,claudin-7,occludin表达的干预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养血解毒方可显著减轻小鼠银屑病样皮损表现,降低PASI评分及皮损表皮厚度(P<0.01),增加皮损区表皮水分含量(P<0.01),减少表皮ki67,loricrin的异常表达和真皮CD3+T细胞浸润(P<0.01),并增加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claudin-7,occludin的表达(P<0.05),增加紧密连接结构的完整性;体外研究发现,与模型组比较,养血解毒方组和养血组分组明显升高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claudin-7,occludin的表达(P<0.05);与模型组比较,解毒组分组蛋白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养血解毒方通过调节角质形成细胞间紧密连接的表达抑制其异常的增殖分化过程,进一步恢复破坏的表皮通透屏障,可能是其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之一。其中养血解毒方的养血组分对调节紧密连接的修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养血化瘀消癥汤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取雌性SD大鼠,除正常组10只大鼠外,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养血化瘀消癥汤高、中、低剂量组(12,8,4 g·kg-1)和孕三烯酮组(0.05 g·kg-1),每组10只。分别ig给药28 d后,采集病灶组织标本,观察养血化瘀消癥汤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组织体积的抑制作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异位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组织VEGF,VEGFR-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大鼠的子宫内膜异位组织较模型组明显抑制,各给药组大鼠的子宫内膜异位组织VEGF和VEGFR-1 mRNA及蛋白表达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养血化瘀消癥汤能明显抑制模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组织的发展,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VEGF/VEGFR信号通路调控病灶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健脾清热化瘀方治疗脾虚湿热瘀血型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0例患者按入院前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健脾清热化瘀方,1剂/d,水煎分两次2次口服;对照组予胃复春片,4片/次,3次/d,饭前30 min口服。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各临床症状评分、病理评分的变化、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率及胃黏膜黏蛋白5 AC(MUC5 AC)的表达变化。结果:治疗组综合临床疗效、胃镜疗效及病理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P根除率为65.0%,优于对照组的26.3%(P<0.05);治疗后治疗组脾虚湿热瘀血证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MUC5 AC阳性表达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清热化瘀方可以明显改善胃癌前病变患者症状,减轻腺体的肠化生和异型增生,对胃癌前病变具有肯定的疗效,其上调胃黏膜MUC5 AC蛋白的表达,增强胃黏膜的保护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健脾活血方对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胃黏膜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50只。正常组正常喂养,余下大鼠每天给予150 mg·L-1的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溶液自由饮用,0.03% 雷尼替丁加入170 mg·L-1的MNNG溶液中按10 mL·kg-1每天灌胃1次,40%的乙醇按10 mL·kg-1 每周灌胃2次,连续12周,其中第5周开始结合饥饱失常,建立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0.9%氯化钠溶液)、胃复春组(0.86 g·kg-1)、健脾活血方高、中、低剂量组(32,16,8 g·kg-1),每组8只,每组每天给予不同药物灌胃一次,连续10周。实验第22周末处死大鼠,给予相应处理后,快速免疫组化检测COX-2及MMP-2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COX-2,MMP-2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健脾活血方高、中、低剂量组、胃复春组COX-2,MMP-2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与胃复春组相比,健脾活血方高剂量组COX-2,MMP-2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中、低剂量组COX-2,MMP-2表达与胃复春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健脾活血方治疗胃癌前病变与降低胃黏膜中COX-2及MMP-2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乌蛇驱风汤及诸加减方对豚鼠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健康豚鼠58只,随机抽取8只,雌雄各半,作为正常组,将其余的50只豚鼠参照进行造模,背部剃毛,小剂量2,4-二硝基氯苯为抗原,多次刺激豚鼠皮肤制备慢性湿疹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8只豚鼠分雌雄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1号方组(乌蛇驱风汤原方,8.05 g·kg-1),2号方组(7.22 g·kg-1),3号方组11.75 g·kg-1,4号方组(12.86 g·kg-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组(0.5 g·kg-1)、模型组,口服ig给药,连续给药7 d,末次用药后24 h,处死所有实验动物,根据皮损局部的症状评分和皮损处的病理改变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病理症状评分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皮损处的病理表现仍呈现表皮和真皮水肿,表皮层增厚,以棘层细胞增生为主,真皮浅层血管轻度扩张,周围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1号方组,2号方组,3号方组,4号方组及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组病理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0.05),乌蛇驱风汤组及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组皮损组织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明显改善,与氢化可的松组病理表现相似;各乌蛇驱风汤加减方组组织病理表现较模型组改善不明显。结论:乌蛇驱风汤对豚鼠慢性湿疹的疗效优于诸加减方,与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健脾清肠方治疗脾虚湿热型激素依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选择并收集2012年4月1日至2014年1月31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门诊及住院脾虚湿热型激素依赖UC患者60例,根据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强的松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补脾益肠丸,6 g/次,3次/d。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给予口服健脾清肠方,每日1剂,水煎300 m L,每次150 m L,2次/d,早晚分温服。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患者肠道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内镜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对照组腹泻、黏液脓血便症状积分均显著减少(P 0. 01);观察组黏液脓血便、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症状积分均显著减少(P 0. 01),且观察组黏液脓血便、腹泻症状积分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减少(P 0. 01),且观察组减少较对照组明显(P 0. 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内镜评分均显著减少(P 0. 01),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显著(P 0. 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疾病活动指数(UCAI),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指标及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 05)。结论:健脾清肠方能有效改善脾虚湿热型激素依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黏液脓血便、腹泻症状,减少中医证候积分、内镜评分和降低炎症指标,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温阳健脾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泻药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配体干细胞因子(SCF)/c-kit信号通路。 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本院诊治的80例脾肾阳虚型泻药性便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枸橼酸莫沙必利)和观察组(温阳健脾汤),每组各40例,治疗4周,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结肠c-kit及SCF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90.0% VS 7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酪氨酸激酶受体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明显降低(4.8±2.3 VS 8.2±3.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结肠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干细胞因子SCF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结肠c-kit蛋白表达明显升高(0.39±0.17 VS 0.28±0.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SCF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变化(0.72±0.23 VS 0.71±0.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温阳健脾汤能够提高结肠c-kit,SCF蛋白的表达,通过SCF/c-kit信号通路,改善脾肾阳虚型泻药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祛风润肺通络止咳方辨证治疗慢性咳嗽4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祛风润肺通络止咳方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慢性咳嗽患者随机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针对不同病因给予相应治疗。对照组采用百合固定金丸,6 g/次,3次/d。观察组采用祛风润肺通络止咳方,1剂/d,常规水煎分2次服用。两组疗程均为2周。记录日间/夜间咳嗽症状积分、记录咳痰等兼证积分、记录咳嗽消失时间及治疗后咳嗽消失率,采用莱切斯特咳嗽问卷(LCQ)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优于对照组的8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间和夜间咳嗽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咳嗽等兼证积分及症状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7.73±1.82)d少于对照组的(9.85±1.76) d(P<0.01);观察组咳嗽消失率44.44%优于对照组的22.22%(P<0.05);治疗后观察组LCQ量表之生理状况、心理健康、社会功能3个维度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祛风润肺通络止咳方能减轻慢性咳嗽患者咳嗽等主要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实验性变应性鼻炎(llergic rhinitis,AR)发病机制中白介素(IL)-6、IL-17和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分析消风宣窍汤对这3种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用卵蛋白(OVA)通过腹腔注射结合滴鼻的方式建立AR豚鼠模型,造模周期共21 d,将60只Hartley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消风宣窍汤高、中、低剂量组(42,21,10.5 g·kg-1)、氯雷他定组(1.34 mg·kg-1)。用被动皮肤过敏试验(PCA)检验豚鼠模型制备情况,ig治疗1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E)和IL-6,IL-17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gE和IL-6,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消风宣窍汤高、中剂量组IgE水平显著降低(P<0.01),IL-6,IL-17水平降低(P<0.05或P<0.01);低剂量组IgE水平降低(P<0.05);氯雷他定组IgE水平降低(P<0.05),IL-6,IL-17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消风宣窍汤降低AR的IgE水平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IgE和IL-6,IL-17水平实现的,并且两者呈正相关关系,提示IL-6和IL-17在AR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健脾清肠方对激素依赖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激素撤退中的临床疗效再评价。方法:选择并收集2012年4月1日至2014年1月31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门诊及住院脾虚湿热型激素依赖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标准激素减量方法撤减激素,对照组给予口服补脾益肠丸,6 g/次,3次/d。观察组给予口服健脾清肠方,每日1剂,水煎300 m L,2次/d。均连续治疗3月。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疾病活动指数、黏膜愈合评价、中医证候疗效变化及炎症因子变化情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Mayo评分均显著减少(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减少显著(P<0.01)。治疗后观察组有66.67%进入缓解期,对照组有13.33%患者进入缓解期,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对照组愈合率为46.67%,观察组愈合率为7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有效率为96.6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均降低(P<0.05),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升高(P<0.05),且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清肠方能降低脾虚湿热型激素依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疾病活动指数,促进黏膜愈合和改善中医症候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