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芩黄酮类成分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黄芩黄酮类成分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活性,药理研究证实通过调节花生四烯酸系统的代谢,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等作用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通过对黄芩黄酮类成分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文献总结,为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内酯醇抗肿瘤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公藤内酯醇对血液系统肿瘤和实体肿瘤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作用机制涉及到多个信号传导途径,通过激活caspase通路、诱导p53表达、活化MAPK信号通路、影响NF-κB功能诱导细胞凋亡,此外通过影响细胞周期、抑制血管形成等多种方式发挥抗肿瘤作用。对其抗肿瘤分子机制研究将为抗肿瘤治疗提供药物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3.
徐资怡  石金凤  鲜静  张晨  章津铭 《中草药》2021,52(14):4372-4385
雷公藤红素是雷公藤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现代研究表明,雷公藤红素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肿瘤活性,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细胞转移、诱导肿瘤细胞自噬等作用,同时雷公藤红素联合用药还具有协同增敏、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作用。综述了近几年雷公藤红素单用及联合用药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此外还总结了目前用于雷公藤红素药物递送系统,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加以讨论,旨在探明雷公藤红素作用机制,通过联合用药以及改变递药系统提高雷公藤红素抗肿瘤效果,为今后雷公藤红素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以促进雷公藤红素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增高,为了寻求更好的控制或杀灭恶性肿瘤细胞的方法,黄芪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成为了焦点。随着研究的深入,黄芪抗肿瘤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逐渐被发现。通过查阅近十年来的相关文献,对黄芪抗肿瘤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探讨等进行较为系统的归纳和综述,为黄芪治疗肿瘤提供更详实的理论依据,使黄芪抗肿瘤的临床应用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5.
大麻二酚是大麻主要的非精神类活性成分,具有抗癫痫、免疫调节、镇痛、抗氧化、抗惊厥、抗焦虑等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其也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自噬,细胞周期阻滞,抗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调节肿瘤微环境、协同化疗药物,减少化疗药物的毒性等作用,但其抗肿瘤作用仍存在争议,开发和应用受到限制,采用微球、纳米脂质体等新给药系统有助于提高大麻二酚的抗肿瘤活性。该文对近年来大麻二酚抗肿瘤的作用机制进行论述,以期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芪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祁元刚  孙利国 《新中医》2018,50(9):34-36
本研究通过系统查阅近20年来的相关文献,认为扶正固本的疗法能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尤对中药黄芪的抗肿瘤活性成分以及其抗肿瘤作用机理、治疗骨髓抑制、减毒增效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和综述,以期为黄芪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活血化瘀类抗肿瘤中药如莪术、姜黄和延胡索等通过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和恶性肿瘤的内环境,发挥其抗肿瘤作用,尤其在抗肿瘤转移方面具有优势,但其有效成分(挥发油等)多存在稳定性差、吸收困难和生物利用度低等缺陷,严重影响了该类中药的临床治疗效果.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新型药物传递系统已使活血化瘀类抗肿瘤中药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开发,进一步拓展了活血化瘀类抗肿瘤中药的临床使用.本文针对活血化瘀类抗肿瘤中药的新型药物传递系统,以及对常用的莪术、姜黄、虎杖等3种活血化瘀类抗肿瘤中药的新型制剂进行综述,旨在为该类抗肿瘤中药新剂型的研发提供理论和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8.
蜈蚣的抗肿瘤作用多应用其通络散结,以毒攻毒的功效,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然而蜈蚣体内含有毒成分,毒理和临床研究表明其可引起多种毒副作用,包括肝肾毒性作用、溶血作用、中枢神经抑制作用等。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蜈蚣的抗肿瘤作用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为蜈蚣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山慈菇为临床常用的抗肿瘤中药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山慈菇提取物通过细胞毒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等方式发挥抗肿瘤作用。目前山慈菇抗肿瘤作用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山慈菇提取物,而针对山慈菇中含有的相关抗肿瘤有效成分和具体的抗肿瘤药理机制研究偏少。下一步可以从上述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应用及抗肿瘤药物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白花蛇舌草抗肿瘤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运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花蛇舌草作为一种常见价格低廉的中草药,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查阅文献,近几年主要研究了白花蛇舌草在分子及蛋白水平上的抗肿瘤机制,本文作者综合白花蛇舌草体内抗肿瘤和体外抗肿瘤的实验研究,分别阐述了其在体内体外两个方面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以及综述了近几年临床上用白花蛇舌草治疗各系统恶性肿瘤的创新和经验。  相似文献   

11.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病因病机复杂,多与瘀血、水湿、痰浊、气滞相关,各种病理因素相互交结而成积滞状态。眼底血管从其生理结构和功能特点考虑,可归属于眼底络脉的范畴。RVO属眼底络病,符合络病“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的三大特点。“随络之性而治”的思想源于《金匮要略》,临床诊治疾病时启发同道,要顺从各脏腑的特性用药。故RVO治疗方面应遵循“络以通为用”,以“通络”为治则,瘀血得除,新血渐生,则气血畅达,目得气血供养以明视。因此,临床治疗RVO应从“络”出发,顺从络脉的特性,随络之性而治。  相似文献   

12.
《山东中医杂志》2017,(4):309-312
疼痛是机体所受刺激产生的反应,是一种主观感觉,常并见于临床各种急慢性疾病之中。高树中教授认为疼痛原因是失和,即气血失和、脏腑失和、上下失和、内外失和。疼痛是失和、不和的症状和信号,其中实而不和即不通则痛,虚而不和即不荣则痛,治疗疼痛主要有通、荣(调)两个大法,具体分为以痛为腧法、左痛治肝胆法、通经止痛法、刺络止痛法、缪刺止痛法、全息止痛法、合治内腑法、阴阳互引法、通关止痛法和流注止痛法。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20,(1):52-55
黄峰教授认为肝癌的病因主要包含内外两个方面:内因为脾肾素亏,肝失疏畅,瘀毒内蕴;外因即饮食无节,调摄失度,疫戾之气乘机侵入。治疗上强调以祛邪兼扶正为原则,平衡邪正关系;注重培补先天禀赋与后天之本,顾护中焦,温肾化气;善用疏木自荣理论,疏肝以调畅气机;具体用药强调合理运用虫类药,并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重视情志调节。  相似文献   

14.
创建中国特色的卒中单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介绍卒中单元的概念与基本类型,提出国内目前治疗中风病存在的主要问题:重治疗轻预防,重药物轻康复,重西医轻中医,重肌力改变而轻正确运动模式的再学习,重运动功能的恢复而轻语言训练和心理治疗.本文重点阐述创建中国特色卒中单元思维的思路与方法,强调要坚持"五个"结合,即中医与西医结合、中药与针灸、推拿结合、治疗与康复结合、内治与外治结合、治疗与预防结合;并指出其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5.
格式化表达是医学研究及论文撰写的发展趋势。随着多中心、团队协作研究的深入,论文作者数量有增加趋势。按国际规范要求,在多个作者中标注通讯作者,已成为必然选择,也是审稿人、编辑和读者的共同需求。标注通讯作者就是明确多个作者中谁负责就论文进行沟通联系、修改完善,回答问题。根据汉语表达习惯使用通讯作者更为贴切,强调编读者与作者双方的往来沟通,讯问与回答。根据目前我国信息环境实际状况,格式化标注通讯作者信息应包括姓名、E-mail、电话。标注了通讯作者,该作者就有责任和义务及时回答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庆  梁超 《四川中医》2011,(4):67-69
目的:观察健脾行气法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脾胃系统疾病中的优势。方法:将确诊为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予以根据健脾行气法拟定的运脾行气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以多潘立酮治疗。疗程均为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症状总积分、主要临床症状的改善等指标,并做出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9%,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健脾行气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型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中医药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依据健脾行气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型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反应,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用药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前人经验,结合现代研究成果,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特点和治疗用药规律。主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应采用宣肃肺气司其升降、疏肝理脾调畅气机、酸甘缓急祛风止痉、运脾祛痰绝病之源、清热解毒养阴润肺的组方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明确半夏与伪品水半夏的鉴别及效用差异,确保半夏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以经验和总结方法,将半夏与伪品水半夏的鉴别和,陆床效用进行比较。从而归纳出最简而易行的鉴别方法,并明确临床应用的异同点。结果:通过我们的经验扣对资料的汇总,从而归纳出了最简而易行、易记、易懂、易鉴别的鉴别方法,并寻找出了半夏与水半夏临床效用的异同点。结论:简而易行、易记、易懂、易鉴别的鉴别方法保障了调剂人员的鉴别能力,从而确保了临床应用的安全和有效性;同时认为半夏与水半夏因功效主治有明显的差异,故不能作为同一种药物应用,但就共具有的燥湿化痰、止咳相同功效而言,建议临床就这单一效用可灵活代用。  相似文献   

19.
中风先兆辨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降低中风的发病率,在出现中风先兆病证时,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尤为重要在介绍育阴潜阳、通经活络,补肾益精、养脑填髓四法辨治中风先兆病证的同时,主要 张积极采取医患结合药食相辅、心理调摄和合理起居等综合防治措施,以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20.
风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张志远学术经验系列(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特点属风病,病位在心之络脉,病机主要为心络阻滞和心络痉挛。风药主要的治疗学机制为:祛除致病因素,急则治标、速止疼痛,活血通络,直接治血,宣畅气机,宣通阳气,风药调肝,风药治脾,但多为协同综合性治疗作用。并介绍验效方羌威合剂的应用经验及其现代药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