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药防治优势突出。但由于历史认识的局限性,中医缺乏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系统深入和全面的理论阐释,严重制约了防治策略的优化。“脉积学说”是基于“癥瘕积聚”理论而提出,其核心病机是气血津液代谢失常,主要病理产物为痰浊、瘀血。治疗上本学说强调分类、分期、分证动态辨治,活血化痰贯穿于疾病治疗始终,并重视以鳖甲煎丸为代表丸剂的临床应用。本文对“脉积”学说阐述将有助于深化中医药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认识,并为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微型癥瘕”病理假说解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整理古代文献的基础上,参照现代医学相关认识,结合临床实际,提出糖尿病肾病微型癥瘕病理假说,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实质上是糖尿病治不得法,迁延不愈,伤阴耗气,痰、郁、热、瘀互相胶结,积聚于肾之络脉,形成微型癥瘕,由瘕聚渐成癥积的过程。正气亏虚为肾生癥瘕之因,痰热郁瘀互结为肾生癥瘕之关键。临证时应抓住微型癥瘕这一共性病理环节,及早治疗,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强调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治法,以阻止其微型癥瘕的形成,防止瘕聚不断发展成癥积。微型癥瘕病理假说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中医治未病理论。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3,(10):2017-2018
"动脉"以"脉形如豆,滑数而短,厥厥动摇,关部尤显"为特征,古今文献中认为其"主惊、主痛,亦主气虚、血虚,主亡精和津亏"。彭教授认为"动脉"最常见的主病应是癥瘕积聚,即体表或体内的占位性病变。通过观察经彭教授脉诊的40例"动脉"患者,37例有体表或体内的占位性病变。结果表明"动脉"脉形可提示癥瘕积聚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癥瘕积聚是中医学中的一类病证概念。从古代文献入手,探讨了癥瘕积聚的含义、病位、瘕聚与癥积的区别与统一,分析其病证范围:在人体全身范围内,以气痰瘀互结为主,具有"有形可见"或者"假物成形"特点的结块,都有被纳入其病证范围的可能。其中肥胖、痤疮、早期血管病等属瘕聚范畴,恶性肿瘤、脏器末期纤维化、陈旧性梗死灶等则属癥积范畴。根据痰瘀互结酿毒,入络成坚的关键病机,提出软坚散结是癥瘕积聚的首要治则。常用中药包括软坚散结类、针对致病因素类和通络类。  相似文献   

5.
消癥散结法是中医临床的重要治法之一,主要用于治疗"癥瘕""积聚"类病症。随着现代研究技术的发展,中医学对疾病的认识愈加深入,"癥瘕"概念下所涵盖的疾病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包括表面可见的宏观病症,也逐渐深入到微观领域,消癥散结法所包含的具体治法和药物也不断丰富,消除癥瘕、攻逐坚积,需要综合运用开郁消癥、活血消癥、涤痰消癥、软坚消癥、解毒消癥等法,同时要兼顾正气,扶正以消癥。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与肿瘤均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在中医学中分别属于"脉痹""胸痹""中风"等与"癥瘕积聚"范畴。二者向来被认为是2种不同的病证,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原则各异。故从古代文献、现代临床及基础研究方面综合分析后发现动脉粥样硬化与肿瘤有着类似的诱导因素与发病机制,从病性方面可将动脉粥样硬化看做微观癥瘕积聚,在治疗方面二者也可相互借鉴、异病同治。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微型癥瘕病理假说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仁和教授在整理古代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提出糖尿病肾病“微型癥瘕”病理假说,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实质上是消渴病久病不愈,热伤气阴,痰、郁、热、瘀互相胶结,积聚于肾之络脉,形成微型癥瘕,由瘕聚渐成癥积的过程。临证时应抓住微型癥瘕这一共性病理环节,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强调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治法,以阻止其络脉微型癥瘕形成。  相似文献   

8.
骨髓纤维化属于中医"积聚""癥瘕""血癥""癥积"等范畴。此病为虚实夹杂证,贫血即血虚,脾大即血瘀,吴维海主任医师认为该病的发生和发展均与血虚、血瘀有关,辨证辨病相结合,以祛瘀生新为大法,兼以解毒、舒肝、健脾、补肾,随证加减,疗效颇著。  相似文献   

9.
《难经》对积聚的论述奠定了后世积聚病辨治的基础。《伤寒杂病论》继承了《难经》关于积与聚的鉴别诊断;脉诊上,《金匮要略》在继承《难经》结、沉伏脉基础上提出了积聚可见细而附骨脉,并详细阐述了以脉象判断病变部位的方法;《伤寒杂病论》在《难经》五脏积基础上,提出了癥瘕、癥病、干血痨、脏结、痞证等病证名称并提出了证治方药,创立了鳖甲煎丸、桂枝茯苓丸、大黄■虫丸、大黄黄连泻心汤、理中丸、半夏泻心汤等方药。《伤寒杂病论》对《难经》积聚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药治疗效果确切,但理论发展相对滞后。传统的消渴病理论未能与大血管并发症联系起来以指导现代中医临床诊疗,缺少原发病与并发症之间的“桥梁性”理论。因此,基于临床实践、文献梳理和科学研究,文章提出了“内热-气血津液不归正化-脉积”的观点,认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早期以壮火为枢,煎灼水谷为陈气,中期以阴火为枢,引动陈气为痰瘀,晚期以虚火为枢,固化痰瘀为癥积。在治疗上,以除热消积为治疗原则,依据内热的偏重以及“陈气-痰瘀-癥积”的动态演变灵活用药。早期清透壮火,除陈气,中期调理气火,除痰瘀,晚期补虚除热,消癥积,冀为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癥瘕是腹内有积聚痞块的统称,癥指腹中有块坚硬不移,瘕指腹中痞块,时聚时散。癥瘕病名首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如"妇人素有癥病……为痼害";"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等。《金匮要略》对癥瘕的成因、脉证、治疗有着精辟的论述,其中一些经典方剂,在现今临床上仍常被使用。陈士铎为清代名医,其在辨证论治方面上  相似文献   

12.
<正>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在育龄妇女中更为常见。结合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其当属中医学的"癥瘕""癥积""积聚"等范畴~[1],其治法多以活血化瘀、散结消癥为主,需辨气与血之间的关系,治疗方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蓝青强教授系全国名老中医,从医执教40余年,临床治验丰富,现将其治疗子宫肌瘤经验总结如下。1从气血论治蓝老认为,子宫肌瘤的基本病理因素是胞宫血瘀,"血瘀"是一种病理产物,有其特有的临床症状,腹部瘕积肿块,时有疼痛,可见血  相似文献   

13.
麻黄的“破癥坚积聚”功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古今文献研究,分析麻黄"破癥坚积聚"的功效机制,为拓展麻黄治疗妇科疾病的应用范围提供文献依据。通过梳理古今麻黄相关文献,筛选麻黄的特殊用法资料,并结合临床应用,归纳麻黄在阳和汤及麻黄细辛附子汤中治疗癥瘕的临床和配伍特点。麻黄消癥瘕的机制在于温经散寒、散邪外出、宣通气机、振奋肾阳。临床应用麻黄消癥瘕主要体现在阳和汤及麻黄细辛附子汤中。中医辨证治疗癥瘕有很大的应用前景,麻黄灵活配伍治疗癥瘕,疗效显著,扩大了麻黄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癥瘕略析     
王春霞 《光明中医》2011,26(9):1912-1914
癥瘕一病,现代医家多与积聚相提并论,且认为癥瘕与积聚同病异名。癥与积,有形之症,坚硬不移,痛有定处,属血病;瘕与聚,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属气病。但验之于文献记载,均非此论。  相似文献   

15.
子宫肌瘤是妇科病中常见的生殖系统良性肿瘤,属于中医学"癥瘕""积聚"的范畴。肝肾与胞宫、冲任的关系密切,且肾虚肝郁、气血津液运行失常易生痰瘀,阻于胞宫而成癥瘕,故肝肾为子宫肌瘤的基本病机。从肝肾论述子宫肌瘤病因病机,希望为中医防治该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慢性髓系白血病属中医"虚劳""积聚""癥瘕""瘰疬"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邪毒内蕴骨髓;后天失于调理,邪毒入血伤髓。临床辨证为邪毒内蕴、气血暗耗,痰瘀互结、气阴两虚,毒瘀交阻、阴精亏损及毒瘀炽盛、阴阳两虚4型;分别选用自拟慢粒系列方进行治疗;临证应注意辨病辨证相结合,清热解毒贯穿始末;消癥积须清热解毒,正确掌握轻重缓急。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脏疾病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增加了个人、社会负担,治疗难度较大。吕仁和教授受中医学中气血与络脉、络病与癥瘕关系的启发,将气血不足与络病、癥瘕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在消瘅期"微型癥瘕"基础上,提出了慢性肾脏疾病"肾络微型癥瘕"学说。吕师认为气血不足是造成"肾络微型癥瘕"的根本原因,因此益气养血须贯穿治疗始终,尤其是中晚期。临床用药时,也多选用益气养血之品。  相似文献   

18.
随着糖尿病在中国发病人数的迅速增加,糖尿病并发的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也日益增多。受西医学"共同土壤学说"的启发,从中医学角度探讨糖尿病及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病因病机。通过探讨脾运失常、痰瘀互结、脉积形成的病因病机及其与糖尿病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认为脾运失常、痰瘀互结、脉积形成是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病的共同土壤,同时在健脾益气、活血化痰的基础上提出以消积法作为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的基本治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微型癥瘕"概念的研究热点及前沿研究方向。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以"微型癥瘕"为研究方向的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为2001-2019年,最终纳入456篇。采用Cite Space5.3.R4.8.31.2018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分别绘制核心作者群体、研究机构及关键词聚类的知识结构图谱。结果作者合作图谱绘制出4个主要作者合作团队;研究机构分析发现1个核心单位及若干合作机构;关键词共现聚类网络由101个节点、150条线组成,"微型癥瘕"理论研究知识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分为19个聚类。结论 "微型癥瘕"概念研究热点及前沿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糖尿病肾病、其他各种肾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个研究领域,分析"微型癥瘕"概念在上述3个领域中的变化对中医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纤维化可发生于多种器官,引起器官纤维结缔组织增多,实质细胞减少,持续进展可导致器官结构破坏、功能减退乃至器官衰竭,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其形成机制是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与中医"湿热""疫毒""痰瘀"直接相关,且多因正虚邪盛、邪正交争、蕴结于脏腑经络不畅,癥瘕形成密切相关。清代医家叶天士曾提出"久病入络"和"久痛入络",揭示了疾病由浅入深、由气及血的演变规律,微型癥瘕是络病理论与癥瘕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其病机为正气亏虚、毒阻血脉、气虚血滞、久病入络而渐成微型癥瘕。笔者就微型癥瘕与器官纤维化的关系作以阐述,以探讨癥瘕、器官纤维化的病机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