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有其特殊的病机特点,其病位以肺为主,涉及脾、肾、肝多个脏腑,多以虚实、寒热、痰瘀夹杂为主,常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恢复期患者病后机体虽有明显的实质性转归,但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正虚邪恋,亟需"瘥后防复"。"瘥后防复"是中医治未病的内容,也是本次疫病控制取得佳效的关键。基于"瘥后防复"的原则,通过中药内服、中医外治和生活起居"三位一体"的中医健康管理方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进行"个性化、整体化"的综合调理,其中,中药内服方案主要包括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的临证辨治,中医外治方案包括他助(针灸、拔罐、刮痧、推拿等)、自助(艾灸、耳穴压豆、中药沐足、药用香囊)等传统理疗方法,生活起居方案包括合理饮食、加强防护、运动康复、情志调节等方面干预措施。以"三位一体"为框架,规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管理方案流程,以达到"瘥后防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新冠肺炎(COVID-19)初愈后核酸"复阳",本质为疾病恢复阶段,中医认为此属病后正气不充,余邪未尽所致,病因病机为肺脾不足、气阴两虚,并夹杂"湿"、"瘀"、"毒"等余邪。主张立足仲景"养慎"思想,确立"肃清余邪"、"补益虚损"、"外避邪风"、"摄生调养"、"内慎瘥复"的防治法则,以培护正气为要旨,为减少新冠肺炎核酸"复阳"提供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3.
基于肺-脾-大肠整体干预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纪高  李彬  张传雷  刘瑞林  邹善思  周全 《新中医》2020,52(14):182-184
笔者从中医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及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证候特点入手分析,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中医肺疫范畴,病因为感受湿邪,同时可引起脾、大肠功能异常,严重者危及生命,病性为本虚标实。提出基于肺-脾-大肠整体干预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策略,主要有宣肺平喘、清热化痰,健脾益气、化湿透邪,通畅腑气、表里同治。强调整体干预,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2019年12月以来,我国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医在第一时间介入此次疫情的防治,并发挥重要作用。吴又可所著《温疫论》成书于明末清初疫病流行时期,是第一部系统研究急性传染病的医学书籍,书中所载"疠气"学说与此次疫情相似。"疠气"学说认为疫病的病因为感受"疠气"之邪;病机复杂但无不兼有"疫毒"特性;病位或外传或内陷,有表里9种传变;传播"有天受,有传染";治疗初期"客邪贵乎早逐",急证"此一日之间有三变,数日之法,一日行之",疾病后期"解后宜养阴忌投参术"等;愈后注意调摄,避免劳复、食复、自复等。本文结合《温疫论》"疠气"学说,具体分析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认识及诊治。  相似文献   

5.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精华,涵盖了疾病发生的各个阶段。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和治疗中,中医药及时介入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个方面。全国名中医袁今奇教授结合案例,从这三个方面提出:对于高危人群,采取扶正气、避邪气方法,防止发病;对于已病人群,采取清热化湿、解毒救逆方法,防止病邪深入和转化;对于治愈人群,采取健脾补肺、益气养阴方法,防止复发。从中医"治未病"理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期为中医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范畴。本文从临床角度出发,结合当前的研究结果及综合各家学说,对于其病名、病因、病性、病位、病机和临床辨证论治思路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认为病名属于疫病,具体可以冠之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病因是疠气所致,疠气入侵后与天时、地域、人体相互作用呈现出以湿热为主的病性;病位从表里分属于半表半里之间,从卫气营血分大多属于气分证,从脏腑定位则在肺、脾胃、肝胆。病机以本虚邪胜、湿热内蕴为主,临床辨证要辨病辨证结合,分阶段并结合主证兼证,也要充分考虑半表半里枢机不利,还可以视情况应用中成药或者中药注射液,希望些许见解能够对中医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VID-19)患者,2020年2月8日国家卫健委将此病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随着疾病的发展,现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疾病,但对该病的认识仍较少,目前仅了解该病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并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播尚不明确,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但临床中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亦不少见。从中医学角度分析,新冠肺炎发病的基本病机为"正虚邪实",正虚是新冠肺炎发生的根本因素,邪实是新冠肺炎发展的变动因素,正虚与邪实的变化预测疾病的发展转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疗方案在不断更新,中医药内容逐渐丰富,且已有临床研究证实中医药的实际疗效,说明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中存在理论基础,"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为中医学理论之一,与呼吸道和肠道黏膜公共免疫理论相通,推断肠黏膜免疫功能异常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的关键因素,肠黏膜核酸检测可增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的真确性,并可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转归,由此得出健脾益气中药可通过调节肠黏膜免疫防治新冠肺炎,为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疗效,预防普通型转为重型,降低病死率,总结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西医治疗新思路及新方法,为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总结在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1病区27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中西医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方案,探讨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的病因病机及方药应用理论依据。结果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寒湿疫",其中医病因病机为认为先有本虚存在,后感邪而发,正邪交争,正邪盛衰结果而决定本病的转归不同,正胜则痊愈,邪胜则变重型或危重型。素体禀赋不足或后天调养不慎,导致正(阳)气不足,疫毒夹杂寒邪或湿寒之邪从口鼻而入,侵袭气道,壅塞肺胸,肺宣肃不彻,积而成饮化痰,阻于肺络;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致本病,若疫毒大甚,导致阳气大伤,虚阳外越而转为危重症。在西医抗病毒、抗感染、调节免疫及氧疗等治疗基础上,结合口服四逆汤合小青龙汤加减获得良好效果,27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部转阴出院,肺部影像学提示均有不同程度吸收,无一例转重型及危重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东莞地区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方案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现已证实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新冠肺炎具有流行性、症状相似性和共同性、时令性、地域性特征,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在相对密闭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本病基本符合中医学"温病""瘟疫""湿热疫"范畴,病因不外乎内因和外因,内因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外因为时令戾气;病机为疫毒由表及里、由轻转重的病理过程。辨证应遵循温病学的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发现的传染性强的呼吸系统疾病,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是急需控制的公共卫生事件。中医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瘟疫"、"温疫"范畴,病因为感受"异气"、"疠气",即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病邪性质为疫疠毒邪夹湿,病位在肺、脾。清肺达原颗粒是运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思想,以达原饮、小柴胡汤、小陷胸汤加减化裁而成,在缓解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方面疗效明显,并能对疾病的发展转归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病机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部分,对新冠肺炎的病机特点进行深入研究,能为中医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临床思路。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分期治疗,并参考其他相关论文和病例中新冠肺炎中医分期的不同病机,从多角度探析新冠肺炎中医分期病机特点,认为新冠肺炎医学观察期的病机特点为“正邪相争,正虚邪恋”;临床治疗期的病机特点为“湿毒侵袭肺脾,内生诸邪,正气虚损”;危重期的病机特点为“内闭外脱,阴阳失和”;恢复期的病机特点为“肺脾亏虚,气阴两伤”。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具有极强的流行性和传染性,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重症者可有呼吸困难,严重者则快速进展为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等,甚至死亡。我们综合相关报道和一线临床资料,结合中医温病理论,认为本病属中医"瘟疫"范畴,病机特点在于寒热错杂,本虚标实。其致病因素包括"寒""热""湿",主要病位在"肺"和"肝",涉及脾肾。其传变速度快,临床多出现肝肾亏虚,肺热脾寒、木火刑金,呈寒热错杂之象。依据本病的病机特点,我们提出了不同阶段的中医治疗方案和用药策略。同时,分析了麻黄升麻汤为主方加减治疗NCP的可行性预测。我们认为麻黄升麻汤清上温下,表里同治,兼顾肺、脾、肝、肾,具有温、清、宣、补等功效,符合NCP的中医症候学特点,为疫情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学"湿毒疫"范畴,病位在肺,是疫疠之邪夹"湿"伤肺而及于全身,可伤及营血,逆传心包,气阴两虚。对早期轻症者、逐渐化热者、重症者、病情危重者、恢复期患者分别采用祛湿宣肺,清气分湿热、清热泻肺、凉血化瘀、扶正泻实、调理阴阳为治则,显示出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同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会在一定范围内引起暴发和流行,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和原有慢性心肺疾病的病人,主要传染源是病人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染,部分可发展至重症肺炎,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危及生命,但二者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感染部位、毒力表现各异。中医对于二者的命名、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方面亦各有异同。中医命名方面,二者同属于中医之"瘟疫"的范畴,流行性感冒又称为"时行感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又称为"湿毒疫"。病因病机及治疗方面,流行性感冒以风寒、风热犯肺多见,亦可见少阳及阳明合并证,早期亦可夹湿化热,出现湿热病症,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难以鉴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湿为主,可见湿热犯肺、湿热壅肺,二者后期均可见热毒袭肺、气营两燔等危重病例,恢复期均可见正气不足,肺脾两虚及气阴两虚症状,治疗上当辨病辨证、辨体质、辨分期而治,方可起到良好效果。本文结合我省气候特点,通过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流行性感冒的中医治疗异同点,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进一步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季盛 《江西中医药》2021,52(8):21-2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为烈性传染病,具有起病隐匿、传播性强、死亡率高等特点,已严重影响人民的健身体健康.中医学中"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符合预防医学中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疫情以来,中医专家将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社区新冠肺炎防治进程中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方面应用,现加以总结,以为社区"治未病"理念的运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极强,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根据其临床特点应归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本文从中医温病理论入手,结合临床病例特点,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病机特征及辨治进行探讨。认为其具有湿热疫邪伏于膜原的特征,病位主要在肺,易累及脾胃,少数逆传心包;初期主要表现为邪犯肺卫,中期分为邪伏膜原、邪热壅肺、肺热脾湿,危重期包括邪毒闭肺及阴竭阳脱,恢复期则是气阴亏虚、余邪留恋;治疗上应权衡湿热多寡并依照各期特点处方用药。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通过从"三虚致疫"(天虚、人虚、邪虚)、伏燥的角度分析本病的发病特点,从典型病例分析中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因病机及发展规律,结合个体化辨证,总结临床治疗效果及用方特点.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属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主要有感受疫疠之气和正气亏虚2个方面。基本病机为感受疫疠,上焦受邪,正气亏虚,三焦传变。病位在肺,与脾、心、肝、肾相关。病理性质涉及湿、毒、热、瘀、虚、闭。治疗可采用三焦辨证为主,结合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进行施治。或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第五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遵循吴又可《瘟疫论》“逐邪为第一要义”的观点,重视祛湿、扶正、专病专方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归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笔者通过临床观察,认为此次疫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实邪又以湿为核心,可兼有寒、热、毒等,合而为病,病位主要在肺,与脾紧密相关。治疗上根据其病情轻重分期治疗,早、中期强调祛邪,根据寒湿、湿热、疫毒致病的不同,早期推荐方药为小柴胡汤,中期推荐使用麻杏石甘汤合蒿芩温胆汤、达原饮合甘露消毒丹、清瘟败毒饮,缓解期重在补虚,推荐使用生脉散合六君子汤、沙参麦冬汤。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发病情况、主症表现等有"风"的特点,且与《内经》中的"肺风"相似。通过对"肺风"的深入研究,认为治疗"肺风"的方剂独活散、麻黄续命汤可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参考用方。以古探今,"肺风"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启示有二:脏虚为本,风邪为标,间者并行,甚者独行;从风论治,散邪祛风,振奋阳气,内外兼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