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徐景藩治疗胆胃同病的经验。从胆胃生理、病理论述胆胃相关性,认为胆胃在气机升降调节和饮食消化吸收方面关系密切。运用中医理论并结合临床实践,审证求因,提出胆胃不和、气机上逆是胆胃同病的主要病机;治疗上注重胆(木)与胃(土)相和,以疏、降、和为大法,注重配合清、化、补、升诸法,辨证准确,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胆胃相关是胆胃生理病理的理论基础;胆汁反流性胃炎基本病机为胆胃不和、胆胃同病;运用疏肝利胆、和胃降逆法进行胆胃同治是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3.
辨证治疗胆胃同病11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安  季哲生 《新中医》1993,25(5):28-30
以辨证论治为主,治疗胆胃同病116例,其中胃病有效率94.8%,胆病有效率95.3%。本文结果提示胆胃相关,治疗应根据胆胃见证的孰轻孰重而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4.
胆胃同病197例治疗体会扬州市中医院(225002)陈涛[关键词]胆胃同病,胆热扰胃型,胆失疏泄型,寒凝气滞型胆胃同病综合症是临床多见的病证。本病运用胃镜检查可见胃腔内有胆汁返流,引起胃粘膜的充血水肿、糜烂。由于胆所受邪的不同及胃体虚实的不同,本人运...  相似文献   

5.
王天龙  余滟钧 《陕西中医》2000,21(6):258-259
通过200例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在胃脘痛中肝胃气滞为主要证型,约占34%,情志所伤是肝胃气滞证的主要病因。在本证演变发展过程中,因肝胃气滞累及胆病,而出现湿热蕴胆,胆汁逆行入胃,临床应重视胃病治肝,肝胃气滞从肝论治。在具体治疗中,若肝胃同病,应刚柔相济;胆胃同病,应疏利清泄;若病及于脾,应治兼健中为基本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6.
<正>浙江省中医院朱曙东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脾胃病研究三十余载,消化内镜操作内颇具盛名,对于胆胃同病的诊断与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辨证基础上,善用通胆腑法治疗胆胃同病屡见良效。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脏腑相关论治是中医学基本理论框架的重要内容之一.胆胃同为六腑,二者关系十分密切,生理上相互影响,病理上互为因果.明确其生理、病理关系对于理论研究和指导临床具有重大的意义.胆胃同病,多以口苦或呕苦、咽干为主要临床表现,胆胃同治就是要利胆和胃,佐以清热消导.  相似文献   

8.
结合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药理研究,探析叶柏教授运用四逆散加减治疗胆胃同病的经验,并略附医案一则以阐医理。叶柏教授认为胆胃同病的病理基础在于气滞,可贯穿于疾病全过程,治疗以疏通、和降为原则,分清胆胃主次,在四逆散基础上随症加减,并注重日常调护,辨证准确,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石建太 《光明中医》2014,(7):1525-1526
目的:探讨胆胃综合征的病机及辨治方法,方法按照中医理论进行归纳胆与胃的关系,气滞是胆胃同病的基本病机,并根据病机提出调理气机的法则。强调临证复杂,需辨证论治,针对性的提出不同分型,灵活立法遣药。结果胆胃同病,气机不畅是其基本病机,并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提出临床辨治调理气机是基本大法。结论本病气滞是基本病机,辨治以调理气机为主,立法具有科学性及可操作性,效果理想,是临床治疗胆胃综合征值得思考的又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木本有甲、乙之分,然凡谓“木克土”者,多认为是肝气犯胃(脾)或肝胃(脾)不和,“胆胃不和”之病机终未能为人重视。笔者认为胆胃不和之病机,在临床上较肝胃不和更为多见。  相似文献   

11.
芍药牵石散治疗胆胃同病性胃炎5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兆山 《光明中医》1998,13(1):30-31
芍药牵石散治疗胆胃同病性胃炎58例疗效观察徐兆山黄福斌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224002)关键词芍药牵石散/胆胃同病/慢性胃炎胆胃同病性胃炎是指胆囊病变反复发作,日久不愈而导致的慢性胃炎,临床以胃脘部饱胀疼痛或痛连右胁、嗳气、嘈杂、口苦等为主要症状,我...  相似文献   

12.
柴可群  王德玉 《陕西中医》1991,12(9):407-408
本文从胆与胃的生理、病理方面探讨了胆胃的相关性,并结合临床实际,阐述了在胆、胃系疾病诊治中重视胆胃相关理论的重要性,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胆石症常常与慢性胃炎合并存在,即胆胃同病。我们根据中医理论,拟定了胆胃同治的利胆和胃方对本病进行治疗,与西药比较,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从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着手,列举临床应用金鼎汤的2则验案,详细阐释一气周流理论,以及在一气周流理论指导下应用金鼎汤的要点。"右路不降"是金鼎汤的辨证纲目,其主要病机为胆胃不降。金鼎汤是通过健运中气,降胃敛胆,促进机体右路之气的通畅下达,恢复气机,从而改善相关症状,体现中医学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特点,对临床有较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74例临床资料入手,对《内经》的胆瘅病进行了论证和研究。根据中医文献,结合临床实际和现代科研手段,论述了胆瘅应确立的概念范围,初步提出胆瘅病的定义:是由胆邪逆胃,胆胃失降所致的,临床以口苦、呕苦、嘈杂、脘胁胀痛等为特征,或与其它胃病症状并见的一种疾病。其病机特点为“邪在胆,逆在胃”,胆热,胆汁随胃气上逆所致。基本治则为和胃降逆,通降胆胃。代表方剂为黄连温胆汤。74例胆汁返流性胃炎中符合胆瘅诊断的68例。治疗显效以上占67.6%,总有效率为93.2%。随访表明疗效巩固。疗效优于西医药。  相似文献   

16.
随着B超与胃镜的普及应用,胆胃同时患病的查出率越来越多。笔者自1997~2002年底,用自拟胆胃同治方治疗胆胃同病,并与西药治疗作对照观察,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卫芳 《吉林中医药》2004,24(11):16-17
慢性胆病多伴结石,但临证之时应着重改善临床症状,不能一味追求排石效果。治疗中应遵循胆病多实,治宜疏通;胆胃相关,胆胃同治;术后多瘀,兼顾活血的原则,临床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8.
新加四逆散袋泡剂治疗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胃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肝胃不和证又是胆、胃疾病最常见的证型之一。我们用《伤寒论》方四逆散加蒲公英、徐长卿、玫瑰花等药物组成的新加四逆散,在临床汤剂应用取得一定疗效的基础上,改汤剂为袋泡剂剂型,自1996年6月以来,进行了新加四逆散袋泡剂治疗肝胃不和证,胆、胃疾病及胆胃同病的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胆汁返流性胃炎(BRG)是指胆汁样十二指肠液返流入胃所致的胃粘膜炎症,为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有实验研究已证实胆汁返流性胃炎有明显的癌变趋势.1990-08第9届世界胃肠病学会大会上,提出了胃炎新的分类法-悉尼系统,列返流性胃炎为胃镜下胃炎的一个独立类型.因此,对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研究不断受到重视.本文从中医整体学说之脏腑理论出发,结合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其主症及胃镜下表现,提出了胆邪犯胃,胆胃同病的重要病机.  相似文献   

20.
王国玮 《北京中医药》2006,25(9):540-542
肝炎为西医病名,中医称之为肝病,此病患者多表现有肝、胆、脾、胃等脏腑证候,如肝胆不畅、肝胃不和、湿热内阻,抑或寒湿郁阻等征象.有少数患者病程迁延,日久不愈,甚至病情恶化,还可出现肝脾同病、肝肾同病等证,病有新久,证有虚实,内脏相关,气血互生,可以两脏同病,也可以多脏腑乃至气血同病,其中肝脏的功能盛衰至关重要.从生理功能讲,肝为将军之官、主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其核心功能在疏泄,由于肝失疏泄导致发病,人一旦发病又会导致肝之疏泄无能,故治疗用药之时,务令肝之气机通畅,促使肝之疏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