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病证关系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一个重大科学问题。“同病异证”的病证关系理论对中西医结合和中医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在实际应用中往往被曲解:过分强调患者个体间的差异,而忽略同一疾病患者的基本病变,弱化对患者共性改变的辨证和治疗。“同病类证”的病证关系理论则将“同病异证”和辨证“微观化”紧密结合,通过对发病机制的认识来挖掘中医的核心病机;对基本病变的分析来辨析中医的主证;以“方证相应”理论来确立主方,指导主证的治疗;同一疾病患者个体间的差异,则可辨为共同主证下的“类证”,并以主方为基础加减组成不同的“类方”治疗。“同病类证”较好地揭示了病和证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和发展了“同病异证”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和方法,是对中西医结合病证关系理论的重要创新。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是同病异证思想的起源,《伤寒杂病论》中贯穿着同病异治的思想。明清时期,随着温病学说的出现,同病异证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整体观念是同病异证的理论渊源,体质是同病异证的形成基础。"病"反映的是机体病变的全过程,具有共性意义;"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反映当前阶段疾病的主要核心所在。同病异证是同中有异,由疾病自身特殊矛盾本质主导的特异性内容(同)中表现出部分非特异性(异),同为主导,异居其次,治疗应兼顾"大同"和"小异"全方位切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针对疾病核心病机的主方基础上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3.
作为未来的中医师 ,病和证的关系是值得我们仔细探究的永久话题。为此 ,北京中医药大学 99级 7年制B班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 ,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 ,总结材料 ,展开了本次关于同病异证和异病同证的讨论 ,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加深了对病证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异病类证与异病类治的诊疗思维方式的重要性。方法:基于概述病证结合模式下异病同证同治的概念和特点,提出异病类证与异病类治诊疗思维方式并进行讨论。结果:阐释了异病类证类治与方证相应、同病类证类治的关系。结论:探讨异病类证与异病类治的诊疗思维方式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大鼠的同病异证与异病同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模型大鼠的同病异证与异病同证情况。方法:采用链脲佐茵素(STZ)腹腔注射,或结合高脂饲料喂养造模,根据血糖诊断为隐性DM大鼠、2型DM大鼠、1型DM大鼠;同步检测体重、饮水、摄食、腋温、心率、爪、尾显微放大拍照及图像处理得到r值、旷场水平跨格数和垂直站立数、抓力,求出正常对照组各指标均数及各组的实测值与正常对照组均数的比值,制定阴虚程度、气虚程度、阳虚程度及胃热程度等计量辨证方法,对各组四诊进行比较。结果:①糖尿病大鼠出现了典型的同病异证。例如1型糖尿病同一大鼠,在不同阶段其阴虚程度和阳虚程度相差较大;1型糖尿病不同大鼠,不同阶段和同一阶段的证候均相差较大;2型糖尿病大鼠也有类似现象。②糖尿病大鼠出现了典型的异病同证。例如1型、2型糖尿病大鼠在同一阶段可以见到阴虚、阳虚和气虚程度非常接近的现象;不同阶段的不同糖尿病大鼠也有相同的证候类型。结论:糖尿病大鼠存在典型的同病异证、异病同证,其证候及其严重程度是可以通过非创伤性四诊定量采集和辨证的,这样的定量辨证结果有助于糖尿病大鼠的辨证论治及其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6.
证候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是中医学关键科学问题和重点研究领域之一,历经数十年研究已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但尚无实质性突破。异病同证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阐发其生物学机制是揭示证候现代科学内涵的重要途径;此外,异病同治与现代医学的共性发病机制具有通约性,可成为中西医汇通的"节点"。从异病同证角度阐释证候的生物学基础,并以抑郁症和慢性应激性高血压(异病)与肝气郁结证(同证)为例来简述具体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与多系统相关的代谢性疾病。本文基于“同病异证”概念,结合目前对该病中医证型与临床多种指标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阐述,从该病的体格检查指标、影像学指标、血清学指标、组织病变指标4个方面分析,总结该病“同病异证”相关临床指标特征,挖掘其中规律,希冀为该病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探讨《伤寒论》辨证论治规律中,发现许多大证相同、细证不同、治法不同的临床运用范例,从而提出"同证异治"的辨治法则。认为该法则是从"异病同证"、"同证同治"中演化而成,又与之相互结合,并不违背"异病同治"的基本原则,是对辨证论治大法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理论的一个根本法则,而正确运用此法则的关键在于对“病”含义的剖析。所谓中医的“证”与“病”的含义是根本一致的,都是由病因、病位、病症、病性等基本要素构成。“同病、异病”的含义正是体现在疾病的因、位、症、性等不同层次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由于每位患者有其各自不同病因,病机亦不尽相同,故证候虽似,但治疗上确有着明显的差异。今举同病异治癃闭证二则以说明之。 [例一]李某,女,58岁。2天前,因情志不畅致两胁胀满作痛,随即不能解尿,点滴难出,小腹胀痛窘迫难忍,伴烦躁,善叹息,口干渴思冷饮。急来我院给予导尿,尿色清无血,尿常规化验正常,诊断为“神经性尿闭”。给予双氢克尿噻及谷维素以利尿、调节植物神经,并服中药汤剂,药用车前子、滑石、通草、扁蓄、甘草等。但用药后,仍不能自行排尿,应用诱导、针灸等法…  相似文献   

11.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理论的一个根本法则,而正确运用此法则的关键在于对"病"含义的剖析,所谓中医的"证"与"病"的含义是根本一致的,都是由病因、病位、病证、病性等基本要素构成。"同病、异病"的含义正是体现在病的因、位、症、性等不同层次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及其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治异同包括“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两个方面 ,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特点之一。通过对二者的渊薮、内涵、临证应用范围以及重要意义的阐释 ,提出了疾病同—证候异—治疗异、疾病异—证候同一治疗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乃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之关键 ,乃疾病某一特定阶段的病理本质 ,即中医所称之证候。证同治同 ,证异治异。因之可知 ,中医治疗体系之核心 ,是证候的确立。故而《临证指南医案》云 :“医道在乎识证、立法、用方 ,此为三大关键 ,一有草率 ,不堪为医矣。……然三者之中 ,识证尤为紧要。”施治之时 ,法据证立 ,方随法定 ,是故一证有其主法 ,一法有其主方 ,如脾气虚弱证 ,治宜健脾益气 ,方选四君子汤 ,此乃众所周知之常理。然据临床实践 ,有同一证候治虽各异、而皆获其效者 ,亦颇为多见 ,乃临证处治之变局…  相似文献   

14.
宋飞跃  舒鸿飞 《光明中医》2012,27(12):2390-2392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原则仅着眼于证,把病抛在一边,因而有其一定的片面性。1从含义上看,忽视了事物的基本矛盾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即同证则同治,异证则异治。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本质的概括,反映疾病的主要矛盾;病是疾病全过程的病理变化规律的  相似文献   

15.
《太平圣惠方》妇科同证异病的组方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方有据,与病相符”是《太平圣惠方》的组方特色。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考虑到了“异病”的因素,包括生理、体质上存在的差异,充分体现了辨病、辨症与辨证的紧密结合。就该书对妇科“同证异病”的组方选药特色进行了举例浅析。  相似文献   

16.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中医治疗的两个法则,而同证异治的提法却很少见,在古籍当中也未见明确记载,但是无论是从理论的角度还是临床的角度,同证异治都是客观存在的,也应是中医治疗的法则之一,且近年来陆续有所研究.现将近20年的有关研究总结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7.
陈涛 《光明中医》2012,27(3):576-577
中医护理讲究整体性,人的五脏六腑、奇经八脉相互联系,病理相互影响.中医的辨证施护,重视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当不同的病发展处于同一证型的情况下,具有相同的病机,就可以采取“异病同护”.笔者从中医护理的特点对“异病同护”进行分析,并且通过实际案例应用论证“异病同护”.  相似文献   

18.
同病类证——病证关系再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不仅是中西医诊疗技术的不同,更是两种医学体系在核心理论和科学思维方面的差异。中医和西医好比是为识别和处置人体生命活动及病理变化而用不同编程语言编制的软件系统,都能有效工作,但兼容性差,病证关系就成了沟通两者的桥梁。“同病异证”和“异病同证”作为对病证关系的一种解读,在中西医结合学术发展过程中产生过重要而积极的影响[1]。但“同病异证”过分强调了“病”与“证”之间的异质性。同一种疾病,特别是处于同一病变阶段的患者,在病与证之间还存在同质性。这种同质性不仅表现为同一疾病患者具有现代医学意义上相同的代谢、形态和功能的改变,事实上还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中医辨证要素,表现为相近的辨证类型,或主证相同而次证有异,这种病证关系与其说是“同病异证”,还不如说是“同病类证”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19.
浅谈体质在异病同证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病同证”是指在不同的疾病过程中由于病因、病理、发展趋势等的相似,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变化,即出现了相同的“证”。此系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本特征之一。“异病同证”的形成与体质学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下列条文可视为“同病异治”的典范,《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笔者也是基于如此这般的条文来谈论“同病异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