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成药》2005,27(11):I0023-I0023
香港中文大学10月17日表示,该校与内地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草拟了有关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研究的指导原则《传统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及降低骨折风险的临床前评估和临床试验的指导原则》,可供全球的学者、医疗人员和中药业界使用。香港中文大学认为,这有助在实证基础上评定中药对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功效,并可使传统中医药更加现代化和国际化。而中药业界与国际接轨的临床研究也能因而启动。另外,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也将成为相关传统中医药与防治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骨折评估的国际中心之一。据悉,该校已在今年通过国际出版社世界科技出版公司出…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对成骨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Osteo Porosis OP)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一种最常见的疾病,WHO将OP列为三大老年病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对OP的研究均非常重视,但人们发现西药在治疗OP方面有毒副作用大、远期疗效不肯定、价格昂贵等缺点。因此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且中药因其天然药源和疗效肯定等优点,在我国具有独特的优势。近10多年来,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其疗效得到了充分肯定,不少验方已临床报道,且一些中药制剂已通过国家新药审批。特别是近几年来,不少学者从细胞分子生物学角度开展了中医药对成骨细胞(OB)影响的实验研究,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提供了分子生物学理论依据。本文就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药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应用情况,探讨未来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能的研究方向。方法通过对近10年国内外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药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目前对中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单味中药的实验研究和复方中药、中成药的临床研究。结论中药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其独特的优势,能有效地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刘晋 《光明中医》2016,(24):3685-3687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为进行性、退行性病变,随着人口老龄化,该病发病率不断增长和病人数不断增加所带来的临床医疗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其预防治疗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中医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进展迅速,大量的基础实验从雌激素样作用、骨代谢生化、骨微量元素含量等诸多方面探讨了中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机理。现就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单味中药的实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两种。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该病的防治成为一个迫切问题。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根据祖国医学有关理论,对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不仅在临床上采取辨证治疗、专方治疗、针灸、气功等多种疗法取得了良好疗效,而且在实验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就。本文拟就近年来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现状作一概括。1单味中药的研究1.1黄芪本药为补气要药,《日华子本草》谓其“助气,壮筋骨”。谢华[1]…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是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中医药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疗效。骨质疏松症以肾虚为本,脾虚为标,血瘀为病理产物和加重因素。将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研究方法相结合,应用补肾益精、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的中药复方及针灸等中医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今后要完善对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化、规范化、定量化的研究,制定统一的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使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更具科学性及客观性。  相似文献   

7.
于海浩  刘维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5):134-135
随着社会日趋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居世界第六位,其防治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总结近10年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成果发现,无论是实验研究,还是临床疗效均证实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具有极大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值得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检索2000年至2010年国内外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OP)实验以及治疗骨质疏松症新技术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总结近10年中药治疗OP研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实验研究的发展方向.10年来中医药对OP防治研究取得可喜的成果,试验技术更加进步,但在中药药效和作用机制方面还需要不断提高,特别是实验药物的标准化以及获得有效防治OP化合物,应用现代骨细胞培养技术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面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骨脆性增高为特征。近年来,针灸、推拿疗法、运动疗法及中药复方等广泛运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疗效。综述近年来临床医家将上述疗法运用于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中取得的成果,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全球发病率高,是诱发骨折的重要风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开展了一系列临床及实验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本文对近几年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文献进行整理归纳,从单味中药、复方中药、其他治疗3个方面进行探讨,其中重点论述了近年来复方中药制剂在各种常见骨质疏松症治疗上的进展。以期读者从中得到启发,挖掘新思路,对进一步的研究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防己,又名粉防己、汉防己,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之一,味苦、辛,性寒,具有祛风湿、止痹痛、利水消肿等功效,中医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证、水肿、小便不利、脚气肿痛、湿疮肿毒等。防己的主要成分为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包括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等,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防己及其主要成分在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抗高血压、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抗纤维化、抗矽肺、抑制瘢痕等方面均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应用前景广阔。临床上常将防己与其他中药组方配伍应用,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心血管疾病、肿瘤、高血压、肝腹水等疾病,取得较好疗效;常用的代表方剂有防己茯苓汤、防己黄芪汤、己椒苈黄丸、宣痹汤、复方汉防己颗粒等。该文对防己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为中药防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柴胡和白芍是我国传统医学在治疗内科疾病时常用的两位中药,二药前者功为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后者长于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两药配伍使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张仲景所作《伤寒论》中"四逆散"一方,方以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为君药,又以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二药配伍以其调肝作用之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应用历史。经前烦躁障碍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是经前期综合征(PMS)的严重类型,肝气郁证是其主要证型之一,该证以情绪低落,抑郁悲伤为主要特点,患者多在黄体月经周期过程中出现,月经后几天消失或减轻,该病发病率在当前社会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加的背景下呈持续上升的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目前针对PMDD发病与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等微观机制关系的研究取得了较多成果,应用中医药治疗该病证目前也已有较多研究。以柴胡配伍白芍为主要组分的方剂在治疗PMDD肝气郁证方面疗效显著,但缺少相关综述。本文以柴胡、白芍和PMDD肝气郁证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通过对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并从历史沿革、药理作用机制分析以及临床应用等角度对柴胡配伍白芍治疗PMDD肝气郁证进行综述,以期在充分体现两药配伍精髓的同时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及新药的研发。  相似文献   

13.
单味中药抗流感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流行性病毒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有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中医药防治流行性感冒,价格低廉,效果明显,易于普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古至今用中药治疗普通感冒、病毒性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及退热疗效十分显著。许多中医药学者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结合传统的中医药基础理论,对具有抗流感病毒的单味中药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了抗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平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筛选出了大批对流感病毒有效的中草药及其复方制剂。鉴于中药在抗流感病毒方面的优势,本研究以查阅文献方法为主,就目前单味中药的研究状况给予总结,主要包括具有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和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中草药;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中药以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连翘、鱼腥草等为代表药,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中药以儿茶、栀子、柴胡、甘草等为代表,总结了其抗流感病毒活性成分及相应中药部位的研究及作用机制,借鉴目前的研究成果,希望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特点与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自建库至2017年收载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文献,经筛选后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等方法,分析药物功效分布及配伍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2884篇,涉及中药495味,高频药物有黄芪、丹参、山药、茯苓、山萸肉、地黄等,按频次排序前50位主要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等11类,补虚药以补气药和补阴药为主,常用药物组合为黄芪-丹参、黄芪-山药-丹参,常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结论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以补气滋阴、活血化瘀为主,可为临床辨治糖尿病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复方丹参方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中医药治病的原则是“调整阴阳,以平为期”。以方剂为载体,注重整体,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的思想符合现代治疗学的发展趋势。然而传统中医药缺乏对药效物质的微观分析和作用机理的科学阐释,成为影响中医药迅速发展的瓶颈。因此,以复方丹参方为范例,从方剂的配伍配比、作用机理、药效物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不仅证实了复方丹参方多组分、多靶点治疗心血管病假说的科学性,而且为经典处方的二次开发提供了一种模式。本项工作将丰富现代药物治疗学,促进方剂配伍的科学诠释,开拓中药新药创制新思路,构建创新中药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心脏病是由冠状动脉循环障碍导致冠脉血流供应和心肌能量需求之间失衡而引起的心脏病。治疗性血管新生能够促进血管新生,建立缺血区域侧支循环,从而有效改善心肌供血不足,已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新策略和研究热点。传统中药丹参是一类活血化瘀药,广泛用于治疗心肌缺血,作用显著、疗效确切。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从不同角度报道丹参成分及其制剂通过促血管新生从而改善心肌缺血。从细胞及分子水平阐述丹参及其制剂对内皮细胞与内皮祖细胞及一系列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影响,为以丹参为代表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08—2019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和维普数据库中发表的主题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中医"的文献以及PubMeb数据库中检索词为(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AND TCM的文献,筛选后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和构建复杂网络的数据统计方法,分析中医临床用药的功效、频次、性味归经、常用药对及核心处方等规律。结果:纳入治疗DPN的文献461篇,涉及中药275种,总使用频次6 361次。频数统计结果显示出现频次最高的中药为黄芪;各类药物功效中以活血祛瘀药使用最多,其次为补气药;药物性味以甘味、温性为主;药物归经以入肝经药物居多。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支持度最高的药对为当归-黄芪,复杂网络分析得到的核心中药为黄芪、当归、川芎、鸡血藤、桂枝、红花、地龙、赤芍、丹参、桃仁。结论:该研究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中医临床治疗DPN的用药规律,发现补气血兼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这一发现可为DPN的中医临床用药和中药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中,中医药治疗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国家及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用于防治COVID-19的中成药和处方中涉及的资源品种进行收集,共整理推荐中成药241种和处方242首。通过分析筛选出常用药材品种53种,其中中成药组方和处方药味组成中共有的重点品种20种,包括甘草、连翘、广藿香等;同时,还有部分冷背药和民族药在此次疫情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53种常用药材目前的商品药材来源、再生周期、药用部位、产新情况进行分析,以及对目前COVID-19疫情下的中药资源重点品种的供给、再生能力进行评价,提示可以加大甘草、赤芍等药材的人工栽培力度,控制金银花、板蓝根等家种药材的发展。针对市场需求变化,适时调整中药材生产品种结构和种植面积,提升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和安全性指标,以期为中药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疫情下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赤芍、白芍补血作用比较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赤芍、白芍补血作用异同,探讨赤芍、白芍活性差异,为确认功效成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隔日剪尾放血结合适量限食的造模方法,灌胃给药,定期采血检测血常规。结果:第8日,RBC、HGB、HCT值变化显著,给药组可明显升高RBC、HGB、HCT值。结论:赤芍、白芍对于失血法所致的小鼠血虚证的RBC、HGB、HCT值均有升高作用,二者的药效无明显差异,但不同提取物的作用效果有一定的差异,可作为进一步确认其有效成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抑郁症为代表的精神类疾病已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快节奏、高压力等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严重者可出现自杀等行为,给家庭及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甚至是灾难。尽管现代医学在抗抑郁的药物治疗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与此同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药效温和的传统中药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我国传统中药蜘蛛香用于缓解睡眠障碍有广泛的应用历史,其地下部位提取物在欧洲早已作为温和的镇静剂使用。现代研究表明,蜘蛛香黄酮、挥发油及环烯醚萜等有效部位或提取物在动物及人群试验上均展现了良好的抗抑郁活性,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脑内神经递质、改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抗自由基、抗炎、神经保护等有关。在国外,以蜘蛛香作为主要原料治疗抑郁型失眠的保健产品Tagara已上市销售。然而,目前国内对蜘蛛香抗抑郁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报道还比较缺乏。因此,有必要对蜘蛛香的抗抑郁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以期为蜘蛛香药用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