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脾虚型哮喘大鼠气道炎症,血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肺组织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表达和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变化及补脾益气方药对其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脾虚型哮喘组(B组)、补脾益气方药组(C组),采用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IκBα表达水平和NF-κB p65的活性变化。结果B组与A组比较,肺组织IκBα表达显著降低,而NF-κB p65的活性显著增高(P〈0.01);C组与B组比较,肺组织IκBα表达显著增高,而NF-κB p65的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补脾益气方药能有效增加脾虚型哮喘大鼠肺组织IκBα的表达,抑制其肺组织NF-κBp65的活性,减轻哮喘时的气道炎症变化,从而对脾虚型哮喘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脾虚对哮喘大鼠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和肺组织核因子KBp65(NF-κBp65)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脾虚型哮喘组(B组)、哮喘组(C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扣BALF中TNF-α的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NF-κBp65的活性.结果:B组、c组血清和BALF中TNF-α的浓度及肺组织NF-κBp65的活性显著高于A组(P<0.01),B组肺组织NF-κBp65的活性显著高于C组(P<0.01).结论:脾虚能够使哮喘大鼠血清和BALF中TNF-α浓度升高,并且能够使肺组织NF-κBp65的活性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部分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主动免疫-去氧胆酸-酒精综合法制造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分正常组、模型组、叶酸对照组,以及半夏泻心汤中药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灌胃8周,采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胃组织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技术检测NF-κB、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组织NF-κB、IL-1β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皆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及叶酸组均使上述指标mRNA表达水平降低,且高剂量组接近正常组,疗效优于叶酸组(P0.01,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胃组织NF-κB及P-NF-κB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及叶酸组均使上述指标蛋白表达水平下调,且中药高剂量组降低更明显(P0.01,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可能下调NF-κB及PNF-κB的表达,抑制炎性细胞IL-1β、TNF-α的转录、释放,从而起到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5.
刘羽  刘林  易亚乔  刘丽  肖波  刘检  邵乐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0,(3):95-99,I0018,I0019,I0020,I0021
目的研究百事乐加味方(MBD)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含量及海马(HP)、前额叶皮层(PFC)组织NF-κB表达水平的影响,从炎症平衡角度探讨复方中药防治该病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CAO+CUMS+孤养法复合因素建立PSD模型,记录大鼠每周体重;采用ELISA方法,检测PSD大鼠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P、PFC组织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对体质量影响,与PSD大鼠比较,MBD组在应激第14、21、28天能够恢复模型大鼠体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对炎症相关指标影响,与PSD大鼠比较,MBD高剂量组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含量,明显降低大鼠HP、PFC组织NF-κ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MBD低剂量组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IL-6,TNF-α含量及大鼠HP、PFC组织NF-κB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卒中组比较,MBD高剂量组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IL-1β、IL-6含量,同时降低HP、PFC组织NF-κB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治疗组HP、PFC组织NF-κB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与抑郁组比较,MBD高剂量组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IL-1β含量,HP、PFC组织NF-κB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MBD低剂量组HP、PFC组织的NF-κB表达水平略降低,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BD能有效抑制PSD大鼠相关炎症反应因子,同时降低HP、PFC组织NF-κB表达水平,改善PSD大鼠脑神经功能,从而发挥治疗作用,是其抗脑卒中后抑郁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的疗效。方法:高脂饮食12周构建NAFLD大鼠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后分为NAC低、中、高剂量组、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和模型组。药物干预12周后,检测肝组织NF-κB、TNF-α蛋白和含量表达情况,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GLU)表达水平和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F-κB、TNF-α、AST、ALT、CHOL、TG、GLU水平显著升高(P<0.05),肝脏病理学检查显示炎症改变和脂肪变性。NAC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NF-κB、TNF-α、AST、ALT、CHOL、TG、GLU水平显著下降,肝脏病理脂肪变、炎症坏死程度减轻,NAC高剂量组改善最明显。结论:在NAFLD大鼠模型中肝组织NF-κB、TNF-α表达增高,而NAC可能是通过下调NF-κB、TNF-α的表达,起到抗炎作用,从而改善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SF)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时肠黏膜核转录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以探讨SF对肠黏膜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C组(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和B组(缺血再灌注+SF组),通过钳闭肠系膜上动脉复制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再灌注2h肠组织NF-κB的活化和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同时点肠组织和血浆中TNF-α的含量;并观察肠黏膜组织形态学改变及评分。结果B组能显著抑制缺血再灌注2h时肠黏膜NF-κB活化,降低肠组织和血浆中TNF-α水平,且减轻肠黏膜损伤程度,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各组肠黏膜组织中NF-κB的表达与小肠组织中TNF-α的水平呈正相关。结论SF对肠黏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着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肠组织中NF-κB的活化、减少TNF-α的表达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联合丹参酮阻断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核因子-κB(NF-κB)激活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效应。方法:应用大鼠左冠状动脉结扎术建立心肌梗死后心衰模型,第4周行超声多普勒心电图检查,将30只成模大鼠随机分6组:模型组、黄芪多糖组、丹参酮组、黄+丹组、他汀类药物组、假手术组,灌胃治疗6周后制备病理切片,SP法免疫组化染色,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NF-κB mRNA、MIF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MIF、TNF-α、IL-6含量。结果:模型组心肌细胞减少,成纤维细胞增殖,炎细胞浸润(P0.05);模型组NF-κB、MIF阳性染色率及NF-κB mRNA、MIF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血清MIF、TNF-α、IL-6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治疗组能明显抑制血清各细胞因子表达,黄+丹组与黄芪多糖组及丹参酮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芪多糖联合丹参酮对慢性心衰心肌各细胞因子的表达具有重要的抑制效应,阻断NF-κB信号通路可能对于慢性心衰心肌损伤具有潜在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化瘀祛痰方药及其拆方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全方组、补气组、化瘀组、祛痰组,生理盐水和相应中药予以ig,第9天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血清。体外培养EA.hy926细胞,随机分为①正常对照组、②LPS刺激组、③全方组、④补气组、⑤化瘀组、⑥祛痰组、⑦空白血清对照组。其中②组加入终浓度为10 mg.L-1 LPS,③~⑦组用相应含药血清(浓度为10%)预处理24 h后加入终浓度为10 mg.L-1 LPS,各组细胞培养24 h后进行各项指标测定。RT-PCR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ELISA法检测TNF-α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经LPS刺激后NF-κB和TNF-α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全方组NF-κB和TNF-α的表达与刺激组相比明显受抑制(P<0.01);拆方各组中,化瘀组NF-κB和TNF-α的表达显著减少。补气、祛痰、空白血清对照组NF-κB和TNF-α的表达显著高于全方组;而化瘀组NF-κB和TNF-α的表达与全方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化瘀祛痰方药及化瘀拆方可显著抑制内皮细胞炎症因子NF-κB和TNF-α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升降散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对LPS诱导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LPS法构建急性脓毒血症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6),脓毒症模型组(n=6),中药组(n=6),抑制剂组(n=6),除正常组外,各组均腹腔注射注射脂多糖,miR-146a抑制剂组心肌内注射miR-146a抑制剂(0.2μl/g),中药组升降散灌胃。48 h后采集大鼠心肌组织,观察心肌组织切片病理改变,测定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因子的水平,及miRNA-146a、NF-κB mRNA、TNF-αmRNA、IL-6 mRNA、IL-1βmRNA活性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各组IL-1、IL-6、TLR4及NF-κB蛋白水平升高(P0.05),模型组及抑制组TNF-α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miR-146a、NF-κB、TNF-α、IL-6及IL-1基因表达增高(P0.01),中药组miR-146a及NF-κB表达增高(P0.05);抑制剂组NF-κB、TNF-α、IL-6及IL-1表达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TNF-α、TLR4及NF-κB蛋白水平降低(P0.05),中药组miR-146a表达增高,而NF-κB、TNF-α、IL-1及IL-6基因表达降低(P0.05);抑制剂组IL-6、TNF-α、TLR4及NF-κB活性升高(P0.01),抑制剂组miR-146a表达降低(P0.01),NF-κB、TNF-α、IL-6及IL-1表达增高。与抑制剂组相比,中药组IL-1、IL-6、TNF-α、TLR4及NF-κB蛋白水平降低(P0.01),miR-146a基因表达增高,而NF-κB、TNF-α、IL-6及IL-1表达降低(P0.01)。结论升降散能减轻脓毒症大鼠心肌损害,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miRNA-146a表达,负反馈调节TLR-4/NF-κB信号通路,减轻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扶正和解毒类中药配合普通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扶正托毒汤组和解毒托毒汤组,扶正托毒汤组17例采用自拟扶正托毒汤(黄芪、升麻、仙灵脾、巴戟天、桑寄生等)加普通干扰素α-2b;解毒托毒汤组13例采用自拟解毒托毒汤(升麻、赤芍、虎杖、藤梨根、生大黄等)加普通干扰素a-2b。结果扶正托毒汤组治愈2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6.47%。解毒托毒汤组治愈5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2.31%,HBV-DNA转阴率扶正组和解毒组分别为17.65%(3/17)和53.85%(7/13),两组疗效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采用扶正和解毒类中药配合普通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明显,其中,解毒类中药组疗效优于扶正类中药组。提示中医温补脾肾和清热利湿、凉血活血分别是治疗慢性乙肝耐受期和活动期的两个主要而有效的治法。  相似文献   

12.
补血益肾资生汤治疗白细胞减少症5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宏 《新中医》2003,35(6):28-29
目的:观察补血益肾资生汤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将103例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58例运用自拟补血益肾资生汤(白芍、枸杞子、淫羊藿、补骨脂、熟地黄、鸡血藤、黄芪、益母草、当归、虎枚、炙甘草)治疗:对照组45例应用利血生、鲨肝醇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白细胞数并比较治疗。结果:近期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4%,对照组62.2%;临床治愈患者远期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1%,对照组52.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血益肾资生汤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3.
补肾调冲法诱发排卵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补肾调冲法对治疗功能性无排卵患者的保排卵作用。方法:将60例无排卵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治疗组根据补肾调冲法则,以自拟补肾益冲汤(熟地黄、当归、白芍、山茱萸、黄精、紫河车粉、鹿角胶、续断、菟丝子、巴戟天、淫羊霍、香附)和活血调冲汤(当归、川芎、红花、桃仁、皂角刺、泽兰、赤芍、牡丹皮、穿山甲、党参、菟丝子、枸杞子、黄芪)按月经不同阶段治疗;对照组以克罗米芬、己烯雌酚、安宫黄体酮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经周期。B超观察排卵情况、血雌二醇(E2)、孕酮(P)及主卵泡增长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E2和P水平显著提高,主卵泡直径明显增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180个周期,出现排卵90个周期,痊愈率达76.7%;对照组180个周期,出现排卵92个周期,痊愈率达83.3%。2组总和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肾调冲法具有较好的促进E2和P正常分泌、使主卵泡直径增大和诱发排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健  李恩  王悦芬 《河北中医》2009,31(7):1068-1070
目的研究补肾中药对体外蛋白非酶糖化产物的抑制作用。方法选用终浓度为0.1 mmol/L的怀牛膝、淫羊藿、熟地黄、肉苁蓉4味补肾中药及氨基胍(AG)分别加入终浓度为200 mmol/L的葡萄糖、50g/L的牛血清白蛋白(BSA)糖化系统中,37℃温孵12周后,用荧光光度计测定晚期糖化终末产物(AGEs)的荧光度值(F),计算抑制率(IR)和相对IR。结果怀牛膝、淫羊藿、熟地黄对AGEs的IR、相对IR与A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怀牛膝、淫羊藿、熟地黄与AG的抑制作用相同;肉苁蓉对AGEs的IR、相对IR与A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肉苁蓉对非酶糖化抑制作用低于AG。结论补肾中药怀牛膝、淫羊藿、熟地黄对体外蛋白非酶糖化产物有直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壮骨肾宝对维甲酸致骨质疏松大鼠不同部位骨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碧莲  吴铁  陈文双  崔燎  魏天佑 《中成药》2011,33(12):2048-2051
目的探讨壮骨肾宝(淫羊藿、黄芪、白术)对维甲酸致骨质疏松大鼠不同部位骨骼的影响。方法 4月龄的SPF级雌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维甲酸模型组、壮骨肾宝高剂量组、壮骨肾宝低剂量组,连续给药28 d。大鼠处死后取右侧股骨进行质量、骨密度的测量,取第4腰椎进行生物力学参数测量,取胫骨上段进行骨形态计量学测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维甲酸模型组大鼠股骨质量、骨密度均下降,腰椎生物力学参数弹性载荷、最大载荷、断裂载荷、刚度均下降,胫骨上段静态参数骨组织总面积(T.Ar)、骨小梁面积(Tb.Ar)、骨小梁周长(Tb.Pm)均降低,动态参数标记周长百分数、骨形成率均降低。与维甲酸模型组比较,壮骨肾宝低剂量可使弹性载荷增加,而高剂量使弹性载荷、最大载荷、断裂载荷、刚度均增加,但股骨质量、骨密度和胫骨上段骨形态计量学参数无明显变化。结论壮骨肾宝可预防维甲酸致大鼠腰椎生物力学性能的降低。  相似文献   

16.
温补肾阳是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常用治法,温补肾阳多用附子、肉桂和仙灵脾。附子、肉桂偏于温燥,以祛寒见长,仙灵脾偏于温润,以填精见长。现代药理研究提示,附子、肉桂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仙灵脾则可有效缓解肾单位的"三高",减轻肾脏组织学改变。比较此二者治疗慢性肾衰肾阳虚证在中医理论及现代药理研究上存在的差异性,有利于辨证与辨病结合,有助于合理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和突出优势。研究证实,中药防治本病有其特殊的疗效且副作用极少。本文对淫羊藿、熟地黄、杜仲、黄芪、骨碎补、补骨脂、续断7味中药在防治骨质疏松症方面的实验研究作一简要总结,为指导临床用药和进一步用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手段来揭示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理,提高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二仙汤及其组方中药对幼年大鼠肾上腺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肾上腺功能的影响机制。方法幼年SD大鼠54只,分为正常对照、阳性对照、二仙汤、淫羊藿、仙茅、巴戟天、当归、黄柏和知母9组,各组给药6d后麻醉大鼠,取血清测量睾酮的含量,分离摘取双侧肾上腺,称重后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阳性对照组、二仙汤组肾上腺系数增加,二仙汤组、淫羊藿组、仙茅组和知母组血清睾酮水平降低,以二仙汤组最明显(P0.01)。ERα主要分布于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和束状带细胞的细胞质中,二仙汤组平均光密度值升高,而阳性对照组下降;ERβ主要分布于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和束状带细胞的细胞核中,二仙汤组、淫羊藿组、仙茅组和知母组平均光密度值与阳性对照组比较下降。结论二仙汤及其方中温肾药(淫羊藿、仙茅)和滋阴药(知母)通过影响不同类型ER在肾上腺皮质中的分布发挥植物雌激素样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中、西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用药规律,以及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情况。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收集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文献,建立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运用Microsoft SQL Server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人工降噪后,分析中西医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用药规律。结果:左归丸、六味地黄丸、骨松宝颗粒、右归丸、肾骨胶囊等为治疗骨质疏松文献中出现的高频中成药。中草药淫羊藿、熟地黄、黄芪、骨碎补、丹参、补骨脂、葛根、当归、杜仲等是治疗骨质疏松文献中出现的高频药物;淫羊藿、熟地黄为中药配伍的核心药物,具有补肾健脾、活血养血的功效,是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主要药物。雌激素、维生素D、钙剂、降钙素等西药是治疗骨质疏松文献中出现的高频药物。雌激素与左归丸、六味地黄丸联用是最常用的中西药组合。结论:从文献报告频数方面提示了中西医治疗骨质疏松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