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0 毫秒
1.
目的:比较眼针熥疗技术联合康复训练与熥疗技术联合康复训练、单纯康复训练改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痰瘀阻络证)疼痛和提高肩关节活动度的疗效。方法:将356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痰瘀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眼针+熥疗+康复组(122例,脱落2例)、熥疗+康复组(120例,脱落3例)和康复组(114例,脱落1例)。康复组予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熥疗+康复组在康复组治疗基础上予熥疗,即将20余味中药制成的药袋加热后敷于患侧,每次30 min,每周5次;眼针+熥疗+康复组在熥疗+康复组治疗基础上予眼针疗法,穴取心区、肾区、上焦区和下焦区,每次30 min,每周5次,3组均治疗28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7、14、21、28天及治疗后14d随访观察各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永久残损评定指南(GEPI)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3组VAS、GEPI、NIHSS评分均随治疗时间延长有所改善(P<0.000 1);眼针+熥疗+康复组VAS评分在治疗第7、14、21、28天及随访均低于康复组(P<0.05),治疗14 d后眼针+熥疗+康复组GEPI评分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眼针熥疗止痛技术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1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6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试验1组120例,试验2组122例,对照组1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试验1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熥疗治疗,试验2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眼针结合熥疗进行治疗。比较3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在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分、GEPI评分、疼痛评分与GEPI相关性评价、首次疼痛起效时间。结果治疗前,3组之间VAS的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2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试验2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3组治疗前后比较都有差异(P0.001);试验1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试验1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试验2组与试验1组比较,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试验2组显著低于试验1组(P0.001)。3组治疗前后比较都存在差异(P0.001);3组肩关节活动度变化,比较治疗前(访视1)和治疗第2周后(访视2),3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第4周后(访视3)及治疗第6周随访(访视4),共评分4次,3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3组首次止痛起效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眼针熥疗止痛技术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1期止痛效果明显、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效果显著,随着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度范围增加,止痛疗效眼针结合熥疗方法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味蠲痹汤联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风痰瘀阻证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及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缓激肽(BK)及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中风后风痰瘀阻证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给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加味蠲痹汤内服和泡洗治疗,2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主要证候评分、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评分(SHSS)、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分(FIM)、Fugl-Meyer功能量表评分(FMA)及CGRP、BK、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半身不遂、肩部疼痛、手指肿胀、感觉减退、舌暗淡苔薄白及舌暗淡苔薄白评分,感觉、自主神经及运动评分,NIHSS评分、VAS评分及BK、ET-1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FIM评分、FMA评分及CGRP、NO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降低或升高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蠲痹汤联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风痰瘀阻证肩手综合征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体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肢体运动能力及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4.
凌军  陈礼平 《新中医》2018,50(2):21-2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风痰瘀阻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0例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风痰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现代医学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干预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针刺结合化痰通络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评分、风痰瘀阻证症状(头晕目眩、痰多、言语謇涩、感觉减退)评分、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及疗程结束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1.11%,对照组71.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的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评分与头晕目眩、痰多、言语謇涩、感觉减退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血清CGRP水平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治疗2周和4周,治疗组血清CG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及康复训练基础上运用针刺联合化痰通络汤加减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促进中风后肩手综合征风痰瘀阻证患者康复,调节血清中CGRP水平可能与其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5.
循经远取动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循经远取动法治疗中风后1期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SH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循经远取动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肩三针治疗,两组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和VAS及FMA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及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经远取动法治疗中风后1期肩手综合征疗效优于肩三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用肩部经筋排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手功能视觉模拟评分(VAS)及Fugl-Meyer评分(FMA),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及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为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排刺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胆汤加味对痰瘀阻络型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痰瘀阻络型中风恢复期患者82例(2017年5月—2018年6月),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进行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温胆汤加味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日常生活能力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在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 05),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 05),有统计学意义;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 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胆汤加味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痰瘀阻络型中风恢复期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眼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18例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和眼针组,各59例,在患侧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常规针刺组选取肩髃、肩髎和肩贞等进行常规针刺操作;眼针组取穴心区、肾区、下焦区、上焦区、肝区与脾区,两组均治疗1个月。以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McGill)、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和相关理化指标作为观察指标并比较,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肢体疼痛症状、损伤程度、综合运动能力和各指标变化情况,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PRI、VAS、PPI及SHSS评分均明显下降,FMA评分升高,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P0.05),且眼针组较常规针刺组各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均上升,P物质(SP)及血浆缓激肽(BK)均呈下降趋势(P0.05),且组间比较,眼针组各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眼针组和常规针刺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8.14%(52/59)和74.58%(44/59),眼针组临床疗效更好(P0.05)。结论:眼针联合康复训练疗法可以明显改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肢体疼痛,提高患者上肢活动度,恢复上肢运动能力,优于传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疗法,对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针刺配合刺络拔罐组(简称针刺组)和肩封理疗组(简称肩封组),连续治疗14天。结果:针刺组在减轻疼痛与水肿方面显著优于肩封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刺络拔罐综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眼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处理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眼针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5 d休息2 d,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Fugl-Meyer上肢评分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Fugl-Meyer上肢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上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4%(37/41),高于对照组的73.17%(3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能更好地改善患肢疼痛及运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熏洗及外敷治疗中风后早期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针刺结合活血化瘀方熏洗外敷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肿胀度、VAS、FMA评分均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张利华  林雅俪 《新中医》2019,51(7):242-245
目的:观察在常规干预措施基础上采用靳三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8例风痰瘀阻型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2组均予常规干预措施和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加予靳三针治疗,2组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风痰瘀阻证症状评分、肩手综合征量表评分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74%,高于对照组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头晕目眩、言语謇涩、痰多、感觉减退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 0.01),治疗组上述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2组肩手综合征量表的感觉、自主神经、运动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 0.01),治疗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在常规干预措施基础上采用靳三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风痰瘀阻证患者,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新中医》2019,(7)
目的:观察在常规干预措施基础上采用靳三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8例风痰瘀阻型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2组均予常规干预措施和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加予靳三针治疗,2组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风痰瘀阻证症状评分、肩手综合征量表评分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74%,高于对照组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头晕目眩、言语謇涩、痰多、感觉减退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 0.01),治疗组上述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2组肩手综合征量表的感觉、自主神经、运动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 0.01),治疗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在常规干预措施基础上采用靳三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风痰瘀阻证患者,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辅助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痰瘀阻络证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84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痰瘀阻络证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并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各有42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并结合针灸,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辅助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 0. 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无明显差异(P 0. 05),治疗后2组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评分均明显较同时期的对照组低,P 0. 05,2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痰瘀阻络证运用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辅助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痰瘀阻络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毫火针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康复训练,观察组予康复训练+毫火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水肿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肩手综合征评分(shoulder hand syndrome score,SHSS)。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高于对照组的84%(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对照组肩关节活动度、水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水肿评分均改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下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 Meyer motor function scale,FMA)评分均上升,SHSS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FMA上升幅度及SHSS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毫火针联合康复训练有利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病例6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联合普通针刺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普通针刺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总体临床疗效、VAS评分、上肢FMA评分、水肿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结果 经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上肢FMA评分较治疗前增加,水肿评分较治疗前将低,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靳三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 0例,均给予患侧肩部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予靳三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定患者肩关节的疼痛程度,通过软尺测定手背的肿胀程度,通过Fugl-Meyer(FMA)量表评定患肢关节被动活动范围、上肢及腕手关节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肢疼痛、肿胀、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靳三针配合穴位注射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味化痰通络汤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急性期中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中药加味化痰通络汤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 11%,高于对照组的75. 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ADL评分、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运用加味化痰通络汤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化痰通络法改善痰瘀阻络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症状及CRP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翊  缪灿铭 《光明中医》2008,23(12):1891-1893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法对于改善痰瘀阻络型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CRP水平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临床选取中医辨证为痰瘀阻络型的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人,对照组30人。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以冠心Ⅲ号方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CRP水平,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差异及两组CRP水平的差异。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主要症状的疗效比较,胸闷痛,气短喘促,舌苔浊腻症状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CRP数值均能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④随访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中,治疗组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通络法能提高痰瘀阻络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改善胸闷痛,气短喘促,舌苔浊腻等,与对照组比较,能更有效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CRP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