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痹合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AS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通痹合剂组:给予通痹合剂治疗;柳氮磺吡啶组: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服药6月后。采用国际AS评价组推荐的疗效标准ASAS20,观察病情活动指数、病人总体评价、总体肿胀关节指数、患者躯体功能、骨骼和肌肉系统活动度、实验室炎性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通痹合剂组满意率为82.5%,柳氮磺吡啶组满意率为5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各项指标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除肿胀关节总数,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胸廓活动度、Schober、指地距、脊椎左屈、脊椎右屈、脊椎后仰等指标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除脊椎左屈、脊椎右屈、枕墙距,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沉、C反应蛋白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沉、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痹合剂治疗AS疗效确切,且疗效优于柳氮磺吡啶。  相似文献   

2.
孙炜  李志轩 《新中医》2014,46(3):184-187
目的:研究中药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温化蠲痹方治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60只)、正常对照组(简称正常组,10只),造模组采用牛Ⅱ型胶原(BCⅡ)乳剂于大鼠尾根部及颈背部多点注射,建立CIA模型。造模成功后,选取30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甲氨喋呤(MTX)组(10只)、温化蠲痹方组(简称中药组,10只)。给药30天后,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滑膜VEGF水平,观察各组大鼠足趾肿胀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和MTX组大鼠足趾肿胀明显,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足趾肿胀明显减轻,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中药组与MTX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足趾肿胀明显减轻,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滑膜VEGF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滑膜VEGF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中药组与MTX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降低CIA大鼠滑膜VEGF水平可能是中药温化蠲痹方治疗CIA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肾蠲痹汤联合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2月就诊于本院的强直性脊柱炎风寒湿痹证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初剂量为每日2~3 g,分3~4次口服,根据病情增减。观察组则加用自拟益肾蠲痹汤治疗,日1剂,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9.1%,与观察组有效率9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治疗后脊柱疼痛、脊柱活动度、胸廓活动度与治疗前相比有所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SR、CR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指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蠲痹汤联合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振脾汤对溃疡性结肠炎( UC)模型大鼠灌胃。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振脾汤组及柳氮磺吡啶片组,每组12只,采用三硝基苯磺酸( TNBS)/乙醇方法建立UC模型。造模成功2周后,振脾汤组予振脾汤灌胃,柳氮磺胺吡啶片组予柳氮磺吡啶片溶液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均予等容积的蒸馏水灌胃。连续灌胃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结肠黏膜的大体形态学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给药前模型组大鼠体质量、结肠黏膜大体形态学损伤评分及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与正常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1周后,振脾汤组及柳氮磺胺吡啶片组大鼠体质量、结肠黏膜大体形态学损伤评分及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与模型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2周后,振脾汤组及柳氮磺胺吡啶片组大鼠体质量、结肠黏膜大体形态学损伤评分及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与模型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脾汤可以明显改善UC模型大鼠一般情况,增加体质量,改善微循环,抑制炎症反应,修复溃疡,更适用于UC的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作用机制. 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参苓白术散组(12g/kg)、柳氮磺吡啶组(0.5g/kg)、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10ml/kg),每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2、4、6一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结合高脂饮食、潮湿环境建立脾虚湿困型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大鼠每天灌胃1次,14天后各组大鼠进行结肠组织损伤程度评分,检测结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 MDA)水平.结果 模型对照组大鼠结肠组织损伤程度评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参苓白术散组、柳氮磺吡啶组大鼠结肠组织损伤程度评分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参苓白术散组大鼠结肠组织损伤程度评分低于柳氮磺吡啶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结肠组织SOD活性显著下降,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参苓白术散组及柳氮磺吡啶组SOD活性显著升高、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参苓白术散组在降低MDA水平方面显著优于柳氮磺吡啶组(P<0.05). 结论 参苓白术散能减少脾虚湿困型UC模型大鼠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及溃疡形成,提高大鼠结肠组织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可能是其发挥临床疗效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温阳通络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寒湿痹阻型),观察附子桂枝合剂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将64例强直性脊柱炎(寒湿痹阻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予附子桂枝合剂联合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对照组予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治疗8周。结果 (1)治疗组达到ASAS20、ASAS40标准的达标率为90.91%、69.70%,对照组为67.74%、41.9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达到ASAS70标准达标率为36.36%,对照组为22.5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2)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为6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均能改善患者BASDAI、BASFI、BASMI、BAS-G指数,晨僵、脊柱疼痛(VAS)、血沉、C反应蛋白,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1)温阳通络法是治疗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有效的方法;(2)附子桂枝合剂是治疗寒湿闭阻型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有效的药物,未发现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柳氮磺吡啶联合补肾通痹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并纳入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进行分组研究。治疗组给予柳氮磺吡啶联合补肾通痹汤加减治疗,对比组给予柳氮磺吡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治疗前后临床指标SCHOBER试验、CRP和ESR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的副作用。结果:治疗组临床总疗效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指标SCHOBER试验、CRP和ESR均明显优于对比组(P0.05)。治疗组患者副作用明显比对比组少(P0.05)。结论:柳氮磺吡啶联合补肾通痹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确切,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还可减轻不良反应,提升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柳氮磺胺吡啶联用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4例单纯予以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治疗组43例采用柳氮磺胺吡啶联用中药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柳氮磺胺吡啶联用中药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予以柳氮磺胺吡啶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p-PERK通路蛋白、C/EBP 同源蛋白的表达及结肠杯状细胞数量,探讨芍药汤对UC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84只SD大鼠中随机抽取14只作为空白组,余下70只大鼠通过三硝基苯磺酸建立UC大鼠模型,除去死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2只、柳氮磺吡啶组13只、芍药汤低剂量组12只、芍药汤中剂量组13只、芍药汤高剂量组13只。空白组、模型组用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灌胃,柳氮磺吡啶组采用柳氮磺吡啶灌胃,芍药汤高、中、低剂量组按照芍药汤不同剂量灌胃。第14天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随后将大鼠处死并解剖,进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并检测大鼠结肠p-PERK通路蛋白、C/EBP 同源蛋白的表达及结肠杯状细胞数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柳氮磺吡啶组及芍药汤不同剂量组大鼠DAI、CMDI评分均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柳氮磺吡啶组和芍药汤高、中、低剂量组DAI、CMDA评分均降低(P<0.05),柳氮磺吡啶组与芍药汤高、中、低剂量组DAI、CMD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和芍药汤高、中、低剂量组p-PERK、CHOP蛋白表达均上升(P<0.05); 与模型组比较,柳氮磺吡啶组和芍药汤高、中、低剂量组p-PERK、CHOP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 与芍药汤低剂量组比较,柳氮磺吡啶组和芍药汤高、中剂量组p-PERK、CHOP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 柳氮磺吡啶组和芍药汤高、中剂量组p-PERK、CHOP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与空白组比较,其他各组杯状细胞数量均下降(P<0.05); 与模型组比较,柳氮磺吡啶组和芍药汤高、中、低剂量组杯状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加(P<0.05); 与芍药汤低剂量组比较,柳氮磺吡啶组和芍药汤高、中剂量组杯状细胞数量均增加(P<0.05); 柳氮磺吡啶组和芍药汤高、中剂量组杯状细胞数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芍药汤能抑制内质网应激PERK信号通路被激活,降低CHOP表达活性,减少细胞凋亡,抑制杯状细胞被破坏,保护肠黏膜屏障,改善UC大鼠的症状和体征,这可能是芍药汤治疗UC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柳氮磺胺吡啶口服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46例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组46例在与对照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灌肠,4周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9.1%、对照组76.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柳氮磺胺吡啶口服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愈肠栓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栓组、愈肠栓组。治疗2周后,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组织病理改变及血清TNF-α、IL-1β、IL-4、IL-10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AI评分、血清中TNF-α、IL-1β水平明显升高,IL-4、IL-10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模型组比较,柳氮磺吡啶栓组、愈肠栓组DAI评分、TNF-α、IL-1β明显降低,IL-4、及IL-10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柳氮磺吡啶栓组与愈肠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愈肠栓能有效改善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β含量,上调抑炎因子IL-4、IL-10的水平,从而达到缓解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痹颗粒对类风湿关节炎继发肺间质病变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探讨通痹颗粒是否是通过阻断经典Wnt信号传导通路来多方位调节机体免疫系统从而保护肺脏。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通痹颗粒组、硫唑嘌呤组和模型组(MC)、正常组(NC),正常对照组除外,其余各组采用牛Ⅱ型胶原联合博莱霉素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继发肺间质病变模型,分别于造模成功后7 d、14 d和28 d 3个时间点观察关节炎指数。28 d时处死大鼠,测定血清中TNF-α的含量、观察肺组织切片病理变化。结果:实验阶段通痹颗粒组大鼠关节炎指数评分由开始时的8.25分最终下降到5.12分,与模型组比较,3个观察时间点关节炎指数得分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8 d时与模型组比较,通痹颗粒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122.59 pg/mL)低于模型组(179.87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相当(P>0.05);HE及Masson染色观察RA-ILD大鼠肺间质组织形态学显示,模型组大鼠肺间质形态明显改变,通痹颗粒与正常组形态接近。结论:通痹颗粒对牛Ⅱ型胶原联合博莱霉素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继发肺间质病变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结肠安胶囊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IgAI、gG及NO的影响,探讨UC的发病机制及结肠安胶囊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结肠安灌胃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灌胃组、结肠安灌肠组及柳氮磺胺吡啶(SASP)灌肠组,10只/组。用TNBS复制溃疡性结肠炎模型,3 d后给予相应治疗药物,连续3周。观察黏膜损伤诊断指数(colon mucosal damage index,CMDI)变化并测定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IgA、IgG及ON及结肠组织的NO含量。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CMDII、gG及NO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肠安组与模型组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比较,可明显降低大鼠IgG、ON水平(P<0.05,P<0.01)。结论:结肠安胶囊治疗UC的机制与免疫调节及降低ON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补脾除痹汤加服小剂量甲氨蝶呤(MTX)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对照方法 ,将120例患者用随机表按2:1比例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用自拟补脾除痹汤加服小剂量甲氨蝶呤(MTX)和柳氮磺吡啶(SASP);对照组40例,单纯用甲氨蝶呤(MTX)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常规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改善率为97.5%,对照组总改善率为75.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药物副反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 自拟补脾除痹汤加小剂量甲氨蝶呤和柳氮磺吡啶疗法在缓解症状、调节免疫反应、诱导病情缓解方面与MTX、SASP有协同作用,并能缩短起效时间,减少MTX、SASP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结肠安胶囊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IgA、IgG及NO的影响,探讨UC的发病机制及结肠安胶囊对UC的作用机理。方法:SD大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结肠安灌胃组、柳氮磺胺吡啶灌胃(SASP)组、结肠安灌肠组及柳氮磺胺吡啶(SASP)灌肠组,10只/组。用TNBS复制溃疡性结肠炎模型,3d后给予相应治疗药物,连续3周。观察粘膜损伤诊断指数(CDMI)变化并测定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IgA、IgG及NO含量。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CMDI、IgG及NO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肠安组与模型组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比较,可明显降低大鼠IgG、NO水平(P<0.05/0.01)。结论:结肠安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理与免疫调节及降低N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姚民武  李保良 《新中医》2007,39(2):24-2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渍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应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溃结灵合剂(组成:苦参、金银花炭、败酱草、黄连、地榆炭、仙鹤草、黄芪、白术、茯苓、甘草)保留灌肠治疗。结果:近期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46.2%、95.5%,对照组分别为37.5%、80.3%,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半年复发率治疗组为3.0%,对照组为12.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渍结灵合剂与柳氮磺胺吡啶联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汤含药血清对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及表型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分离新生24小时胎兔长骨干骺端透明软骨,用酶消化法分离原代关节软骨细胞,取P_2代软骨细胞分别种于96孔板(用于细胞增殖实验)和6孔板(用于细胞分泌性蛋白检测),设置空白对照组、正常兔血清组和六味地黄汤含药血清组,每组4个复孔。连续干预96小时后,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测定各组培养上清中Ⅱ型胶原(CollagenⅡ,colⅡ)、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含量。结果:干预结束后,CCK8法测定正常兔血清组和六味地黄汤含药血清组OD值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六味地黄汤含药血清组OD值高于正常兔血清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检测六味地黄汤含药血清组colⅡ、GAG含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兔血清组比较,六味地黄汤含药血清组GAG含量高于正常兔血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汤含药血清可以促进体外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的增殖,促进软骨细胞分泌Ⅱ型胶原和GAG,从而更好地维持软骨细胞表型。  相似文献   

18.
张雪梅 《光明中医》2007,22(1):58-60
目的:观察苦参素胶囊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48例,采用苦参素胶囊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对照组30例,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两组均同时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萘普生.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扩胸度、血沉、C反应蛋白客观指标,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均有明显差异.结论:苦参素胶囊、柳氮磺胺吡啶联合的治疗方案明显优于目前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案,且毒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对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模型大鼠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细胞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p65信号通路的调控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蛋白表达的影响,揭示其治疗CUC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片组、复方蜥蜴散80目组、复方蜥蜴散100目组、复方蜥蜴散80目+100目等量混合组,每组14只。除空白组灌肠药物用0.9%氯化钠注射液0.85 m L代替,其余5组大鼠均用聚丙烯管插入大鼠肛门上段8 cm结肠内,注入5%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与50%乙醇混合液灌肠。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 m L/kg灌胃,柳氮磺吡啶片组予柳氮磺吡啶悬浊液,浓度按0.3 g/kg。复方蜥蜴散80目组、复方蜥蜴散100目组、复方蜥蜴散80目+100目等量混合组大鼠分别予复方蜥蜴散80目、100目、80目+100目等量混合糊剂混悬液。第15 d后麻醉全部大鼠,取结肠组织病变处包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PARγ、NF-κBp65、i NOS在结肠组织蛋白的原位表达。结果 PPARγ、NFKBp65、i NOS蛋白在肠黏膜炎症组织表达均为阳性表达,模型组阳性表达OD值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柳氮磺吡啶片组、复方蜥蜴散各治疗组阳性表达OD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蜥蜴散各治疗组阳性表达OD值与柳氮磺吡啶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蜥蜴散80目组、复方蜥蜴散100目组阳性表达OD值与复方蜥蜴散80目+100目等量混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蜥蜴散80目组阳性表达OD值与复方蜥蜴散100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 NOS与NF-κBp65蛋白表达正相关,NF-κBp65与PPARγ蛋白表达负相关。结论复方蜥蜴散各治疗组、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组治疗CUC均有效,其中以复方蜥蜴散80目+100目等量混合组疗效最佳。提示了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对肠黏膜损伤可能具有保护修复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激活了PPARγ配体抑制调控PPARγ、NF-κBp65信号通路中i NOS蛋白的表达,进而影响CUC炎症的发生发展,PPARγ、NF-κBp65、i NOS可能是治疗CUC的靶位。  相似文献   

20.
郭凤莲  韩超  刘清平  刘丽娟 《中医杂志》2008,49(10):897-900
目的 评价通痹合剂结合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以通痹合剂结合辨证口服中药治疗,西药组口服尼美舒利、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两组均能改善RA患者症状、减轻关节肿胀指数、压痛指数,降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P<0.01);并且中药组对RA患者症状的改善、患者及医生对病情的总体评价也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 通痹合剂结合中医辨证治疗能有效治疗RA,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