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针刀用于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98例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9例,前者行常规治疗,后者行小针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相关指标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95%较对照组高(P0.01);研究组治疗后β-EP(21.55±1.37)pg/mL较对照组高(P0.01),5-HT(32.65±0.31)pg/mL较对照组低(P0.01);研究组提起重物(0.89±0.32)分、疼痛强度(0.85±0.13)分、个人护理(0.76±0.22)分等NDI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通过小针刀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颈肩肌膜疼痛症状,降低血清5-HT水平,提升β-EP水平,有助于临床疗效提升以及患者颈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晏宏伟 《西部中医药》2013,26(4):100-102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颈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外涂扶他林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后刺络拔罐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治愈率为7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治愈率为50.0%。2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在疼痛、局部压痛、功能障碍方面,治疗组同组间、2组间评分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手法后刺络拔罐治疗颈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独活寄生汤加减方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29/30)、70.00%(21/30);治疗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4.19±0.29)分、(5.39±0.5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行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火针针刺肌筋膜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MTrPs)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火针针刺治疗,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Roland-Morris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RMDQ)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论:治疗组治疗后RDQ评分、ODI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针刺MTrPs能明显缓解腰背不适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小针刀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数字随机的方法,把2014年7月—2015年7月时间段内该院收治的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60例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30例,给予小针刀治疗方法 ),跟踪随访1年,对最终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总体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0例对照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83.3%;30例研究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3.3%)。两组复发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0例对照组复发6例,复发率为20.0%;30例研究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6.7%)。结论对于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来说,采用小针刀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复发率低,该治疗方法值得患者的深度信赖,并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筋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筋针疗法,对照组30例采用激光疗法。观察两组的疗效及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针是一种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研究小针刀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化州市中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收治的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针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5– 羟色胺 (5–HT)、β– 内啡肽(β–ET)水平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巴氏量表(BI)评分以及颈椎功能障 碍指数(ND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 97.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 5–HT、β–E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β–ET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5–HT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VAS、BI 评分以及 ND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BI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VAS 评分及 NDI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采取 小针刀治疗,有利于患者恢复颈肩部功能,明显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颈肩痛消汤联合小针刀治疗风寒湿痹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孝感市中医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风寒湿痹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选出45例为对象,随机分入两组,对照组患者(22例)采用小针刀治疗,观察组患者(2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颈肩痛消汤,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颈肩疼痛、颈肩麻木、颈肩活动受限症状的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颈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肩痛消汤配合小针刀治疗风寒湿痹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减轻疼痛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枕下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运用小针刀松解枕下肌方法治疗,对照组予经筋针刺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活动度以及伴随症状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针刀松解枕下肌治疗可明显改善枕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比较热敏灸和针刺治疗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热敏灸组采用艾条灸肌筋膜疼痛触发点产生热敏效应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结合电磁波照射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疗效。治疗1疗程和2疗程后,应用Mc Gill简化量表和计算VAS加权值的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对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影响。治疗完成2个月后,随访了解其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疗程后和2疗程后,Mc Gill简化量表评分显著下降(P0.05);计算VAS加权值热敏灸组痊愈率55.6%,高于对照组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灸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法和针刺法均是治疗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有效方法,热敏灸法治疗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短期内治愈和远期疗效均优于针刺法。  相似文献   

11.
《陕西中医》2017,(7):956-957
目的:比较刃针与毫针对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疗效。方法:将60例颈肩MPS患者,按照随机分派,单盲对照分配至刃针组和毫针组各30例,在治疗开始前,1个疗程结束后,2个疗程结束后3个时间点,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VAS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VAS评分,临床疗效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刃针组VAS评分低于毫针组,临床有效率高于毫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刃针疗法可快速缓解MPS的疼痛症状,提高有效率,效果优于毫针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用苍龟探穴针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颈肩MPS)的疗效。方法:选取连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门诊收治的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60例,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对照组以普通针刺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组采用苍龟探穴针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两组在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的疼痛VAS评分及临床症状、体征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经治疗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临床症状、体征及临床疗效优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疗效优于治疗1周后,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苍龟探穴针法联合体外冲击波较普通针刺结合冲击波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好,具有止痛效果较好、疗效较持久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舒筋活血祛痛膏联合养血止痛丸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采用舒筋活血祛痛膏联合养血止痛丸治疗,对照组采用萘丁美酮胶囊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运用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于治疗前及治疗7、14、28 d及停药后2周评价患者疼痛改善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7 d,对照组VAS评分低于治疗组(P0.05);治疗14 d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对照组VAS评分高于治疗组(P0.05)。停药后2周,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7%。对照组为68.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筋活血祛痛膏联合养血止痛丸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浮针疗法配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MP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给予浮针疗法配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Muscle Energy Technique,MET),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程度、疼痛程度和颈椎关节活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压痛评分都要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颈椎关节活动度评分要高于对照组、颈椎残障指数评分要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使用浮针疗法配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良好,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有效率和降低患者的疼痛情况以及增加患者颈椎关节的活动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腰痛患者66例,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内服治疗,在首次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分别记录和观察患者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Roland-Morris(RMDQ)腰椎功能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疗效、腰椎活动曲度及总有效率。结果:3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VAS、RMDQ腰椎功能评分、ODI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RMDQ与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腰椎活动曲度较治疗前增大,且治疗组的曲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3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8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法治疗内固定术后腰痛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针刀筋膜松解结合拔罐放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结合拔罐放血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针刀筋膜松解结合拔罐放血治疗,每7天治疗1次,共治疗3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ODI均明显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为93.33%。结论:小针刀筋膜松解结合拔罐放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颈肩部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7例予激痛点阻滞。治疗组6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针刀治疗。2组均治疗5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5-羟色胺(5-HT)及β-内啡肽(β-EP)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03%,对照组总有效率76.1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VAS评分、NDI评分及5-HT均明显下降,β-EP明显增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同疗效的5-HT、β-E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疗效与5-HT呈负相关,与β-EP呈正相关(P0.05)。结论小针刀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炎能明显缓解疼痛和颈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5-HT和升高β-EP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冲击波联合激痛点臭氧注射对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接受治疗的颈肩MPS患者共6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发散式体外冲击波单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激痛点臭氧注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活动度(ROM)评分以及疾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显效+有效例数28例(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22例(总有效率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21 d的VAS评分中,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14,21 d的RO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疗程结束后6个月内复发病例1例(复发率3.33%),对照组复发病例6例(复发率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冲击波治疗颈肩MPS存在一定局限性,冲击波联合激痛点臭氧注射方法可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且根据臭氧本身化学性质,可从根本上修复患者组织损伤,复发率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浮针疗法联合肌肉能量技术(Muscle Energy Technique,MET)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9年1-7月间门诊及病房收治的70例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予以针灸疗法,研究组35例予以浮针疗法联合ME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颈椎关节活动度、颈部残障指数、疼痛评分、血清β-内啡呔(β-EP)、5-羟色胺(5-HT)水平。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干预前颈椎关节活动度、颈部残障指数、疼痛评分、血清5-HT、β-EP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干预后两组颈椎关节活动度、β-EP水平均较干预前升高,颈部残障指数、疼痛评分、5-HT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采取浮针疗法联合MET治疗疗效确切,可改善临床症状及血清5-HT、β-EP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颈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采用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及日本physion MD肌电阻测量仪器来测定痛点(红点、黄点)的数量,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定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现时疼痛强度(PPI)以及红点、黄点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简式Mc Gill疼痛量表各项评分(PRI、VAS及PPI)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VAS及PP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简式Mc Gill疼痛量表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红点和黄点痛点数量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红点痛点数量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红点和黄点痛点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是一种治疗颈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