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表述肺气虚证、脾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所出现的咳喘时,均未言其胸闷在表述风寒犯肺证、风热犯肺证之咳喘时,亦未言其胸闷,在表述肺热炽盛证咳喘气粗,鼻翼动时,仍未言其胸闷。而只有在表述痰热壅肺证和寒痰阻肺证之咳喘时才言其胸闷。这种表述给人以误导,认为这些体征都应该在饮停胸胁证中作以描述。这样饮停胸胁证的临床表现才比较完整,而且教材前后内容也相互衔接而不至与脱节。  相似文献   

2.
胸闷变异性哮喘是以胸闷为唯一临床特点的特殊类型哮喘病症,宋桂华教授在临床中治疗胸闷变异性哮喘经验独到,认为此病常为本虚标实,以气阴亏虚、脾胃虚弱为本,痰热瘀为标,治疗上注重扶正祛邪,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医诊断学》辨证部分微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泽澄 《中医药学刊》2003,21(5):760-760,764
在表述肺气虚证、脾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所出现的咳喘时,均未言其胸闷在表述风寒犯肺证、风热犯肺证之咳湍时,亦未言其胸闷,在表述肺热炽盛证咳喘气粗,鼻翼动时,仍未言其胸闷。而只有在表述痰热壅肺证和寒痰阻肺证之咳喘时才言其胸闷。这种表述给人以误导,认为这些体征都应该在饮停胸胁证中作以描述。这样饮停胸胁证的临床表现才比较完整,而县教材前后内容也相互衔接而不至与脱节。  相似文献   

4.
指压疗法系针灸技术的延伸。手法温和、施用方便,为民间所采用。在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颇为流行。本文向读者介绍利用指压疗法缓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期前收缩、胸闷等症状,适合家庭应急。  相似文献   

5.
万文亮 《国医论坛》2012,27(5):26-26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较常见的由嗜心肌病毒侵犯心肌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心悸、气短、乏力、气急、胸闷、心前区疼痛等。西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杨玲 《吉林中医药》2001,21(5):29-29
更年期综合症是妇女绝经期所特发的一组非特异性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急躁易怒、胸闷叹息、失眠多汗等,其中以头痛为主诉者不乏其人.笔者在临床上应用柴胡疏肝散加昧治疗8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指压疗法系针灸技术的延伸。手法温和、施用方便,为民间所采用。在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颇为流行。本文向读者介绍利用指压疗法缓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期前收缩、胸闷等症状,适合家庭应急。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72岁,反复发作性胸痛、胸闷5年余,加重6个月。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痛,被本院内科诊为“冠心病”,长期服用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治疗,症状略可缓解。6个月来频繁发作性胸痛、胸闷,伴头晕、失眠,夜间尤甚。服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无效。在我科就诊。详细询问病情,其胸闷、胸痛多在埋头过久或夜间改变睡姿时发生,且伴有颈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0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冠心病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临床常见病、疑难病之一。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临床上表现为阵发性的胸闷胸痛为主,伴有心慌气短、倦怠乏  相似文献   

10.
颈心综合征是指颈椎病导致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产生的一组综合征,临床以颈椎不适及胸闷、憋气、胸痛、心悸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失眠、健忘、多梦等症状。在临床上笔者采用针刺为主治疗本病1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文秀华  苏凯  李莉 《北京中医药》2008,27(9):736-737
胸痹系指因胸阳不振,阴寒、痰浊留居胸廓,或心气不足,鼓动乏力,使气血痹阻,心失血养所致,是以胸闷及发作性心胸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痹病类疾病.相当于西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痹主要症状为胸闷及发作性心胸疼痛,但临床上也可见到不典型的胸痹患者主要表现为胃脘痛或肩背痛,如不及时做出正确诊断,就会贻误时机.笔者在跟随老师四川省名中医陈学忠主任医师学习的过程中,对胸痹的辨证论治有了更深一步的体会.现将其所治不典型胸痹验案一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2.
胸闷、胸痛是临床常见症状。胸闷一词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并未明确出现,胸痛的概念从古至今也是比较模糊的。本文通过对古代中医文献的研究,总结阐释胸闷、胸痛的中医学内涵,并结合现代医学的测量方法使胸闷、胸痛的临床诊断更加客观化,同时归纳了胸闷、胸痛的中医学辨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石洁 《中医杂志》2011,(17):1528-1529
1病历摘要刁某,男,65岁,2010年11月23日因"间断胸闷2年,加重1周"入院。该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胸闷、憋气,就诊于北京市某医院,诊断为"冠心病",给予药物治疗(具体诊疗不详),胸闷仍间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之一 ,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头晕等 ,亦有无胸闷、胸痛 ,但心电图显示缺血性ST -T波改变。笔者自拟益气养阴方加减 ,标本兼治 ,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小结如下 :   1.临床资料   1992年至 1998年门诊患者 33例 :其中男性 2 2例 ,女性11例 ,年龄最大为 78岁 ,最小为 4 5岁 ,平均年龄为 56岁。18例患者有胸闷、胸痛、头晕 ,持续时间最长达 4分钟 ,最短为几秒钟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麝香保心丸后缓解 ,劳累、激动、饱餐后可诱发胸闷、胸痛。 15例患者无明显胸闷、胸痛 ,但心电图显示缺血性ST -T波改变。 2 3…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关联规则分析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症状与药物间的关联关系。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1990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相关文献,提取症状、药物等相关信息建立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文献数据库。以Python作为数据预处理语言,以Apriori算法作为关联规则挖掘的算法依据,分析相关症状和药物的频繁项集及关联规则。结果共纳入文献778篇,使用药物360味。药物一元频繁项集频数最高者为附子(514),二元频繁项集频数最高者为丹参、甘草(440),三元频繁项集频数最高者为黄芪、桂枝、甘草(196);症状一元频繁项集频数最高者为心悸(708),二元频繁项集频数最高者为胸闷、心悸(578),三元频繁项集频数最高者为气短、胸闷、心悸(372)。关联规则表明,出现胸闷、心悸时使用甘草、附子、桂枝、丹参、麦冬;出现气短、胸闷时使用甘草、附子、桂枝;出现乏力、心悸时使用甘草、附子、黄芪;出现乏力、胸闷时使用附子、甘草;出现气短、胸闷、心悸时使用甘草、桂枝、附子;出现乏力、胸闷、心悸时使用甘草、附子、桂枝。结论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以温阳、补益、活血为主,其核心症状心悸、胸闷采用的核心药物为附子、桂枝、黄芪、丹参、甘草。  相似文献   

16.
文秀华  苏凯  李莉 《北京中医》2008,(9):736-737
胸痹系指因胸阳不振,阴寒、痰浊留居胸廓,或心气不足,鼓动乏力,使气血痹阻,心失血养所致,是以胸闷及发作性心胸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痹病类疾病,相当于西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痹主要症状为胸闷及发作性心胸疼痛,但临床上也可见到不典型的胸痹患者主要表现为胃脘痛或肩背痛。如不及时做出正确诊断,就会贻误时机。笔者在跟随老师四川省名中医陈学忠主任医师学习的过程中。对胸痹的辨证论治有了更深一步的体会。现将其所治不典型胸痹验案一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7.
三阴交位于内踝上3寸,胫骨内后缘,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其主治范围比较广泛,笔者在临床应用中单用或以三阴交穴为主治疗多种疾病颇多获效,本文介绍三阴交对上部疾患的治疗作用,举例如下。例1.胸闷马××,男,34岁,军人,1993年10月18日初诊。胸闷3年之余,3年前由心情不畅而引起胸闷,伴有心烦易怒,胃纳不佳,心电图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膻中穴刺络拔罐治疗胸闷的机理.方法:通过对1例膻中穴刺络拔罐治疗胸闷痊愈患者进行分析,探讨该方法的作用机理.结果:膻中穴刺络拔罐治疗胸闷的机理与多种因素有关,且在中医文献中有大量记载.结论:膻中穴刺络拔罐治疗胸闷操作简便,疗效显著,还能调节人体内环境.  相似文献   

19.
病历摘要患者 ,女 ,5 6岁 ,因胸闷、心悸 3 0年 ,全身水肿 2个月 ,发热、咳喘、吐痰 10d ,于 1999年 7月 2 4日入院。患者于 3 0年前始感胸闷、心悸 ,在当地医院诊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遂在上海某医院行二尖瓣分离术 ,术后病情较前减轻。18年前胸闷、心悸、气短 ,劳累后加重 ,伴下肢水肿 ,心电图示房颤、T波改变 ,诊为风心病、心衰。经间断服用扩血管、强心、利尿等药物治疗 ,病情反复并逐年加重。2个月来患者胸闷、心悸、气短 ,稍活动后加重 ,夜间有时憋醒 ,不能平卧 ,双下肢水肿 ,按之没指 ,渐波及全身 ,腰以下为甚 ,脘腹胀满 ,…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列举薛汉荣教授灵活运用疏利气机法治疗因肺气郁闭,肝气失疏,胃气失和所致的以胸闷为特征的胸闷变异性哮喘成功案例,从中医的角度来阐述胸闷变异性哮喘的病因病机,以及运用宣降肺气、疏理肝气、和降胃气等疏利气机法治疗此类典型病症能够取得佳效之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