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肾轴理论揭示了肠道微生态对肾脏疾病进展的影响,为肾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靶点。南征教授根据“消渴肾衰”的核心病机——“毒损肾络,邪伏膜原”,确立了解毒通络益肾导邪的治疗大法,形成了口服中药汤剂与中药保留灌肠相结合的治疗方案,与肠-肾轴理论不谋而合。文中基于肠-肾轴理论,探讨南征教授运用解毒通络益肾导邪法治疗消渴肾衰的经验,为临床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南征教授将糖尿病肾脏疾病归纳为中医的“消渴肾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南征教授总结消渴肾病的长期诊疗经验,结合中医理论,提出“玄府-毒邪-肾络”理论。认为其基本病机在于“玄府郁闭-浊毒内生-肾络损伤”,制定了开玄解毒,通络益肾法,治疗上自拟消渴肾安汤加减,结合外用灌肠,增强解毒祛瘀、泄浊导邪之功,疗效确切。文章将其多年临证经验梳理总结并佐以验案说明,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3.
国医大师南征教授提出消渴肾衰核心病机为毒损肾络、邪伏膜原。消渴肾衰之毒繁杂,风、热、水、湿、痰、瘀诸邪内外相引蕴结于肾,皆能积而化毒。然瘀毒者,久病多瘀,瘀久成毒,审毒治瘀,当以“解毒通络保肾,活血化瘀导邪”为大法。根据瘀毒所在部位与性质,总结为“痰瘀上犯者,当复其宣肃”“湿瘀困中者,当调其升降”“浊瘀下注者,当引而竭之”“气滞血瘀者,当行气化瘀”“瘀从寒化者,当温阳化瘀”“瘀与热合者,当清热化瘀”“气虚血瘀者,当补气活血”,故消渴肾衰之瘀毒应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治病求本。文章总结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衰夹瘀毒的用药经验,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介绍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的临床经验。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基于"毒损肾络,邪伏膜原"的病机理论,以开达膜原、益肾解毒、导邪通络作为基本大法,并辅以利咽解毒、下病上治及外治灌肠、温泄水毒之法,达到和阴阳、调气机、保肾元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南征教授基于"络病"理论治疗消渴肾病的经验。方法:查阅文献,结合临床案例,对南征教授"毒损肾络"理论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南征教授创立"毒损肾络"的病机理论学说,应用"络病"理论辨治消渴肾病,拟定解毒通络保肾法为消渴肾病的治疗大法,临床上以解毒通络保肾汤为主随证加减,获得良好疗效。结论: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的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消渴肾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等方面阐述,提出消渴肾病病机关键是毒损肾络,邪伏膜原,治疗应以扶正祛邪,攻补兼施,调散膏,达膜原为治则,应用自拟解毒通络益肾导邪方治疗消渴肾病,为中医药诊治消渴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抽动障碍是儿科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之一,症情多端且病程较长,其发病特点与“从化”和“络病”理论密切相关。该病的核心病机为邪从风化、肝络失和;故治疗以祛邪息风、通络止抽为原则。根据本病发病过程中病邪性质,分别予以祛风、清热、化痰、活血、补虚等,结合息风通络的具体治疗思路,同时注重证症结合,灵活加减风药。此外,因致病因素“风”贯穿本病始末,故在治疗主线上应把握未病御风、既病祛风和瘥后安风的思想,使筋脉柔顺而病自愈。  相似文献   

8.
益肾解毒胶囊是我院南征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 ,潜心研究 ,针对消渴肾病毒损肾络的病机及益肾解毒通络保肾的治法 ,研制而成的中药复方制剂 ,经对数百例消渴肾病的临床观察 ,疗效满意。现就本院中医研究所门诊观察治疗整理的 6 0例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我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南征教授运用解毒通络益肾导邪法治疗消渴肾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解毒通络益肾导邪为大法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海坤肾喜胶囊和黄葵胶囊治疗。4周为个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血尿酸(UA)、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改变情况。结果 2个疗程后,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78.43%,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6.6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南征教授解毒通络益肾导邪法治疗消渴肾衰能改善症状,降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肌酐,清除蛋白尿。  相似文献   

10.
介绍周恩超教授基于“肾毒内伏”论治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经验。周教授认为,慢性肾炎蛋白尿属本虚标实之疾,肾虚为发病之本,风、湿、热、痰、瘀诸邪内伏,蕴藏于肾,化为肾毒,乃发病之标,肾毒内伏是关键病机,并基于此提出扶正祛毒的治疗原则,确立益肾解毒的治疗大法,补益肾元贯穿疾病治疗始终,同时兼以祛风、清热、化瘀、化痰等解毒之法,标本同治,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由风邪致病,吕仁和教授认为其内风病机包括肝风内动、肝阳化风、血虚生风、肾络邪风内扰等,主要临床表现为与慢性肾脏病相关的高血压性头痛眩晕、脑卒中、尿毒症瘙痒症、蛋白尿反复不消等.吕教授擅长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及其并发症,重视内风病机,喜用药对,以钩藤、天麻平肝息风,同时滋养肝肾、顾护脾胃;以石决明、生牡蛎镇肝息风,配合疏肝理气治法;以当归、白鲜皮补血活血祛风,兼顾湿热、浊毒等证候;以全蝎、僵蚕搜风通络,契合"微型癥瘕"形成理论.  相似文献   

12.
刘洪  熊维建  熊燕影  邓星  郑新 《中医杂志》2018,(10):825-828
郑新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的病因病机基本特征是"本虚标风",以肾(精髓)、脾(气血)、肝(阴血)亏虚为本,邪气亢盛(如浮阳、毒、瘀、痰、浊等)致风邪扰动为标,提出从"风"论治。临证时根据致"风"成因进行分证论治,以养肝健脾益肾治其本,化瘀解毒搜风通络治其标,灵活运用平肝熄风、培土宁风、化瘀解毒搜风法治疗本病,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南征教授首次提出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名为"消渴肾病",认为糖尿病患病日久,机体产生的痰浊、湿热、瘀滞、水饮等病理产物在体内堆积、互结成为致病因素"毒邪",毒邪侵袭肾络,影响肾脏的气血运行和津液输布,致肾之血络痰结肿胀,肾体受伤,肾用失职,从而形成糖尿病肾病。在治疗过程中,紧握"毒损肾络"病机关键,就抓住了疾病的本质,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其创立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验方"消渴肾安汤",由榛花、大黄、土茯苓、黄芪等15味中药组成,分为解毒通络、扶正益肾、化瘀通络、导邪通络四大类,共同起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共奏益肾解毒通络导邪的功效,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汪受传教授治疗异位性皮炎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受传教授认为异位性皮炎的病机关键在于风、湿、毒三者交互为病,治疗应以祛风化湿解毒为大法。根据患者年龄的不同,分婴儿期、儿童期、成人期加以辨证,临证分别以消风散、萆薢渗湿汤、养血定风汤为主方加减治疗。临证中强调毒邪为患的病理因素,将解毒贯穿于各期治疗之中,并且善于运用虫类药搜风止痒,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病因病机、临床治疗调护等多方面总结王耀光教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王耀光教授指出痛风性关节炎临床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其病性为本虚标实之证,急性期以标实为主,辨证当属“热痹”范畴,多由湿热、痰浊、瘀血合而流注肢体关节为病。缓解期以本虚为主,多属脾肾亏虚,兼夹瘀毒之证,但究其致病之根应属于“浊毒”,故泄浊解毒之法应贯穿治疗始终,急性期以清热解毒、利湿止痛为主,以桂枝芍药知母汤为主方加减,并根据患者病性偏胜的不同,加用化痰泄浊或活血化瘀之品,又根据中医取类比象之法,于处方中加入祛风通络之青风藤、海风藤、忍冬藤等藤类药物,取其伸筋通络止痛之功,并内外合治应用痛风止痛方外洗缓解患者症状;缓解期以补脾益肾,化瘀解毒为主,以玉屏风加味合宣痹降浊方治疗,反复发作者加用“虫蚁搜剔”之法,配合间断饮用土茯苓水巩固善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南征运用药对治疗慢性肾脏病,认为"毒损肾络、命门火衰"为本病的病机关键,确立益肾解毒通络的治疗方法,临证常用补气益肾药对黄芪-黄精、黄芪-党参,清热解毒药对土茯苓-白茅根、土茯苓-酒大黄、蚤休-爵床,祛风通络药对全蝎-核桃、蝉蜕-僵蚕,活血化瘀通络药对穿山甲-血竭、桃仁-红花、益母草-丹参.从各药的功效以及现代药理学研...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认知障碍(DCI)以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如不及早防治,则易发展为痴呆,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DCI以阴虚燥热、玄府不通、痰瘀毒阻滞为病机特点,风为百病之长,夹痰、瘀、毒邪促使DCI进展。风药具有“升、散、透、通、燥、动、开玄府”的作用,临床应用广泛。在DCI治疗中,风药升散之性助药物直达病所,配伍他药能增加活血、化痰、解毒力度,其搜风通络之性能助有形之邪消散,为DCI临床工作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南征教授针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特点,认为其病机是脾肾两虚,痰浊瘀毒内生,盘踞膜原,损伤脉络,提出从“毒”论治本病,以清热利湿、解毒通络为基本治法,自拟消渴痛风安汤加减,并配合其所提出的“一则八法”综合诊疗管控机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合并皮肤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朴春丽基于“毒邪”理论与糖尿病皮肤病变“毒损肝络”理论,采用“解毒通络调肝”的治疗大法,创制具有清热化浊解毒、益气通络排毒、调肝解郁脱毒之效的“解毒通络调肝方”作为底方进行治疗。临证还根据皮肤瘙痒、痤疮、带状疱疹、丹毒、糖尿病足等不同类型皮肤病变的特异性临床特征和病机特点,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在组方遣药时合用靶方靶药,做到病证结合,态靶同调,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消渴痹证由慢性高血糖和微血管病变引起的以"凉、麻、痛、痿"为特点的对称性多神经病变,病机与消渴日久,阴伤气耗,正虚邪恋,久病入络、瘀血阻滞有关,而阴虚、血瘀、糖毒皆能化生风邪,治疗时应在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法(或中药)的基础上加上治"风"药。但消渴痹证为顽疾,非一般治"风"药可达,结合络脉学说、脉络-血管系统病的同一性及取象比类思维,引入"凡藤蔓之属,皆可通经入络,善治风疾"的藤类风药治疗消渴痹证,临床效果独特。一则作为引经药,引药物直达脉络;一则加强祛风通络止痛之功,实为点睛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