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风病发病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回顾中风病的发病学 ,对近 10年来中风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总结 ,提出以下学说 :中风病肾虚肇基学说 ;中风病病因积累学说 ;中风病正衰积损学说 ;痰瘀互阻学说 ;中风毒邪论 ;瘀血阻络学说 ;形神失调学说 ;其他发病学说。认为对中风的认识 ,古往今来 ,经历了由外风到内风 ,由外感到内伤的漫长过程 ,目前正由重瘀时代、重痰时代、重痰瘀时代向中风毒邪论方向发展 ,逐渐形成了中风以虚为本 ,风、火、痰、瘀、毒众邪为害的病机认识 ,丰富了中风病的发生学  相似文献   

2.
对中风病古代文献进行梳理,发现中风病的描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最早提出"中风"病名,隋唐将中风、风癔、风偏枯等归为中风,元代王履首次分为"真中风"与"类中风"。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可归纳为风邪致病、火邪致病、痰湿致病、血瘀致病、因虚致病,证候常非单独存在,而是互相兼见。中风病治法也历经了一个探索完善过程,概括有祛风通络法、通腑泄热法、镇肝熄风法、涤痰化浊法、活血化瘀法、滋补肝肾法与扶正祛邪法等。  相似文献   

3.
远玲 《光明中医》1997,12(4):4-6
中风病从痰辨治八法远玲于建华山东省潍坊市中医医院(261041)主题词:中风病/中医药治疗中风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痰在中风病中既是诱发因素,又是病理产物,痰与中风的发病、病理演变关系密切。近年来,我们在中风病的治疗过程中,在清热熄风、活血通...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风病的一级预防和治疗措施问题,介绍了对中风病一级预防的措施,主要包括防治高血压出现可预防中风、预防心源性脑梗塞与中风病的发生、预防心房纤颤与中风病的发生、防治糖尿病与中风病的发生和防治高脂血症与中风病的发生,探讨了饮食与生活方式对中风病的影响,主要是从探讨保护脾胃与预防中风和如何调理脾胃对中风治疗,为中风病的一级预防和治疗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气血理论在中风病中的运用。方法对中医气血理论的涵义、中医气血理论与中风病发病的关系及在中风病的辩证论治过程中如何运用气血理论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认为"气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发病的主要病因病机,而"益气活血"法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主要治疗方法。结论通过对气血理论在缺血性中风病中的运用探讨,从而更好的为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治疗服务。  相似文献   

6.
从消积导滞法论治中风,由于食积可以生痰、痰郁日久阻滞气机、化热生风、甚则痰瘀互结从而导致中风病的发生或者复发,消积导滞法以中风的防治为根本出发点,探讨了饮食积滞在中风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整个过程的地位,突显了消积导滞法在防治中风病中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导涤体内伏痰,是防治中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从类中风概念演变史、类中风新概念的提出、类中风病诊断方案、类中风西医研究概况、类中风辨证论治等五个方面论述类中风概念与证治研究。认为类中风概念因与后世中风病概念一致 ,随着中风病概念的规范化进展 ,最终被中风病的概念完全代替。指出 ,在中风病的发展史上 ,类中风病因、疾病的概念都经历了提出、发展、演变、被新概念代替的过程 ,而又不同程度推动了中风病研究的深入。其中 ,风眩为本虚标实证 ,以平肝熄风、活血祛痰为主。风痱主病在肝肾 ,涉及心、脾 ,治宜熄风开窍、祛痰通络。风痹由气虚血虚 ,痰瘀痹阻脉络所致 ,治宜平肝熄风、通达脉络。风癔 ,主病在脾者为气虚痰盛兼有内风 ,属风痰闭阻清窍 ,阻滞舌本脉络。其中 ,风痰阻络者 ,治宜祛风除痰 ,宣窍活络 ;肾虚精亏者 ,治宜滋阴益髓 ,补肾利窍  相似文献   

8.
略论中风治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既是中风发病之始因,亦是中风发生、发展关键之病机,故祛痰是治疗中风病之重要治法。本文浅谈中风病痰浊致病之机制及中风病祛痰之法。  相似文献   

9.
《金匮要略》所论中风不同于《伤寒论》风邪在表之中风,属于杂病中的中风病,与现代所言中风病是一致的。由于《金匮要略》中风病篇散佚较多,后世多数医家认为《金匮》中风病以外风立论。笔者结合《金匮》中风病脉证及方药,就仲景之中风观浅析如下:1 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是中风病发病的内在基础 仲景认为正气亏虚是中风病发病的内  相似文献   

10.
中风病因病机的理论研究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文章通过回顾中风外因和内因传统理论溯源,阐述现代研究对中风外风致中、痰瘀互阻、痰热腑实、瘀血阻滞、气机失调、火热内盛、气虚血瘀、毒损脑络、肝肾阴虚等病因病机理论的认识,较为全面的概括了古今医家对中风病的不同观点认识。中风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众多的病理因素。学习诸医家对中风病的观点认识,关注其病理因素之间的联系转化,能为更加深入的认识中风病因病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中风病的时机选择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范刚启  刘冠军 《中医杂志》1997,38(3):178-179
中风病针刺时机的选择,包括对中风病的病程、病期和日时辰的选择。其中,又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针刺时机的选择两大类。中风病的针刺时机,是影响中风病针刺疗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而加强中风病针刺时机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中风是临床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近年其有低龄化的发展趋势。在中风病的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对中风恢复期的治疗,中医疗法的优势地位越来越显突出。现作者对近10年有关艾灸疗法在中风病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报道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13.
从类中风概念演变史、类中风新概念的提出、类中风病诊断方案、类中风西医研究概况、类中风辨证论治等五个方面论述类中风概念与证治研究。认为类中风概念因与后世中风病概念一致,随着中风病概念的规范化进展,最终被中风病的概念完全代替。指出,在中风病的发展史上,类中风病因、疾病的概念都经历了提出、发展、演变、被新概念代替的过程,而又不同程度推动了中风病研究的深入。其中,风眩为本虚标实证,以平肝熄风、活血祛痰为主。风痱主病在肝肾,涉及心、脾,治宜熄风开窍、祛痰通络。风痹由气虚血虚,痰瘀痹阻脉络所致,宜平肝熄风、通达脉络。风癔,主病在脾者为气虚痰盛兼有内风,属风痰闭阻清窍、阻滞舌本脉络。其中,风痰阻络者,治宜祛风除痰,宣窍活络;肾虚精亏者,治宜滋阴益髓,补肾利窍。  相似文献   

14.
1中风变证的提出王永炎教授从事中风病临床研究数十年,在发现中风病证候演变规律、提出化痰通腑法、研制清开灵治疗中风病痰热证方面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不仅如此,在中风病诊治规律研究基础上,王教授进一步对不同寻常的中风病病势传变转归进行了系统深  相似文献   

15.
从《中风斠诠》看张山雷中风病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中风斠诠>一书,总结了张山雷中风病文献、中风病名、中风病机、中风病治法、中风病方药等几方面的成就.尤其对张山雷"内风"观点的确立、"血冲脑经"病机的论述和中风八法进行了阐述,以期通过本文使这部著作被更多的中医脑病工作者所认识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论中风先兆征与无症状性中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中医脑病协作组制定了《中风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确定了中风先兆证、中风病、中风后遗症的诊断标准,强调了中风先兆证与中风病的差异。但对于一些既有脑内梗塞灶或出血灶,又没有与中风病有密切关系的临床症状或综合征的病人,其临床诊断归属和治疗问题就显得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风在转化的机理辨证、基本条件及演变过程等方面的探索 ,以冀临床上对指导中风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灵活性及前瞻性  相似文献   

18.
近代部分医家以清热泻火法为主治疗中风,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认为热毒是中风病的本质病机,十分重视火热在中风中的意义;另一种是将清热泻火法专用于中风病的特定情况,例如运用黄连解毒汤对中风后高热的治疗。笔者将清热泻火法用于治疗中风谵妄证。谵妄是中风病中的严重情  相似文献   

19.
<正>中风的记载始见于《黄帝内经》,篇中有"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之说,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专篇讨论中风,此中风已包括现代的脑血管疾病。针刺治疗中风病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近年来针灸医家根据对中风病因病机的研究,制定了针刺治疗中风病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总结了针刺治疗中风病的相关报道,希望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意见。1历代医家对针刺治疗中风病的认识自《内经》始,医家对中风病的针刺治疗就有比较全面的  相似文献   

20.
从中风热毒论的演变三态探讨解毒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华 《新中医》2009,(9):108-109
中风又名卒中,多由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致。既往对于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一般将中风病机概括为虚、火、风、痰、气、瘀六端,但是对热毒导致中风的研究较少。笔者试从热毒论剖析中风病的病理机制,进一步探索中风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