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锦秀  林俊和  陈佩玲 《光明中医》2012,27(8):1525-1527
岭南名老中医是当代岭南中医的杰出代表,其医术精湛,对脾胃学说有深入的实践和研究.本文从运化腐熟,升降之枢;调理脾胃,匠心独运;临证妙用,见解独特;养生防病,脾胃为重四个方面论述岭南名老中医对脾胃学说的运用与发挥,以弘扬其学术精神,彰显岭南医学特色,传承岭南中医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2.
岭南医学,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枝奇葩,是祖国医学的基本原则与岭南当地气候文化特点相结合所形成的一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中医学的分支。岭南地区由于地城阻隔,生产、文化等方面均落后于中原大地,因此,中原地区的民族迁徙对于岭南地区的文化等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岭南医学的发展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脾胃学说是关于脾胃生理、病理及其证治规律的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1]。岭南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气候炎热潮湿,这独特的气候特征决定了岭南人特有的体质特点,即脾气虚弱兼有痰湿[2],这些对形成具有独特医家风格和医疗特色的岭南医学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岭南名老中医是岭南医学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  相似文献   

4.
余锦秀  林俊和  陈佩玲 《光明中医》2012,27(7):1292-1294
岭南名老中医是当代岭南中医的杰出代表,其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对中医养生防病有深刻的见解和实践.本文从药物养生、饮食养生、精神养生、运动养生和房室养生五个方面探讨其养生防病思想,以弘扬其的学术精神,彰显岭南中医养生之特色,传承岭南中医之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5.
<正>岭南文化源远流长,既承袭了中原文化的流风遗泽,同时又融入了自身的创造,有其地域的特色。岭南医学与岭南文化一同积淀与发展,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我校地处岭南中心地区,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力,在岭南文化与岭南医学的承袭与创新上,更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岭南医学流派学术思想传承得到迅猛的发展,而作为岭南医学流派传承重要载体和创新重要源泉的岭南本土特色习用或民族中药并没有同步蓬勃的传承,导致为了突出医学流派特色,医生临床上常用错中药品种,同时岭南本土特色习用或民族中药临方应用有萎缩的现象。文章在国医大师金世元所倡导“医靠药治、药为医用、医药结合、形成合力”的学术思想指导下,对岭南本土特色习用或民族中药传承必要性和模式进行探讨,以期全面传播岭南本土特色或民族中药,促进岭南中药的发展与壮大,实现岭南中药与岭南医学传承“医药融圆”的完美结局。  相似文献   

7.
岭南地区气候炎热,瘴气疫毒之邪较盛,为瘟疫好发之地。岭南瘟疫是历代岭南医家研究的重点。作为岭南地区最大的中医药博物馆——广东中医药博物馆馆藏有丰富的岭南瘟疫学文物,透过这些藏品,发现岭南医学、中西汇通医学、药膳文化、凉茶文化、药浴文化、大医文化,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防疫文化,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典藏。  相似文献   

8.
陈凯佳  刘小斌 《中医教育》2012,31(3):39-40,43
岭南医学是中国医学史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岭南医学发展的史实,岭南地理、气候因素对岭南常见、多发疾病的影响,岭南医家诊疗特色和用药特点,岭南地方中草药等几个方面的深入了解,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中医学“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辨证特色,进而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医药学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9.
岭南医学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是祖国医学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概括性地介绍了岭南医学的一般情况以及近年来对岭南医案搜集整理的研究进展,为岭南医案的进一步挖掘整理提供有用的参考,期待岭南医案的整理研究工作能够提升其影响力并为当代中医临床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赵馥  林新锋  赵锋利 《新中医》2019,51(7):298-300
简版:正文: 岭南地区以其独特的地域、气候、人群、文化等特点而呈现出独有的医疗特色和医家风格,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历代岭南医家结合本地区气候、地域和人群体质,三囚制宜而发展出独特的岭南医学,成为一支独特的医学流派及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脓毒症是感染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急危重症医学面临的重要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11.
岭南地区中草药资源丰富,道地药材地域特色与优势突出,深得岭南医家青睐。朱玲教授为岭南罗氏妇科第四代主要传承人,善用岭南草药治疗妇科疾病,疗效甚佳。文章主要介绍朱玲教授临床运用毛冬青、岗稔、地稔、广佛手、广东合欢花、五指毛桃、布渣叶、春砂仁、广陈皮等岭南特色草药的治疗经验,彰显岭南药材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粤港澳大湾区及岭南中医药文化背景,从开放兼容的岭南医学,名扬中外的岭南药材与防病养生的岭南饮食简析岭南中医药文化。通过分析岭南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现状与发展问题,探索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岭南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1岭南医学特指中医医学的一支有地域特色的流派 岭南指五岭(即大庚岭、骑田岭、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1之南,又称岭表、岭外,岭南位于我国南端,北枕五岭,南濒大海,包括现今广东、广西及海南、港、澳。岭南一词最早见于《新唐书·地理志》,书日:“岭南道,盖古扬州之南境。汉南海、郁林、苍梧、珠崖、儋耳、交趾、合浦、九真、日南等郡”岭南医’学起源于晋代,岭南医学是指有岭南地域特色的中医医学流派,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理、气候的关系,其医学影响远及东南亚。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2017,(6)
目的:探讨岭南炮制的特色与目的。方法:对岭南医学的形成及用药特点的论述,提出应以整体观和全面观来认识和研究地方特色炮制,并需对特色炮制方法进行不断的发掘和创新。结果:岭南草药的炮制方法包括研捣、蒸制、蜜糖制、四制、制炭等,酒、醋、糖等辅料用的非常普遍,将近20%的草药会用酒来炮制,炒制工艺较少使用。结论:岭南地域特色炮制的产生与岭南地区的医学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岭南中医药地域文化特色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日阳 《国医论坛》2008,23(1):44-46
中医药地域文化是当地人们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一笔巨大财富,它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且都利用自然优势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是地方人民中医药卫生保健的重要载体 .由于中医药地域文化有着自身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和深刻的精神内涵,因此它对人们中医药卫生保键的影响作用是潜移默化而又至深至远的.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的差异相当悬殊 ,因此形成了一系列颇具特色的中医药地域文化.如绵延千余年至今而不衰的新安医学、上古名医岐伯故里的庆阳医学、在中医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孟河医学、具有南国特色的岭南医学等等.  相似文献   

16.
岭南中药炮制特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岭南地区位于我国最南端,受其独特地域条件、气候环境、人文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岭南独特炮制方法和特色中药饮片品种。通过文献检索,笔者从岭南气候、岭南人体质特征、岭南医学用药特色等方面,阐述岭南中药特色炮制的形成;比较相关炮制品种在广东历版炮制规范与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所载炮制工艺的异同,挖掘整理出岭南特色饮片,包括采用清蒸、酒蒸、盐蒸、醋蒸及其他制法制备的特色品种。岭南地区中药炮制地方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对其进行整理有利于岭南特色炮制的传承、发展、创新,同时还可以为中医临床服务和中医临床新药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岭南针灸学术思想是岭南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岭南医学及针灸类书籍、期刊文献的挖掘梳理,略述古代及近代岭南地区的针灸医家及其学术贡献。结果表明清代以前岭南针灸医家及著作较少,民国时期始至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大量针灸医家,著作较多。挖掘整理岭南针灸医家及其著作和学术思想,以促进有岭南特色针灸流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岭南骨伤科流派是中医骨伤科学术流派、岭南医学流派的重要分支,深受岭南地区环境、文化、历史等的影响,以精确的理伤手法、独特的固定方法及有效伤科药剂著称。为加快岭南骨伤科流派学术的传承与发展,充分发挥正骨理筋手法技术等岭南骨伤科流派特色,提高临床诊治的疗效,本文对岭南骨伤科流派概况与传承脉络进行总结归纳、同时从师带徒临证、集百家之长、挖掘流派名家用药经验、院内制剂与基础转化、研发专利、骨伤科名医经验融入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等方面探索岭南骨伤科流派的传承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名老中医是当代岭南中医的杰出代表,对药物养生有深刻的见解和实践:培后天之本,使脾胃健旺,则病邪无从侵袭;从肝论治,重视疏肝理气,以保持人体气机平衡;固先天之本,补肾之精气,元气足则不易衰老;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则精神乃治.根据体质、寒热虚实与脏腑阴阳因证施补,补而不偏.其药物养生思想,彰显了岭南中医药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试论岭南医学的临床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南地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学、气象学、人文学等与内地有着明显的不同。岭南医学主要源于中原内地,在漫长的医学实践过程中,临床医家已注意到岭南地域的医疗特色,如清代广东南海名医何梦瑶的《医碥·卷六》就有:“岭南地卑土薄,土薄则阳气易泄,人居其地,腠理汗出,气多上壅。地卑则潮湿特盛,晨夕昏雾,春夏淫雨,人多中湿,肢体重倦,病多上脘郁闷,胸中虚烦,腰膝疼痛,腿足寒厥。”的记载。本文就岭南医学的临床特色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