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目的:观察侗药“消痒汤洗剂”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急慢性荨麻疹160例采用侗药“消痒汤洗剂”必要时加口服”消风方”汤剂治疗,临床观察疗效.结果:临床治愈45例(28.1%)、好转101例(63.1%)、无效14例(8.8%).结论:侗药“消痒汤洗剂”配合口服“消风方”汤药治疗急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疗效,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临床表现为胃纳亢进 ,体重减轻 ,畏热多汗 ,失眠多虑 ,心悸 ,乏力震颤 ;女子月经过少 ,甚至闭经 ,不孕 ;男子阳萎等。症情复杂 ,虚实相兼 ,临床上属疑难病证。笔者认为 ,本病以津血枯涸、肌肉消烁为主证 ,宜从“风消”论治 ,更为贴切 ,试讨论如下。风消之名源于《素问·阳阳别论》 :“二阳之病发心脾 ,有不得隐曲 ,女子不月 ,其传为风消”。风消 ,即气消形瘦之谓。马莳注曰 :“血枯气郁而热生 ,热极则生风 ,而肌肉自尔消烁矣 ,故为之风消。《张氏医通》曰 :“风消 ,肝木病也” ,可见本病的发生 ,是脾胃受损 ,以致生化泛源…  相似文献   

3.
胡麻消风饮治疗荨麻疹1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麻消风饮治疗荨麻疹160例范平国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嘉兴314000)荨麻疹是常见的皮肤病,俗称“风疹块”。祖国医学称为“瘾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骤起骤退的风团和难以忍受的搔痒,病后往往不留痕迹。笔者于1994~1996年,以中药“胡麻消风饮”为...  相似文献   

4.
血风疮是妇女在月经期间或经期前后全身出现栗米样丘疹,突出皮肤之上,摸之碍手,奇痒奇痛,喜手抓痒,抓破疹皮出血珠,血珠结痂如疥,痂脱白屑疹则消,下次经期疮疹再现,以规律性发作为特征的一种皮肤疾病.病名出自清·吴谦《医宗金鉴·妇科心法杂病门》,临床见证不多.据文献记载,血风疮有“气血俱虚”、“血虚肝郁”2种证型.《医宗金鉴》用“加味逍遥散”治血虚肝郁之血风疮证,因笔者在临床少见此型,缺乏资料总结,故未作探讨.笔者在临床所见16例妇人血风疮均属气血俱虚证,均用“加味圣愈汤”治愈,疗效较为满意,现分析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5.
论糖尿病与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病范畴。有关病本的记载,散见于中医籍“消渴”、“消瘅”、“风消”、“膈消”、“肺消”、“消中”、“肾消”等门中。消渴之名,始见于《内经》,首先谓“二阳结谓之消”,并提出“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以及“胃热则消谷,谷消故善饥”等理论。临床常  相似文献   

6.
自拟“清热消风饮”加减治疗湿疹黑龙江中医学院顾江萍,张彦文黑龙江省中医药学校卢国清哈尔滨绝缘材料厂医院杨春雷哈尔滨市中医院段春甫湿疹又称“浸淫疮”“血风疮”,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疾病。全年均可发生。自1989年至1993年间,笔者用自拟“清热消风饮”加减...  相似文献   

7.
《内经》中对消渴病症有一定认识,后世医家发展消渴理论时往往源据于此,然而在《内经》时代,尚未形成对消渴病的系统认识和科学分类,《内经》中提到的和利消渴相关的病名亦非现代所指的糖尿病。《内经》中提到的和消渴相关的病名约为10个,分别为“消痒”、“消渴”、“肺消”、“鬲消”、“脾瘅”、“肾热病”、“漏风”、“风消”、“消中”、“食亦”等,相关论述散见于14篇经文中。这些病名有从症状立,有从病机立,不一而是,所指内涵亦不相同。本文以《内经》为中轴,结合其前后时期的古代文献,对这些病名逐一考辨,从理论上、临床上将消渴病从消渴诸症中分离出来,以便科学有效的指导中医临床对糖尿病的治疗和经验整理。  相似文献   

8.
脱发为头发突然成片脱落或零星脱落,日渐稀疏的一种病症。古代医藉中“发落”、“发堕”、“白屑风”、“油风”等篇章亦有类同记述。通过临床治疗观察,益肾填精法与养血益气、凉血消风、活血化瘀同为重要。笔者在脱发治疗中,尤为重视益肾填精法,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益肾填精,凉血消风精神刺激,心绪烦扰,心火亢盛,血热生风,风功发落,可致头发突然成片脱落。宜益肾填精,凉血消风。病例:张某某,男,41岁,个体户,2001年9月12日初诊。自诉两天前与他人合伙做生意,因账务不清发生口角,事后仅觉心烦咽燥,第二天晨起,发现头发成片脱落…  相似文献   

9.
论糖尿病与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病范畴。有关本病的记载,散见于中医古典医籍“消渴”、“瘅消”“风消”、“鬲消”、“消中”、“肾消”等门中。消渴之名,首见于《内经》,首先谓“二阳结谓之消”,并提出“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以及“胃热则消谷,谷消故善饥”等理论。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患者,大都有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疲乏无力、视物昏花、大便秘结或泄  相似文献   

10.
荨麻疹祖国医学称之“瘾疹”“风丹”等,俗称“风疹块”,是临床中极为常见的病证,以皮肤出现红疹和瘙痒为其特征,古人有“红者属热,痒者属风”,临床中常以“消风”、“清热”、“泻火”、“解毒”、“凉血”、“润燥”和解表攻里等法使疹退痒止。但常有累治不效者,长则10余年不愈。笔者以益气助阳法调治取得满意效果,兹就列举典型病例说明之,请予指正。  相似文献   

11.
以养血和营消风法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皮肤瘙痒18例,治疗原理在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近年来儿童发病呈上升趋势。小儿脾气不足,后天调摄失宜,加之肌肤娇嫩易为外邪感触,“伏风”客于肠络、致病化瘀、耗津动血贯穿儿童溃疡性结肠炎的始终,治以宣肺降气以外托风邪、消风化瘀以内消肠风、振奋脾气以扶正祛邪,临床疗效颇为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3.
消风导赤散敷脐治疗婴儿湿疹9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风导赤散敷脐治疗婴儿湿疹96例463000河南省驻马店地区中医院刘秀顺,刘天骥消风导赤汤出自《医金鉴》,为治疗“胎疮”(即婴儿湿疹)的良方。因小儿口服药物困难,我们自1990年以来,将消风导赤汤改为散剂,外敷脐部,治疗本病96例,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儿科临床过敏性疾病多发的特点,提出"诸证多因风作祟"的学术观点,指出特禀质小儿先天伏风内潜,易发风证,治疗应以消风法为主。提出扶正祛邪的散邪消风法、除湿消风法、凉血消风法、养血消风法、豁痰消风法、固表御风法六法,并介绍了消风法在小儿鼻鼽、风咳、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 荨麻疹一症,中医名称颇多。或曰“风疹”或曰“风疹块”或曰“鬼风疙瘩”“疙瘩风”,但一般以“瘾疹”,“风(疒部)瘰”呼之。命名既异,治法亦殊。一般多以疏风解表,消疹  相似文献   

16.
1 糖尿病消渴的发病机理类同于痈疽之为病 祖国医学多以消渴的发病来认识糖尿病,张景岳认为:“凡患此证皆肾经为病,或壮盛之时不能保摄、恣情快欲,或饮食无度,或嗜炙过多;或久服丹石之药。”张子和提出“三消从火断论”之说,认为“消之证不同、归之于火则一也”。并指出以外界风气变化为原因有风消,风消即《内经》所论的“二阳结为之消”。与之相比,痈疽之发病亦与之相差无几。《外科理例》认为痈疽之发病,“其源有五:一、天行时气;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黄帝内经》称该病为消瘅,据其病机及临床表现不同,又有风消、鬲消、消中等不同之称.糖尿病类属于消渴病,但不等于消渴病,如消渴、消谷、消瘦之“三消症状”还可见于尿崩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疾病,它也属于中医的消渴病,但不是糖尿病.  相似文献   

18.
王思琦 《吉林中医药》2012,32(5):482-483
目的:观察消疕汤治疗静止期血热风燥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寻常型静止期银屑病血热风燥型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口服消疕汤(生地黄、牡丹皮、白芍、白鲜皮、玄参、白花蛇舌草、丹参、蚤休等),对照组30例口服消银胶囊.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临床疗效总的有效率分别为93%和80%,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疕汤可明显改善静止期血热风燥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甲亢与风消     
对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余在长期临证中,反复研索,深感本病虚实兼夹,证情复杂,且以津血枯涸,肌肉消烁为其主症,故从风消论治似更贴切。风消之名原出《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其传为风消”,说明情志不遂,思虑过度,心牌受损是发病之源。《张氏医通》曰:  相似文献   

20.
面神经麻痹属祖国医学口眼斜范畴。近两年来,笔者取“消风”穴(暂定名,位于下关穴前5分处)治疗面神经麻痹56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最小者16岁,最大者68岁;病程最短者1天,最长者32天。2治疗方法电针“消风”穴:选用回寸不锈钢针刺入“消风”穴。用G6805治疗仪断续波,阴极接在针体,阳极握在手中。病程在4周以内者,每次治疗10~15分钟;病程在4周以上或病情重者,每次治疗20~30分钟。6天为互个疗程,间歇1天可继续治疗。药物穴位注射:用维生素BI;0.sing加10%葡萄糖lml,取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