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20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发病刺激因素,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和证候特点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法,对2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发病刺激因素及中医体质的问卷调查,依据王琦"体质九分法"同时结合中医理论辨证分型最终总结体质辨识结果,进行中医四诊资料采集及证候诊断,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中医体质类型和证候的相关性。结果:(1)发病刺激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患者受到喜怒情致过激、思虑过度、饮食不节、饮食偏咸、抑郁情志不遂等刺激因素的影响,前三位依次为:喜怒情致过激142例(71%)、思虑过度138例(69%)、饮食不节127例(63.5%);(2)200例患者中,平和质3例,特禀质4例,其余193例均为病理体质,如果兼杂质者按每种体质出现频次统计,以痰湿质出现频次最高,其后依次为气郁质、血瘀质、阴虚质、湿热质、气虚质、阳虚质、特禀质、平和质;(3)中医辨证分型结果表明,200例入选患者中以痰湿壅盛证最为常见,占39%,其后依次为痰瘀互结证(25%)、肝阳上亢证(16%)、痰热内阻证(10%)、气阴两虚证(6%)、阴阳两虚证(4%);(4)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候相关数据表明,痰湿质与痰湿壅盛证、痰瘀互结证、痰热内阻证呈正相关;气郁质与肝阳上亢证、痰瘀互结证呈正相关;血瘀质与痰瘀互结证、肝阳上亢证呈正相关;阴虚质与肝阳上亢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呈正相关;湿热质与痰热内阻证呈正相关;气虚质与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痰湿壅盛证呈正相关;阳虚质与阴阳两虚证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体质类型以痰湿质、气郁质最为常见,证候特点以痰湿壅盛证最为常见,体质类型与本病临床表现证候具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其危险因素及至关重要的特质。其中痰湿质多为痰湿壅盛证、痰瘀互结证、痰瘀互结证;气郁质表现为肝阳上亢证、痰瘀互结证,这些体质和证候的形成可能与喜怒情致过激、思虑过度、饮食不节、饮食偏咸、抑郁情志不遂等刺激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的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10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中医基本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中医基本辨证要素中病性证素分布呈痰浊血瘀热盛气虚阳虚气滞阴虚血虚的趋势;病位证素分布呈神(脑)心脾肾大肠肝的趋势。证型分布中实证呈现痰热瘀滞证痰瘀互阻证热盛血瘀证里实热结证的趋势;虚实夹杂证呈痰热炽盛,气阴耗伤证气虚血瘀证气虚痰阻证的趋势;虚证呈阳气亏虚证血虚证、气阴两虚证的趋势。结论脑梗死急性期中医病性证素是痰浊、血瘀、热盛、气虚等;病位证素是神(脑)、心、脾、肾等;证候分布是痰热瘀滞证、痰瘀互阻证、热盛血瘀证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入手分析中医证侯及与胰岛素抵抗关系,并进行总结,为今后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思路。方法:查阅1979-2010年有关代谢综合征中医分型及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137篇中医文献,按统计结果列出出现次数比较多的证型,并对各证型出现的临床指标频次等进行数据统计。结论:代谢综合征主要累及肝脾肾三脏,早期以气阴两虚多见,中期以痰湿壅盛多见,后期以阴阳两虚多见。而脂质代谢异常多发生在痰浊阻遏证和痰湿壅盛证,以痰浊阻遏证更为显著,体重指数异常以痰瘀互结证为主;脂联素异常以瘀血阻络证为主;血压异常以肝火上亢为多见。  相似文献   

4.
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型与现代医学客观指标的关系,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取365例代谢综合征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指标的关系。结果: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证、血瘀脉络证最多,痰湿壅盛证、脾肾两虚证次之,肝胃郁热证最少,胰岛素抵抗组在气阴两虚证、瘀热互结证、痰湿壅盛证型中的IR值明显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且在气阴两虚证型中ISI值显著低于非胰岛素抵抗组。糖耐量异常中肝火亢盛证型的比例较高,占95.83%(P<0.05),而湿热困脾证型明显低于其他9型,占29.63%(P<0.05)。阴阳两虚证型在脂蛋白异常中出现的比例为90.91%,明显高于其他9型(P<0.05)。痰湿壅盛证型在血浆黏度异常中76.47%的出现比例较之脾肾两虚证的24.32%也差距明显,高于其他9型(P<0.05)。血瘀脉络证型在微血管病变中出现的比例也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结论:气阴两虚及痰、瘀互结是贯穿本病的病理基础。胰岛素抵抗存在于代谢综合征的全过程。目前临床治疗在活血化瘀、祛痰化浊、健脾益气三大治则的基础上,兼顾调肝补肾益气。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常见中医证型糖脂代谢及瘦素表达规律,为本病的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235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即痰瘀互结组、痰浊阻遏组、气阴两虚组和阴虚热盛组,观测空腹血糖(FPG)、血脂—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压(BP);腰围(WC);体重指数(BMI);空腹胰岛素(FINS)和瘦素(LEP);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气阴两虚组的BMI和WC与痰浊阻遏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痰浊阻遏组收缩压(SBP)较高,与气阴两虚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痰浊阻遏组舒张压(DBP)亦较高,与阴虚热盛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气阴两虚组TG较高,与痰浊阻遏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痰浊阻遏组FINS较高,与气阴两虚组和阴虚热盛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痰浊阻遏组ISI较低,与其他三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痰瘀互结组和痰浊阻遏组LEP与气阴两虚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痰浊是代谢综合征发生和发展的关键病理环节,高瘦素血症使"脂肪—胰岛内分泌轴"紊乱和胰岛素抵抗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辨证客观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师菡  王阶  李霁  何庆勇  顾焕 《新中医》2007,39(11):14-16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指标。方法:通过对100例代谢综合征的病例进行研究,客观检测胰岛素抵抗、脂代谢(HDL-c、T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指标,并运用SPSS10.0软件分析中医证型与各项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代谢综合征中医辨证主要分痰浊阻遏、痰瘀互结、气阴两虚、阴虚热盛、肝阳上亢、阴阳两虚6个证型;常见中医证型体现了该病不同阶段的病理生理变化。HDL-C、胰岛素抵抗及hs-CRP及TNF-α在中医各证型中程度不同,提示可将它们作为MS中医辨证客观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代谢综合征(MS)患者常见中医证型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为其分型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80例Ms患者,中医辨证分为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痰瘀互结型;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入院当日测定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清HS-CRP、血清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测定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扫查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测量血管内径及IMT.结果 MS各证型患者Hs-CR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程度依次为: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痰瘀互结>痰湿壅盛>肝火亢盛.MS患者颈动脉IM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升高程度在中医各证型中依次为阴阳两虚>气阴两虚>痰瘀互结>痰湿壅盛>肝火亢盛.结论 Hs-CRP、IMT水平可作为MS中医辨证分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1508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调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分析高血压病的中医证类分布和证素分布规律。方法:对1508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Epidate3.0软件作为数据录入软件。统计分析软件采用SAS9.0进行。结果:高血压病的中医证类分布痰瘀互结900例,占59.68%;阴阳失调544例,占36.07%;瘀血阻络228例,占15.12%;气阴亏虚184例,占12.20%;肾阳亏虚131例,占8.69%。高血压病的中医证素分布血瘀76.13%,痰71.09%,阴虚69.30%,阳虚54.64%,气虚37.93%,内火7.56%。结论: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发生改变,痰瘀互结,阴阳失调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病因病机,高血压病实证以痰瘀互结为主,虚证以肾阴阳失调为主,其病位在肾和心。  相似文献   

9.
刘志龙  李俊 《新中医》2010,(5):45-46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的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192例患者进行信息采集,采用聚类分析研究MS的证型分布特点,分析和探讨其证型证候分布规律及规范化证型。结果:MS主要为气阴亏虚、肾阴亏虚、肾阳亏虚、阴虚燥热4种证型。其中气阴亏虚证108例,占56.3%,肾阴亏虚证46例,占24.0%,肾阳亏虚证16例,占8.3%,阴虚燥热证22例,占11.5%。108例气阴亏虚证中,夹瘀者占86.1%,夹痰者占71.3%;46例肾阴亏虚证中,夹瘀者占78.3%,夹痰者占63.0%;16例肾阳亏虚证中,夹瘀者占75.0%,夹痰者占81.3%;22例阴虚燥热证中,夹瘀者占27.3%,夹痰者占22.7%。结论:MS临床上常见气阴亏虚、肾阴亏虚、肾阳亏虚、阴虚燥热4种证型,其中以气阴亏虚证最为常见,痰瘀贯穿整个病程。  相似文献   

10.
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在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中的分布规律,为中医证型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02例西医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辨证,分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型,检测血尿酸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组在年龄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以及合并高尿酸血症阴虚热盛、阴阳两虚组在血尿酸水平上明显高于气阴两虚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以及合并高尿酸血症阴虚热盛、阴阳两虚型在血尿酸水平上均高于气阴两虚组。提示:如果对2型糖尿病以及合并高尿酸血症阴虚热盛和阴阳两虚证型进行进一步研究,可能会找到引起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升高的中医证候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点,指导中医临床辨证.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要求,结合朱文锋教授的"证候辨证素量表",制定〈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症状量表〉并对相应证素赋值,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前瞻性中医四诊调查并建立证素研究数据库,运用SQL server 2005 得出每位患者的中医证素,运用频数分析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50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病位单一证素分布顺序为:肾〉肝〉心〉肺〉脾,虚证病性单一证素分布顺序为:阴虚〉气虚〉阳虚〉血虚,实证病性单一证素分布顺序为:痰〉血瘀〉气滞〉阳亢〉热,病位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肝肾同病〉心肾同病〉肺肾同病〉心肺同病〉心肝同病;虚证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气阴两虚〉气血亏虚〉阴阳两虚〉阴虚血亏,实证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痰瘀互阻〉气滞血瘀〉气滞夹痰〉痰热互结,虚实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阴虚夹痰〉阴虚阳亢〉阳虚夹痰〉气虚夹痰.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病位单一证素以肾为主,血瘀、痰、阴虚是其主要的病性单一证素;兼杂证素主要为肝肾同病、痰瘀互阻、气阴两虚、阴虚夹痰.  相似文献   

12.
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各证型动态血压曲线、颈动脉粥样硬化、年龄分布。方法选择全国七省市1 311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观察老年高血压病症候特点、分级分布、证型分布规律,比较各证型动态血压曲线分布、颈动脉硬化分布、年龄分布。结果中医辨证共4个主要证型,共736例(56.15%),分别为痰湿壅盛(210例,16.02%)、阴虚阳亢(177例,13.50%)、肝肾阴虚(79例,6.03%)和气阴两虚型(252例,19.22%),另有瘀血阻络和痰瘀互阻两个亚型。211例患者完成24 h动态血压检测, 152例(72.38%)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以阴虚阳亢、痰湿壅盛和气阴两虚兼夹瘀血阻络型多见;660例主要证型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检测,痰湿壅盛和气阴两虚兼夹瘀血阻络和痰瘀互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较高,分别为182例(27.58%)和322例(48.79%);60~79岁的患者以阴虚阳亢型为主,而80岁以上患者以气阴两虚和肝肾阴虚型为主。结论痰湿壅盛、阴虚阳亢、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是老年高血压病的主要证型,不同中医证型血压昼夜节律变化、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年龄分布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筛选病例,填写临床证候调查表,逐一归纳每例证候,将调查表数据输入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χ2检验,中晚期(III期与IV期)NSCLC证候构成、证型分布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98例中晚期NSCLC中,各证候基本构成是:气虚为主,占34.18%,痰湿次之,占25.51%,痰热占17.35%,阴虚占13.78%,气滞血瘀占7.65%,阳虚占1.53%。证型分布是脾虚痰湿占40.82%,气虚痰热占16.33%,肺郁痰瘀占15.31%,阴虚痰热占13.27%,气阴两虚占11.22%和阴阳两虚占3.06%六型组成。结论中晚期NSCLC,虚证主要以气虚、阴虚为主,实证主要以痰湿、痰热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伴代谢综合征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大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方法:代谢综合征患者247例和50名健康人(正常组),进行辨证分型,测定各组颈-股脉搏波速度,并分为正常、轻、中、重4个等级,进行分析。结果:伴代谢综合征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各中医证型比例为:痰浊阻遏型(27%)、痰瘀互结型(24%)、脾肾阳虚型(17%)、气阴两虚型(12%)、肝肾阴虚型(11%)和脾肾气虚型(9%);各证型组间颈-股脉搏波速度比较:痰瘀互结证组>痰浊阻遏证组>脾肾阳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肝肾阴虚证组>脾肾气虚证组,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所有研究患者证型分布与颈-股脉搏波速度分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各组间脉搏波速度等级构成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痰瘀互结证组患者中、重度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而脾肾气虚证组中为正常的患者比例高于其余各组(P<0.05),且未出现重度患者。结论:伴代谢综合征的慢性肾脏病人中医证型以痰浊阻遏型和痰瘀互结型居多;各中医证型组间大动脉僵硬度的变化与中医证型衍化规律一致,可作为伴代谢综合征的慢性肾脏病人的客观指标及疗效参考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5.
曾洁  浦莉俊  郑敏 《辽宁中医杂志》2013,(12):2412-241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C肽、尿微量蛋白、β2微球蛋白等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本证(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标证(湿证、瘀证、痰瘀互结证)辨证分型,同时检测血糖、C肽、尿微量蛋白,β2微球蛋白等实验室检测指标,分析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9例,以阴虚燥热证(62.7%)及气阴两虚证(30.5%)为主,多兼有湿证(78.0%),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以脾肾气虚证(72.0%)为主,多兼有瘀证(62.0%),晚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1例,以阴阳两虚证(81.8%)为主,多为痰瘀互结证(72.7%)。本证中脾肾气虚证及阴阳两虚证的尿微量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高于其他证型,而C肽水平低于其他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证中痰瘀证、瘀血证的尿微量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高于湿证组,C肽水平低于湿证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证型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无关(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本证的演变规律为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标证为湿证-瘀证-痰瘀证。C肽、尿微量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可反映中医证型的动态变化,与中医主证标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老年高血压病病人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特点。方法:依据文献调研结果制订中医证候调查表,对老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临床症状以头晕、头胀、不寐、肥胖、口干、目干、心悸等为多见;舌象以暗红舌、红舌多见,薄苔、白苔为常见苔质;弦脉为常见脉象。证候以阴虚阳亢、瘀血阻络最为常见,气阴两虚最为少见;证素以阴虚、血瘀、痰浊、阳虚比例较大。结论:老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表现为虚证以阴阳两虚为主,实证以痰瘀互结为主,且虚证多于实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中医证型的分类,并观察其中医证型与hs—CRP的相关性。结果发现代谢综合征各组患者hs-CR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中医各证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hs—CRP增高现象,其值随证型的演变而变化,肝阳上亢〈痰浊阻遏〈痰瘀互结〈阴虚热盛〈阴阳两虚〈气阴两虚(P〈0.05)。结论hs-CRP的水平可反映代谢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可将hs—CRP作为中医辨证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中医证候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临床调研分析糖尿病中医证候的一般规律。方法:采用聚类分析和决策树等数据挖掘方法,对临床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收集的995例2型糖尿病病例的主要证候有阴虚热盛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等6类。结论:随着病程的进展,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之间存在由轻到重逐次渐进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杨志旭  范铁兵  李洁  戎光  易亮  陈姝  肖宁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1745-1746
目的探讨危重病非心源性心肌损伤的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56例危重病非心源性心肌损伤患者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中医辨证要素中病性证素分布呈气虚阳虚痰饮血虚热盛阴虚的趋势;病位证素分布呈心脾肺肾的趋势;病性分布呈虚实夹杂证虚证实证的趋势。证型分布虚实夹杂证呈阳气亏虚,痰饮内停证邪热炽盛,阴血亏虚证心阳衰微,肺热炽盛证的趋势;虚证呈心脾两虚证心阳衰微证气阴两虚证的趋势;实证呈痰热壅肺证痰饮内停证。结论危重病非心源性心肌损伤的基本中医病性要素是气虚、阳虚、痰饮、血虚、热盛、阴虚;病位证素是心、脾、肺、肾;证候分布为阳虚饮停证、心脾两虚证、心阳衰微证、热盛阴虚证、痰热壅肺证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中医证型分布及其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部分依据。方法 :采集108例围绝经期OSAHS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结合专家组辨证,确立中医证型名称,并对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围绝经期OSAHS频数分布居前10位的症状为打鼾、神疲乏力、头晕、困倦嗜睡、形体肥胖、失眠、腰膝酸软、胸闷、急躁易怒、口干口渴;舌象以淡红舌、白腻苔为主;脉象以弦脉、滑脉、细脉、沉脉为主。108例患者中痰湿阻滞证31例(28. 70%)、肝郁(旺)脾虚证28例(25. 93%)、痰瘀互结证24例(22. 22%)、气阴两虚证18例(16. 67%),另外有7例患者的中医辨证不属于上述4种中医证型。气阴两虚证患者的雌激素(E_2)水平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痰瘀互结证、痰湿阻滞证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高于气阴两虚证、肝郁(旺)脾虚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患者每小时睡眠内呼吸暂停加上低通气次数(AHI)高于肝郁(旺)脾虚证、痰湿阻滞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围绝经期OSAHS中医证型多为痰湿阻滞证、肝郁(旺)脾虚证、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气阴两虚证患者可适当补充雌激素,痰证患者注意控制体质量,瘀证、虚证患者病情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