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山东中医杂志》2016,(7):581-583
湿热痰瘀闭阻经络而致的痹证为湿热痹,湿热痹的致病因素包括湿邪与热邪两个方面。外湿侵入人体,或肺、脾、肾、三焦功能失调导致湿邪内生,均可留滞肌肉筋骨而成痹。外湿与內湿可相互影响,相互促生。根据热邪与痹证二者的因果关系,可分为因痹致热和感热而痹。湿邪与热邪常易联合致病,两邪相合具有弥漫周身、易伤脾胃、易扰心神等特点。先热后湿,形成痹证以痰热为主,病情轻浅易治;先湿后热,形成痹证以痰瘀夹虚为主,病情难治。  相似文献   

2.
痹证临床常见,中医辨治有一定优势。王焕禄教授论治痹证,强调湿热痹证临床多见,辨证注重病变局部切诊,治疗强调清利通络,处方善用虫药,治疗讲求阶段性。  相似文献   

3.
浅论湿热痹     
痹证,《内经》分为风寒湿痹,兼热者名热痹。今人食精梁高脂、饮冷卧凉,易成湿;嗜烧烤灸炒、辛辣厚味、烈酒暖居,易积热,故湿热之痹尤多。痹证郁久化热或与湿相合,则湿热已成主要问题;治法以清热燥湿为主,兼祛风湿、通经络。  相似文献   

4.
吴鞠通论痹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鞠通对痹证的认识和治疗独具一格。痹证寒湿固有,热湿尤多,病机为"湿聚热蒸,蕴于经络",而为"热痹"、"湿热痹"。吴氏遵循治疗温病的思想,对"热痹"、"湿热痹"重在清利,创立"治痹之主方"加减木防己汤,并主张宣通肺气,通利下焦,湿热具化,经络畅通。  相似文献   

5.
吴鞠通对痹证的认识有独到见解,进一步完善了痹证理论体系。他提出痹证大体可分为寒湿和湿热二类,而湿热痹尤多;提出湿热痹治疗法则为苦辛通法和辛凉淡法,并创立治疗湿热痹方剂宣痹汤、薏苡竹叶散和加减木防己汤;其治疗湿热痹的核心药物为石膏、滑石、薏苡仁、杏仁、茯苓、白通草、半夏、蚕砂、桂枝、防己。其对湿热痹的认识至今指导中医临床。  相似文献   

6.
何贵琼 《四川中医》1998,16(11):7-8
风寒湿痹临床虽多,湿热痹证亦复不少,叶天士曰:“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寒战热炽,骨骱烦痛,舌起灰滞之色,面目痿黄色,显然湿热为痹。”现结合临床实际对湿热痹证之病因病机及分型治疗论述如下。1病因病机1.1湿热相结,内外合邪。素体阳盛,复感暑湿或冒雨涉水或从事水湿作业,以致湿蕴热郁,湿热相结,流窜经脉;若牌虚湿盛,复患风热,湿聚热蒸,内外合邪亦致壅滞经脉,令骨节烦痛。大凡素体虚弱者,气血不足,腠理空疏故外邪易于入侵。既病之后又无力驱邪外出,以至风寒湿热之邪得以逐渐深入,留连于筋骨血脉而为痹症。正如叶天士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甘草中治疗湿热痹症的有效成分—三萜皂苷类成分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分别对溶媒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进行考察,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技术进行纯化,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分析。结果:甘草治疗湿热痹症的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是采用50%乙醇溶液,用10倍量溶剂回流水浴提取3次,每次2h;最佳纯化工艺是采用X-5树脂吸附,取浓度为0.2g·mL^-1溶液上样,最大上样量为50mL,后用50%的乙醇5倍量洗脱。结论:最佳条件下,甘草中治疗湿热痹症的有效成分能被充分提取纯化。  相似文献   

8.
辨证治疗痹证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证是常见病、多发病 ,是由于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人体 ,引起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麻木、重着 ,屈伸不利和关节肿大等症。痹证包括现代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现代医学认为这是一种原因不明、又无特效根治办法的慢性疾病。中医药治疗痹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前景。我们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 ,体会到治疗痹证应遵循辨证施治原则 ,注重掌握辨病位、辨寒热、辨气血的辨证方法。1 辨病位痹证可发生于全身任何关节 ,也可局限于某一个关节或多个关节。主要症状有关节疼痛、肿胀、晨僵 ,严重者可发生关节肿大 ,活动受限等。痹证…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中的"痹症"范畴。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主要以湿热痹阻型为主,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就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和中药治疗方面做了如下整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未分化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其主要病机为湿热内蕴、经络阻滞、气血不调,予清热除湿、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之法,临床可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古医籍医案中湿热体质的辨识与诊疗模式,为现代临床湿热体质及其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文献依据。方法:运用中医文献学方法及数据挖掘技术,对医案中体质、病名、证候、诊疗模式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1)在古医籍医案中,共发现有体质医案1 474则,湿热体质医案76则,占体质医案总数的5.15%;2)湿热体质医案中涉及疾病48种、证候6种;3)在诊疗模式统计中,以单纯辨体论治所占比例最大,为77.63%,其他为辨体结合辨病和(或)辨证论治者。结论:1)湿热体质医案在古医籍医案中占有一定比例,虽然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已发生变化,但对湿热体质的研究依然十分重要。2)证实湿热体质是痢疾、痹证、淋证等多种疾病"异病同治"的病理基础。3)湿热体质医案中存在多种诊疗模式,以辨体论治为主,也有结合辨病及辨证论治者。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医学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方法趋向于联合用药,虽然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长期服用副作用较大。从1998年7月至9月,本院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以下简称RA)中医辨证属湿热阻络型痹证患者,用中药复方“湿热痹冲剂”治疗,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且副作用小,现...  相似文献   

13.
<正> 顽痹症病程较长,往往因寒湿或湿热留着阻滞窍络,使血脉不畅,津液停聚,而变生痰瘀。一旦痰瘀形成,则反致痹证顽疾。故按常法治疗很难见效。笔者通过反复临床摸索和观察,体会到顽痹多有痰象,治痹配以治痰常能收效。兹举病案三例。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上海市政局职工医院陈芳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阻络,寒湿阻络,寒热错杂,肝肾两虚类风湿关节炎是以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属于中医痹证范围。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辩证论治方面,总结一些肤浅的体会。一、湿热阻...  相似文献   

15.
廖銛 《浙江中医杂志》2003,38(11):492-492
痹痛证是肢体筋肉疼痛的证候 ,而痹证是关节疼痛的证候。考诸有关文献 ,多将痹痛证与痹证混为一谈 ,认为痹痛证就是痹证 ,为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所致。其实 ,痹痛证与痹证 ,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从病史言 ,痹痛证通常是气温变化即可引发 ,患者年龄大 ,体质弱 ;而痹症患者则有明确而严重外感发病的过去史 ,多见于青壮年 ,体质强。从病情病位论 ,痹痛证疼痛部位在于肢体筋肉 ,轻者痛 ,重者挛痛 ,有时可波及邻近关节 ;痹证疼痛部位在于关节 ,可见关节肿痛麻木、关节挛痛不能屈伸、关节红肿热痛、多关节游走疼痛等不同的疼痛形式。从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6.
黄进  赵长鹰 《四川中医》2006,24(3):16-17
在肾脏病的某个阶段或整个过程中,以湿热为主要表现的情况经常存在,本文从湿热在肾脏病中的成因、病理、表现及治疗等方面做了分析与论述,说明湿热证在肾脏病中的重要地位,有利于临床辨证、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17.
孙世辉  张苗苗 《河北中医》2013,35(8):1234-1235
痹证是临床常见疾病,具有慢性病程,反复发作的特点,既有外感因素也有内伤因素,在中青年人和老年人群中均有发生,严重影响人们工作和生活.孟河医派是清末最著名的中医流派之一,以费伯雄为代表,辨证用药以平正轻灵而疗效卓著为特色,具有严密的学术风格和鲜明的用药特色,历数百年而长盛不衰.现从《孟河四家医集》[1]有关湿热(包括痰热)型痹证中总结用药规律和特色.  相似文献   

18.
治疗热痹用药的体会武汉铁路中心医院(430064)刘娟痹证乃气血被病邪阻闭所致之病症。痹证的发生除感受风寒湿热诸邪之外,又与人体阳气先虚,腠理疏松,或阴虚内热,湿热内蕴有关。痹证可分为行痹、痛痹、着痹、热痹,四类痹证各有特点。笔者在临床中对热痹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风湿骨病在祖国医学属于经络肢体病症的一种,中医称之为痹症。痹症是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病症,临床上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其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根据痹症的病因病机与临床表现,大体上包括了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性疾病等。  相似文献   

20.
湿热性疾病,不当用养阴之品而用之,易致疾病缠绵或加重;当用之时不用,也可影响疗效。因此把握好湿热性疾病养阴药的使用十分重要。本文通过探讨清代名医薛生白佳作《湿热病篇》运用养阴药之规律,揭示了湿热性疾病养阴药应用的指征及择药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