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元针法"治疗枸橼酸氯米芬(CC)促排卵周期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回顾分析,36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CC组(16例)和通元针法联合CC组(20例),CC组在月经第5天服用CC 50 mg,连服5 d;通元针法联合CC组在服用CC的基础上加用"通元针法",取穴分A组、B组,A组穴位以任脉及三阴经、六腑腹部募穴为主引气归元,B组穴位以督脉及五脏背俞穴为主通督调神,两组穴位交替针刺,配合开四关或五输穴,采用飞针针法进针,每次留针30 min,隔日1次,所有患者均接受2个月经周期的治疗,妊娠则停止治疗。比较两组妊娠率、周期排卵率、卵泡最大直径、子宫内膜厚度及不良反应。结果:通元针法联合CC组妊娠率为75.0%(15/20),优于CC组的37.5%(6/16,P0.05),通元针法联合CC组和CC组周期排卵率均为70.4%(19/27);通元针法联合CC组卵泡最大直径、子宫内膜厚度均优于CC组(均P0.05);通元针法联合C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C组(0%(0/20)vs 18.8%(3/16),P0.05)。结论:"通元针法"联合CC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有利于改善卵泡质量及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提高妊娠率,可作为配合现代辅助生殖技术的一种安全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元针法对克罗米芬(CC)促排卵周期排卵障碍性不孕治疗效应的机制。方法将7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在月经第5天开始连续5天服用CC 50 mg。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元针法治疗,留针30 min,隔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妊娠则停止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周期结局、HCG日、卵泡最大直径、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妊娠率。结果治疗组妊娠率为73.5%(25/34),优于对照组的43.8%(14/32),治疗组周期排卵率为70.3%(52/74),高于对照组的53.9%(41/76),治疗组卵泡最大直径、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HCG日长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周期取消率、周期黄素化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元针法通过协调CC周期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胚胎和子宫内膜的同步性,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补肾活血法联合来曲唑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所有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收取时间为2015年1月20日—2016年3月5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43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对照组一组(43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分别实施补肾活血法联合来曲唑治疗以及来曲唑治疗。结果观察组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排卵前2天子宫内膜厚度(9.89±1.82)mm、排卵前1天(10.61±2.35)mm、排卵日(12.41±2.31)mm,与对照组具有差异(P0.05);观察组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实施补肾活血法联合来曲唑治疗,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尤昭玲教授临床上结合多种诊疗手段及方法诊治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独特思维和经验;归纳了诊治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尤氏八法",为中医诊治排卵障碍性不孕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李敏  马堃  单婧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9):3860-3864
目的:探讨排卵障碍性不孕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排卵障碍性不孕"病-证-症"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该研究通过24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其"病-证-症"分布规律,归纳排卵障碍性不孕"病-证-症"关系。结果: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疾病分布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黄体功能缺陷>黄素化卵泡未破裂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无排卵型功血;中医证候分布为:肾阳虚兼血瘀证>肾阳虚证>肾阴虚兼血瘀证>肾阴虚兼肝气郁结证>肾阳虚兼痰湿壅滞证>肾阴虚证。症状积分较高的症状有临经前少腹疼痛、经色黯、小腹冷、失眠多梦、眼眶黯、面部黯或环唇黯、行经前后乳房胀、胸闷急躁、情志失畅、经行少腹胀痛等。结论:该研究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在排卵障碍性不孕中最多见,且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排卵障碍性不孕以肾虚证为主,肾阳虚证较肾阴虚证所占的比重大,血瘀是病机演变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排卵障碍性不孕疾病症状分布总体趋势大致相同,同一症状在不同疾病中的轻重程度不同,对临床治疗用药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乔炳翔  王昕 《光明中医》2024,(5):1004-1007
排卵障碍性不孕是当今影响女性生育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如何安全有效地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已成为世界性的健康问题。中医在治疗该病时有着明显优势。王昕教授认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中医病机为冲任亏虚、脉道不通,治疗上补、涩、泻浊三法灵活运用,方可提高疗效。文章以中医经典方剂八味肾气丸及五子衍宗丸为例,结合具体辨证论治,对补涩泻浊法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治疗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朱琏针法配合温任调俞法与促排卵药物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服用促排卵药物;观察组采用朱琏针法配合温任调俞法,针刺天枢、子宫、关元、血海、足三里、三阴交、肝俞、脾俞、三焦俞、肾俞等穴,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两组均以3个月经周期为观察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月经评分、BBT监测、妇科B超监测排卵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基础体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排卵率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82.9%(P0.05)。结论朱琏针法配合温任调俞法能改善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症状,提高其受孕率,减少副反应,且朱琏针法配合温任调俞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优于口服西药。  相似文献   

8.
马堃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单婧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4):748-750
排卵障碍性不孕发病率逐年增高,成为妇科疾病治疗研究的热点。马堃主任医师在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临床中,认为与肾虚是根本病机,血瘀是一直贯穿于始终的重要因素,临床中灵活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取得了显著疗效。治疗时马主任强调分期调经,注重患者心理调节,兼顾调整睡眠,逐渐形成了自己运用补肾活血法个体化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用氯米芬结合"热敏点"灸疗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氯米芬结合"热敏点"灸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氯米芬治疗。结果治疗组的促排卵率、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米芬结合"热敏点"灸疗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周期疗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行中药周期疗法,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6个疗程。结果:60例患者中,妊娠36例,未孕但排卵功能改善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3%。结论:中药周期疗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七情内伤所致的不孕称为郁证性不孕。情志失畅、肝气郁结最易影响月经或致不孕,甚至既孕亦可因之而堕。调摄情志亦可调经种子。治疗方法不外抑气养血以减喜怒,调经理脾去其郁妒,养心安神和平快乐,滋阴凉血抑制相火。此外,心理疗法等非药物治疗亦相当重要。现代心身医学的心因性不孕以及部分因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的排卵功能障碍、黄体功能不全、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等导致的不孕,大抵属于郁证性不孕的范畴。  相似文献   

12.
探讨郁证性痛经的因机证治。七情内伤可致气血失运、经络瘀滞而引发痛经。肝郁肝火为郁证痛经之因;诸痛属心,五志感心,心主血脉功能异常可致气血失调而引发痛经。痛经临床表现常伴有情绪障碍和(或)一系列躯体症状。治疗郁证性痛经的原则为急则治标止痛,缓则治本解郁。与不通则痛、通则不痛,不荣则痛、荣则不痛一样,郁滞则痛、郁解痛消。治疗郁证性痛经防重于治。  相似文献   

13.
疏肝调神针灸方案治疗抑郁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客观评价临床上疏肝调神针灸方案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3例抑郁症受试者随机分为针灸疏肝调神组、穴位浅刺组和非穴位浅刺组,分别进行操作方法不同的针刺、艾灸、埋皮内针的治疗。3组治疗每周2次,共治疗12周。在4个不同时点对总有效率、HAMD抑郁量表和中医证候量表评分进行测量,结合严重不良反应记录以评价疏肝调神针灸方案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疏肝调神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62%,与非穴位浅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在以HAMD抑郁量表和中医证候量表为测量指标的评价中,疏肝调神组、穴位浅刺组在治疗后各时点评分优于非穴位浅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疏肝调神组的疗效最佳。并且,临床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疏肝调神针灸方案能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可改善抑郁症患者HAMD抑郁量表评分和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七情内伤引起的绝经前后诸证称为郁证性绝经前后诸证,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躯体症状和精神症状两大类,其中躯体症状又可分为月经紊乱类和非月经紊乱类。肝气郁结、心肝火旺、气血亏虚、痰瘀阻滞、阴虚风动、肝郁脾虚等为郁证性绝经前后诸证的常见病机。当代中医已经逐渐意识到郁证性绝经前后诸证的存在,治疗不再仅仅局限于补肾益天癸,而是越来越多开始运用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等从郁论治或辅助从郁论治的方法。现代研究表明,社会心理因素可影响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抗抑郁、激素补充以及心理认知疗法有助于缓解其临床症状,为郁证性绝经前后诸证学说提供了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郁证性经乱是指因情志因素引起的月经失调。"女子以肝为先天",七情内伤导致冲任失调是郁证性经乱的生理病理基础,其基础病机主要有肝气郁结化火、心脾两虚、痰凝血瘀、气血和肝肾亏虚;治疗时需辨证并兼顾崩漏与闭经的特殊性,不可忽视非药物情志疗法的重要性。郁证性经乱主要见于现代医学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应激性闭经等功能性疾病,以及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障碍性疾病致月经失调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药加针刺诱发排卵与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PR)含量的关系。方法 :2 9例排卵功能失调患者采用补肾为主的中药加针刺治疗 1~ 3个月。并用免疫组化法测ER和PR ,按PR含量将其分为PR阳性、PR弱阳性两组。结果 :PR阳性组 1 5例 ,合并不孕 1 4例 ,完成治疗 45周期 ,排卵 40周期 ,排卵率 88 89% ,受孕 1 0例 (71 43 % ) ;PR弱阳性组 1 1例 ,合并不孕 9例 ,完成治疗 3 3周期 ,排卵 1 0周期 ,排卵率 3 0 3 0 % ,受孕 2例(2 2 2 2 % )。两组排卵率及受孕率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均P<0 0 1 )。结论 :宫内膜受体缺陷是导致不孕的重要因素之一 ,宫内膜ER、PR阳性患者用中药加针刺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郁证发微(三十)——郁证泄泻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郁证性泄泻的病脉证治。由情志因素导致或加重的泄泻,且从郁论治或辅以从郁论治有效者,概为郁证性泄泻,主要包括怒泄、惊泻、肝泄以及心劳、脾劳、肺劳泄泻等类型。其病变脏腑主要涉及肝、心、脾、肺;病机涉及肝气郁结、胆虚受惊、思虑伤脾、费神劳心、悲愁伤肺等多端,可交杂出现。根据郁证性泄泻的不同类型有多种的治疗方法,包括疏肝解郁、壮胆镇惊、养心安神、养脾补肺、调整气机等,其中尤以疏肝抑木、强脾实土最为重要而常用,心理宽慰、调整患者生活态度等非药物治疗的作用亦不可忽视。现代医学中由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功能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等功能性胃肠疾病以及精神心理障碍类疾病所致腹泻,大抵属于郁证性泄泻的范畴。  相似文献   

18.
郁证发微(二十九)——郁证便秘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郁证性便秘的病脉证治。便秘病位虽在大肠,却与五志伤及五脏功能密切相关,病因病机涉及以下数端:肝肠相通,肝郁则肠滞;忧愁思虑伤脾损肺,脾肺气结则大肠壅滞,脾肺气虚则无力推送;五志过极化火,灼津炼液,致使肠枯;劳心伤脾,生化乏源,精血亏虚,肠失濡润;七情生六郁,食滞痰阻血瘀,阻塞肠腑。治疗郁证性便秘主要包括疏肝解郁、清肝泻火,行气燥湿、宽中化滞,清心安神、益脾养血,以及化痰化瘀等,要在疏通气机、清理壅滞、增水行舟。现代医学中凡由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急性便秘、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等慢性便秘以及躯体化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抑郁症等精神心理障碍类疾病具有便秘表现者,大致在郁证性便秘的证治范畴之内。  相似文献   

19.
不孕症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及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中医学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甚至有学者明确提出"肝司生殖"之理论,肝疏泄功能正常可使女子经调自孕,若疏泄失常,则气机升降出入难以协调,血脉往来不利,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失衡,孕育难成。故临床治疗女性不孕,多注重疏肝调肝解郁之法,往获奇效。  相似文献   

20.
郁证发微(二十七)——郁证痞满论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郁证性痞满的病脉证治。郁证性痞满主要是指由情志因素触发或加重的胃痞与腹胀;其病机是“无邪无滞无形”之气郁,也可以是气机郁滞继发引起的食滞、痰阻、瘀血及气血亏虚;其临床表现除脾胃病症状外,也可以伴其他广泛多样的症状;其形态既可以是单纯郁证,也可以是病郁同存;其治疗既可以从郁论治,也可以病郁同治。从郁论治的原则主要包括疏肝理气消痞、运脾祛湿、化痰导滞等。鉴别痞满是否属于郁证,当参考实验室检查。郁证性痞满相当于由精神心理因素参与引起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腹胀、吞气症、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等功能性胃肠病,以及部分抑郁症、焦虑症、躯体化障碍等精神障碍性疾病。郁证性痞满的诊治理论与实践已得到现代医学越来越多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