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腧穴热敏灸是以经络理论为指导,采用艾条温和灸体表的热敏化穴,激发经络感传,促进经气运行以使气至病所的治疗方法。因热敏灸法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痛苦、不良反应少、操作方便、经济实用等诸多优势,在中医外科皮肤病、泌尿男性病、肛门直肠疾病、乳房疾病等多种病症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腧穴热敏灸在中医外科疾病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提出腧穴热敏灸在中医外科临床应用与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解决对策,以期为腧穴热敏灸在中医外科临床推广应用与发展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灸对踝关节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采取抬高患肢及应用消肿、活血药物,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腧穴热敏灸,分别观察2组术后3、7天患肢肿胀消退情况.结果:术后3天实验组患肢肿胀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7天实验组肿胀消退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腧穴热敏灸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肢体水肿的作用,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肿胀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热敏灸疗法与常规运动疗法对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将62例单侧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热敏灸组(30例)。对照组采取基础药物与常规运动物理疗法,进行先被动、后主动的肩关节训练模式,1次/d,5次/周;热敏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肢处阿是穴、颈夹脊穴、风门、手三里、肩髃、肩髎、肩贞、肩前等进行腧穴热敏定性探测,后对热敏部位施以温和灸,1次/d,5次/周。两组治疗周期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中(2周)及治疗后评价患者VAS评分、Constant评分,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治疗中及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Constant评分均升高(P<0.05),但热敏灸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治疗中比较,温针灸组VAS评分降低、Constant评分升高(P<0.05),对照组VAS评分降低(P<0.05)。结论热敏灸疗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和探讨腧穴热敏灸加常规功能锻炼对预防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护理和术后指导功能锻炼的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第三天加用腧穴热敏灸穴位施灸,观察两组患者腕关节僵硬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评分优良率为94.1%,对照组评分优良率为8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腧穴热敏灸加常规疗法对预防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关节僵硬的效果较常规疗法更优,能显著预防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僵硬,促进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恢复,减少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热敏灸疗法对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35例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予以热敏灸疗法治疗,2个疗程后评效。结果 35例患者中治愈23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100%。结论热敏灸疗法对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潘丽贞  王英  陈弦 《新中医》2017,49(4):132-134
目的:观察输卵管积水性不孕症宫腹腔镜术后应用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疗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10例输卵管积水性不孕症宫腹腔镜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热敏灸组、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各70例。对照组术后第1月开始试孕。热敏灸组术后第10天行热敏灸治疗,每月10次,共3疗程,治疗期间可以试孕。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在热敏灸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于术后第10天在阴道侧穹窿天宫穴(自创穴)注射利多卡因,加丁胺卡那、丹参注射液2 m L,治疗期间禁止同房,术后第4月开始试孕。观察3组妊娠结局情况。结果:随访至治疗后12月,3组宫内妊娠率、累计自然妊娠率、平均受孕时间分别为:对照组25.76%(17/66)、33.33%(22/66)、(4.92±1.56)月;热敏灸组32.81%(21/64)、40.63%(26/64)、(4.89±1.56)月;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46.15%(30/65)、56.92%(37/65)、(6.93±1.44)月,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两两比较,对照组与热敏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与对照组比较,热敏灸联合穴位组与热敏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优于其余2组。3组自然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积水性不孕症宫腹腔镜术后采用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疗法可提高宫内自然妊娠率及累计自然妊娠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发一款热敏膝关节隔物灸具,促进热敏灸的应用。方法 基于热敏灸理论,以敏化腧穴、消敏定量、适宜灸温为技术指导,研发热敏膝关节隔物灸具。结果 热敏膝关节隔物灸具对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与热敏悬灸组相当。结论 热敏膝关节隔物灸具在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上可以代替热敏悬灸,解决了热敏灸人工施灸耗时费力、专业性技术要求较高、运用局限、 操作复杂、安全性欠佳等不足,可促进热敏灸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赵静  邓芸  黄怡 《光明中医》2023,(12):2343-2345
目的 观察热敏灸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2021年1月—2022年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术后早期炎症肠梗阻患者分为3组,各30例,均行常规西医治疗。中药热奄包组采用中药热奄包治疗,热敏灸组采用热敏灸治疗,联合组采用热敏灸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均治疗1周。比较3组胃肠功能改善效果、炎症指标。结果 联合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中药热奄包组和热敏灸组(P<0.05)。治疗1周后,3组炎症指标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水平低于中药热奄包组和热敏灸组(P<0.05)。结论 热敏灸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康复护理联合热敏灸对风寒湿型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康复护理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热敏灸治疗。结果:实施护理干预2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率为30.0%,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而对照组治愈率为20.0%,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一般健康状态、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7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疼痛症状、关节功能障碍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联合热敏灸可促进风寒湿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皮肤病包括细菌性皮肤病、病毒性皮肤病、真菌病、过敏性皮肤病、物理性皮肤病、结缔组织疾病与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等。腧穴热敏灸是以经络理论为指导,采用艾条温和灸体表的热敏化穴,激发经络感传,促进经气运行以使气至病所的治疗方法。因其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痛苦、副作用少、操作方便、经济实用等诸多优势,不断在皮肤科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本研究主要综述了近年来腧穴热敏灸在皮肤科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提出腧穴热敏灸在皮肤科临床应用与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解决对策,以期为腧穴热敏灸在皮肤科推广应用与发展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1.
孙国娟 《四川中医》2013,(11):135-137
目的:对腧穴热敏灸在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的疗效观察,进一步扩大中医药特色疗法在围手术妇科患者中的应用范围,也为中西医结合摸索出一条新思路。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顺序将住院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腧穴热敏灸,对照组采用普通艾条灸,治疗后观察两组施灸后肠鸣音出现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情况、首次排便情况,以及腹胀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改善腹胀有效率为95.23%,对照组有效率80%,观察组能明显缩短肛门排气、排便情况。结论:腧穴热敏灸治疗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热敏灸是一项源于经典并运用于临床的创新性疗法,文章通过翻阅经典,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2015-2019公开发表的热敏灸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热敏灸疗法优于传统艾灸疗法,且使用范围广泛,适宜骨关节疾病、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疾病、妇科疾病、心脑血管、癌症术后等,且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热敏灸的主治作用不仅能温经散寒、益气固脱、防病保健,且具有更安全、简便及无副作用的特点,值得推广。但目前对经典的挖掘、对热敏灸操作过程、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及机制探讨仍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热敏灸技术应用于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应用热敏灸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病情,运用辨证施护的方法实施整体护理。结果:50例实施热敏灸治疗的患者疗效确切,无并发症。结论:热敏灸治疗操作简便、无痛苦、无副作用,护理充分得当,能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热敏灸与外科手术结合功能支具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效果及关节功能康复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纳入80例合格受试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n=40):采用热敏灸,在患侧膝关节周围的血海、梁丘、犊鼻、内膝眼构成的区域内探查热敏穴位,选取热敏灸感最强的敏化穴位施灸,前5天,每日治疗2次,第6天开始每日1次,连续治疗6周。对照组(n=40):采用外科手术缝合撕裂治疗。两组均结合功能支具进行康复训练。6周治疗结束后观察Lysholm评分表、VAS评分以及关节间隙。结果:两组Lysholm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4周时,两组关节间隙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第6周时,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敏灸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运动损伤临床疗效与手术治疗相当,止痛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脊柱调衡手法联合热敏灸治疗老年腰三横突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2月南京市高淳中医院76例老年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热敏灸组、联合组,各3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热敏灸组采用热敏灸治疗,联合组采用脊柱调衡手法联合热敏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并对比治疗前、治疗4周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腰椎关节活动度(前屈与后伸)、炎症因子水平[白介素-6(IL-6)、前列腺素E2(PGE2)]。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4.74%(36/38),高于热敏灸组的78.95%(30/38)(P<0.05);治疗4周后两组VAS、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热敏灸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腰椎前屈、后伸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大于热敏灸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IL-6、PGE2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热敏灸组(P<0.05)。结论:脊柱调衡手法联合热敏灸治疗老年腰三横突综合征疗效显著,能减轻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及关节活动度,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术后常规抗炎基础上,探讨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与单纯热敏灸治疗对经宫腹腔镜输卵管造口术后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210例输卵管积水性不孕症宫腹腔镜术后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热敏灸组、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仅术后静脉滴注头孢西丁钠抗炎1周。热敏灸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阴道血止后行热敏灸治疗,穴取腰阳关、关元、气海、肾俞、三阴交、阴陵泉、子宫,并随证加减。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在热敏灸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于阴道止血后在"天宫穴"(经验穴,即宫颈下旁开1.0 cm,左右各一穴)行穴位注射(利多卡因1 m L、丁胺卡那2 m L、丹参注射液2 m L),左右两侧交替进行。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10 d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类型、厚度及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lusatility index,PI)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热敏灸组窗口期A型子宫内膜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57.1%(40/70)vs 31.4%(22/70),50.0%(35/70)vs 31.4%(22/70),均P0.05]。各组治疗后窗口期子宫内膜均较治疗前增厚(均P0.05),且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改善程度优于热敏灸组与对照组(均P0.05),热敏灸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除对照组RI外,各组治疗后PI、RI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改善程度优于单纯热敏灸组与对照组(均P0.05),热敏灸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输卵管积水性不孕患者宫腹腔镜术后采用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可以增加子宫内膜厚度,降低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17.
热敏灸是指在热敏化穴位上施灸,过程中出现传热、透热等现象的艾灸方法,其灸量选择方式是以热敏现象消失为度。通过归纳热敏灸治疗过敏性鼻炎、颈椎病、癃闭等临床研究,探索灸量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及灸量的选择方式,为临床应用提供一些借鉴。灸量学作为衡量灸法刺激量疗效的标准,为灸量、疗效、疾病三者间的对应关系及机理的进一步研究作准备。  相似文献   

18.
邱艳婷 《光明中医》2016,(7):984-985
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面肌手法功能锻炼对周围性面瘫疗效的影响。方法 30例周围性面瘫适宜患者,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热敏灸面部穴位加面肌手法,每日1次。结果经2周治疗后,Burres-Fischer评分及House-Brachmann分级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05。结论热敏灸结合面肌手法功能康复锻炼能显著提高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其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耳穴埋针联合热敏灸缓解痔病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2019年1月行痔病手术的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予以热敏灸治疗的40例患者为单一组;予以耳穴埋针联合热敏灸治疗的40例患者为联合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后的疼痛分级指数(PRI)、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术后6 h、首次排便、术后24 h的PR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单一组(P0.05)。结论将耳穴埋针联合热敏灸运用到痔病围手术期的护理中,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伤口疼痛,促进其伤口愈合,避免水肿、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唐勇  肖俊 《四川中医》2011,(4):122-123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痔疮患者随机分为Ⅰ组(治疗组)30例和Ⅱ组(对照组)30例,Ⅰ组予以热敏灸配合九华膏创面换药,Ⅱ组予以坐浴后用九华膏创面换药,对比肛门疼痛、肛门坠胀、排尿障碍等指标。结果:在术后肛门疼痛、肛门坠胀、排尿障碍等方面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治疗组对于术后肛门疼痛、肛门坠胀、排尿障碍等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混合痔术后应用热敏灸疗法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