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利用活性部位指纹图谱筛选驱虫斑鸠菊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鲁海  李燕菊  孙力  尚靖  徐建国 《中药材》2007,30(12):1589-1591
目的:以活性部位指纹图谱为模板,探讨建立驱虫斑鸠菊提取工艺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活性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色谱峰的变化为指标,应用多指标实验公式评分法考察提取工艺条件。结果:驱虫斑鸠菊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10倍量水,浸泡1 h,煎煮1 h,共3次。结论:所选工艺条件具有科学、简单、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建立驱虫斑鸠菊的澄清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HPLC指纹图谱色谱峰的变化为指标,应用多指标试验公式评分法考察驱虫斑鸠菊的澄清条件。结果:驱虫斑鸠菊水提取液的澄清条件为:在ZTC1 1澄清剂加入前先调节驱虫斑鸠菊提取液的pH=7.0,澄清剂的加入顺序为先加入0.5%(g/mL)澄清剂B溶液再加入1.0%(g/mL)澄清剂A溶液,澄清剂B和A的最佳用量分别为2.0%(V/V)和0.5%(V/V),反应温度分别为(80±1)℃和(60±1)℃,反应时间分别为2h。结论:该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优选驱虫斑鸠菊的半仿生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以指纹图谱共有峰HPLC总面积、总黄酮、干浸膏得率等为综合评定指标,采用均匀设计及指纹图谱优选驱虫斑鸠菊半仿生提取法的条件.结果 优化条件结合工业生产实际,确定其半仿生提取法工艺条件为:3次煎煮用80%乙醇的pH值依次6.0、6.5、8.0;煎煮时间依次为I、0.5、0.5 h.结论 驱虫斑鸠菊的提取工艺采用半仿生提取,均匀设计优选相关参数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驱虫斑鸠菊水提取液的澄清工艺。方法:应用多指标试验公式评分法结合正交试验设计,以浸膏量以及浸膏中紫铆素和总黄酮含量为评分指标,考察澄清工艺条件。结果:驱虫斑鸠菊水提取液的澄清条件为:ZTC1 1澄清剂的加入顺序为先加入0.5%(g/mL)澄清剂B溶液再加入1.0%(g/mL)澄清剂A溶液,澄清剂B和A的最佳用量分别为2.0%(V/V)和0.5%(V/V),反应温度分别为(80±1)℃和(60±1)℃,反应时间分别为2h。结论:该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斑鸠菊果实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以及液料比对斑鸠菊果实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0%、提取4次,每次1 h、料液比为1:20。结论:采用最佳提取条件,得到的斑鸠菊果实中总黄酮含量为103.55 mg·g-1。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斑鸠菊果实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以及液料比对斑鸠菊果实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0%、提取4次,每次1 h、料液比为1:20。结论:采用最佳提取条件,得到的斑鸠菊果实中总黄酮含量为103.55 mg·g-1。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驱虫斑鸠菊炮制工艺,比较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紫铆素、绿原酸的含量为评价指标,比较驱虫斑鸠菊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紫铆素的含量炮制后均比炮制前明显增加,有利于药理作用的更好发挥;绿原酸的含量有少量减少。结论通过驱虫斑鸠菊炮制前后的含量测定,为驱虫斑鸠菊的进一步炮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且为进一步完善驱虫斑鸠菊的质量标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3,(10)
目的采用大孔树脂对驱虫斑鸠菊总黄酮进行分离纯化,确定其分离纯化条件。方法通过对5种不同型号大孔树脂(D3520、NKA-9、AB-8、LS-300、LS-300B)进行静态吸附与解吸试验,优选出LS-300B进行动态吸附及洗脱试验,确定最佳纯化工艺参数。结果 LS-300B纯化驱虫斑鸠菊总黄酮最佳工艺参数为:树脂径高比1∶10;上样液的质量浓度为2.583 mg/mL;pH值为2.5;上样体积流量为2 mL/min;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为50%;先用4 BV水将杂质洗脱,然后用6 BV50%的乙醇洗脱;洗脱体积流量为1 mL/min。采用该工艺最终可纯化总黄酮量至70%。结论利用LS-300B富集驱虫斑鸠菊总黄酮成分,综合效能较好,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驱虫斑鸠菊对人 A375黑素瘤细胞株分泌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合成以及细胞内酪氨酸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学方法研究驱虫斑鸠菊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采用475 nm 比色法测定黑素含量;采用 TRIzol 试剂盒提取总 RNA,再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 cDNA,检测酪氨酸酶基因表达水平。结果:驱虫斑鸠菊可以增强 A375人黑素瘤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合成能力,还可增强酪氨酸酶基因表达。结论:驱虫斑鸠菊可能从基因水平增强酪氨酸酶活性,促进黑素合成。  相似文献   

10.
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桑叶总生物碱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桑叶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煎煮时间和加水量为考察因素,以总生物碱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水煎煮提取工艺条件。结果:优选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用12倍量水煎煮1h。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提取得到桑叶总生物碱含量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选苗药验方治疗慢性胃炎的提取工艺。方法:选取水和乙醇作为提取溶媒,以溶剂浓度、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及药材粉碎粒度作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设立3个水平;并以提取物的镇痛、抗炎作用,浸出物为指标,利用L9(34)正交设计优选提取工艺。结果:水提最佳提取工艺为粉碎粒度为粗颗粒,加10倍量水,提取1 h,提取3次;醇提最佳提取工艺为粉碎粒度为最粗粉,加10倍量乙醇,提取2 h,乙醇浓度为70%,提取2次。考虑到节约成本以及考察指标浸出物、镇痛率、抗炎率的结果显示水提组均优于醇提组;最终确定提取工艺为水提,药材粉碎粒度为粗颗粒,加10倍量水,提取1 h,提取3次。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提取物药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风湿通痹胶囊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伟  沈雪梅  房志坚 《中药材》2005,28(6):509-511
目的:研究复方风湿通痹胶囊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优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的含量、薄层扫描法测定青藤碱的含量.结果:金银花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6倍量,提取3次,每次0.5 h;青风藤最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7倍量,提取2次,每次1.5 h.结论:所选提取工艺各有效成分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益肾康颗粒剂提取工艺。方法:以淫羊藿中淫羊藿苷提取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对影响浸提效果的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3个因素,选择3个水平进行考察。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煎煮3次,加水量分别为12、10、10倍,煎煮时间1h。结论:该工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肝达康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以正交试验法对肝达康颗粒中白芍水提工艺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优选工艺条件。结果:优选提取工艺为: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h。结论:肝达康颗粒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评价指标可靠、合理。  相似文献   

15.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人参皂甙Rg1的提取率为测定指标,对心宁滴丸的醇提工艺中乙醇浓度、加醇量、回流时间等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以80%乙醇提取,第一次加5倍量,提取1.5h;第二次加4倍量,提取1h为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中麻黄中总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总多糖含量为指标,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回流提取3次,1 h/次,药液比为1∶50(g/m L)。结论:最佳工艺简单、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出茅苍术中多糖成分的最佳水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成分,以苯酚-硫酸法测定总多糖的含量。以总多糖含量为评价指标,以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加水量为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茅苍术中总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茅苍术中多糖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水提取3次,每次加水10倍量,每次提取1.0小时。结论:正交试验结合苯酚-硫酸法考察茅苍术中多糖成分的最佳水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广佛手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总固物得率、挥发油提取率和5,7-二甲氧基香豆素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筛选出最佳提取工艺。结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药材饮片投料,12倍水提取2次,每次1h。结论:所优选的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9.
大黄、黄芩与黄柏药对配伍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大黄、黄芩与黄柏药对的最佳配伍提取工艺。方法:将各药味进行配伍组合,以大黄素、大黄酚、黄芩苷、盐酸小檗碱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HPLC测定,以正交试验考察乙醇浓度、乙醇用量和提取次数等因素的影响,优化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大黄与黄芩合提,黄柏单提指标成分提取率较高,得到合提最佳工艺为12倍量60%乙醇溶液,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单提最佳工艺为10倍量60%乙醇溶液,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所确定的配伍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