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桥本甲状腺炎(HT)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属于慢性复杂性疾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桥本甲减)为本病临床最常见的类型。中医理论认为阳气亏虚是桥本甲减的病机关键,诸多医家从分期辨证论治入手,认为脾肾阳虚为本病后期(合并甲减期)的主要病机,温阳法为该期的治疗大法;另有医家常以专方专药论治本病,温阳法也为他们治疗桥本甲减患者的普遍选择。故笔者综述近年来温阳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减的研究进展,意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总结卜献春主任医师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经验。卜教授认为桥本甲状腺炎的病机以虚为本,多虚实夹杂。气、痰、瘀、热毒是其主要病理因素。临床多分为肝郁痰凝、肝火亢盛、痰凝血瘀、脾肾阳虚、气阴两虚等证进行辨治。治宜标本兼顾,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为临床常见病,现多认为其病机为脾肾阳虚。廖世煌教授认为,甲减以虚为主,虚实夹杂,病变脏腑主要在肾、脾、肝,可见于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肝肾阴虚、脾阳不足,气阴两虚、脾虚失健三种证型。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足又称为糖尿病性肢端坏疽,是由糖尿病神经血管病变引起的下肢病变的总称,可归属于中医学“脱疽”等病的范畴。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足为消渴的一个变证,多由消渴日久,气血生化乏源,久则伤及脾肾之阳,最终肾阳虚衰所致,属中医学阴疽、脚疽、脱疽范畴。它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于世家教授认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多因先天禀赋不足、饮食起居失度、水土失宜、失治误治等多种病因共同致病,甲减的病机为本虚标实,阳虚为本,尤以脾阳虚和肾阳虚为主,气滞、血瘀、痰湿为标。治疗甲减应注重分型论治,常分为脾阳虚证、肾阳虚证及脾肾阳虚证予以辨证论治,遵循补脾不忘津、补肾不忘精、先天滋后天、后天养先天的治疗原则。遣方用药时倡导脾肾同调,补虚不忘实。善用温阳药如巴戟天、淫羊藿、仙茅等以温补脾肾之阳;若兼有气滞、血瘀、痰湿,在温补脾肾之阳的基础上,酌加行气、活血、化湿之品,如柴胡、益母草、茯苓等以行气消滞,活血化瘀,化痰除湿。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脏病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不仅给众多患者增加了精神和经济负担,也给我国社会公共卫生事业带来重大问题,而结合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医学手段对其进行干预、治疗,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全民大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中医大家都曾对“肾阳虚”证候进行了大量的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治法方药,现代中医药工作者依据中医典籍理论,对这一证候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认为其与慢性肾脏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通过运用一系列的现代科学实验技术对二者的相关内涵进行探索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从慢性肾脏病临床常用相关生物学指标和“肾阳虚”证候的相关研究入手,并将一系列临床、实验研究进行阐述分析,进而对二者相关性论述,针对当前关于“肾阳虚”证候与慢性肾脏病生物学指标相关研究较为片面、欠缺的现状,系统总结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候相关生物指标的研究方法,为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辩证标准规范化研究提供科学思路,进而为中医学证候本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认为遗传和饮食中的高碘是其主要病因;发病机制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发挥作用的复杂自身免疫反应;典型的症状是甲状腺肿大或甲状腺结节,部分患者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目前该病尚无中医行业的诊治标准,因为甲状腺疾病在中医学中统称为瘿病,所以临床上桥本甲状腺炎主要是参照瘿病进行辨证论治;但是在其病因病机的认识上中医各家的观点众多,缺乏统一的规范性的辨证思想。认为该病与胎传有关,先天禀赋不足即元气亏虚、后天饮食中的碘过量是其主要病因,而非情志内伤。基本病机为气虚、痰凝、血瘀,关键为气虚。由正气亏虚导致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壅结颈前而肿大结块,气虚进一步加重则导致阳虚,出现畏寒浮肿等脾肾阳虚之证;且临床证实桥本甲状腺炎从气虚辨治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浅谈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医分期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认为桥本甲状腺炎的病因是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因感受外邪等,情志因素为诱因,主要涉及肝脾肾三脏;病机为本虚标实,其发病以肝气郁滞、肝郁脾虚、脾肾阳虚为本,而局部以痰浊、瘀血凝滞于颈前发为瘿瘤为标。治疗原则是疏肝、健脾、温肾,并佐以活血化瘀、理气化痰、软坚散结。临床一般分三期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9.
桥本甲状腺炎与甲状腺功能减退属于中医学"瘿病""虚劳"范畴。基于中医理论从病因病机、辨病辨证方面探讨桥本甲减与脾肾两脏的关系,提出"脾肾两虚则化气行水不能、血液运行无力"为其基本病机,病理因素离不开水湿、痰浊、瘀血,同时结合"益火补土"及"治未病"思想,进而总结出从脾肾治疗及预防桥本甲减的经验,强调临证治疗时"健脾不忘化湿祛瘀,补肾注重阴阳双调"的重要性,以期此法在临床上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足,又称为糖尿病性肢端坏疽,是由糖尿病神经血管病变引起的下肢病变的总称,可归属于中医学“脱疽”等病的范畴。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足为消渴的一个变证,多由消渴日久,气血生化乏源,久则伤及脾肾之阳,最终肾阳虚衰所致,属中医学阴疽、脚疽、脱疽范畴。它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  相似文献   

11.
柴嵩岩教授认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中医学病机与阴血亏虚、肾气不足、五脏功能、脉络瘀滞诸要素有关。以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为主要证型,兼夹肝郁、湿浊、血热、脉络瘀滞之证。  相似文献   

12.
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及其相关指标回顾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回顾、评析了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20类造模方法及其相关指标的选择状况,分析了“传统病因”模型及“病理”模型两类造模方法各自的优劣。认为“病证结合”将是制作中医学证的动物模型最可行途径,并提出了运用该方法造模时所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瘀论治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导致体内代谢活动下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本病起病缓慢,多见于女性。根据甲减的临床表现,多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虚劳范畴,认为其病机关键是阳气虚衰,治疗多从温补脾肾之阳人手。笔者根据临床所见,临证中从瘀论治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甲减从瘀论治的证治探讨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医证候分布和遣方用药辨证论治规律。方法检索1979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国内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Pub Med数据库收录的中医诊治桥本甲状腺炎的文献资料,分析桥本甲状腺炎中医证候分布和治疗方药规律,及不同证型与年龄、性别、甲状腺功能、甲状腺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共获得桥本甲状腺炎中医证型32个,其中脾肾阳虚、痰瘀互结、肝郁脾虚、痰气郁结、肝郁气滞、气阴两虚为主要证型;共用方剂469首,其中212首成方,以补益剂、和解剂、祛痰剂、清热剂、温里剂为主。共涉及中药311味,频次较高的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使用频次较高的51味中药可组成6个聚类方,分别适用于肝郁化火证、脾虚痰凝、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痰火郁结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滞血瘀痰凝证的桥本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证型分布在不同年龄、性别、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激素指标存在差异(P0.05或P0.0125或P0.003125)。结论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以脾肾阳虚证最为常见,其次为痰瘀互结、肝郁脾虚证,遣方用药既要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又要温补脾肾、益气养阴,对症加减,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5.
象思维为中医学的原创性思维,运用中医学的象思维,以"象"为工具,结合西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生理病理认识,认为胰岛素对人体的作用与中医学中脾肾两脏的部分功能有相似的象,以脾肾两脏作为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型的切入点,可将其分型为:痰湿困脾证、脾肾两虚证、津亏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痰瘀互结证。  相似文献   

16.
刘力  邓宏韬 《江西中医药》2008,39(12):32-32
中医学对于慢性。肾炎的主要认识论述分散在“水肿”、“腰痛”、“血尿”、“虚劳”等范畴中。随着中医学对慢性肾炎认识的日趋深化,从病因看一般认为主因是寒湿侵袭,内因则与脾肾虚损有关。从发生发展看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是肺、脾、肾三脏亏虚,气血阴阳虚弱,尤以肾虚最为重要,标实是指外感、水湿、湿热、湿浊、瘀血等。临证运用则以本为主,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17.
戴恩来教授认为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水肿的病机为肾阳虚,以温阳利水法为主,运用济生肾气汤加减治疗该病,疗效显著,为临床治疗甲减水肿提供参考。另附验案一则,以供临证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舒仪琼主任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舒主任认为甲减的发病机制与心、肾、脾阳虚有关,而临床上又以脾肾阳虚证较常见,自拟芪参二仙汤,并根据患者兼症的不同,随症加减,在临床治疗上获得了良好疗效。现将其诊治甲减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经验及见解简述如下。1病因病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多由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或组织利用不足引起的全身性低代谢疾病~([1]),  相似文献   

19.
基于代谢组学的肾阳虚证本质研究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肾阳虚证现代研究在取得诸多成果的同时也出现很多问题,如何克服“还原论”方法在处理复杂系统问题方面遇到的挫折,成为中医证候研究面临的问题之一,引入具有全面、系统特点的代谢组学思想和方法是解决办法之一。代谢组学具有的在体观察、代谢产物检测以及根据时间变化动态观测的方法与中医学“整体观念”的特点和“司外揣内”的思维模式有相通之处。而且与传统中医学的“四诊”相比,可以引入科学技术的最新方法,使其更具优势。在此基础上,采用临床和实验研究结合的方式,运用色谱与质谱联用等方法来获取指纹谱,应该可以更清晰准确地描述肾阳虚证存在的裹些特定的代谢组分模式。  相似文献   

20.
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治疗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充血性心力衰竭属于中医学的惊悸、喘证、瘀证、心水、心痹等范畴。有学者认为“心衰”L’J、“悸——喘——水肿联还”‘’‘作为心力衰竭的中医病名为妥.近年来中医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综述如下.1$因病机心衰的产生,主要由于五脏阳气虚弱,水饮瘀血互结而成,每以外感六淫病邪或过度劳累而诱发加重L’J.心衰与中医心肾在病理上有着密切内在联系,心肾虚报,水火逆乱,是心衰的主要病理,又是引起心气不足的根本,尤以心肾阳虚,水饮溢泛为其最基本病理,在心衰不同病理阶段,均可表现为心肾阳气虚衰的共同病机“〕。ZM证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