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红佳教授认为痹证病因病机是阳虚为发病之本,湿邪为发病之要,瘀血为发病之标。在对痹证的辨治方面,提出扶阳首当其冲、除痹兼顾脾胃、化瘀贯穿始终、久痹诸法并用的临证特色。  相似文献   

2.
痹者,闭也,气血阻闭不通之谓也。凡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人体,气血运行受阻,引起关节、肌肤酸麻重疼甚至肿胀变形等症,统称痹证。王云彤老中医行医50多年,治疗各种痹证,其经验有四个方面: 首辨寒热痹证的分类,《内经》有行痹、痛痹、着痹及筋、脉、肌、皮、骨五体痹;《金匮要略》有风、湿、血痹、历节等。王老认为:“万变不离其宗”,治痹首辨寒热二纲,然后据证再揆度风、湿、热孰多孰少,因证治之。临床上,寒证多,热证少。热证的辨别要点:寒证以肢体  相似文献   

3.
叶天士创新学术思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天士创新学术思想包括"先安未受邪之地"的治未病思想;养阴护阴并行,甘寒咸寒养阴的治温思想;久病入络的病机思想;以通为用的络病治疗思想;通补奇经的杂病辨治思想;脾胃分治,顾护胃阴的脾胃病辨治思想;阳化内风的中风辨治思想;善用古方、用药轻灵的组方用药思想。研究并诠释其深刻内涵,可更好地继承与发展叶氏学术,叶天士善于创新、勇于创新的治学精神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汪履秋主任医师治疗痹证,经验丰富,临证详审病机,细辨脉证,区别标本,推判转归,以变应变,随变而治,致许多顽痹得解。现将江老治疗痹证的经验归纳如下。1证治分型,随证加减痹证的形成内为正气不足,外为风寒湿热侵袭。正如《灵枢》云:“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素问》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机体,势必影响卫气营血津液,营卫不和则生寒热,气血不和则气滞血瘀。如《素问}}云:“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灵枢})云:“沫得寒则聚”。综述痹证的病因病机,为风寒湿热痰瘀之邪留伏骨…  相似文献   

5.
总结旷惠桃教授"温养治痹"用药经验;旷师治疗痹证,首重"温养",临证强调辨病情之轻重、病期之早晚;痹痛初起,气血阻滞,治以温通经脉气血;痹证迁延,肿胀畸形,治以温壮筋骨关节;痹病难愈,正气虚损,治以温养藏腑元真;同时根据具体症状随症加减,在"温养"之基础上力求"方-药-症-证"四者相符,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痹证之特色。  相似文献   

6.
“病在阳者曰风,病在阴者曰痹”及“邪入阴则痹”之说,首见于黄帝内经,但后世对此认识不一,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以便对痹证难愈,痹易入脏,痹的治疗等问题的研究有所裨益。一、从病因病机看痹病于阴内经《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然风邪不能独伤人,只不过“风者,有病之长也”。风往往夹杂他邪为恙,如夹寒,夹湿、夹热等。风为阳邪,而寒湿属阴,这就导致了病因方面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痹病因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合而为病;或因Et久正虚,内生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痹阻气血所致。在痹证的辨证论治过程中不可忽视正气的盛衰,尤应重视后天脾胃的重要作用。基于痹病的病因病机,结合殷海波教授临床治验,探究顾护脾胃在痹病论治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介绍张伯礼教授辨治脉痹的经验。脉痹病因复杂,首以病证合参,在明晰诊断和证候的基础上,强调运用中医思维辨证论治;谨依病机之寒热虚实,细辨兼挟之邪,把握好祛邪与扶正的策略;注重整体而治,遣方用药常寒温并用,补疏相合,润燥兼顾,顾护中焦;强调合理调护,临证常内外合治,食养与茶饮并施。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为临床常见病,病至中后期,病机错综复杂,若皆以解表邪,祛风湿,止痹痛之法进治,有失辨证之感,应用急救回阳汤抓住阳气不足,寒凝血瘀之病机,收效确切。本文拟从探析配伍,法宗仲景;土灌四旁,痹久用良;表邪内陷,温阳达表;痹证欲脱,固脱达痹等方面略述其要。  相似文献   

10.
王少松  孙敬青  张帆  袁芳  王麟鹏 《中医杂志》2023,(12):1200-1203
总结王麟鹏教授运用逐邪通络针刺法分期治疗痹证的临证经验。认为寒邪、热邪、瘀邪是痹证的主要致病邪气,治宜逐邪通络。痹证早期以寒邪为主,病机为阳虚感寒,治宜重用火针温阳逐寒,以局部浅刺、散刺为主,并根据经络辨证循经点刺;中期以热邪、瘀邪为主,病机为寒邪蕴生热邪、瘀邪,治宜刺血配合火针疗法祛热逐瘀,刺血疗法多根据经络辨证选取合穴,火针点刺多重刺、深刺;后期病机为经络虚损不通,应先补益脏腑虚损,再逐邪通络,常用王乐亭“老十针”法调补脾胃,五输穴通络行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