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浙贝母栽培品种贝母素甲累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狭叶种、宽叶种、多籽种及小三子4个浙贝母栽培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HPLC-ELSD测定并比较了不同浙贝母栽培品种及其不同大小鳞茎和部位中贝母素甲的含量。结果表明,4个浙贝母栽培品种间及不同大小鳞茎和部位间贝母素甲含量差异显著。浙贝母小鳞茎中贝母素甲含量明显高于大鳞茎;芯芽中贝母素甲含量明显高于鳞片;小三子浙贝母鳞茎贝母素甲含量最高,但单株贝母素甲产量以多籽种浙贝母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一、二、三年生平贝母鳞茎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TC-C18(4.6×2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0.5%醋酸溶液(8∶19∶73)为流动相,流速为0.6mL·min-1,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结果:三年生以内平贝母鳞茎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含量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结论:从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含量来看,三年生平贝母药材质量优于一、二年生平贝母药材。  相似文献   

3.
孔凤利  张浩  杜伟锋  岳显可  李小宁  葛卫红 《中草药》2017,48(13):2691-2696
目的采用液相-质谱联用(LC-MS/MS)分析硫磺熏蒸(硫熏)对浙贝母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别ig给予硫熏、鲜切浙贝母提取物(生药剂量15 g/kg),采用LC-MS/MS技术检测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血药浓度,并用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硫熏浙贝母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66.40±4.65)、(146.72±10.88)ng/m 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181.79±7.85)、(457.38±58.81)ng·h/m L;鲜切浙贝母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186.37±18.80)、(227.65±7.01)ng/m L,AUC0~t分别为(197.70±18.69)、(566.16±41.55)ng·h/m L。硫熏浙贝母组大鼠体内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Cmax、AUC0~t明显低于鲜切浙贝母组。结论硫熏降低浙贝母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血药浓度,影响浙贝母中主要生物碱贝母甲素和贝母乙素的药动学行为。  相似文献   

4.
HPLC-ELSD测定浙贝母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艳  李萍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6):1257-1259
 目的建立HPLC-ELSD测定浙贝母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含量的方法,并对市售17批样品进行考察,制定含量限度。方法色谱柱:Agilent Hypersil BDS-C18(4.0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二乙胺(70:30:0.03),流速:0.8 mL·min-1; 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为85℃,载气流速为2.2 L·min-1。结果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线性范围分别为47.02~1 003.46.92~1 001 mg·L-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7%,98.7%,RSD分别为2.1%,2.5%(n=6)。通过市售17批样品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含量的测定,制定了不同规格浙贝母的含量限度。结论此法简便,快捷,结果可靠,可用于浙贝母的质量评价,为2005年版药典中浙贝母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钢架大棚与常规露地栽培2种不同栽培方式对浙贝母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钢架大棚和常规露地栽培两种方式,以产量及有效成分贝母素甲(C_(27)H_(45)NO_3)和贝母素乙(C_(27)H_(43)NO_3)总含量为指标。结果:试验表明:钢架大棚栽培浙贝母,每公顷平均产鲜鳞茎1.78万kg,比常规露地栽培增加8.87%;鳞茎干燥品贝母素甲、乙总含量为0.19%,比常规露地栽培提高35.71%,产量品质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结论:浙贝母钢架大棚栽培能显著提高产量、品质。大棚栽培能减轻土壤酸化,但需适当增加有机肥、氮肥尤其是磷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通过快速溶剂萃取(ASE)提取,使用柱后补偿液相色谱结合电雾式检测器(CAD)测定浙贝母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含量的方法,并将该方法与药典方法进行了差异分析。方法:通过试验确定ASE萃取最优条件:75%乙醇作为溶剂,萃取温度80℃,萃取时间3 min,循环次数2次,HPLC方法为色谱柱:ACE Excel C18-AR(50×2. 1 mm,1. 7μm),分析泵流动相:乙腈-0. 1%氨水(40∶60),梯度程序:0 min,40%A,1~5 min,40%~60%A,5~6 min 60%A,流速:0. 3 m L/min;补偿泵流动相:乙腈,流速:0. 3 m L/min。结果:贝母素甲、乙分别在29. 4~588. 4μg/m L和28. 4~569. 0μg/m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7. 23%~100. 90%和96. 32%~98. 75%,方法结果与药典方法结果吻合。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通用性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浙贝母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浙贝母超微粉、粗粉和饮片中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3种生物碱的体外溶出度。方法 采取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测定不同状态下的浙贝母人工胃液中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3种生物碱在不同时间节点的溶出量,并对其溶出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超微粉、粗粉和饮片在人工胃液中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3种生物碱的累计体外溶出度分别为90.25%、82.29%、33.65%,超微粉明显高于粗粉和饮片,且达平衡浓度仅需5 min。结论 浙贝母中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3种生物碱的体外溶出度能明显被超微粉技术提高。  相似文献   

8.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浙贝母中贝母素甲, 贝母素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分离提纯浙贝母中的活性成分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方法:采用氯仿-无水乙醇-0.2mo1.L-1盐酸(4:3:2)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主机转速为800r.min-1,流动相流速为1.2mL·min-1.结果:一次进样分离得到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经高效液相(HPLC)分析纯度,经MS,1HNMR鉴定结构.结论:利用本实验条件可从浙贝母中分离制备贝母素甲,贝母素乙,两者纯度分别达到:97.5%,94.5%.  相似文献   

9.
唐云  刘汉清 《中成药》2012,34(7):1295-1298
目的建立散结镇痛片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ELSD方法,以Thermo HypersilGold C18ODS色谱柱(5μm,4.6 mm×250 mm)为固定相;以乙腈-0.06%二乙胺溶液(70∶30)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结果贝母素甲在170.2~3 404 ng、贝母素乙在123.2~2 464 ng范围内,进样量对数值与峰面积的对数值呈良好线性;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8%(RSD为1.60%)、99.66%(RSD为1.83%)。3批样品中贝母素甲与贝母素乙的总含量分别为0.190 mg/片、0.179 mg/片、0.183 mg/片。结论本方法专属性、重现性好,可用于散结镇痛片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质量检测,暂定散结镇痛片中贝母素甲与贝母素乙的总含有量不得低于0.170 mg/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以化痰为主要效应的,既能关联浙贝母临床功效,又不增加质控难度的基于效应成分指数的浙贝母质量评价与控制新技术,使浙贝母品质评价与控制新技术更好地助力于浙贝母产业发展。方法:收集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浙贝母药材,确定浙贝母药材中活性成分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含量的上下限,分析条件为Hypersil ODS-3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二乙胺(70∶30∶0.03),流速0.8 m L·min~(-1);Alltech 2000-ELSD,漂移管温度85℃,载气流速2.2 L·min~(-1)。在确定的浓度范围内,配制不同浓度的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对照品溶液,采用小鼠气管酚红排痰实验法,以酚红浓度为化痰效应指标,将小鼠酚红排泌量与贝母素甲(X1),贝母素乙(X2)的质量浓度进行线性关系分析,拟合贝母素甲、贝母素乙与化痰效应指标之间的量-效关系方程f(Xi),构建浙贝母的化痰效应指数并验证。结果:浙贝母主要产区中贝母素甲的质量分数(以干燥品计)在0.046 5%~0.092 5%,贝母素乙的质量分数在0.017 5%~0.054 3%。给药溶液质量分数的范围为贝母素甲0.04%~0.10%,贝母素乙0.02%~0.06%。小鼠气管段酚红排痰实验结果表明,贝母素甲在0.09~0.23 g·L~(-1),贝母素乙在0.045~0.135 g·L~(-1)与小鼠气管酚红浓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甲=0.994 7,r乙=0.997 8)。根据拟合的量效方程构建的浙贝母化痰效应成分指数能很好地通过成分的量表征其祛痰的药效活性。结论:化痰效应成分指数的建立,不仅做到了量效关联,更实现了以量观效,对浙贝母品质评控、产业化发展及临床合理用药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设计不同施肥和畦面覆盖物组合的栽培试验,分析不同施肥和覆盖措施下土壤养分的差异及对浙贝母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影响,为制定浙贝母药材的合理栽培种植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有机鸡粪、生鸡粪两种肥料作为基肥,有机鸡粪或菇渣作为畦面覆盖,按照不同的"基肥+覆盖"组合对浙贝母进行栽培,统计产量,并采用HPLC方法测定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结果:有机鸡粪+有机鸡粪处理浙贝母鲜鳞茎产量最高,达15 799.5 kg·hm~(-2);有机鸡粪+菇渣处理的干鳞茎产量最高,达4 561.0 kg·hm~(-2),生鸡粪+有机鸡粪处理的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总含量分别为0.060%、0.034%和0.094%。结论:田间栽培浙贝母采用有机鸡粪作为基肥有利于提高鲜鳞茎产量,采用菇渣覆盖有利于提高折干率,高肥不利于有效成分的积累。综合考虑产量和质量,有机鸡粪+菇渣的组合推荐作为生产上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氮素形态配施对浙贝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浙贝母氮肥的科学施用及重庆地区的迁地引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2种氮素形态的5种浓度水平即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为15∶0(N1),12∶3(N2),7. 5∶7. 5(N3),3∶12(N4),0∶15(N5)处理下,引种栽培的浙贝母生长及生理生化、土壤因子、生物碱含量及产量的变化。结果:与不施氮(CK)处理组相比,不同氮素营养配施对浙贝母生长和品质均有显著提高,相互间存在差异。其中,随着铵态氮浓度的增加:①在硝态氮-铵态氮比为3∶12时,株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达到最大,较CK组分别增加了9. 27%,206. 62%;②在硝态氮-铵态氮比为0∶15时,叶长,叶宽,茎粗,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速效磷含量,有机质含量、总生物碱含量/产量达到最大,分别高于CK处理组14. 02%,16. 44%,13. 68%,40. 75%,45. 31%,41. 72%,77. 70%,14. 70%,24. 61%/47. 39%;随着硝态氮浓度的增加;③在硝态氮-铵态氮比为7. 5∶7. 5时,叶形指数、可溶性蛋白含量、贝母辛含量/产量、贝母素乙产量、鳞茎干重均达到最大,分别高于CK处理组2. 54%,5. 92%,21. 76%/54. 55%,60. 61%,26. 93%;④在硝态氮-铵态氮比为12∶3时,类胡萝卜素含量、色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贝母素甲含量/产量、贝母素乙含量、贝母素(甲+乙)含量/产量、贝母素(甲+乙)+贝母辛含量/产量、鳞茎湿重均达到最大,分别高于CK处理组45. 39%,45. 31%,271. 38%,67. 45%,39. 82%/64. 87%,36. 01%,38. 90%/63. 80%,37. 03%/61. 57%,20. 29%。结论:较高比例的铵态氮利于浙贝母的生长;而较高比例的硝态氮利于浙贝母鳞茎的生长以及代谢产物生物碱的积累。氮素配比施用(硝态氮-铵态氮比为12:3)较单一形态氮素更有利于提高浙贝母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浙贝母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分离提纯浙贝母中的活性成分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方法:采用氯仿-无水乙醇-0.2mol&;#183;L^-1盐酸(4:3:2)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主机转速为800r&;#183;min^-1,流动相流速为1.2mL&;#183;min^-1。结果:一次进样分离得到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经高效液相(HPLC)分析纯度,经MS,^1HNMR鉴定结构。结论:利用本实验条件可从浙贝母中分离制备贝母素甲,贝母素乙,两者纯度分别达到:97.5%,94.5%。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中药材平贝母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TC-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0.5%醋酸溶液(8:19:73)为流动相,流速为0.6mL·min-1,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结果贝母素甲、乙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400~3.200mg·mL-1(r=0.9998)和0.304~2.432mg·mL-1(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6%和102.6%。结论该方法便捷、有效,适用于检测贝母类生物碱等无紫外吸收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5.
韦敏 《中药材》2008,31(8):1129-1130
目的:考察浙贝母不同炮制品的内在质量.方法:采用HPLC-ELSD法对浙贝母不同炮制品进行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含量测定,C18色谱柱,乙腈∶水∶二乙胺(70∶30∶0.3)为流动相.结果:浙贝母各炮制品在绝对含量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其水煎液含量明显可见姜炙品>蜜麸品>清炒品>生品.结论:本研究可为今后制订浙贝母的炮制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HPLC-ELSD测定炉贝母不同提取物中贝母辛和贝母素乙含量的方法,研究采用不同提取方法时贝母辛和贝母素乙两生物碱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ELSD法进行分析;色谱柱:Comatex C18(5μm,250 mm×4.6mm);流动相:初始比例为乙腈∶0.02%三乙胺水溶液(38∶62),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5℃;SofTA Model 300S 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90℃,雾化室温度35℃,载气压力46.2 psi。结果贝母辛的进样量在2.750~9.625μg范围内,其进样浓度的对数(X=lgC)与峰面积积分值的对数(Y=lgA)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Y=2.218 98+1.401 53X,r=0.999 8);贝母素乙的进样量在1.5~9.0μg范围内,其进样浓度的对数(X=lgC)与峰面积积分值的对数(Y=lgA)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Y=2.516 79+1.132 66X,r=0.999 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可靠稳定,结果准确;回流提取法中贝母辛和贝母素乙含量均高于超声提取法和渗漉法,为探索炉贝母中异甾体生物碱类有效成分的提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贝乐欣胶囊中贝母甲素和贝母乙素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贝乐欣胶囊中的贝母甲素和贝母乙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贝母甲素和贝母乙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99-9.95μg和2.00-10.00μg,贝乐欣胶囊中贝母甲素和贝母乙素的回收率分别为101.5%和98.%。用此方法测定了3批样品中贝母甲素和贝母乙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HPLC-ELSD法同时测定通络散结胶囊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含量。方法:采用C18柱(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三乙胺(70:30);流速1.0mL/min;柱温:30℃;ELSD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00℃,载气流量:1.8mL/min。结果:贝母素甲线性范围为22.7~227μg/mL,r=0.9992,平均回收率为97.92%,RSD=1.34%;贝母素乙线性范围为23.9~239μg/mL,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7.75%,RSD=1.74%。结论:本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作为通络散结胶囊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HPLC-ELSD法测定参贝北瓜颗粒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含量。方法:采用AglientC18柱(150mm×4.6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1%二乙胺溶液(70:30);流速1.0mL.min-1;柱温35℃;ELSD800蒸发光检测器:漂移管温度:40℃,载气压力2.5MPa。结果:贝母素甲在0.249~1.492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8.6%,RSD为2.54%;贝母素乙在0.246~1.476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9.4%,RSD为2.10%。结论:该法准确可靠,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0.
薄层扫描法测定蛇胆川贝液中贝母甲素、贝母乙素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蛇胆川贝液中贝母甲素、贝母乙素的含量,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48%,99.25%。并对其它一些贝母制剂的贝母甲素,贝母乙素进行了薄层检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