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咳嗽是呼吸科门诊常见病,其常见病因有咳嗽变异型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等,病因不明则无从施治,中医辨治咳嗽历史悠久,优势明显。慢性咳嗽病机多为内外合邪,虚实夹杂,外邪以风为先导,为其主要诱发因素。治疗上,须辨虚实标本,权衡轻重,实则治标为先,兼顾其本,虚则治本为主,它脏同调,兼顾祛邪。  相似文献   

2.
介绍柏正平教授基于痰瘀理论治疗顽固性咳嗽经验.本病初起多因外感六淫致肺失宣肃,或因肺虚、他脏之病累及于肺,病久则气滞血瘀,痰瘀互结,阻塞肺络,正虚与痰瘀邪实相互为病而呈顽固性发作.柏教授诊治顽固性咳嗽提倡将辨病、辨症与辨证相结合,从表里脏腑辨病辨症,从痰瘀论治,补虚扶正、理气宣肺,着重化痰祛瘀,多能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3.
朱奉民  陈宪海 《河南中医》2012,32(5):593-594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脏腑相关理论是脏腑辨证方法在临床应用的主要体现,在脏腑咳嗽的辨治中尤为重要.在明确病因的基础上,辨别所累脏腑,分析病机,掌握疾病传变规律,运用中医脏腑辨证理论结合西医辨病,指导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慢性咳嗽是呼吸内科常见疾病,治疗棘手。中医认为本病在病因病机上具有复杂性,虽为肺系病,却常涉及他脏,且多见虚实夹杂、内外合邪。体质是脏腑关系、阴阳平衡的综合体现,决定了本病在内伤、外感两方面的病机走向,使得其证候特点各异,采用“辨体-辨病-辨证”结合的诊疗模式可以更加有效地防治本病。文章以国医大师王琦院士体质分类学说为基础,借鉴古今多位医家诊疗思路,结合导师崔红生教授临床经验,探讨该病的中医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慢性咳嗽中医证治探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慢性咳嗽在中医学上属"久咳"久嗽"顽固性咳嗽"范畴,病位在肺,与胃、肝、脾、肾、心等脏腑内伤功能失调相关。临证时医家多辨其病机,审因论治,总体上多以脏腑为纲,以阴阳虚实为本,治疗时在辨证基础上施治以相应方药,而各家又有不同侧重与经验,在临床施治中亦多有其成效。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认为“咳嗽虽多,无非肺病”,又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说明咳嗽虽然与肺的关系密切,但与其他脏腑也有关系。笔者从五脏相关的角度探讨慢性咳嗽的中医病机,希望对慢性咳嗽的中医治疗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从脏腑病位、邪实偏胜、疾病发展阶段三方面探析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中医辨证治疗思路。临床辨治本病应定病位,辨脏腑盛衰,从肝、脾、肾三脏论治。明病机,辨邪实偏胜,从瘀血、气、痰、毒邪论治。分阶段,辨寒热虚实,即病之初期,肝郁热盛,治以疏肝清热为主;病之中期,正虚邪实,治以扶正祛邪为主;病之末期,正气大虚,治以扶正气为主,忌一味猛攻。  相似文献   

8.
多数医家认为干燥综合征病位涉及多个脏腑,以肺、肝、脾、肾为主,肾藏精濡养四肢百骸,肺之通调水道影响津液输布,肝失调达阻碍津液运行,肝血亏虚则致燥症丛生,肝郁致瘀加重津液输布不通,脾主运化统领水精输布,脾虚生痰湿阻滞气津运行。各医家或侧重单个脏腑为主,或和而治之,现从以上四脏之病机虚实浅谈干燥综合征之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9.
慢性咳嗽病程长,病机复杂,与外邪侵袭和脏腑功能失调关系密切。中医诊治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4种咳嗽多以五脏为纲进行分型论治,或在辨证基础上拟一基本方加减治疗。结合西医不同病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因病机复杂、病程长,临床治疗难度大,临症不应固守成方或套用几种分型,当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核心辨证论治结合,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古今中医文献,结合临床观察,提出以燥湿为纲辨治慢性咳嗽的临证思路,并从立论依据、辨证思路(辨燥湿、辨虚实、辨病因、定病位)、治法方药方面,阐释了其在慢性咳嗽中的具体运用,为慢性咳嗽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医疗法治疗慢性咳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咳嗽是指咳嗽持续时间超过3周且无明显肺部症状,临床上尤见于老年群体出现感冒症状后。西医相关研究发现,持续慢性咳嗽患者普遍有气道慢性炎症,临床以抗炎对症治疗为主,但疗效并不理想。中医学对慢性咳嗽有"顽固性咳嗽""久咳""久嗽""内伤咳嗽"等多种不同的表述,中医认为咳嗽与外邪侵袭和脏腑功能失调关系密切,治疗应注重整体入手,多脏同调,每获良效。对中医治疗慢性咳嗽的内外治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郝翠梅 《世界中医药》2007,2(3):158-158
1中医对咳嗽的认识中医一般将咳嗽分为外感与内伤。慢性咳嗽除分清外感内伤的同时,更要辨宣与降、虚与实、寒与热的轻重,给以宣、降、润、收规律性组合用药,以综合协调肺气的运动,使其气机调畅,宣降相因、水津四布、阴阳平衡,恢复肺脏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使咳嗽治愈。2病机肺为娇脏,宣降失司、虚实夹杂、寒热失调乃为慢性咳嗽的病机。咳嗽病位在肺,但与多种因素有关。肺主气、司呼吸,外感六淫及其他脏腑功能失调皆可影响肺的正常功能,致气机不畅,宣降失职,迫气上逆,而为咳嗽。肺为娇脏,清虚之体,居上焦,外合皮毛,开窍于鼻,易为六淫邪气、七…  相似文献   

13.
咳嗽是临床呼吸系统常见病,咳嗽病变在肺,病机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致咳。外感咳嗽起病于肺,采取疏风散邪、宣肺止咳多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临床诸多慢性咳嗽多是因肺病迁延或他脏先病累及与肺而致咳,单纯从肺论治常疗效不显,李家民主任从事多年临床,对于慢性咳嗽常从肝论治,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咳嗽变应性哮喘(C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是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易迁延反复,中医称为"咳嗽".王成祥教授认为本病多为表里相因,虚实错杂.临床诊断应注意辨邪气属性、辨痰液性质、辨病位;治疗上分清标本缓急,并全程重视疏风散邪,宣降肺气,斡旋中焦,扶正祛邪等治法,使邪去正安,体现了中医病证结合与辨证论治的思想,为临床...  相似文献   

15.
受现代社会环境污染影响及烟草的大量吸用,肺系疾病屡见不鲜,临床上尤以慢性咳嗽多见。王胜认为慢性咳嗽究其本质是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气机升降失常是其最根本的病机。王胜根据中医学理论知识,结合慢性咳嗽发病脏腑的特性及基本病机,从气机升降辨治慢性咳嗽,为慢性咳嗽的中医治疗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蒋伟  高洁 《四川中医》2011,(10):4-5
介绍高洁主任医师辨治慢性咳嗽的经验。针对慢性咳嗽的不同病因,外感咳嗽、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鼻后滴漏综合征,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指出其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方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眩晕的临床体会。方法:总结中医对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和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结果:眩晕常见的病理因素为风、火、痰、虚、瘀,病位在脑,其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本病多属本虚标实,以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本,风火痰瘀为标,但亦有实中带虚者,临床治疗应在辨病的基础上辨证施治,注重辨脏腑虚实,随证治之。结论:中医辨证论治眩晕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UACS)是引起慢性咳嗽常见的三大病因之一。通过辅助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可针对病因治疗。中医在明确病因的基础上,从"治病求本"出发,辨别所累脏腑病位进行辨证论治,可提高临床疗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UACS是较佳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的辨治要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咯痰、气喘,属于中医学“肺胀”、“痰饮”、“咳喘”等病证范畴。主病之脏在肺,可累及脾、肾和心,病理性质多属标实本虚、寒热错杂,病机病证特点为“肺虚痰瘀”。病初多为肺气郁滞,生痰、停饮、血瘀,久则肺虚气不化津而致痰饮内生,气虚无以运血而致络脉瘀阻,虚实互为因果,痰瘀兼夹同病,多脏交互影响。而标实与本虚,痰饮与血瘀,脏腑之主次,则又因人因时而异,且变动不拘。由于本病多为发作与缓解交替,发作期偏于标实,多属感受外邪诱发;缓解期偏于本虚,多属脏气不足。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应予分别处理,但还当注意两者的相关性。现就急性发作期的辨治要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中医藏象理论在色诊中的应用,从色见于外,脏应于内;色以察其外,脉以知其内等方面分析中医色诊的理论渊源;从面部色诊分属脏腑、依色诊判断脏腑精气盛衰、凭色诊推知脏腑病性病位、用色诊进行脏腑辨病辨证和据色诊推断脏腑重症危症等方面阐述了中医色诊的临床应用及“察外以知内”的实用价值,从而提出了藏象学说奠定了中医色诊的理论基础,而“色脉相合”是其根本原理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