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个性化优质护理模式对长期卧床患者实施压疮预防性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本院长期卧床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1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常规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个性化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在卧床治疗期间出现压疮的人数、护理服务计划实施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对治疗期间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压疮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计划实施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个性化优质护理模式对长期卧床患者实施压疮预防性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模式对新生儿在实施护理以预防出现红臀症状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584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9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新生儿护理模式实施护理;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模式实施护理。对比两组新生儿在住院期间出现红臀的例数、住院治疗总时间、家长对新生儿护理服务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住院期间出现红臀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对新生儿采用品管圈护理服务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模式对新生儿实施护理以预防出现红臀症状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并发出现呼吸衰竭症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并发出现呼吸衰竭症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常规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COPD并发呼吸衰竭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在治疗期间出现的相关并发症例数、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治疗总费用和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对COPD并发呼吸衰竭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出现的相关并发症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治疗总费用和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并发出现呼吸衰竭症状的COPD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应用预见性护理服务模式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医院就诊的患有冠心病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冠心病护理服务模式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服务模式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冠心病症状消失时间、心电图表现恢复正常、护理服务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冠心病治疗期间护理服务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预见性护理服务模式对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应用徒手旋转方式对出现头位难产现象的产妇实施产科助产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出现头位难产现象的产妇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5例。采用常规产科助产模式对对照组产妇实施护理;采用徒手旋转方式对观察组产妇实施护理。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对头位难产产科助产护理服务模式的满意度、新生儿结局、第二产程时间和产后住院治疗总时间、剖宫产率等。结果:观察组产妇对头位难产产科助产护理服务模式的满意度95.5%明显高于对照组8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产程时间和产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徒手旋转方式对出现头位难产现象的产妇实施产科助产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应用针对性心理干预模式在直肠癌治疗期间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明确诊断为直肠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直肠癌治疗期间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心理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改善幅度、住院治疗总时间。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前后SAS和SDS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心理干预模式在直肠癌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患有肾功能衰竭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英德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患有肾功能衰竭的乙肝病毒携带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21例。采用常规肾衰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实施护理;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患有肾功能衰竭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本院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常规血液净化治疗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血液净化治疗期间护理服务模式的满意度、血液净化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在血液净化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护理干预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改善幅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血液净化治疗期间护理服务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净化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液净化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后HAMA和HAMD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从在我院各科室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中抽取100名实施本次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50名护士。观察组护士给予分层级护理管理,对照组护士给予常规护理管理。结果:实行护理管理前两组护士的护理操作评分和护理理论知识评分均相当,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行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护士的护理操作评分和护理理论知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士,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行护理管理前两组护士的基础护理、病房护理及优质护理等护理质量评分均相当,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行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护士的基础护理、病房护理及优质护理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士,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级管理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中,能够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临床护理操作能力及临床护理知识的学习能力,从而显著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极高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情景剧教学应用于妇科护理教学中对学生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0名实习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情景剧教学。比较2组实习生的教学模式满意度,并对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认知行为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满意度观察组为96.0%,对照组为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评分、理论知识及技能适应能力评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剧教学法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巩固实习护士的护理专业知识,同时提高学生对突发状况的适应能力,提高教学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应用全面护理干预模式对阴道分娩产妇在围生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阴道分娩产妇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临床产科护理模式在产妇;观察组产妇采用全面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产妇在不同产程的出血量、对临床产科围生期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产后持续阴道出血时间和术后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术后出现产后出血的人数等。结果:观察组产妇在产后不同时间段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临床产科围生期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产后出血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全面护理干预模式对阴道分娩产妇在围生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层级管理法用于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某科室护理人员4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分层次管理,比较两组的工作满意度、理论知识评分和操作技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工作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管理前两组的护理理论评分和操作技能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的理论知识评分和操作技能评分均明显提高,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层次管理用于护理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临床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为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住院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住院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跌倒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模式对住院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对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接受治疗期间出现肺部感染症状的脑出血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接受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治疗期间出现肺部感染症状的脑出血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24例。采用常规脑出血治疗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症状消失时间、脑出血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临床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脑出血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对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期间出现肺部感染症状的脑出血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每日护嘱工作法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收治的100例心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实施每日护嘱工作法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等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护理质量、积极性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每日护嘱工作法管理,能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操作技能、工作效率、护理质量与积极性,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能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护理查房形式。方法:将台山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12月开展随机性临床护理查房前后患者分别列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人,观察组在住院期间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开展随机性护理查房,对照组按常规执行护理活动,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及患者、护士对开展随机性护理查房前后满意度比较。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健康教育适宜、护理记录质量、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包括进修、实习护士)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随机性临床护理查房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活动,能提高专业护理水平和护理管理质量,促进临床教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应用舒适护理服务模式对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癌症化疗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患者。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在化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护理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的改善幅度、对化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在化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后SDS和SAS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化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舒适护理服务模式对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并分析肿瘤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与护理对策,为提高临床护理服务提供有效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共收治肿瘤住院患者1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91例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管理,观察组的91例患者运用加强的护理管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问题,并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统计。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护理安全问题16例,观察组患者6例,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安全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住院患者进行加强的护理管理措施不仅有助于降低护理安全问题发生,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科医护一体化管理基础运用于病房的价值。方法:收集医院骨科病房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骨科医护一体化管理,对照组采取常规骨科管理。比较两组骨折术前及术后疼痛评分;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对护士镇痛效果的满意程度;两组患者对护士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两组骨折术前疼痛评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骨折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镇痛效果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文章认为医护一体化管理有助于减少骨折术后患者的镇痛程度,提高护士镇痛护理技能,改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体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科住院病房实施以护士为主体的疼痛管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在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以护士为主体的疼痛管理,比较两组镇痛药物使用情况、疼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镇痛药物使用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小时和12小时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护士为主体的疼痛管理,能够缓解骨科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