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4):131-134
生物碱在附子中的含量约为1%左右,其中毒性成分双酯型生物碱约为生物碱的20%,以非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的含量为主,它们的毒性小并具有明显的减压,抑制心收缩力和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而与附子的强心,升压作用相反。炮制使附子的固有成分,包括毒性成分和心血管活性成分大部分丢失。以生附子为原料,除去双酯型生物碱或二萜类生物碱,可完全去除毒性而保留有效成分并排除双酯型生物碱水解产物及非双酯型二萜生物碱对附子强心升压作用的干扰。推测附子的强心,升压有效成分可能在非二萜类生物碱和水溶性部分中。非双酯型二萜生物碱在降压,抑制心收缩力,特别是抗心律失常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见,附子中的毒效部分分工明确,用生附子作为原料进行顺序分离,有方法简单,目标明确,作用更明显,更安全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浸漂、煮制、盐制等炮制工序对淡附子所含的3种双酯型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含量的影响。方法:按中国药典炮制淡附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3种双酯型生物碱、3种单酯型生物碱和苯甲酸的含量,并与盐附子浸漂对照饮片、清水煮制对照饮片进行比较。结果:盐附子浸漂后,3种双酯型生物碱总量、3种单酯型生物碱总量和苯甲酸含量均降低,各类成分含量降低率为55%~90%。煮制后,淡附子和清水煮制对照饮片中的3种双酯型生物碱总量分别降低了95%、93%;3种单酯型生物碱总量分别升高了0.5倍~1.8倍、2倍~3倍;苯甲酸含量虽然分别降低了65%~75%、55%~60%,但其含量却高于盐附子浸漂对照饮片。结论:在制备淡附子时,浸漂工序除去盐分的同时,其成分也大量流失;煮制过程中双酯型生物碱发生水解,甘草、黑豆煮制对双酯型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含量的影响与清水煮制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3.
附子与半夏不同炮制品种配伍应用的ESI-MSn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采用电喷雾质谱方法(ESI-MS)分析附子与半夏不同炮制品配伍前后生物碱在种类和含量方面的变化。方法:利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分别对生附子、生附子加生半夏、姜半夏、清半夏、法半夏共煎液中乌头类生物碱进行系统考察。结果:与生附子相比,双酯型生物碱在附子加清半夏、姜半夏、生半夏共煎液中含量增高,附子加法半夏共煎液中的双脂型生物碱含量降低。结论:附子与姜半夏配伍的解毒机制是使毒性较大的双酯型生物碱转化为毒性小的单脂型生物碱;与清半夏、姜半夏、生半夏配伍的毒性增大的原因是其具有抑制附子中生物碱类成分的水解或热解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分离测定四逆汤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及其6种水解产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婷婷  栾立标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9):1634-1638
四逆汤为中医的经典名方,由附子(制)、干姜及炙甘草(蜜炙)组成,具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药具有强心,抗休克,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1]。该方的君药为附子,其主要成分为乌头类生物碱(包括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此类生物碱属于双酯类生物碱,毒性极大。酯类生物碱分子中的酯键是产生毒性的关键部位,在水中加热易水解,首先生成苯甲酰乌头原碱,进一步反应产生乌头原碱,两类水解产物毒性极小,但仍有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电喷雾质谱技术研究附子的配伍规律,阐明八味地黄方与人参汤共服时产生毒性的化学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分别对八味地黄方加人参汤、附子加人参汤、附子加人参、附子加干姜、附子加甘草、附子加白术、次乌头碱对照品加白术共煎液中生物碱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及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次乌头碱与白术、附子与白术、附子与人参汤、八味地黄方与人参汤共煎液中次乌头碱质量分数较高。结论八味地黄方与人参汤共煎液产生的毒性是由人参汤中的白术抑制了附子中次乌头碱等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导致双酯型生物碱水平过高而引起的。甘草和干姜对附子具有解毒作用,人参亦不会导致共煎液的毒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水解转化规律,建立LC-MS定性分析及HPLC定量分析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方法方法 通过控制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条件,分别获得不同阶段的水解产物,从而推导各水解产物的精确质量浓度。结果 根据LC-MS定性分析结果,乌头类生物碱水解规律为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先水解生成焦乌头碱类生物碱,再继续水解生成苯甲酰乌头原碱类生物碱;并根据水解规律分别计算出焦乌头碱类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类等乌头类生物碱水解产物的精确质量浓度。HPLC 方法学表明,焦乌头碱、焦新乌头碱、焦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分别在0.70~44.64 μg·mL-1 (r=0.999 7;0.34~21.77 μg·mL-1 (r=0.999 9;0.38~24.37 μg·mL-1 (r=0.999 9;0.48~30.74 μg·mL-1 (r=0.999 9;0.41~26.38 μg·mL-1 (r=0.999 9;0.42~27.08 μg·mL-1 (r=0.999 7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 本实验得出了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水解转化规律,并建立了计算不同水解阶段水解产物的方法,其专属性高、定量简便,为乌头类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的定量分析和乌头类中药材炮制、质量控制等提供了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HPLC控制参附注射液及附子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参附注射液是古方参附汤经剂型改变而来,由人参、附子2味药组成,具有回阳救逆,益气固脱的作用;主要用于阳气暴脱的厥脱证(感染性、失血性、失液性休克等),也可用于阳虚(气虚)所致的惊悸、怔忡、喘咳、胃疼、泄泻、痹证等。虽然附子是由乌头加工炮制并经过了减毒处理,但是附子中仍含有双酯型剧毒生物碱,即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所以在参附注射液的生产过程中对其又进行了减毒处理,双酯型乌头碱水解成毒性较小的单酯型乌头  相似文献   

8.
附子神经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中药的安全性是指导其临床应用的坚实基础。附子为"百药之长",具有多种功效,但对机体也表现出明显的神经毒性。附子以酯型生物碱为主要毒性物质基础,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其毒作用机制主要涉及离子通道、神经递质、信号转导和能量代谢等。为提高附子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降低神经不良反应,本文基于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从附子毒性物质基础、神经毒作用靶器官和神经毒作用机制3个方面具体阐述附子神经毒性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9.
附子及其炮制品中生物碱类成分的ESI-MSn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与方法:采用电喷雾质谱方法(ESI-MS)分析附子炮制前后生物碱在种类和含量方面的变化。结果与结论:附子中的生物碱类成分在电喷雾质谱条件下可形成结构相似质子化分子,因而具有相似电离能力,利用离子峰的相对丰度可以近似地反映同类生物碱的相对含量的特点,通过添加结构相似的内标化合物,对附子及其炮制品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比较,找出其变化规律,揭示不同炮制方法对附子减毒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附子甘草配伍减毒增效机理探析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以附子甘草为例,试从组分合和的角度阐述其配伍后减毒增效的机理。认为甘草酸、甘草黄酮为甘草对附子减毒增效的物质基础,其减毒机理主要表现为甘草中的酸性物质与附子中的酯型生物碱的沉淀反应,以及甘草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增效机理主要表现为附子与甘草中各成分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毒-效双组分控制有毒中药附子临床单煎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浓缩条件等水煎工艺控制因素对附子毒效组分含量相关性的影响.方法 以生附子和常用炮制品为对照,采用离子对分光光度度法与异羟肟酸铁法分别测定总生物碱(TA)、酯型生物碱(EA)组分含量,并以毒效因子[W= (TA- EA)/ TA]为综合评价指标,研究工艺因素对毒效因子的影响.结果 不同炮制品和生附子药材毒效因子差别较大;水煎过程中,煎煮条件对生品影响较大,黑顺片的毒效因子基本保持稳定为97%左右,白顺片为81%,煎煮时间和次数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炮制品水煎过程毒效因子的相对稳定可能是附子汤剂发挥药效、安全使用的先决条件,毒效组分不同比例可能是附子不同炮制品发挥不同药效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大鼠口服附子理中丸2种剂型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9种生物碱类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考察辅料炼蜜对附子中主要生物碱类成分药代动力学行为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别给予2种含炼蜜量不同的附子理中丸大蜜丸(19.44 g·kg~(-1))和水蜜丸(19.22 g·kg~(-1)),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采用RRLC-TQ-MS测定血浆中9种生物碱类成分的血药浓度,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在大鼠血浆中检测到9种生物碱中的8种。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药峰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和半衰期(t1/2)均为大蜜丸水蜜丸,而清除率(CL)为大蜜丸水蜜丸;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AUC,Tmax和t1/2均为大蜜丸水蜜丸,而Cmax和CL为大蜜丸水蜜丸,苯甲酰乌头原碱未被检测到;醇胺型生物碱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和次乌头原碱的AUC,Tmax和t1/2均为大蜜丸水蜜丸,而Cmax和CL为大蜜丸水蜜丸。结论:炼蜜能够影响附子理中丸中制附子主要生物碱成分的药动学特征,炼蜜量大的大蜜丸与炼蜜量小的水蜜丸比较,作为制附子的特征性标志物双酯型生物碱在体内达到药峰时间延长,消除速度减慢,提示炼蜜在复方中能够起到延缓吸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交试验法优选附子高压蒸制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优选附子的高压蒸制工艺。方法:以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总生物碱含量及外观质量为综合评价指标,对高压蒸制时间、压力及软化方式3个因素进行考察,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附子的高压蒸制工艺。结果:附子最佳高压蒸制工艺为A2B2C2,即附子经润湿法处理后,0.10 MPa压力下蒸制150 min。结论:该优选的工艺简便、易行、可控,可作为代替附子传统炮制工艺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选附子高压蒸制的最佳工艺。方法:以其含生物碱的含量和传统外观质量为综合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高压蒸制时间、压力及软化方式三个因素进行考察。结果:附子最佳高压蒸制工艺为:A1B3C3,即附子经换水浸透法处理后,0.15Mpa压力下蒸制90min,即得。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可控,可作为代替附子传统炮制工艺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烘箱烘烤对附子中酯型生物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烘箱烘烤对附子中双、单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切片→护色→烫漂→烘烤的方式对附子进行加工,以双、单酯型生物碱含量作为检测指标,通过正交设计考察烫漂时间、烘烤温度、烘烤时间对附子中两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结果:随各因素强度的增加,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减少,单酯型生物碱含量增加.10个加工品中单酯型生物碱含量均满足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对白附片、黑顺片、淡附片的限量要求,其中6个加工品中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满足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对白附片、黑顺片的要求.结论:烘箱烘烤加工附子能满足2010年版《中国药典》对双、单酯型生物碱限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辅料米醋的用量和蒸煮方式对制川乌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醋制川乌中的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等6种生物碱的含有量。结果相比药典法制川乌,醋蒸和醋煮制川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双酯型生物碱的一级水解,抑制单酯型生物碱的二级水解,从而提高其单酯型生物碱含有量。结论醋制川乌可提高制川乌单酯型生物碱含有量,以10%醋蒸制川乌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HPLC法测定附子与其炮制品中双酯型生物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日然  李启艳  朱宗敏  黄超 《中成药》2011,33(8):1375-1378
目的 通过测定附子及熟附片(干片蒸制)、黑顺片、熟附片(鲜片蒸制)、盐附子、炮附片中次乌头碱、乌头碱、新乌头碱的量,揭示炮制减毒的科学内涵.方法 样品采用10%氨水浸润,乙醚超声提取的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4.6 mm× 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冰醋酸(浓氨水调节pH为7.29)(28∶72);检测波长235 nm;结果与生附子相比,次乌头碱、乌头碱、新乌头碱在清水黑顺片、盐附子等炮制品中的量大大降低;结论本实验从化学的角度阐释了附子炮制减毒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附子配伍和汤剂pH对6种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附子配伍和汤剂pH对6种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探究附子配伍禁忌的化学实质.方法:HPLC测定生附子配伍半夏、瓜萎、川贝母、浙贝母、白蔹、白及,以及附子采用不同pH的酸水、碱水煎煮,或附子配伍酸性药物、附子配伍碱性药物汤剂中6种酯型生物碱的含量.结果:生附子配伍半夏、瓜蒌、川贝母、浙贝母、白蔹、白及,与其单煎液比较,配伍组汤剂pH均变小(酸性增强),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明显升高,二者具有很高的相关性.附子用酸水煎煮或配伍酸性药物,随着汤剂酸性增强,其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明显升高;附子用碱水煎煮或配伍碱性药物,汤剂pH >7,其双酯型生物碱完全破坏.结论:附子配伍禁忌的化学实质为汤剂的pH降低,使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升高,毒性增大;双酯型生物碱酸性条件下较稳定,碱性条件下不稳定.  相似文献   

19.
《中成药》2019,(3)
目的研究不同炮制工艺对附子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附子不同炮制品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江油产的生附片质量最优;去皮可以提高附子中有效成分的相对含有量;与传统白附片有胆巴的炮制工艺相比,采用无胆巴炮制工艺得到的白附片,总生物碱、单酯型生物碱、双酯型生物碱含有量均较高,保存药效的同时,去毒能力不足;熟附片的蒸制时间较长,生物碱类成分的含有量低于白附片,可能蒸制时间较长会造成生物碱类成分流失;经对市售的有胆附片与无胆附片检测分析,无胆蒸制或炒制附片去毒存性效果较好,且工艺简单、不易引入无机杂质。结论不同炮制工艺均能不同程度的降低附子的毒性成分双酯型生物碱含有量,增加有效成分单酯型生物碱含有量,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附子煎煮过程中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目的:研究附子煎煮过程中酯型生物碱的动态变化规律,建立其含量变化与煎煮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clipse XDB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0.1 mol.L-1醋酸铵溶液(每1 000 mL加0.5 mL冰醋酸)为A相,乙腈-四氢呋喃(25∶15)为B相,梯度洗脱,测定生附子和白附片不同时间水煎液中酯型生物碱的含量。结果:生附子中双酯型生物碱水煎极不稳定,仅在0.5 h检测出次乌头碱;而白附片水煎液在10 h内均能检出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其含量逐渐降低,在4 h内可检出乌头碱。生附子水煎液中3种单酯型生物碱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在8 h达到峰值;而白附片水煎液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含量先增后减,约在3~5 h达到峰值,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含量在10 h内逐渐增大至峰值。结论:生附子和白附片煎煮过程中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变化规律不同,总体趋势是双酯型生物碱转化为焦新乌头碱、焦乌头碱、焦次乌头碱和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