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脏象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理论之一,主要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进行阐释的,而阴阳五行学说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成分。发展中医脏象理论,要充分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成果,使中医脏象理论不断完善和提高。脑为元神之府,调控五脏六腑之功能,平衡阴阳,协调气血津液运行。虽然中医传统脏象理论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起主宰作用。但在科学技术已经高度发展的今天,应该重新审视这一理论,梳理和发展中医脏象理论,使其更好地与当代科学发展成果相结合,更好地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
心主新解     
唐蜀华  王石 《四川中医》2023,(11):29-33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医学需要理论带动实践的创新,而不满足于单纯依靠临床经验的重复积累。本文对五行学说提出异议,对脏腑学说提出我们的新观点。中医经典尊心为“君主之官”,认为“神明出焉”。随着科学进步,“脑主神明”已成为科学常识,尊脑为“君主之官”,肯定“脑主神明”更符合促进中医现代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中医的“左肝右肺”理论,是从脏腑的生理、病理和气化功能上提出来的。因为中医藏象学说的特点,不单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和病理学的概念。中医脏腑学说中的心、肝、脾、肺、肾与西医的脏器名称相同,但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含义却不完全相同。一个中医脏腑的功能,可能包括好几个脏器的功能;一个西医脏器的功能,可能分散在好几个中医脏腑的功能中。例如心,除了代表西医解剖学上的实体外,还包括一部分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方面的某些功能,如心主神明。所以中医脏腑学说中的“心”不能完全和西医解剖学上的心等同。这样讲,是不是中医就不懂得“肝和肺”  相似文献   

4.
为厘清当代“肝主疏泄”的理论框架和构建方式,作者通过比较各个版本的全国统编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分析肝主疏泄理论框架的构建过程。认为,“疏肝解郁”等治法的广泛应用是当代“肝主疏泄”的临床基础,“西医知识”和“命门学说”是重构当代“肝主疏泄”的主要知识基础,当代阴阳五行学说及气机理论是当代“肝主疏泄”的构建方法。从理论框架的角度分析,肝主疏泄是当代学者,采用当代阴阳五行学说,整合古代肝脏理论、当代肝脏疾病诊治知识、西医学相关知识以及当代哲学思想,创造性构建的一个新理论。当代“肝主疏泄”理论框架构架分析从理论构建的角度证明了中医理论的发展需要采用新方法分析新知识、新临床经验,创造性地构建新理论。这无论是对肝脏象理论、中医脏象理论的研究、现代肝脏象理论、中医脏象理论和中医理论的构建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再议"心主神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日“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中医的“心神论”由此而确立,这一理论不仅成为中医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为中医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随着现代脑科学的飞速发展,部分人认为“心主神明”理论产生受历史条件限制,对脑认识不足,应是“脑主神明”,建立以脑为中心的五脏一体说。另外,又有人倡导“心脑共主神明”。面对众说纷纭的争论,笔者再次学习《内经》有关论述,略有所感,请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研究“脾”本质的进展概况和今后设想(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脏象学说是祖国医学的理论核心,“脾”是脏象学说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中西医结合研究脏象学说,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阐明“脾”的本质,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清代郑昭撰写《医学寻源》,介绍中医基础知识,书中不合脏象学说,而包含内景图和周身骨部名目等中医解剖学知识。他认为解剖学对中医很重要,前贤对此不够重视。他把解剖学与脏象学说合并介绍,认为二者应该共同发展。书中选入张景岳《三焦命门包络辨》一文。景岳认为脏象的命名的依据是形态,故认为命门有形,并根据解剖,将命门与肾和子宫融合,从而推动了脏象学说的发展。现代“肾为先天之本”,“肾阳肾阳为全身阴阳根本”的理论均来源于张景岳,中医解剖学的历史也佐证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哲学概念。“行,即运也,动也”。它不是研究精神和物质关系的,而是研究事物运动规律,阐述事物及事物不同方面动态关系的学说。王强同志认为五行学说“基本上是属于唯心主义的”,中医学及东方文化应是开放体系,一方面是由于不了解中医五行学说的本质内涵,另一方面是由于替换了哲学概念,混淆了哲学范畴。在我国历史上,对于“五行”的理解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中医学中的“五行”却具有特定的科学含义,并且已经与中医脏象、经络、病因、病机、治则、方药等理论融为一体,成为研究生命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浅谈肝郁     
“肝郁”是中医“肝气郁结”或“肝气郁滞”所表现的一系列病症的简称,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研究“肝郁”的实质,就必须对中医脏象(肝)和西医有关肝脏的一般情况有所了解。中医和西医对肝的认识,在解剖部位上是一致的,在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方面有某些近似之处,但在生理病理方面的不同之处则是主要的。如中医认为肝藏血,西医也认为肝脏门静脉系统可储存全身血容量的  相似文献   

10.
“心神说与”脑髓说“统一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期以来,在形神关系问题上中医学一直并存着“心神说”与“脑髓说”两种观点的争议,致使在脏象学说中难以阐明脑应有的地位和相应的生理、病理,也不利于中医脑学科的深入发展。为此,本文在探讨心神说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心神说与脑髓说争议之症结的基础上,认为心肾交通实际上就是心神与脑髓相互关连的生理机制,并提出了心肾相交理论统一心神与脑髓的观点,对于探索和完善中医脑学科有一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要学好藏象篇,首先要了解“藏象”含意及其概述。“藏”指人体的内藏,主要为五脏六腑,因为在体内,故称“藏”。“象”即形象和象征,是指内在脏腑的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那么怎样学好这篇呢?我认为要着重明确以下五个方面问题: 一、脏象学说及其成因“脏象学说”现代通称为“脏腑学说”,它是通过观察人体的外部象征来研究内脏活动的规律,对其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互相关系的一门科学。《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中说:“业医不知脏腑,则病原莫  相似文献   

12.
1962年,我院第二届西学中班发表了《从脏腑学说来看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一文,在国际国内影响很大,推动了医学界对中医脏象实质的研究和理论探讨。我院自1977年成立肝病脏象研究组,对肝胆脏象开始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苗头,为加速这一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谈淡个人两点不成熟的想法。一、必须明确中医肝胆脏象的全部概念中医的肝胆脏象,是一个内容复杂的概念,它和西医的器官解剖概念有很大差异,完整地说,它是由肝胆的实质性脏腑、肝胆  相似文献   

13.
《中医杂志》1962年第6、10期发表《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核心是脏腑学说》及《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核心是脏象经络学说》。18年后,1980年第8期又发表《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核心是阴阳五行》。文章作者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与疾病的变化是处在深刻的矛盾过程中。这一观点,无疑对活跃中医学术空气是大有裨益的。然而,作为“理论核心”——主导中医学术发生、发展的既不是脏腑或脏象经络,也不是阴阳五行。例如在卫生保健学上,《黄帝内经》不但提出“不  相似文献   

14.
脏象学说是祖国医学的理论核心,而“脾”又是脏象学说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来阐明“脾”的实质,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很多单位对中医“脾”的实质研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有的从内分泌方面,有的从植物N系统功能方面,有的从免疫系统功能方面,有的则从补脾药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在兄弟单位的启发下,我们于1978年下半年开始了对“脾”的实质的  相似文献   

15.
心肾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是心衰或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重要临床表现,目前关于CRS的中西医病理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有研究提出心肾不交是CRS的主要病机,心肾相交理论是CRS的辨证基础。本文从心肾相互关系,心肾相交理论的由来与内涵,西医心肾与中医脏象的联系与区别,交通心肾辨治、治疗体会与展望等方面对心肾相交理论进行探讨与辨析。  相似文献   

16.
最近拜读了《略论脏象学说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新中医》一九七七年第三期,全国中医研究班学员盛增秀、王琦。以下简称《略论》)一文,阅后颇受教益,但对该文中“脏象学说与各种辨证纲领和方法的关系”一段的论述及结论,有一点不同看法,遵照“百家争鸣“的方针,试讨论如下。《略论》在论述“脏象学说与各种辨证纲领和方法的关系”时,首先说“八纲、六经、脏腑经络、卫气营血和三焦等各种不同的辨证纲领和方法,尽管它  相似文献   

17.
《素问·五脏别论》曰:“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五脏的共同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肾藏精,而脾为“仓廪之官”,所藏何物?各版中医教材《中医学基础》均未阐明,其脏象学说理论体  相似文献   

18.
略论五脏调节学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略论五脏调节学说*蔡定芳(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脏象研究室上海200040)脏象学说是中医生理学与病理学的集中体现,在整个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脏象。”藏,是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是形见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心、肝、脾...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西医所指的解剖学的脏器与中医脏腑名称相同,但其内涵迥异。中医学的脏腑并不是单纯的解剖学的概念。中医脏象学说的确立,主要是古人在“有诸内,必形诸外”  相似文献   

20.
中医藏象学说中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功能系统存在着纵和横两个方面的联系。通过从阴阳与五行学说入手对五脏功能系统各系统内部及相互间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相关性的分析,认为系统间横向联系遵循五行学说生克制化规律,表现为系统间阴与阳的变化,进而对广义与狭义“心肾相交”进行具体分析,认识到心肾相交理论反映了心肾二功能系统间横向联系,符合中医整体观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