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正>外感温热邪气,邪气一般按照卫、气、营、血的次序顺传,故有"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之说。而其中叶  相似文献   

2.
叶天士“透热转气”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创"卫气营血"辨证施治体系,指出温病"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否则前后不循缓急之法,虑其动手便错".  相似文献   

3.
<正>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第八条中高度概括卫气营血四类证候的传变规律与治疗大法:"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人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散血,直须凉血散血……"。医家对此多有阐述,下面笔者就自己在临床实践的运用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正叶天士《温热论》提出了"卫气营血"的辨证体系,"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自此成为温病的辨证纲领,而后诸家对"卫气营血"理论的阐述多详于外感而略于内伤。对此,笔者总结名家经验,并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分析某些内伤杂病如糖尿病等,辨为"热伏营分"证与治用"透热转气"法的合  相似文献   

5.
温病辨治验案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真如  郑翔 《新中医》1992,24(7):18-19
我院老中医章真如主任医师以“滋阴法”为擅长。章老据根叶香岩“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的温病辨证理论,按“卫气营血”辨证法则,  相似文献   

6.
正"透营转气"首见于叶天士《外感温热论》。其云:"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透热转气"是温热病邪入营分时的治疗原则。热邪虽入营分,在清营养阴药中,加入升达、直透或通下之品,排除阻碍,宣畅气机,即是"透营转气"的实质,简单说就是给热邪找出路。《灵枢·营卫生会》说:"营在脉中。"《灵枢·邪客》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就是说营  相似文献   

7.
温病论治     
温病的论治,应以卫、气、营、血为纲领."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直须凉血散血".尽管四时温病发病的季节各有不同,症状也各有特异之处,但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发展规律,就是叶天士所说的"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可以依据它作为基础,再结合《伤寒论》的"六经"、《温病条辨》的"三焦",进行辨证论治.但必须指出,所谓卫、  相似文献   

8.
叶桂《外感温热篇》说:“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  相似文献   

9.
温病学说的理论体系是以“卫气营血”和“三焦”为核心的。叶天士根据温病发生、发展的特有规律,以“卫气营血”作为温病的辩证纲领。指出“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的病变从表入里,由浅而深的发展过程,和“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需凉血散血”的治  相似文献   

10.
叶天士在《温热论》中谓:“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  相似文献   

11.
耗血动血与凉血散血对皮肤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耗血动血”与“凉血散血”是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在《温热论》中为后世医家提出的温病病因学和治疗学的理论核心。叶天士首创的“卫气营血”理论使温病学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温热论》对温病清晰地划分了卫气营血四个阶段并明确地确立了治疗大法:“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相似文献   

12.
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温病大师叶天士温热观的核心,也是其《温热论治》的主要内容和对温病学说的主要贡献。他把温病的全过程分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从而揭示了温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对温病的辨证论治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他说:“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气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  相似文献   

13.
叶天士创卫气营血之说,提出“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揭示了温病的浅深层次和传变规律,奠定了温病学的理论基础。但是,卫气营血的理论并不能解决温热病的全部问题。比如温病后期热烁真阴、阴精欲竭和水不涵木、虚风内动等  相似文献   

14.
营、卫、气、血,是说明人体的卫外机能和气血循环的作用,它是属于生理范围。营主气血的循环,有营运血液和营养的作用;卫主卫外的机能,有调节体温和防御病邪的作用。温病学家用卫、气、营、血来说明病理机转,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它是属于病理的范围。例如《温热论》说:“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宜清气,入营犹可透热,仍转气分而解,至于入血,则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这是说明热邪从卫到气、从营到血,辨证论治的法则。这里仅就营、卫、气、血在生理上的来源与功能,并与经络的关系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 ,一些医学工作者为中医的“辨证论治”缺乏明显的量化标准而困惑。其实不然 ,不论《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或《温病学》的“卫气营血”辨证及其他辨证 ,都有一个先后、浅深和轻重的演变阶段或过程 ,且辨证量化指标明确 ,用药严谨有分寸。现就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剖析于后 ,供同道参考。“卫气营血”辨证 ,是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在前人经验基础结合自己长期临床实践 ,总结出的温病治疗纲领 ,也是今天我们对温病辨证施治的主要理论依据。叶氏谓“卫之后方言气 ,营之后方言血 ;在卫汗之可也 ,到气才可清气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  相似文献   

16.
卫气营血成为一种辩証論治的法則应用于临床,是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創始的。叶氏在仲景《伤寒論》六經辨証的启示下,运用了卫气营血进行对温热病的辨証,創立了“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轉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学說,这在当时温病流行而用《伤寒論》治法无效的情况下起了极大作用,同时也丰富了被国医学的辩証内容。从各地临床报道看来,卫气营血辨証法是最能反映外感热性病的发病規律。几年来各地对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膜炎、急性肺  相似文献   

17.
清营汤为是吴鞠通《温病条辨》方剂。透热转气是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提出的一个治疗原则。一、清营汤与透热转气的联系叶天士与吴鞠通都是清代的温病学家,二人在温热病的辨证论治学术理论上是有联系的。叶氏首先提出:温热病以卫、气、营、血为传变程序,并确定了辨证施治的原则。在《外感温热篇》中一开头就指出:“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  相似文献   

18.
“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是温病大师叶天士阐发温热病邪传变规律。他既奠定了温热病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又充实了《内经》营、卫、气、血的生理、病理概念,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笔者在教学,临床实践中,对此略有领悟,本文仅就“到气才可清气”鄙陈管见如下。一、到气之“气”的概念《内经》中“气”的含义系指构成宇宙万物的原初物质,对于人之生理既是组成人体的基本要素,又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功能活动的产物,总之皆以物质与功能而命之。叶氏《温热论》  相似文献   

19.
在<外感温热篇>第一至第七条中,叶天士分别择要地论述了温病卫、气、营、血4类证候的病机、临床特点及传变规律.在第八条中则以高度概括的语言,精炼地对前文加以总结,指出卫气营血四类证候的传变规律与治疗大法.从其内容来看,本条主要是对温热病而言.也可以说,本条内容突出地体现了叶天士对温热病辨治的学术思想,因而从理论上和临床上对后世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温热病的辨证论治有着重大指导意义.他说:"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元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加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否则,前后不循缓急之法,虑其动手便错,反致慌张矣".  相似文献   

20.
<正> 卫气营血,是清代叶天士划分温热病情传变的个四不同层次。实际上是标志温热病变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证候类型。用卫、气、营、血判断病邪毒热之浅深轻重,为治疗用药及预后提供依据。《叶香岩外感温热篇》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又说:“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可见,温热病由卫入气,由气入营,由营入血,病邪步步深入,病情也逐渐加重。具体地讲,卫分证主表,病在肺与皮毛;气分证主里,病在胸膜、肺、胃、肠、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