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腹泻均属中医学"泄泻"范畴,但泄泻在临床上有必要细分成不同的亚型进行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与泄泻中"气泻"相对应,其关键病机为肝郁脾虚,治疗上以疏肝补脾为主;功能性腹泻则属于"濡泄"范畴,脾虚湿盛是其基本病机,以脾虚为本,湿盛为标,治疗初期以燥湿、利小便为主,病程较长者应酌以升提脾气、温肾固肠等法治疗。  相似文献   

2.
郁证发微(三十)——郁证泄泻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郁证性泄泻的病脉证治。由情志因素导致或加重的泄泻,且从郁论治或辅以从郁论治有效者,概为郁证性泄泻,主要包括怒泄、惊泻、肝泄以及心劳、脾劳、肺劳泄泻等类型。其病变脏腑主要涉及肝、心、脾、肺;病机涉及肝气郁结、胆虚受惊、思虑伤脾、费神劳心、悲愁伤肺等多端,可交杂出现。根据郁证性泄泻的不同类型有多种的治疗方法,包括疏肝解郁、壮胆镇惊、养心安神、养脾补肺、调整气机等,其中尤以疏肝抑木、强脾实土最为重要而常用,心理宽慰、调整患者生活态度等非药物治疗的作用亦不可忽视。现代医学中由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功能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等功能性胃肠疾病以及精神心理障碍类疾病所致腹泻,大抵属于郁证性泄泻的范畴。  相似文献   

3.
李薇  于家军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4):574+589-574,589
辽宁省大连市中医医院李寿山主任医师为国内著名中医专家,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70年,擅长脾胃病的诊治。现将李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经验举隅如下。李师指出,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本病属于中医学的"便秘"、"泄泻"、"腹痛"、"郁证"等范畴。西医将本病分为便秘型、腹泻型。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腹泻是临床常见病,属中医泄泻范畴,病因多责之脾,但亦和心、肺、肝、肾密切相关,本文试从五脏气机方面详细论述功能性腹泻发生机理,广发思路,为,陆床泄泻辨证施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其中以腹泻型最为常见。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一定优势。中医学按其症状特征归为"泄泻""腹痛""痛泄"等疾病范畴,主病机为脾虚湿盛,肝脾失调。风药性轻灵,具有辛散升发的作用,配伍风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以起到升清降浊、健脾胜湿、调肝理气、通络散结的关键作用,常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腹泻属中医"泄泻"范畴,吾师王垂杰教授认为本病主病在脾,与心、肝、肺、肾相关,治宜明辨虚损脏腑、分清虚实寒热,见症识证遣方用药,且认为功能性腹泻不只是疾病和医学问题,还包含许多复杂的社会心理问题,所以个体不同需分治,还要细参饮食调情志。  相似文献   

7.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或腹部不适、大便性状改变等。本病属于中医"泄泻"、"腹痛"等疾病范畴。我科采用健脾温肾脐贴治疗36例脾肾阳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纳入标准:①符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西医诊断标准。②符合脾肾阳虚证中医辨证标准。③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③知情同意,志愿受试。排除标准:①合并溃疡性结肠炎、结肠肿瘤、结肠息  相似文献   

8.
华燕 《河北中医》2010,32(4):577-577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系原因不明的大肠黏膜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临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腹痛为特征。本病属中医学泄泻、痢疾、便血范畴,其发病盖因饮食不节,思虑过度,损伤脾胃,运化失司,水湿不化,趋于大肠;或肝强脾弱,肝脾不和,肝木乘脾或久病及肾,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腹泻属中医"泄泻"的范畴,王伟明教授认为其病位主要在脾,并与肝、胃、肾等脏腑关系密切,病机主要为脾虚湿盛,具体可分为脾胃虚弱证、肝气乘脾证和脾肾阳虚证三个证型,分别予以健脾止泻方、疏肝健脾汤及四神丸合四君子汤加减对症治疗,并结合耳穴压豆以辅助治疗,临床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焦敏 《中医药通报》2011,10(1):17-19
党中勤教授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归属到中医"腹痛"、"泄泻"、"郁证"等病证范畴,本病致病因素不外乎六淫外侵、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而其病机则是多方面的。主要病机是: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肝脾失调。本病其本在肝,其制在脾,其标在肠。肝郁脾虚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机关键。  相似文献   

11.
肠易激综合症(IBS)是与肠道动力学异常及内脏感受异常有关的一组胃肠功能功能紊乱综合征,发病率高。临床上分为三型即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与便秘交替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最多见,属于中医"泄泻"范畴,本病其标在肠,其本在脾,按照辨证分型分为肝郁脾虚型、脾胃虚弱型、脾肾阳虚型。笔者近年来采取穴位埋线法配合隔姜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光明中医》2021,36(5)
慢性泄泻临床十分常见,诸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结直肠炎、克罗恩病、胆囊切除术后以及胃肠道肿瘤化疗后都会有腹泻的临床表现。刘沈林教授长期从事消化病及消化道肿瘤的临床诊疗工作,学验俱丰,精于辨证,擅用古方化裁,在泄泻的寒热虚实辨治中提出"久泻脾必虚"的病机特点,临证多从脾、肝、肾三脏论治,治法多为健脾祛湿、酸甘敛阴、升阳降浊、疏肝祛风、温补脾肾、涩肠止泻、寒温并治等,组方用药严谨细腻,贴合病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属于中医学“腹痛”、“泄泻”、“郁证”范畴。本病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发病率很高,以中青年居多,男女比例约1:2。根据临床特点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原本柴胡桂枝汤在《伤寒论》中主要治疗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但笔者用其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明显。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的功能性肠病,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腹泻型乃其常见临床类型,中医将其主要归于"泄泻"、"腹痛"等范畴。近年来随着对其认识和研究的深入,中医药在本病治疗本病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脾虚湿阻型是其重要临床类型之一,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及体会等方面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的功能性肠病、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腹泻型乃其常见临床类型、中医将其主要归于"泄泻"、"腹痛"等范畴。近年来随着对其认识和研究的深入,中医药在本病治疗本病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脾虚肝郁证是其最常见临床类型之一、现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及体会等方面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血性黏液便、腹痛、腹泻等为主要症状的慢性病症。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病属于中医“肠癖”、“泄泻”、“下痢”等范畴。2000年7月--2003年10月,笔者采用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UC患者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的功能性肠病,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腹泻型乃其常见临床类型,中医将其主要归于"泄泻"、"腹痛"等范畴。近年来随着对其认识和研究的深入,中医药在本病治疗本病中具有相对的优势。脾肾阳虚证是其重要临床类型之一,现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及讨论等方面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探讨总结席作武教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经验。肠易激综合征属于中医学中"腹痛""便秘""泄泻"等范畴,本病的病位在肠道,与肝脾肾诸脏腑的功能关系密切,中医辨证分为寒热错杂型、脾胃虚弱型、肝郁气滞型、肝郁脾虚型等。席作武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从整体观念出发,治病求本,辨证论治,随症加减,对症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翁利婷  沈丽萍  柳娟 《河北中医》2009,31(2):251-25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属中医学泄泻、腹痛、便秘和腹胀等范畴。病变的部位在大肠,但与肝、脾、胃的功能失调有关,临床表现为长期反复的腹痛,伴随排便次数与性状的异常,但形态和生化学正常。其临床主要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其发展机制仍不很明确。2007-06--2008-06,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IBS 32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24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胃肠病的本质为"脑肠互动紊乱",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肠易激综合征同属功能性胃肠病范畴,迟莉丽教授基于"脑肠互动紊乱"理论,认为这与中医"七情内伤致病"理论不谋而合,虽外感六淫、饮食内伤均可致病,但是情志因素为主要致病因素,"肝为万病之贼",功能性胃肠病病机初期表现为肝胃不和,多因医者对本病的识别率低、患者对该病的认知率低等原因,常导致本病失治误治、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其病位虽在胃、肠,但与肝、心、脾三脏相关,其病机又因肝之疏泄太过或不及而演变不同,终致肝郁脾虚、心胃不和、心脾失养,故治疗上以疏肝宁心、和胃理脾法为辨治大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