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在《黄帝内经》中对胆腑的生理、病证就有论述.《素问》云:"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灵枢》称"胆者,中精之府",又谓:"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中医学认为胆病证候较多,如胆郁、胆胀、胆黄、胆热、胆火、胆虚、胆实、胆瘅等,这些证候可出现在西医所指的胆囊、胆道疾病中,也可作为单独证候的临床表现.胆郁、胆胀是临床常见的胆病证候,现就其证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招生     
早在《黄帝内经》中对胆腑的生理、病证就有论述。《素问》云:“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灵枢》称“胆者,中精之府”,又谓:“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中医学认为胆病证候较多,如胆郁、胆胀、胆黄、胆热、胆火、胆虚、胆实、胆瘅等,这些证候可出现在西医所指的胆囊、胆道疾病中,也可作为单独证候的临床表现。胆郁、胆胀是临床常见的胆病证候,现就其证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胆为肝之腑,肝胆相依互为表里,有勇有谋,有藏有泻,有升有降,阳木降而阴木升,若<易>之泰卦(三三上坤,三下乾),阴升而阳降,阴阳相应,肝胆相互协调而主乎疏泄,为升降之枢,功上通下达,内外出入,旁调中州,对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心身健康起着重大的枢持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胆为肝之腑.肝胆相依互为表里,有勇有谋,有藏有泻,有升有降,阳木降而阴木升,若《易》之泰卦《三三上坤,三下乾》,阴升而阳降,阴阳相应,肝胆相互协调而主乎疏泄,为升降之枢,功上通下达,内外出入,  相似文献   

5.
从胆论治胆心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心综合征是由胆囊疾病所引起的心绞痛、心律失常及心电图缺血性改变等一系列心功能紊乱的症候群。一般认为,来自胆囊和(或)胆管的病变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传导到心脏,引起心脏冠状动脉的收缩和痉挛,导致心肌缺血而出现心绞痛。另外,胆道系统发生感染时,细菌产生的毒素及体内水与  相似文献   

6.
由胆系疾病所引起的心律失常、心绞痛等一系列心功能紊乱谓之胆心综合征。[1]临床以胸闷痛、上腹痛、胆囊区压痛、心电图异常为特征。笔者于1994~1998年运用自拟胆心宁汤治疗该病5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2例,其中男36例,女16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56.5岁;病程最短47天,最长11年。对照组33例,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最小47岁,最大63岁,平均年龄53.5岁;病程最短15天,最长9年。两组性别、年龄…  相似文献   

7.
<正> 笔者从1978年~1987年用降胆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病例选择全部病例均经纤维内窥镜确诊。胃镜下所见:胆汁返流量多或胃粘膜上有黄绿色胆汁凝块附着,或见到大量黄绿色泡沫自幽门口返流入胃;胃窦部或胃体部粘膜充血水肿,少数有粘膜出血及糜烂。一般资料性别男44例,女12例;年龄17~30岁38例,31~40岁12例,41岁以上6例;病程最短  相似文献   

8.
9.
近年来,笔者以自拟悦胆汤、悦胆散治疗急慢性胆囊炎21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210例中,男性60例,女性150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0岁,平均40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3年。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血清胆红素、硷性磷酸酶等阳性指标)、B超(符合胆囊炎影象特征)确立诊断。其中有10例X线平片示结石阳性征。二、治疗方法急性胆囊炎及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期,给予口服悦胆汤。其药物组成:柴胡12克,陈皮10克,元胡10克,香附10克,广木香10克,建曲12克,广郁金16克、九节喜蒲12克,…  相似文献   

10.
胆瘅病辨证施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瘅,始载《素问·奇病论篇》:“口苦病名为何?何以得之?歧伯曰:病名曰胆瘅”。瘅,热的意思,胆瘅为胆热病。多因六淫外侵,七情内伤,或饮食不节,“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邪结少阳,枢机不利,胆失通降,疏泄失职,胆郁热结,胆之虚气上溢而发为“口苦”,故称“胆瘅”。 胆瘅病,类似于慢性胆囊炎、慢性胆管炎、胆石症等胆道疾病。在临床中,可分为风热侵袭,气滞络阻,  相似文献   

11.
于东林  王义国  张磊 《中医杂志》2014,(14):1256-1257
通过梳理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古籍及中医历代医案数据库认为,中医较早认识到了胆腑具有贮存和排泄胆汁的功能,并提出了胆中所藏的"精汁"是胆主决断的物质基础,但认识到胆具有消化功能较晚,应该是在清末民初之后受西医学的启发而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胆微透析技术及其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检索、阅读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归纳。结果:综述了胆微透析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影响因素,并重点介绍了其在肠肝循环药物以及经胆囊排泄药物的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结论:胆微透析技术在药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仍有不足之处,尚需继续研究不断改进完善。  相似文献   

13.
陈树真  张光巧 《中成药》1991,13(9):22-23
本文通过用家传验方基础研制的胆乐康胶囊、胆舒煮散对95例胆石症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设立观察组和西药利胆醇对照组,进行观察治疗,结果表明:该疗法不仅保留了中医传统的散、煎并用原则,而且总有效率,排石率,净石率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周学池 《新中医》1993,(8):11-13
本文认为“邪在胆,逆在胃”实质上就是胆热扰胃的胆胃不和证,其证以呕吐苦水为主症,治疗当清泻胆火,降胃止呕。  相似文献   

15.
“胆心宁汤”治疗胆心综合征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宏  许定仁 《江苏中医》2001,22(1):19-19
由胆系疾病所引起的心律失常、心绞痛等一系列心功能紊乱谓之胆心综合征。^[1]临床以胸闷痛、上腹痛、胆囊区压缩、心电图异常为特征。笔者于1994-1998年运用自拟胆心宁汤治疗该病5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福建绞股蓝资源的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多种来源的绞股蓝样品,经生药学鉴定后,从外观、口感、化学成分、皂甙及其皂甙元的组成、总皂甙的含量、氨基酸、无机元素等指标进行质量分析,结果提示同一个种的绞股蓝因产地、栽培条件、药用部位的不同,质量均有差异,其中差异较大的是口感及总皂甙含量。又因叶中总皂甙含量高于茎,提示使用和生产部门在收购开发产品时,应注意原料的;采收时要注意叶、茎的比例。  相似文献   

18.
19.
吴立文教授治疗胆胀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智生 《新中医》2003,35(11):10-11
介绍吴立文教授治疗胆胀的经验。吴立文教授认为其病位在胆,但病变的形成与肝脾胃肾有密切关系。临床初期以肝气郁滞、胆气受阻、湿热内蕴、热毒蓄积等邪实为主;久则致虚,形成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候。病机关键是邪郁胆腑,胆失通降。治疗应辨证采用通利之法,临证结合疏肝理气法、和胃通腑法、运脾化湿法、扶正补虚法,并注意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分清轻重缓急治疗。  相似文献   

20.
胆囊切除术60例,随机分为4组,1组耳针组,2组体针组,3组耳针体针并用,4组不加耳针和体针。术始前均静注杜氟合剂半量。结果:1、2、3组强刺激3分钟后平均动脉(MAP)明显上升,心率(HR)明显增快,牵拉胆囊时1、2组MAP下降,HR减慢(P〈0.05)。3组探查腹腔及牵拉胆囊时MAP平稳。第4组探查及牵引胆囊时MAP明显下降,HR明显减慢(P〈0.01)。结论:3组可能预防胆心反射,耳针体针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