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依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理论,研究利用热性中药肉桂、寒性中药知母分别对寒热体质大鼠进行体质调整,通过观察体质调整前后,常体、寒体和热体体质大鼠下丘脑TRP通道的表达、掌温和热痛阈的变化,探讨中药对寒热体质调整作用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偏颇体质的调整、实现"未病先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掌温结合自主活动,从自然群体大鼠筛选出常体、热体及寒体大鼠,再将各体质大鼠分成体质未调整组与体质调整组。体质调整组寒体、热体大鼠分别给予肉桂、知母,常体大鼠给予相应体积的饮用水,连续灌胃12周。测量体质未调整组和体质调整组大鼠掌温、热刺痛仪测定大鼠热痛阈、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下丘脑TRPV1和TRPV4通道表达。结果体质未调整组寒体大鼠掌温显著低于热体大鼠和常体大鼠,而热痛阈显著高于其余两种体质大鼠,掌温和热痛阈呈负相关;寒体体质大鼠下丘脑TRPV1和TRPV4通道表达低于热体体质大鼠。体质调整组大鼠,经过相应药物对体质进行调整后,常体、寒体和热体体质大鼠掌温和热痛阈之间差异性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寒体组大鼠下丘脑TRPV1、TRPV4通道表达出现上升趋势,而热体组大鼠呈下降趋势,与常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肉桂、知母对寒热体质大鼠体质调整作用,可能与调节下丘脑TRP通道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寒热体质大鼠TRPV1通道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寒、热体质大鼠大脑皮质辣椒素受体(TRPV1)通道表达及热痛阈的差异。方法:以两后掌表面皮肤温度为主要指标,结合自主活动及一般情况,从自然群体大鼠中筛选出常体、寒体及热体大鼠,通过光照热痛照射仪测定各组大鼠热痛甩尾潜伏期,比较不同体质大鼠的热痛阈差异。取大鼠大脑皮质,用实时荧光RT-PCR(SYBR GreenⅠ)检测TRPV1通道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RPV1通道蛋白表达。结果:热体组大鼠热痛甩尾潜伏期时间显著低于常体组和寒体组(P0.01);热体组大鼠大脑皮质TRPV1通道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常体和寒体组(P0.01);热体组大鼠大脑皮质TRPV1通道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寒体组(P0.05)。结论:寒、热体质大鼠大脑皮质中TRPV1通道mRNA、蛋白表达及热痛阈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鼠寒体、热体体质的稳定性.方法 以大鼠两后掌表面皮肤温度以及大鼠自主活动为主要指标,结合大鼠的一般情况,从100只正常大鼠群体中筛选出常体大鼠10只、寒体9只、热体8只,连续3个月进行检测后,再观察分别用金匮肾气丸和知柏地黄丸汤剂对寒、热体质大鼠进行体质调整3个月及停药4个月后掌温和自主活动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体质筛选后没有任何干预的3个月内,寒体组大鼠的平均掌温和自主活动明显低于常体组大鼠,热体组大鼠的相应指标明显高于常体组和寒体组大鼠(P<0.05或P<0.01),且这种差异在观察的3个月内持续存在,即大鼠寒热体质的特征差异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可稳定存在.金匮肾气丸和知柏地黄丸分别对寒体、热体体质大鼠有调整作用,使寒体组大鼠的掌温和自主活动增加,热体组大鼠的掌温和自主活动减少,但停药后第3个月,上述指标有回到用药前的趋势.结论 大鼠的寒热体质特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过脂多糖(LPS)攻毒发热后寒体、热体、常体大鼠的病理生理反应。方法:建立寒体、热体、常体Wistar大鼠LPS(20μg/hg)发热模型,绘制各组平均体温变化曲线,测量IL-1β不同时间段含量,在此基础上比较各组体温变化和各组大鼠IL-1β含量差异。结果:寒体、热体、常体大鼠经LPS攻毒发热后体温变化曲线不同;IL-1β含量常体组大鼠高于热体组.热体组大鼠高于寒体组。结论:不同体质大鼠在外感发热过程中症候表现和病理指标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体质变应性鼻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表达的规律。方法构建寒、热、常体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各体质分为干预和非干预组,寒体干预组和常体干预组喂饲附子理中汤,热体干预组喂饲黄连解毒汤,无干预组不做任何干预。在模型建立的第0,1,3,7天分别取材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含量。结果第0天,寒体2组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高于热体2组、常体2组(P均0.05),常体2组与热体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寒、热、常体无干预组实验第1,3,7天临床症状评分与实验当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寒、热、常体干预组实验第7天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实验当天(P均0.05)。寒体干预组、常体干预组实验第1天、第3天、第7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同一时间点同体质非干预组(P均0.05);热体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实验第1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第3天、第7天热体干预组均明显高于热体非干预组(P均0.05)。经混合效应模型分析,非干预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量明显低于干预各组(P均0.05);不同体质间比较,热体组和常体组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寒体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量明显少于常体组和热体组(P均0.05)。寒、热、常体无干预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趋势整体上呈逐渐减少趋势,而干预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趋势整体上呈先减少后增多趋势。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反映变应性鼻炎的体质情况,寒体最容易发生变应性鼻炎,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最少,而体质治疗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制备脂多糖(吣)对寒体、热体、常体大鼠攻毒发热模型,进行各组大鼠NO含量的比较。方法:根据体温标准分为寒体组、热体组、常体组,建立Wistar大鼠LPS(20ug/ks)发热模型,绘制各组平均体温变化曲线,并比较其体温变化。结果:热体组大鼠NO的含量大于寒体组,寒体组NO含量大于常体组;寒体、热体、常体体温变化曲线不同。结论:不同体质大鼠模型在外感发热过程中体温变化和NO的关系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以SD大鼠为对象,通过比较常体、热体、寒体、内燥与内湿等五种类型大鼠外周淋巴细胞DNA经紫外线损伤后复制能力,观察内燥和内湿大鼠外周淋巴细胞DNA损伤后修复能力的差异,从而进一步探讨体质类型及其转变时的细胞学基础。结果表明:内燥组的~3H—TdR掺入值小于热体组,内湿组的~3H—TdR掺入值小于寒体组,差异都显著(P<0.001)。提示:DNA的~3H—TdR掺入值可作为区别正常体质和病理体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观察肿瘤骨转移大鼠转移灶周围骨组织TRPA1和TRPM8表达变化以及冷刺激缩足阈值改变,阐释骨癌痛虚寒型冷痛病机。方法:健康4月龄SD雄性大鼠45只,体质量440~470 g,随机分成模型组(仅造模,无药物干预)、模型-通道阻滞剂干预组(造模2周后应用TRPA1、TRPM8拮抗剂干预的大鼠);空白组(正常健康大鼠,无药物干预)。分别于造模前1周、造模后2、4、6、8周,在3组中随机选择5只大鼠,测定冷缩足潜伏期;并在造模后8周处死大鼠,取转移灶周围骨组织样本,观察组织病理切片形态,并检测TRPA1、TRPM8基因量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2周,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冷刺激痛敏,至造模后8周其冷刺激痛阈仍维持较低水平,应用TRPA1、TRPM8通道阻断剂后,骨癌痛大鼠的冷刺激痛阈能显著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结论:TRPA1、TRPM8通道蛋白表达的上调参与构建了骨癌痛大鼠虚寒型冷痛的病机基础。  相似文献   

9.
食物对体质形成影响的生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常体wistar雄性大鼠饲喂五香粉和冰淇淋,结果表明饲喂五香粉的大鼠出现了热体体质,肝Na~+-K~+-ATP...活性、血清T_3、T_4含量增高,而饲喂冰淇淋的大鼠出现了寒体体质,这些指标都降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另外,血清T含量对照组最高,冰淇淋组最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从 Wistar 大鼠的自然群体中筛选出热体、寒体与常体大鼠,作为研究对象。用动物的外周血和脾脏作材料,通过细胞体外培养、紫外线损伤、同位素掺入及液闪测定等方法,观察比较各组大鼠脾淋巴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外周淋巴细胞 DNA 损伤后的复制合成能力。结果表明,在此两项实验指标中,热体大鼠比寒体大鼠具有更高的水平,而常体大鼠居中。因而从一个方面证实了《灵枢》所称"其身多热者易已;多寒者,难已"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体温筛选寒热体鼠自然模型的可靠性及对子代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大鼠肛温将其分为"寒体""热体"组,测定血糖、尿儿茶酚胺含量,雌雄鼠交配,检测子代肛温、血糖、尿儿茶酚胺、胰岛素及丙二醛含量.结果:热体鼠血糖、尿儿茶酚胺含量均高于寒体鼠,热体组子代肛温、尿儿茶酚胺、血糖及丙二醛含量均高于寒体组.结论:体温筛选寒热体鼠自然模型可靠,寒热体鼠体温、血糖呈遗传态势,热体鼠氧化过激反应显著.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中医》2016,(6):749-751
目的:观察不同体质MRL/lpr雌性狼疮鼠RORγt、Foxp3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情况,证实狼疮鼠体质差异的物质基础。方法:将3月龄狼疮鼠按体质分为常体、热体、寒体,饲养1月后,采用RT-PCT、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组别狼疮鼠血清ds-DNA,肾脏RORγt、Foxp3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结果:不同体质MRL/lpr雌性狼疮鼠间RORγt mRNA的表达无明显差异,RORγt蛋白质的表达、Foxp3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MRL/lpr热体组小鼠RORγt、Foxp3 mRNA及蛋白水平均偏低。结论:MRL/lpr狼疮鼠体质差异与RORγt、Foxp3基因及蛋白质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中医风寒湿致痹理论,探索软骨细胞温感蛋白TRPM8/TRPV1/TRPA1在风寒湿血清干预后的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改良Hulth法结合人工气候箱制备风寒湿血清用以后续干预,取新生SD大鼠软骨细胞结合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构建软骨细胞炎症;细胞分组:Control组、KOA组(IL-1β 20ng/ml)、NC组(IL-1β 20ng/ml+正常大鼠血清10%)、FHS组(IL-1β 20ng/ml+风寒湿大鼠血清10%);CCK8法检测风寒湿血清干预后软骨细胞的增殖活性,甲苯胺蓝及阿利新蓝染色鉴定软骨细胞形态,RT-qPCR与Western blot检测软骨细胞炎性因子及TRPA1、TRPM8、TRPV1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风寒湿血清浓度≥20%能显著抑制软骨细胞的增长,10%的血清浓度干预24h、48h对软骨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Western blot显示,风寒湿血清干预组TRPM8、TRPV1、TRPA1、TNFα、IL-1β、TNFα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RT-qPCR显示,风寒湿血清干预组IL-1β、TNFα...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桂枝芍药知母汤对CIA模型大鼠关节炎症反应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诱导(CIA)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组和桂枝芍药知母汤高、中、低剂量组,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给药后观察各组大鼠关节评分和肿胀度、病理改变评分,并比较各组大鼠滑膜上清液中IL-1、IL-6及IL-17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关节评分、左右足体积、造模足关节肿胀度、踝关节病理改变评分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治疗16d后,桂枝芍药知母汤各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 <0.01)。模型组大鼠滑膜上清液中IL-1、IL-6及IL-17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 <0.01),治疗后桂枝芍药知母汤中、高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明显低于模型组(P <0.01或P <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可通过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而明显缓解CIA模型动物的各种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食物调整病理性体质的生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我们依据体质学说中食物能纠正病理性体质的观点,进行了用五香粉调整寒体和用冰淇淋调整热体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寒体调整组大鼠的肝细胞能荷值明显上升,肝Na+-K+-ATPase活性,血清T、P、T3、T4含量同正常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热体调整组大鼠的肝Na+-K+-ATPase活性,血清T3、T4含量也同正常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说明不同性味的食物对于其相应体质的调整作用是明显的,病理性体质可以通过食物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肉桂醛对0℃冷应激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细胞胞浆内Ca~(2+)浓度变化,并探讨其对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A1(TRPA1)和M8(TRPM8)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大鼠原代背根节神经细胞置于0℃冷应激状态,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时长冷应激状态下细胞的活性;加入肉桂醛,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外Ca~(2+)分布的变化;另以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其TRPA1,TRPM8 mRNA的表达。结果:不同时长的冷应激状态下,细胞存活度无明显差异;冷应激可降低背根神经节(DRG)神经细胞胞浆内Ca~(2+)浓度(P0.05),一定量的肉桂醛则能使Ca~(2+)浓度显著升高(P0.01)。Real-time PCR检测显示,长时间冷应激TRPA1 mRNA表达上调(P0.05);长时间冷应激TRPM8 mRNA表达明显要高于短时冷应激(P0.05);适当浓度的肉桂醛使冷应激大鼠DRG神经细胞TRPA1 mRNA表达升高(P0.05,P0.01),对TRPM8 mRNA的影响尚不明显。结论:冷应激能影响TRPA1,TRPM8 mRNA的表达,降低胞浆内Ca~(2+)浓度,作用机制可能为肉桂醛通过活化TRPA1通道,升高细胞浆内Ca~(2+)浓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枢不同脑区γ-氨基丁酸A型(GABA_A)受体mRNA在慢性炎性痛大鼠的脑内表达及电针的干预作用。方法:48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组和假电针组,每组12只。采用足底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建立慢性炎性痛模型,电针组于造模后28 d介入电针治疗,取"后三里"和"昆仑"穴,予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强度0.5~1.5 mA,治疗30 min,仅干预1次。假电针组与电针组取穴相同,仅刺入皮下,连接电针,不通电,固定30 min。观察各组大鼠造模前,造模后1、3、7、14、21、28 d机械痛阈、热痛阈变化及造模后29 d情绪行为变化,前扣带皮层、杏仁核、下丘脑GABA_A受体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造模后1、3、7、14、21、28 d各个时间点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机械痛阈变化率和热痛阈变化率显著降低(均P<0.01);造模后29 d,模型对照组大鼠旷场实验中央区域运动距离和中央区域停留时间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均P<0.05)。干预后与模型对照组、假电针组比较,电针组能显著增加机械痛阈变化率、热痛阈变化率、中央区域运动距离、中央区域停留时间(P<0.01,P<0.05)。造模后29 d各组大鼠前扣带皮层、下丘脑GABA_A受体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杏仁核GABA_A受体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电针组干预后大鼠杏仁核GABA_A受体mRNA表达较模型对照组、假电针组增多(P<0.01)。结论:单次电针可显著提高慢性炎性痛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改善情绪异常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杏仁核GABA_A受体mRNA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预电针“曲池”“血海”对荨麻疹大鼠的防治作用,以及对瞬时受体电位(TRP)离子通道相关蛋白三磷酸肌醇(IP3)、活性氧(ROS)、TRPM2、钙调蛋白(CaM)介导肥大细胞(MCs)脱颗粒的影响,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预电针组、阳性药物组,每组8只。造模前10 d,预电针组给予“曲池”“血海”预电针干预,20 min/次,1次/d,连续10 d;阳性药物组每天给予氯雷他定片稀释液灌胃(1 mg/kg),1次/d,连续10 d。采用卵白蛋白与免疫佐剂稀释液联合注射法制备大鼠抗卵白蛋白血清,皮肤被动过敏反应法制备荨麻疹大鼠模型。计数大鼠背部致敏皮肤搔抓次数,测量大鼠皮肤致敏蓝斑的直径,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并计数大鼠皮肤MCs脱颗粒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皮肤组织IP3、ROS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皮肤组织TRPM2、CaM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搔抓次数、皮肤致敏蓝斑直径均增加(P<0.01),MCs脱颗粒率升高(P<0.01),皮肤组织中IP3、ROS阳性表达及TRPM2、CaM蛋白表达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温热中药黑顺片、干姜、肉桂、仙茅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中寒、热敏感蛋白TRPM8、TRPV1的影响。方法:培养原代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应用温热中药黑顺片、干姜、肉桂、仙茅进行干预,观察各种细胞的增殖情况,并应用RT PCR、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的TRPM8、TRPV1及PPKA的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温热药可提高细胞TRPV1及PPKA基因、蛋白表达,可降低TRPM8基因、蛋白表达,温热药对背根神经节细胞TRPV1/TRPM8的增高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温热药可能调控神经的TRPV1和TRPM8表达,TRPV1/TRPM8可能是反映温热药的温热药性的表达指标之一,一定程度上揭示温热中药的药性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寒、热证模型的形成机制及寒、热性方剂对胃溃疡寒、热证模型的基本作用机理并进一步探讨方证相应的客观规律。方法:采用寒、热因素结合幽门结扎模型建立大鼠胃溃疡寒、热证模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受试大鼠血清cAMP、cGMP的含量。结果:各模型组大鼠血清cAMP的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cGMP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热性模型血清cGMP含量显著高于寒性模型。大黄黄连泻心汤可显著升高热性模型组大鼠血清cAMP的含量,降低cGMP的含量(P<0.05或P<0.01);理中丸可显著升高寒性溃疡组大鼠血清cAMP的含量,降低cGMP的含量(P<0.05或P<0.01)。结论:通过"方证相应"理论验证了"病证结合"的胃溃疡寒、热证模型复制成功,大黄黄连泻心汤对热性胃溃疡、理中丸对寒性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可通过促进cAMP含量的释放、降低cGMP的含量而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