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究慢性肠炎不同中医证型的肠道菌群情况及中药辨证施治联合抗生素灌肠的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肠炎患者110例为研究组,根据中医证候分型为热毒型(36例)、湿毒型(35例)、正虚邪恋型(39例),均行中药分型施治联合抗生素灌肠治疗;同期纳入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观察肠道菌群菌落数及双歧杆菌/大肠杆菌菌落比值,观察各证型患者治疗后肠道菌群改善程度、大便常规指标、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肠道菌群菌落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虚邪恋型、热毒型双歧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值低于湿毒型,大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菌落数高于湿毒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除I度肠道菌群失调患者外,三种证型患者肠道菌群状况均优于治疗前,大便性状评分高于治疗前,白细胞、红细胞计数低于治疗前(P0.05);而不同证型患者肠道菌群失调改善程度、大便常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中医证候总有效率热毒型(97.22%)、湿毒型(94.29%)、正虚邪恋型(92.31%)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肠炎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状况,不同中医证型间存在肠道菌群差异,中药辨证施治联合抗生素灌肠可显著改善不同证型肠道菌群失调及大便常规指标,提高中医证候疗效,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有关。  相似文献   

2.
胡健  李泽庚  张峰  李晓娟 《新中医》2022,54(21):26-30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是呼吸系统常见病,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对CAP 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肠道菌群与CAP 的发生密切关联。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对于肺与大肠在生理与病理的认识为从肠道菌群角度治疗CAP 提供新思路。该文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认识、肠道菌群的组成与功能、肠道菌群丰富度、益生菌数量及维持肠道屏障功能方面论述了CAP 与肠道菌群的作用,概括了单味中药、中药复方、中医外治法调节肠道菌群治疗CAP 的研究内容,以期为中医药治疗CAP 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慢性肺心病急发期患者两种常见中医证型上呼吸道菌群及免疫的研究,探讨中医辨证分型与上呼吸道菌群及免疫的相关性。方法:对51例慢性肺心病急发期痰热壅肺型、痰瘀阻肺型患者,进行上呼吸道菌群及免疫功能指标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肺心病急发期患者两证型均有上呼吸道菌群失调和免疫功能的低下,两型对比有显著差异。结论:人体上呼吸道菌群和免疫功能指标,可作为研究慢性肺心病急发期发病机理及中医辨证分型的依据之一。上呼吸道菌群失调和免疫功能低下是慢性肺心病急发期中医辨证分型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结合溃疡性结肠炎(UC)主要证候大肠湿热证的相关临床变化及其机制,收集UC该证型各肠道菌群的变化规律,探索其变化机制。通过对大肠湿热证UC治疗手段的分类归纳,发现其中代表性的中药及复方,并探索其治病机制,因而与肠道菌群相关机制相结合,根据其相同的机制探索其可能的内在联系。从而发现中药及复方对大肠湿热证UC患者肠道菌群精准调控的可行性。整理知网大量相关文献发现,目前特征菌群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与中药在大肠湿热证UC中关系最为密切,但由于临床研究仍有诸多不足,肠道菌群受多方面影响,目前还不能精准刻画肠道菌群和疾病相关的变化,且中药调控肠道菌群相关机制研究也有欠缺,中药及复方对大肠湿热证UC患者肠道菌群精准调控的可行性仍然值得商榷。对于此,阐明大肠湿热证UC临床证候的生物学内涵及证候与肠道菌群的相互关系等科学问题成为首要研究任务,除此之外,还应重视机体中药的肠腔暴露谱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研究。最后,中医思维与现代医学理念应互相结合,积极开展并推进制定中医药调控肠道菌群治疗UC策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慢性支气管炎急发期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患者的咽部微生态状况,探索中医辨证分型与微生态量化指标的内在联系。筛选出152例符合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痰热壅肺型、痰浊阻肺型患者,进行呼吸道微生态检测。结果:两型患者菌群密集度增多,多样性降低,优势菌改变,痰浊型患者较痰热型患者变化更为显著。慢支急发期痰热壅肺型、痰浊阻肺型患者的咽部微生态明显失衡。提示两型之间的微生态指标差异可初步从微生态角度揭示中医证型的科学性,为中西医结合防治本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袁静  徐娇龙  吴穹 《河南中医》2023,(3):481-486
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相比,其肠道菌群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肠道菌群紊乱,通过影响短链脂肪酸生成、激活炎症信号通路、胆汁酸代谢受阻等途径,使机体发生胰岛素抵抗。研究均证实中药单体或提取物、中药复方、针灸推拿等对肠道菌群均有调节作用,干预机制多从减少有害菌增殖、提高有益菌水平等方面考虑。但由于中药药物有效成分较多,其特异性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尚未明晰,现有针灸推拿的相关研究均未阐明其调节肠道菌群可能的作用机制。今后相关的研究中,需要侧重考虑如中药的哪些成分发挥了调节菌群作用、是否有特异性菌群、动物实验结果是否适用于临床、不同证型患者肠道菌群分布有何特点等问题。肠道菌群紊乱可导致血糖异常,血糖异常患者常伴有肠道菌群失调,二者互相影响,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同时理应重视调节肠道菌群。目前国内糖尿病临床治疗指南中,尚未纳入肠道菌群的相关治疗手段,中药、针灸等可作为防治糖尿病、稳定患者肠道菌群平衡的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高血压中医证型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子关系的探讨。主要从辨证分型标准、基于临床经验的辨证分型概况、高血压中医证型与血管内皮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动脉弹性、细胞因子、分子生物学等关系方面进行总结,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量化指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为中药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不同辨证分型与炎症因子的关系,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指标。方法:选取符合AECOPD诊断标准和肺胀中医辨证标准的患者进行辨证分型,以健康组为对照组,检测患者治疗前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观察各证型组间差异性以及炎症指标与证型组别间的相关性。结果:AECOPD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血清的CRP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血清PCT与证型分型存在相关性。结论:可尝试将血清PCT、CRP、IL-6等作为AECOPD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推进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统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慢性支气管炎急发期患者两种常见中医证型的免疫及上呼吸道微生态的研究,探讨中医辨证分型与免疫、微生态之间的相关性,为中医学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02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痰热郁肺型、痰浊郁肺型患者,进行免疫功能及上呼吸道微生态指标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慢性支气管炎急发期患者两证型均有微生态失调和免疫功能的低下,两型对比有显著差异。结论:人体微生态和免疫功能指标,可作为研究慢性支气管炎发病机理及中医辨证分型的依据之一。微生态失调和免疫功能低下是慢性支气管炎急发期及该病的中医辨证分型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脓毒症是涉及机体多个系统甚至多个脏器的复杂病症,“三证三法”是中医研究脓毒症总结出的经典证型,而肺在病程发展中是机体常见的受累器官,且肠道菌群多样,故肺与大肠相表里是脓毒症中医辨证施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关系。凉膈散是温病经典组方,以清上泻下解毒为功效,组方原则体现了肺肠关系,根据脓毒症各个证型阶段灵活用药,有助于拓展脓毒症中医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1.
Since the outbreak of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it has rapidly spread to 187 countries, causing serious harm to the health of people and a huge social burden. However, currently, drugs specifically approved for clinical use are not available, except for vaccines against COVID-19 that are being evalu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capable of performing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patients, and has a better ability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 authors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VID-19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CM, and discussed it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so as to provide strategies and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with TCM.  相似文献   

12.
基于肠道菌群的中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促进了其治疗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等的发展,但其尚不明确的作用机制极大限制了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和产业化。随着2代/3代基因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肠道菌群已成为中药作用机制研究的热点和新途径。为此,探讨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从中药复方、药对、单味药和活性成分不同角度系统分析中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阐释中药的作用机制提供研究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在防治病毒性肺炎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优势,中医理论认为病毒性肺炎是因感受温热病邪而发病,与人体正气虚弱相关,病位主要在肺,涉及心、脾、肝等脏腑,虚实夹杂是其病性。临床多见风热犯肺、痰热阻肺证型,运用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及卫气营血辨证理论进行辨证施治。中医药主要从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降低病毒复制转导等方面发挥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重庆市中医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的临床及影像特征,以期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参考。方法对重庆市中医医疗机构2019年12月19日至2020年2月2日收治的1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及胸部CT影像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包括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中医辨证、影像特征等。结果 18例患者中,发病前14 d内与疫区相关人员有密切接触史者15例,1例来自武汉;18例中发热15例,以中、低热为主;中医辨证分型以湿邪郁肺证和邪热壅肺证为主,分别为8例和7例;16例为双肺受累,以多个肺段受累为主要表现,18例患者共计91个肺段受累,主要位于肺段外带或内、外带同时受累,无单独肺段内带受累患者;CT上以磨玻璃影为主要表现,共67个肺段(73.63%),辅以间质改变和实变。结论重庆市中医医疗机构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具有起病隐匿、临床症状轻等特点,胸部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作为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婷  赵志梅  周瑶  胡祖贤  夏天  闫平 《天津中医药》2017,34(12):860-864
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胰岛素抵抗,肠道菌群是存在于人类肠道中的微生物,是后天获得并影响人体自身平衡的重要"器官",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失调可以引起胰岛素抵抗,因此多囊卵巢综合征与肠道菌群存在密切联系。目前研究认为小檗碱通过改善肠道菌群以治疗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性疾病,小檗碱可以通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的干预来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文章就多囊卵巢综合征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及小檗碱通过对肠道菌群的干预作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中药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慢性腹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与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衡及其对肠道屏障、肠道免疫反应、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和胆汁酸)的调节均可影响腹泻的发生与发展。中药对慢性腹泻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然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基于肠道菌群在腹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从单味中药、中药复方、中药活性成分调节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结构、组成及其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治疗慢性腹泻的作用机制研究和抗腹泻中药新药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防控工作刻不容缓,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积极作用尤为重要。中医三部六病学术流派以三阴三阳系统辨证体系对寒温进行了梳理,指出伤寒和温病可以进行初步的统一;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做到辨证论治,而不局限于病名之辨;中医三部六病学术流派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症状进行了辨证分析,提出相应的中医诊疗思路,为基层诊疗机构提供了防治方案;中医三部六病学术流派基于对人的整体气血的认识,总结出一套刺激表系统以增强肺卫之气的导引术,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了经济、有效、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朱月玲  杨斌斌  吴芳 《中草药》2020,51(4):883-887
2019年12月以来,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中心陆续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人群普遍易感,儿童亦有感染病例出现,感染波及新生儿、婴幼儿,并且已出现儿童重症病例。儿童感染病例引起了社会高度重视。目前COVID-19病理机制尚不清楚,治疗亦缺乏特效药,这些问题都给疫情防控和临床救治带来极大困难。尝试从中西医不同角度认识儿童COVID-19,分析儿童COVID-19病因、流行特点、病情发展特点及治疗措施,同时从中医角度探讨儿童COVID-19病因病机、辨证及治疗方法,能更好地通过中西医结合对此次儿童COVID-19进行深入了解,理解其病理之基础,分析目前疫情发展之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对临床更好地防治儿童COVID-19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理论在多器官纤维化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宗江  刘昆  张新雪  牛建昭 《中医杂志》2005,46(10):727-729
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内容,将这一理论引入中医药防治肝、肾、心、肺等器官纤维化、硬化的研究中,寻找通治多器官纤维化的有效药物,为揭示器官纤维化、硬化的实质及为中医药防治难治性疾病开拓新途径;为中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理论提供实验依据;为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现代化、规范化研究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在防治糖脂代谢紊乱方面具有多靶点、多通路、联合增效、协同交互的特点。近年来,中医药在探索糖脂代谢紊乱机制研究方面不断深入和细化,实验设计更加系统化,并且紧密结合了包括转录组学、代谢组学、蛋白组学等先进的研究技术,为阐释药物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此外,近年微生物组学也成为糖脂代谢紊乱机制研究的热点之一,学者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揭示中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改善糖脂代谢紊乱的生物学基础,为明确中医药防治代谢性疾病的干预靶点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作者系统梳理了近3年中医药防治糖脂代谢紊乱的相关研究,针对其现状及特点予以总结和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