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300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临床辩证分型进行调查研究,提示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型中所占比例最大。提示正确地应用化痰祛瘀法对于提高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中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缺血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肝肾阴亏、肝阳偏亢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2组分别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西医常规治疗加中医辨证论治。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肝肾阴亏、肝阳偏亢型急性期缺血中风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姜楠  孟湧生 《光明中医》2016,(1):149-150
出血性中风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急性期的有效救治能最大限度地逆转病情,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中医大多从风、火、痰、瘀、虚等方面对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进行辨证论治,中药注射剂及中医复方治疗该病均取得很好疗效。本文将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血瘀证的现状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4.
熄风通络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20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熄风通络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研究,探讨其疗效和机制。方法:将符合条件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熄风通络胶囊口服,4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和比较,判断该药物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具有明显改善中医证候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作用,临床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熄风通络胶囊以平肝熄风,活血化痰通络为主,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有效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中医治疗中风的辨证论治法治疗效果。方法对临床50例中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论治。结果中医治疗中风急性期和恢复期疗效显著,尤其是中风后期的治疗。结论中风中医根据辨证论治的理论,在治疗上开闭固脱是本病的急救措施,潜阳息风,泻火通腑,豁痰利窍,活血通瘀是治标的常规大法,滋肾益肝,调和阴阳是治本之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中经络)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方法主要通过对近5年关于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归纳,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治疗3个方面,阐述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结果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在临床上普遍得到共识,治疗方法多样化,且中西医相互结合同时治疗缺血性中风能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缺乏具体客观的中医疗效标准;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实验基础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7.
施凯莉 《光明中医》2014,29(11):2411-2412
目的探讨辨证施护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中运用的效果。方法对50例中风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治疗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施护,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中医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辨证施护前后比较,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中医症状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辨证施护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中运用的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中风占到中风总数的75%以上,其急性期脑水肿阶段的治疗是整个治疗过程的关键。因此,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脑水肿阶段的病因病机进行深入研究,寻找确切有效的治法方药,对准确把握时机、适时治疗,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减轻中风后遗症有着重要意义。活血利水法在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中虽初步运用,但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展现了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中风是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国内文献报道,中医辨证及单味药治疗本病,均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近年来有关资料作一梗概介绍。一、中医辨证论治国内报道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分型很多。如王永炎将急性缺血性中风分为:风痰瘀血,痹脉阻络;风痰上扰,痰热腑实;气虚血瘀和阴虚风  相似文献   

10.
偏瘫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症状及后遗症,其病位在脑,与肾密切相关,中医临床治疗以补肾药为主或在辨证论治时适当加用补肾药往往能收到显著疗效.笔者试对补肾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作用机理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方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除遵循一般治疗原则外,给予奥扎格雷钠针剂、丹参注射液和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进行分型,气虚血瘀型加黄芪注射液;痰热风扰型加痰热清注射液;内闭外脱型,闭证加醒脑静,脱证加参附或参麦注射液。治疗10d后观察两组疗效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经治疗10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优于对照组的70%(P〈0.05),治疗组CRP下降至(16.76±8.83)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28±10.45)mg/L(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方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609例缺血中风患者中医综合治疗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研究缺血中风中医综合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1995-1999年连续缺血中风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分析接受不同治疗方法的综合组和非综合组的疗效。结果:609例患者,显效320例,显效率52.5%,总有效576例,总有效率96.4%;接受中医内科辩证并物理治疗的综合组总有效率96.7%,仅接受中医内科辩证治疗的非综合组总有效率88.0%,综合组疗效优于非综合组(P<0.05),且急性期疗效综合组优于非综合组(P<0.05);资料显示,609例患者中,风痰瘀务痹阻脉络证250例(急性期199例),占40.8%。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提高了缺血中风的临床疗效,同时认为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是缺血中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证候。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众多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脑钠肽前体(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发作关系密切。祖国传统医学治疗脑梗死,主张辨证论治为基本原则,注重个体差异达到精准治疗疗效。本文就ACI患者与其血清proBNP、hs-CRP水平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以及对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型加以研析,为临床研究ProBNP、hs-CRP与缺血性中风病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使用广义规则归纳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与OCSP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46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进行OCSP分型,采用《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判断证候,运用广义规则归纳对发病第3天至第14天共12个时间点共计10152例次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广义规则归纳得出语句包含证候要素和OCSP分型的关联规则共9条,并有2条规则体现出证候、OCSP分型与发病天数的相关性。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候与OCSP分型、发病天数之间存在相关性,体现了病证结合的理念,为临床医师通过患者的中医证候把握疾病发展规律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运用中风中医症征积分量表客观地评价益气活血颗粒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并微栓子(MES)阳性的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AIS患者分为益气活血颗粒试验组和安慰剂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在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颗粒联合西药为一体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 对照组为西医常规治疗,疗程为14 d,客观评价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可明显缓解AIS患者中医症状的临床表征以及对患者个体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的临床疗效。结果:益气活血颗粒在改善AIS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临床症状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颗粒能明显减少AIS患者颅内MES数目,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征积分,并可能因此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其获益,此种中西医结合治疗AIS的方法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综述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中医内治以分期论治、辨证分型论治为主线。中医外治多采用中药泡洗足部及中药外敷创面。中药新剂型也尝试应用于糖尿病足临床治疗。今后糖尿病足中医临床实践中应遵循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完善分期或辨证分型标准,制定统一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中医辨证运用活血化瘀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用的是西医疗法,治疗组用中医活血化瘀药。结果:两组治疗均有效果,但是中医活血化瘀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远远高于西医的疗效,其治疗效率、疗效都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在中医中运用活血化瘀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贴敷分期辨证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方法将60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0例进行针刺分期辨证治疗,治疗组50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穴位贴敷治疗。检测2组痉挛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采用卒中残损评价表(SIAS)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整体功能状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20%,对照组84.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痉挛期患者治疗后血清Glu含量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GABA含量增加(P0.05),Glu/GABA值下降(P0.05),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SIAS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P0.05),中医症状评分降低(P0.05),且2组组间比较及2组SIAS积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贴敷分期辨证治疗缺血性卒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血瘀证的中医证候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急性缺血性中风血瘀证患者共7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5例,予羟基红花黄色素A注射液50 mg/次,对照组36例,予灯盏细辛注射液30 mg/次,治疗药物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 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14 d。以3个不同时点(用药前,用药后30 d,用药后90 d)的血瘀证评分作为临床结局指标,对两组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血瘀证的中医证候疗效进行评价;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30 d患者血清SOD和MDA水平。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中医血瘀证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的协方差分析,治疗30 d后,治疗组得分下降(0.69±2.48)分,高于对照组的(0.28±1.16)分,校正基线后,治疗组30 d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90 d后,治疗组下降(1.17±2.68)分,高于对照组(0.42±1.40)分,校正基线后,治疗组90 d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血清SOD和MDA比较,治疗后治疗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与灯盏细辛注射液均能不同程度改善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血瘀证均显示出一定疗效,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血瘀证的疗效优于灯盏细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进展型卒中与缺血性卒中各辨证分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缺血性进展型卒中与缺血性卒中各个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研究缺血性进展型卒中的辨证分型与缺血性卒中的辨证分型的差异,为从中医治疗方面预防缺血性进展型卒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观察脑梗死患者427例,其中进展型卒中136例,非进展型卒中291例。结果两组间中医辨证分型中辨证为火热证者二者差异显著。结论中风火热证者极易演进为进展型卒中。中医辨证分型对预测卒中的进展具有一定的意义,可进一步指导中医药对于进展型卒中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