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山根诊法的生理病理基础、山根脉络的部位、颜色、形态、淡浓、散抟等内容,总结了杨维华主任医师完善小儿山根脉络诊治法的经验,并列举验案说明了山根诊法的效验。  相似文献   

2.
通过检索络脉理论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按照其在疾病诊断、治疗、预后判断方面的应用进行归纳,以分析近年来络脉理论在临床中的使用情况。目前临床医生多用络脉体系中的舌下络脉、白睛络脉及小儿食指络脉进行相关疾病的诊断;与络脉理论为依据的治疗方法多为中药内服、外敷、刺络放血、缪刺其络,且刺络放血常与拔罐、体针相结合;望舌下络脉、小儿食指络脉亦多用于临床疾病的预后及转归判断。络脉理论已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但在疾病诊断及预后判断方面手段较为单一,今后应加强络脉诊查及络脉防病在临床中的探索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名中医欧阳履钦小儿山根脉络诊治法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名中医欧阳履钦小儿山根脉络诊治法经验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410006)杨维华主题词望诊,脉诊部位,儿童,@欧阳履钦小儿山根诊治肇端于《内经》、《小儿按摩经》。先师祖欧阳履钦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临床经验,诊治互参,建立了小儿山根脉络诊治法,为哑科的诊治...  相似文献   

4.
26.望舌质、舌苔有何临床意义? 【答】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为脏腑气血之所荣。望舌质可诊察内伤病变、脏腑之寒热虚实及营分血分之疾病,在判断疾病的轻重及预后方面,比舌苔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头面部望诊是中医儿科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科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有关报道很少见。为此,本文对近年来的有关研究进行综述,供同道参考。一、山根青筋里诊山根指鼻根部的青筋而言,其色泽、形态、分布对疾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饶氏[’j通过对1000例小儿面部山根脉纹形色分析指出:山根脉纹呈横形,病症多属脾胃系;呈直形,多属肺经病症;脉形呈料形,临床意义不大。山根脉形色泽有三种:色青多属肝病的证候;色黄多属脾胃病的征候;色红多属肺经病证。宋氏[‘1通过对80例患儿观察指出,除青筋外,山根部也可见到青白、…  相似文献   

6.
小儿舌诊历来受到古代医家的重视,《千金要方》卷五《辟结胀满第七》“小儿胎寒喔哼,腹中痛,舌上黑,青涎下。”是对小儿舌象的较早记载,《小儿药证直诀》提出“舒舌”、“弄舌”之名,并叙述其病机及治疗和预后,《临证验舌法》云“幼稚之病,往往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唯有舌可验。”更具体地说明了舌诊在小儿诊法中的地位。诚然,此语亦有偏颇之处,但相对指纹、山根等小儿望诊内容而言,舌诊确有更为客观和特异的意义,它对判断疾病性质,病情轻重、病变转归都极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四诊研究的深入开展,小儿舌诊已成为受到普遍重视的研究课题之一,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肿瘤患者舌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作为临床肿瘤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也是今后肿瘤研究的重大方向。从微观研究、宏观研究、舌体、舌苔与舌下脉络及舌象对治疗放预后的作用等方面对近年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参考文献20篇。  相似文献   

8.
杨柳 《光明中医》2016,(13):1858-1860
从脏腑及经络两个方面探析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治疗,重视脏腑,顾护脾胃,避免药物攻伐之性;重视经络,已病防变,"先安未受邪之地"。提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中医辨证施治的关键性,并提出对伴发多种心理障碍和行为障碍的患儿,进行心理疏导及早期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对于提高小儿抽动症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含  王洪琦 《国医论坛》2013,28(2):51-52
《黄帝内经》中有关儿科内容的记载散见于多处,文章收集梳理有关内容,以系统阐明该书对小儿病理生理特点、疾病诊断及预后判断等方面的认识,以及对中医儿科学理论体系形成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论络脉的病理特征在诊断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月  吕梅 《河北中医》1991,13(5):43-44
本文从络脉的色泽、形态辨别疾病的寒热虚实、在气在血,指出只有色泽和形态结合分析才能正确判断病变性质。并且从络脉所在皮部分区判断病交部位,并根据刺络放血后血液的色泽、质地、出血速度及放血后络脉的动静了解疾病的病程,进而推测预后。指出络脉诊法对于判断病证的性质、部位,病程进展、预后以及选择治疗手段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 "脾常不足"说,首见于明·万密斋《育婴家秘》一书.此说是万氏在总结前人认识的基础上,并通过自己的医疗实践,对小儿五脏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后提出的.它精辟地概括了小儿脾胃的基本特点,为儿科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正确认识和掌握小儿脾常不足这一特点,对儿科临床实践及小儿的健康保育,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脾常不足说在小儿生理、病理上的重要意义所谓脾常不足,系指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胃薄弱的生理状态而言.而这种生理状态又是构成小儿脾胃损伤,产生疾病的一个内在因素.因此,脾常不足说在小儿生理或病理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金匮要略》全书在杂病辨证论治中蕴含的脏腑经络观,从疾病发病、疾病诊断、疾病辨证、疾病传变、疾病治疗、疾病预后六个方面进行举例剖析。由此可知,脏腑经络观在杂病辨证论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医者客观的认识疾病,准确的辨证论治,对当今临床辨证思维的运用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颖娟  潘桂娟 《中医杂志》2011,52(6):454-457
万全从痘疹形成的病因、具体症状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为后世痘科医家所推崇。指出小儿痘疹源于父母胎传之胎毒,小儿固有的胎毒结合不正之时气,成为热毒而引发痘疹,其病变主要在心,为心火所致,以面部为多见;在临床诊断方面可通过观察其形态、色泽、分布、顺逆、老嫩、痛痒甚至怪症等,并结合机体气血的盛衰来判断病势;在治疗方面应结合患者体质、邪气之盛衰、时令等要素,以攻补兼施、以平为期为原则,辨析病程、顺期施治。其学术思想对当今疾病预防具有现实意义,并对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辨析《金匮要略》渴或不渴症状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金匮要略》“渴”或“不渴”症状的辨析,有助于探明病位之深浅、病邪之寒热、津液之存耗、水饮之留去、用药之轻重、治疗之难易、预后之善恶,对确定病位,鉴别病证,揭示病机,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介绍王新志教授从舌诊辨治中风病的临床经验。王新志教授认为,中风病病位在脑,舌与脾胃、大脑之间关系密切,运用舌诊对中风病的综合诊治有重要意义。临证从舌质、舌苔、舌态、舌色、舌下脉络、舌诊分区几个方面着手总结出辨证思路:四诊结合,舌诊为先;以舌为则,辨证施治;重视辅助舌诊法。灵活运用舌诊判断机体正气的盛衰,病邪之深浅,预测病情的进退,判断中风病的转归变化与预后。  相似文献   

16.
“哮儿虚寒”理论诊治小儿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验证"哮儿虚寒"理论指导诊治小儿哮喘(非急性发作期)合并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60例患儿均有肺脾气虚表现,且均有面色、山根、气池、鼻膜色泽改变,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0例以该理论指导立法,拟益肾升阳方治疗,并与30例对照组(培土生金法)相比较,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益肾升阳方治疗哮喘和鼻炎总体疗效均优于对照组;"面色、山根、气池、鼻膜色泽"在治疗前后出现有意义的改变。结论:用"哮儿虚寒"理论诊治本病能提高疗效,"面色、山根、气池、鼻膜色泽"可作为"虚寒特异质"的望诊特色指标,有助于临床辨证使用益肾升阳法。  相似文献   

17.
白荣禄 《新中医》1992,24(4):6-7
本文叙述了“人以胃气为本”的临床意义,认为察胃气之盛衰,是诊病的大纲,有助于判断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预后,“保胄气”为治疗的重要原则。在诊治疾病中有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万全儿科学术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万全学术思想中小儿的生理病理、疾病诊断、疾病治疗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指出小儿具有"气血未定,易寒易热,肠胃软脆,易饥易饱"及五脏或有余或不足、体禀少阳、"脾胃虚弱,百病峰起"等生理病理特点.提出小儿疾病诊断应注意辩指纹、察面色,对重症危候,更应详察细审,并强调治疗应注意"调理但取其平,补泻无过其荆"、"反对滥用攻伐,告诫勿多金石",同时还综合了急症治疗时一些独具特色的方法.对现代中医儿科学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于玲 《四川中医》2008,26(10):24-25
通畅人体气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临床辨证与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气机通畅与否以及其阻滞程度也是判断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保持人体气机通畅对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思想早在《黄帝内经》、《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中已有体现。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的医学典籍,书中从人体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诊断、疾病治疗、疾病预后及养生等方面阐述了阳气的重要性,对现代中医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以下就对《黄帝内经》重视阳气思想的源流与应用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以期为中医临床更好的应用《黄帝内经》阳气思想作为疾病诊断、治疗和养生的指导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